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8篇)

时间:2023-05-08 18:40:05 浏览量:

篇一: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日本文化发展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跻身世界资本主义强国行列,成为远东经济强国。日本的腾飞不仅得益于日益增强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实力,文化的作用也不可或缺。探究和学习日本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并规避其不足,对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日本文化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依次是文化封闭阶段、现代文化萌芽和发展阶段、文化“一元”——多元化发展阶段、“文化立国”阶段。

  在前后不同的阶段,日本采取了不同的文化发展战略。前期,日本没有形成专门的文化发展战略,分别采取了“闭关锁国”战略、“文明开化”、与美国的“半永久性依存”关系战略以及“贸易立国”和“技术立国”战略下的文化多元化战略;20世纪90年代,日本进入了着重加强文化建设的新时期,制定了包括文化外交战略、文化产业战略、日本品牌战略与“酷日本”战略在内的“文化立国”战略。日本重视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调整,逐步实现国家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结合。主要经验在于政府支持“文化立国”战略,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注重创建日本品牌,政府支持与国民认同相结合,重视文化外交和文化输出。

  同时,日本文化发展战略存在着许多固有缺陷,错误历史观,国内政治、经济存在的问题无法支持文化的长远发展等问题。因此,我国在制定和调整文化发展战略时,要建立与文化战略相适应的全方位体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注重传统文化与现实因素相结合,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国民对文化建设的责任感;积极开展文化外交,推动文化走出去。

篇二: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日本观光业对我国文化旅游的启示

  摘要:日本是个非常注重传统的国家,历史文化资源是日本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也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而我国由于多年来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导致了我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渐丧失。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在文化旅游资源中的节庆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传统技艺旅游这三个方面的概况,论证了以我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为契机,通过借鉴日本保持传统文化的经验复兴我国传统传统文化并且将传统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必要性。

  关键字:日本

  传统

  文化

  旅游

  启示

  近些年来,日本以其发达的现代大都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来游玩。尤其是传统文化旅游,成为日本观光业的一大特色。日本曾经以促进外国人访日的可能性为主要目标进行市场调查的结果显示,以美国为例,美国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人希望到日本旅游,并且在亚洲国家中首选日本,那些高学历、高收入、年长的上流阶层对日本的传统文化如神社佛寺、祭祀节庆活动、传统工艺等更感兴趣。而我国虽然却由于多年来只顾发展经济产业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今天,很有必要通过借鉴日本的文化旅游的发展经验,来促进我国文化旅游的发展。

  [1]

  一、日本观光业概况

  众所周知,日本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有名的经济大国和旅游大国。说起日本的观光业,其显著特点就是收支不平衡。根据日本观光厅数据,平成21年(2009年)日本国际旅行收入位于世纪23位(103亿美元),而国际旅行支出位于世界第七位(251亿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由日本物价过高以及其闭塞的国民意识等原因造成的。

  可是尽管如此,日本的观光业的发达也是毋庸置疑的,2008年,日本旅游业所衍生的经济效应在内的生产效果是国内生产总额的5.3%。雇佣效果为总雇佣人口的6.7%。可见观光业对日本的经济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同年,世界经济论坛在日内瓦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旅游竞争力报告显示,日本的旅游竞争力位于世界第23位,而中国却位于世界第62位。仅仅是中游水平,可以看出日本观光业在亚洲乃至世界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3][2]

  2003年7月,日本政府推出“观光立国”计划,希望通过旅游业来振兴日本经济。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以富士山、樱花、温泉为代表的风景疗养旅游,以艺妓、歌舞伎、相扑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旅游。由于日本动漫业的蓬勃发展,动漫旅游也逐渐兴起,一些动漫美术馆、女仆咖啡店、动漫玩具店,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前来,例如秋叶原被称为日本动漫圣地。此外,作为亚洲唯一一个发达国家,日本繁华的都市景象,对于亚洲其他地区的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前景与现状

  所谓文化旅游是指:一种商业性的活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认识其他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并通过绘画、音乐、文学、工艺品等了解民族习俗、特征。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的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到2010年,我国的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415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旅游大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文化水平提高,人们对应当追求更高层次的旅游方式——文化旅游。因此,在我国,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这两大战略型支柱产业相结合产生的文化旅游产业将会有更加广大的发展空间。

  最近,由国家旅游局制作的中国文化旅游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出。通过短短30秒的短片,向外国游客展示了我国灿烂的文化旅游资源。此外,刚刚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近些年,各地旅游景区也纷纷开展了一些文化旅游活动。譬如,长白山雪文化旅游节,四川森林文化旅游节,文房四宝旅游节以及各地的民俗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可见,文化旅游产业已然成为我国旅游产业中的一个新兴项目。

  中国有着辽阔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的多民族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众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目前这些旅游资源中的一部分虽然已经被开发利用起来了,虽然能够满足一些游客的悠闲放松的旅游目的,但是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想要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需求。譬如一些历史建筑物只能充当拍照的背景,并不能很好的使游客了解到相关知识。因此,在游客的需求逐渐提高,休闲娱乐不在是旅游活动的唯一目的的今天,除了提高导游员的素质之外,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促使旅游资源与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提高我国景区吸引力的有效方法。

  [4]三、中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比

  日本的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他将传统与现代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尤其是日本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吸引了许多欧美游客前来游玩,就连中国游客也为之流连忘返。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的传统文化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中国和日本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可是与此同时,日本仍然较好的保存了传统文化,而中国的大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已流失殆尽。

  由此可见,探究日本传统文化旅游对于在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方面有所欠缺的中国人来说,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旅游资源大体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日本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大体分为体现在寺庙神社祭祀活动上的宗教文化、传统节庆祝日和传统技艺等。接下来就从这三个方面对比探讨一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

  1.节庆旅游

  “祭”是日本人的传统节庆,每年吸引了日本国内外不同阶层的游客的广泛参与,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宣传了日本的传统文化,成为日本旅游资源的重要吸引物之一。”

  日本交通公社调查部等机构将日本的旅游资源分成一下四个级别类型作为评价的标准。(1)

  特A级——能够代表日本、具有世界性感召力的旅游资源;(2)A级——国民一生中值得一去的旅游资源;(3)B级——能够代表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4)C级——主要为县内和周边居民利用的旅游资源。其中节庆旅游中国特A级有四个,如京都的祗园祭等。A级有22个,2002年度在节庆参加人数统计中A级的“青森ねぶた(NABUTA)祭”参加人数达到了355万人。可见节庆活动在日本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日本的传统节庆起源于原始神道教为主体的祭祀活动,是信道者向神灵表达尊敬和仰慕之情的宗教行为。这些祭祀活动延续着日本人的信仰,经过时代流传,进而演变成为民俗节日。到了现代,“祭”的规模越来越大,逐渐由政府出资进行,这样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为为宗教性的,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旅游节庆活动,也成为提高地区知名度,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旅游吸引物了。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可是,有许多传统节日都被人们所忽视了。直到2006年,我国才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目的是为了呼吁社会各界能够重视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但是据我所知,除了端午节部分地方会举行龙舟比赛以外,清明节和中秋节也仅仅是部分人出游或者回家探亲,并[7][6]

  达不到以传统节日为中心的规模庆祝活动,传统节日并没有因为成为法定节假日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盂兰节”源于佛教。也就是日本的盂兰盆节,在中国叫做中元节或者鬼节。在日本,已经成为融入本土特有民风的一项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穿着传统服饰,和着鼓声,一起跳盂兰盆舞。除此之外,还有“放河灯”和“五山送神火”等庆典活动。而在中国,这个节日并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节日,我国还有许多传统节日。我国应该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为契机。将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进行包装整合,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旅游收入,提高地区旅游吸引力,而且能够使传统文化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2.宗教文化旅游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于此同时,旅游业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宗教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同时促进了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日本是个多宗教的国家,日本业有许多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日本的宗教主要由神道教、佛教、基督教三个大宗教和许多小宗教。根据日本文化厅编《宗教年鉴》(2006版),日本宗教信仰着总数213826661人,其中,神道教系统108580475人,佛教系统93485017人,基督教2161707人,由此可见神道教和佛教在日本占有主要地位。日本人大多是多神论者,一个人同时可以信仰多种宗教,所以日本的信教人数超出了日本的总人数。在日本,人的一生都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例如说:孩子出生时先要去神社参拜,接受日本传统的神教天神的保佑;结婚时,婚礼大多是在西式教堂里举行;而死去之后,日本人的目的大都现在由寺院掌管的墓地。可见宗教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日本的宗教文化旅游也由于日本人独特的宗教观显得与众不同。可以说,日本宗教文化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都日本文化的起源地,是日本人精神故乡。参拜礼仪京都以神社和寺庙等历史建筑物、庭院、传统活动和料理被称为“千年古都。”京都的文化遗址包括寺院和神社、城池等共计17处,在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作为日本典型的文遗产而得到保护。如据说京都市世界上寺庙最多的城市,有佛寺1500座,神社2000多座,这些庙宇毫无规律的分

  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有人形容京都是“三步一寺庙、七步一神社”,因此来到京都的游客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

  我国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由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根据2006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和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上提供的官方统计数字,中国现有一万七千六百多座佛教建筑包括汉、藏、巴利三大语系的佛教寺院),1500余座道教宫观,三万余座清真寺,4600余座天主教堂、会所,1万2000余座基督教堂。其中像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和道教四大名山等著名的宗教建筑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已经被开发成为我国主要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每年都接待许多游客前前来参观。

  尤其是我国的佛教和道教建筑,选址大多在山林当中,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游客可以在参观了解宗教文化的同时欣赏到周围的风景。因此,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宗教建筑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只有少数被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并且在开发利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些宗教旅游寺庙的经营者不顾宗教的基本规定,在寺庙中高价出售各种物品甚至出现了“高香”(价格昂贵)。有的寺庙中聘请一些“高僧”以能预知未来为名,为游客看相,往往都会说其家中亲友有难,必要请神保佑,等等。既欺骗了消费者、影响了游客的兴致,也败坏了宗教的声誉。

  另一方面,日本的宗教文化旅游在发展方面本身就比中国存在优势。那就是在日本,无论是信教的人还是不不信教的人,都相信神灵的存在。因此国民普遍对待参拜仪式都是非常严肃的。例如在参拜参拜神社之前,要在“手水舍”洗手漱口清洁自己。在洗手的时候先要右手握勺,舀水洗左手;然后左手握勺,舀水洗右手;再用右手舀水倒在左手掌,用左手掌上的水漱口,不能直接将勺子内的水送进口中漱口;最后,竖起勺子用剩下的水清洁勺柄。在拜殿时,首先要将香钱投入钱箱,然后摇响垂铃,以告神灵,接着鞠两个躬,击掌合十两次,祷告,最后再鞠一个躬——这种对神灵的忠实信仰也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而我国虽然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可是占我国人口大部分汉族人中很多人没有信教。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中国人对宗教和宗教文化缺乏了解。大多数的游客去寺庙和道观游览,大多也只是见佛就拜,见箱就拜。再加之,我国导游员的整体文化素质比较低,不能清晰的对景点进行介绍,导致游客并不能从游览宗教旅游中得到知识上的收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一部分游客渴望通过旅行提高自身的素养。可见,在宗教文化旅游方

  面,我国的现有资源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的游览需要。

  3、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全面展开以及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传统技艺作为一种文化资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目前,我国已经有昆曲、中国古琴艺术等24种传统技艺被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之内。这些传统技艺也成为所在地区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游客们的眼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地区对传统技艺的保护。

  但是目前,我国仍然有许多传统工艺正在逐渐消失,究其原因主要由三点:第一,由于受到先进科学文化的影响,曾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技艺开始逐渐被冷落;第二,由于我国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的比较晚,相关政策不够健全再加上没有明确的资金扶持。

  而日本在我们看来只是个弹丸之地,但是由于日本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包的态度,是我国所望尘莫及的。例如,日本的茶道。茶道原产于中国,宋朝时(公元1259年),日本的昭明和尚来中国拜师学佛,回国时不仅带走了全套茶具和许多茶叶,而且把饮茶方式也带回日本,广为流传,最终形成了日本的茶道。茶道是日本人以沏茶、品茶为手段接待贵客,联络感情的特殊礼仪,又能修养心神、陶冶性格、学习礼仪的品茶艺术与高雅文化,并且与陶瓷、插花、书画、庭园、建筑等艺术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美学观点。现在,茶道已经融入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成为以茶会友、修身养性、讲究礼仪、追求高雅。陶冶情操的民族习惯。但是产于中国,兴于中国的茶文化,并没有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茶艺大多也只是成为吸引“看客”的表演。

  除了茶道以外,花道、相扑也是日本传统技艺的重要代表,也成为日本传统文化旅游的重要吸引物。此外,歌舞伎、能乐、雅乐等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日本人民的保护。去年,日本还批准将“和食”申报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可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各国保护和传承本国传统技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促进了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对传统技艺的保护是远远比不上日本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日本对传统技艺的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我国却只是刚刚起步。日本自明治时期就建立起文物保护制度以来,经过多次的修改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国家、地方公共团体、所有者和国民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良性格局。各方力量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认识清晰、责任[8]

  明确。195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其中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无形文化遗产的范畴。而我国于2005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12月又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通知》,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终于有了以国家行政手段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制度。

  第二,建立了“人间国宝”的认证制度,保证了传统技艺的传承。日本政府对于像戏曲、音乐、工艺、民俗节祭等“无形文化财”和承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谓“人间国宝”是非常重视爱护有加的。据《朝日新闻》在2006年3月份的报道,此种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保持人的制度设立半个世纪以来,经历年多次认定,至今共诞生了360位“人间国宝”。

  第三,在“儿童第一”的理念。例如,向儿童提供观看传统艺能和乐器表演和接触传统艺能的机会;并且在一些被确定为民俗文化财的活动中,几乎都有儿童的方阵、儿童的参与。这样就为培养传统技艺的传承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0][9]

  四、启示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启示:文化旅游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体,在通过旅游的方式促进文化的传播的同时,以文化资源作为吸引物,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力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开发潜力。因此,无论是为了振兴文化产业还是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传统文化复兴已经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刘向楠.简述日本传统节庆旅游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J].吉林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72-75.[2]

  观光立国的契机.日本观光厅网站:http://www.mlit.go.jp/kankocho/zh-tw/about/keiki.html,2010-04-12[3]

  冯敏.旅游竞争力报告:中国排名上升9位.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05/content_7719692.htm,2008-03-05[4]

  秦欣.国家旅游局:未来五年中国将成数一数二旅游大国.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5-19/3051791.shtml,2011-05-09[6]

  刘向楠.简述日本传统节庆旅游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J].吉林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72-75.[7]

  観光読本[第2版]日本交通公社[M].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2004:148-149.

  曲鸿亮,管宁.传统与现代-日本的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保护[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8]2003,(8):62-63.[9]

  廖明君,周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J],学术访谈,2007,(1):26-34郑有土.非物质文化保护中的“儿童意识”——从日本民俗活动中得到的启示[J],江西社[10]会科学,2008,(9):24-29

篇三: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通过干预产业或部门间的资源配置、以及干预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来影响该国经济发展的政策。纵观全球,产业政策在日本的经济政策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政策,明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兴、发展、高速增长,引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的产业政策愈来愈引起西方世界各国的重视,也对于当前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日本实施的主要产业政策

  1、“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1945-194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国民经济基本上陷入瘫痪状态,当时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经济、恢复生产,通过大力扶持基础工业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物资设备和能源的支持,带动其他行业恢复生产。煤炭和钢铁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政府在这一时期主要采取了优先发展煤炭和钢铁两个部门的“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

  “倾斜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努力增加煤炭生产,并将其重点分配给钢铁部门,以增加钢材生产;然后又将钢材重点分配给煤炭部门,进而增加煤炭生产;以这两个基础工业部门相互促进、循环恢复

  和扩大生产规模为核心,为其他工矿业的恢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再以此逐步推动电力、农业化肥、运输等其他基础工业部门的恢复,逐步带动整个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倾斜生产方式”的效果: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好转,重要基础工业部门产量明显增长,由此形成了基础雄厚、扎实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为改变日本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创造了物质前提条件,对下一阶段采取的产业政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产业政策。

  2、“产业合理化”的产业政策(1950-1955年)

  1949年后日本经济重新出现了不稳定局面,“倾斜生产方式”宣告结束。日本学术界通过展开“开发主义”和“贸易主义”以及“静态国际分工理论”和“动态国际分工理论”两场大争论,确立了“贸易立国”发展战略。为推动“贸易立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日本制定了一系列产业合理化政策,旨在提高基础工业部门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主导产业。

  产业合理化政策的主要内容:首先对煤炭、钢铁、电力、造船等基础工业部门进行产业合理化,促进这些产业的设备、技术和产品的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强出口创汇的国际竞争力。

  产业合理化政策的效果:一是金融优惠贷款促进了合理化产业的发展。二是租税特别措施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税赋负担。三是经济实现稳步增长。1946-1953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2%,比战前增长了1.2倍,同一时期工矿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22%,共

  增长了约5倍。四是产业结构逐步提升。第一产业的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也有了很大优化,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比重上升,纺织工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这一时期日本的产业结构逐步提升。

  3、产业振兴扶植政策(1955-1959年)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日本在经历了二战后的生产恢复和产业合理化后,为了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优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国家决定采取措施振兴和扶植新兴的和成长型产业部门,保护和调整衰退产业,这一时期政府出台了产业振兴扶植的产业政策。

  产业振兴扶植政策的主要内容:一是扶植和振兴的政策对象从基础产业逐步转向了新兴和成长型产业,从原材料工业转向加工工业;政策重点从基础“瓶颈”产业转向了“支柱”产业和“出口先导”产业。二是政策目标从一般性地降低成本、改进技术等再生产过程的合理化,转向了结构转换和全面的经济振兴。三是钢铁行业继续作为重点扶持行业,但产业合理化未获成功的煤炭工业,则由促进成长的保护对象转变为衰退调整的对象。

  产业振兴扶植政策的效果:一是迅速将引进技术转化为国内生产力。鼓励对外国高技术的进口、限制进口及限制外国企业对日直接投资的保护扶植政策,同时强调注重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将引进的技术迅速转化为国内生产力,引导工业经济由进口替代逐步转向出口导向。二是在产业振兴扶植政策引导下,金融优惠贷款和税收优

  惠政策确保大量资金顺利投向新型产业和成长型产业,为这些产业的优先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4、重化学工业产业政策(1960-1973年)

  从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实现历史罕见的持续高速增长,跻身于发达经济大国行列,但是日本经济发展水平与欧美国家的差距仍较大,二战后欧美国家涌现出大量应用新技术、新兴产业部门,主要代表就是重工业、化学工业,简称重化学工业,日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发展这些新兴产业,这一时期日本政府确立了重化学工业的产业政策。

  重化学工业产业政策的基本内容:一是围绕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政府提出了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目标,并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形成以附加值高的重化学工业品出口为主的出口结构,以增加外汇收入,增加国民财富。二是为应对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采用官民协调方式形成新产业体制,推进海运业、钢铁、汽车等行业的合并和业界重组。三是对钢铁、合成纤维、石油冶炼、石油化学和纸浆等产业的设备投资进行调控,推动形成专业生产体制。

  重化工产业政策的效果:一是推动日本经济实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高速增长。二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特征显现。三是日本重化学工业化率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四是国际收支好转。五是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六是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5、石油危机以后的产业政策(1973-1980年代)

  进入70年代以后,1973年、1979年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等事件对日本经济的冲击很大,促使日本经济结构、产业政策进行新的调整变化。一方面要调整由石油危机引起的短期性经济不平衡,另一方面,则是制定相应对策,发展摆脱石油能源制约的产业,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

  石油危机以后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产业结构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进口、能耗大、资本密集程度高的初级重化学工业,调整为发展能耗小、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中高级重化学工业。出台综合能源对策。确保石油供给稳定、节能政策、开发石油替代能源等综合能源政策。控制公害,实施污染物排出限制、排放源对策和总量控制。

  石油危机以后产业政策的效果:随着石油危机后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产业政策及时从耗能高的初级重化学工业调整为耗能少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使日本充分利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济仍旧保持适度增长;贸易收支仍然保持顺差;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二、日本产业政策的制度特征

  二战以来,日本的多轮产业政策对产业成功转型、经济高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引导调整作用如此之大,不仅仅是由于产业政策本身的内容较好,而且与制定、推广和贯彻产业政策的组织方式和体制制度有很大关系,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1、日本产业政策变化周期

  从日本产业政策变迁发展的历史看,除日本经济复兴的早期,产业政策调整变化的频率较快之外,经济恢复正常后,产业政策调整周期一般是约10年变化一次,产业政策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同步的,这样便于企业对产业政策的变化调整有充分的理解把握、消化和实践的过程,而不是政策变动过分频繁,让企业无所适从。

  2、“官民协调方式”推进产业政策

  20世纪50年代,日本产业界还没有国际竞争力,政府财力较为缺乏,这一时期产业政策制定和推进,主要采用“官民协调的方式”。即日本政府与产业界、金融界融为一体共同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政府产业政策决议不是由政府单方面决定,而是采取与产业界、金融界相互协调、相互讨论、共同推进的方式。产业政策不是由政府单方面推行自身意向而决定,企业可以否决政府的一些决议。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这种“有意的冲突”,成为日本经济从“重厚长大”的装备工业成功转型为组装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巨大能量来源,也是日本形成良好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基本要素。

  3、建立“产业结构审议会”制度

  日本在制定起草产业政策时,承担最重要职责的是“产业结构审议会”。“产业结构审议会”成立由通商产业大臣任命、由民间人士(包括官僚)组成的,作用在于制定实施产业政策时在政府和民营企业中间起协调作用。成员以各产业界领导企业的董事、经济团体联合会等财界代表、政府官僚等为核心,还有少数学者和媒体记者。产业审议会对每个产业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并有权利向通商产业大臣进

  行询问。产业审议会最初设置于1949年,“产业合理化审议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1961年与产业结构调查会合并组成了“产业结构审议会”。

  产业结构审议会是调整产业界利害关系的重要机构,在审议会上,即使政府打算推进的产业政策,一旦涉及产业利害关系,也会受到强烈抵抗,只有说服审议会、得到审议会同意,政府才能顺利推进产业政策。审议会是信息共享、互相说服的有效方式之一,是为日本产业政策推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机构之一。产业结构审议会具有使民营企业获得以非正式形式参与政府政策形成的重要意义,起到了抑制政府对产业届过度介入的作用。通过审议会这样的官民协调机构制定政策的方法,是战后日本民主主义的特征之一。

  4、实行“产业技术研究团体”组织形式

  日本在推进新技术产业政策时,采取了“产业技术研究团体”制度。基本形式是:以某一个特定产业主题为对象,各企业共同出资、共同提供研究人员,成立一种非营利性的研究团队开展共同研究。政府通过给予加入企业税收优惠和补助金的方式,倡导民营企业加入科技研发,鼓励政府和企业在高端技术领域共同进行研发。研究开发团体不分行业,因此拥有各种技术的企业间的共同研究成为可能,一旦研究课题得到解决,该研究会就解散。这一制度始于1961年,到1983年,日本共成立了64个这样的研究团队。

  产业技术研究团体制度有积极作用。一是通过此项研究制度,各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其他企业组织的资源,促成了研究人员之间的交

  流。同时由于参加研究团体,企业可以得到政府的资金补贴。二是研究团体的课题很多是基础研究,是不容易带来研发积极性的领域,但由于政府的资金补助,使原本很容易被忽视、很难得到投资的领域有机会进行研究。共同研究开发组织中最成功的案例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织。该组织由富士通、日立、三菱电器、日本电气和东芝五家半导体生产企业加入,这一组织获得了大量的技术专利数,在共同研发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功填补了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技术差距,为日后日本的计算机和半导体产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5、日本政府在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发挥引导作用

  日本制定实施产业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采取官民协调的方式,在产业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是由三方共同出资,政府承担的费用也较少,当时政府承担的研发费用大约为25%,剩下的由民间企业承担。政府的预算大都分配给国立和公立的研究机构以及大学,分配到民间企业的政府研发资金只占总数的2%。而在美国政府预算的30%都分配到了民间机构,两者差距很大。

  政府提供的研究开发费用大约一半流向国立和公立的研究机构,主要用于:与产业技术有密切关系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的工业化实验等需要大规模设备的研究;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有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开发需要公共机构承担的部分;产业技术中的标准设定、试验方法、标准制定的研究。

  三、日本产业政策带给中国的启示

  1、推进产业界自立的政策导向

  日本和中国产业政策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产业政策多是直接针对产业界内部实施资金补助和供需匹配的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政府直接作用和介入产业发展。而日本的产业政策多是围绕强化环境政策和设备投资限制、提出城市规划和产业蓝图等周边的间接诱导政策,日本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扮演配角,将工作重点放在促进产业界自立发展的环节,而不是政府直接作为。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我国产业政策也应该转化思路,从环境和外围条件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竞争机制,推行产业界自立的政策,这样政府调控产业可以进退自如,不被束缚。

  2、追求精益求精的生产管理模式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制造能够打败美国制造,关键在于精益求精的生产方式。日本将多批量、多品种与低成本、高质量结合起来,通过全员、全过程的持续改善和管理提升,真正做到“多快好省”和“精益求精”,精益求精生产方式体现了日本产业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尽善尽美的产业文化,直到今天全世界所有的制造业都在学习日本的精益生产方式。中国制造业虽然规模庞大,但是绝大多数企业是急功近利的,谈不上精益生产、精益制造和精益管理,要提升制造业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倡导精益求精的生产方式。

  3、促进企业主导的技术创新

  中国的技术创新一直进展不大,主要原因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分配由政府主导,虽然政府能够全面进行中长期预测,但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相对较低,缺乏与客户交流以及技术应用的一线经验,因此,难以指导科技研发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但是,日本当时的产业政策中,给予企业研究开发的优惠税收、金融信贷支持以及强化环境限制等措施,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有效激发和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和潜力。

  4、增强产业政策的协同性和有效性

  日本产业政策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采用“官民协同”的方式,产业政策能够做到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政府只是牵线搭桥和协商共赢,最后国家目标得以实现,企业竞争得以提高,三方共赢。我国制定产业政策时,不仅缺乏官民协同,也缺乏中央和地方的协同。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服务意识和协同管理的意识不强,公共政策决策的观念落后,政府将自己停留在“统治”和“领导”的层面,大包大揽,结果成效甚微。缺乏行动主体积极、公平参与的政策注定是盲目、散乱的,执行结果必然不尽如人意。这是我国产业政策制定容易、执行难得根本原因。我国产业政策制定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组织结构方式,增强产业政策的协同性和有效性,以便提高成效。

篇四: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浅析日本文化产业开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文化产业的开展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开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的开展不仅能够带动本国软实力的快速提升,更能够优化本国产业结构,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开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新世纪各国大力培育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日本文化产业开展迅猛,在日本文化产业体系中,政府、学术机构以及企业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文化产业的长足开展,使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虽是文化古国,文化积淀深厚,但目前正面临着文化产业不够强的为难局面,文化产业开展水平与兴旺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学习和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的开展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开展国家启示经验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Industry,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效劳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次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日本世界文化产业强国,把文化产业开展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不断完善立法,推进战略规划,各自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竞争优势。日本的文化输出给本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持续开展,社会有众多国民参与到文化产业产业链中,在文化产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促进本国国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日本的文化输出,带着本国的文化标志和痕迹,一是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了本国良好的文化传统和国家形象,同时将国家文化价值观输出到其他各国,促进了更多国家对日本社会及国民价值观的认可和接纳。如日本文化产业以动画、动漫、游戏、出版等为主,特别是动画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据绝对优势,到达六成以上。日本和我国的文化产业的根底和背景不同,,日本文化产业属于市场导向型,以创新驱动,带动文化产业的整体进步,一代代西方政客甚至是看着日本动画片长大的,这些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会产生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我国的文化产业开展要积极借鉴其开展经验,促进我国的文化产业尽快提升和开展。

  参考2021年日本的文化产业经济数据,文化产业GDP总值为0.39万亿美元,占比为10%。日本还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有一定的电视节目市场份额,掌握了全球8%以上的电视节目主导权。截至2021年年底,日本电影产品占有全球票房的6%,并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而我国的文化产业经济数据那么相形见绌,尤其是文化对外输出的影响力,与岛国日本差距较大,日本文化产业开展的经验对我国相关产业开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借鉴。

  一、重视政府指导和干预,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开展。

  日本在“文化立国〞战略指导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体系,通过政府行为不仅仅通过法律的手段对文化产业进行指导和干预,同时以建议、指示、命令等渠道对文化产业部门进行行政指导和干预,加大文化市场的有效监管。日本政府认为,要建立政、企、民之间的良好信任关系,协调各方利益,激发开展潜力,集合优秀资源,效劳文化产业开展。首先,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行政指导以“规划〞为表现形式。日本政府对于包括文化在内的新兴产业开展

  进行动态监管,针对国内实际开展状况以及国际市场需求来逐步调整开展规划。政府利用信息、刺激性政策等方式对企业给予扶植,使企业能够按照政府的预期目标与自身开展规划来运行,但前提是企业仍拥有独立的自主权,并不受政府强制约束,从而为企业的良性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日本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开展的资金扶持力度。新型的产业开展很难有充足的经济力量和资金作为保障,该国政府向来注重对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资金扶持,无论是作为政府投资还是国民投资,文化产业享有大量开展研究经费。充足的资金流,保障了行业的快速开展,激发了从业者的工作热情

  二、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文化创业产业做大做强

  从日本的文化产业规模,以及出口经济份额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出,日本一直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规模。日本政府采用“产学研〞的联合运行体制,依靠统一的开展规划与政策指导,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从而为加速创新科研成果转换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开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不仅提高了文化产业研发的质量,同时也大大节省了经济本钱与时间本钱。文化产业产业盈利状况较好,以一些大公司集团及民间团体为主体,从事文化创业的相关从业主体取得了良好的盈利,以市场为导向的措施,受到国内广泛推崇和认可。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相关文化创业主体的优胜劣汰,形成一大批文化集群企业,有利于推进本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除去以上可以借鉴的经验之外,我国可以加强文化产业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保证地方政府认真贯彻国家整体开展规划,促进各区域文化产业良性开展。要努力杜绝盲目跟风、盲目引进,减少资金浪费,不要搞千篇一律的低层次重复文化产业工程,只会劳民伤财,对经济开展带来负面效应。其次,要因地制宜,挖掘本地或者行业特色,打造品牌特色和工程,根据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实际开展情况明确开展重点,积极培育优势企业;第三,要注重人才培养,吸引文化类创新人才,富集智慧,加大创新,同时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立法,激发创业积极性,努力促進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外文化产业的政府规制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1【2】陆祖鹤文化产业开展方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篇五: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李哲

  来源:《对外经贸》2015年第02期

  [摘要]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新世纪各国大力培育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其重要原因在于历届政府都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大国策,从国家战略角度来加以扶植和培育。在日本文化产业体系中,政府、学术机构以及企业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文化逆差”状况,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学习和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国家战略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69-02[作者简介]李哲(1990-),男,汉族,黑龙江铁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一、前言

  文化产业在日本又被称为“娱乐观光业”。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在第一、二产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会有实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地区整体的社会发展程度。强大的物质基础使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目前,“娱乐观光业”越来越强调其文化内容属性,如电视产品、书籍、网络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超出了传统制造业。

  从纵向看,日本在国家战略层面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强调的是军国主义,以军事实力为立国之本;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80年代,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发展之依;从20世纪末至今,日本逐步实现了从“经济立国”向“文化立国”的过渡转化,文化产业正式成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日本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离不开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二战之后,日本百废待兴,亟须高速发展经济,倒逼日本将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加之日本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与发展观念,有着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的政治家们已无法满足于经济上的强大,欲打造“政治强国”与“文化强国”。故此,主政者们开始深入挖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吸纳国外优秀文化,积极提升日本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

篇六: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2015年第2期·总第248期【产业经济】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李

  哲(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

  要]文化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及新世纪各国大力培育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其重要原因在于历届政府都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大国策,从国家战略角度来加以扶植和培育。在日本文化产业体系中,政府、学术机构以及企业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支柱性产业。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文化逆差”状况,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学习和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国家战略[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69-02

  一、前言文化产业在日本又被称为“娱乐观光业”。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和地区只有在第一、二产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会有实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地区整体的社会发展程度。强大的物质基础使日本文化产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目前,“娱乐观光业”越来越强调其文化内容属性,如电视产品、书籍、网络和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超出了传统制造业。从纵向看,日本在国家战略层面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强调的是军国主义,以军事实力为立国之本;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80年代,强调的是经济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发展之依;从20世纪末至今,日本逐步实现了从“经济立国”向“文化立国”的过渡转化,文化产业正式成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日本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离不开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二战之后,日本百废待兴,亟须高速发展经济,倒逼日本将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加之日本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与发展观念,有着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的政治家们已无法满足于经济上的强大,欲打造“政治强国”与“文化强国”。故此,主政者们开始深入挖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吸纳国外优秀文化,积极提升日本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20世纪末,日本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在此发展理念下,日本高度重视发展本民族文化产业并加强文化输出,向国外大力推介本国文化产品,如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向国外赠送本国文化书籍,加强文化交流机构设施建设等。日本不仅通过文化产业带动了其经济增长,也使其成为全球一大文化辐射源。二、日本文化产业管理模式(一)法制层面在文化产业管理上,日本注重法制化管理,政府协调各部门机构不断致力于制定相关法规来管理文化产业的运行与发展。作为民间团体的经团联等协会组织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负责协调并享有对政策法规的建议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这一会议报告,于1995年在文化政策推进会议上被正式提出,标志着日本已从国家战略层面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转向。2002年日本颁布了《知识产权基本法》,主要针对特许权、著作权等方式在法律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2003年,日本内阁设立知识产权战略部,以《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为指导,致力于文化保护与输出工作;2004年,日本国会通过《内容产业促进法》,把加强业界结构与调整内容产业流通作为重点项目予以实施;2005年,日本在强化现有知识产权的同时,将重点转移到国际知

  [作者简介]李哲(1990-),男,汉族,黑龙江铁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69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2015年第2期·总第248期识产权问题上,以增强日本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二)行政指导层面日本在“文化立国”战略指导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导体系,通过政府行为,而不是直接依靠法律手段,以建议、指示、命令等方式对文化产业部门进行行政干预,以有效监管文化产业部门的整体运行。政府行政指导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文化新兴产业。日本政府认为,要维护好政、企、民之间的良好信任关系,重在坚持同一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而不是主要依靠法律的刚性运行来予以约束。首先,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行政指导以“规划”为表现形式。日本政府对于包括文化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进行动态监管,针对国内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市场需求来逐步调整发展规划。政府利用信息、刺激性政策等方式对企业给予扶植,使企业能够按照政府的预期目标与自身发展规划来运行,但前提是企业仍拥有独立的自主权,并不受政府强制约束,从而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日本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行政指导以促进创业投资为有力保障。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作为新兴产业来说,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日本政府向来注重对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资金扶持,无论是作为政府投资还是国民投资,文化产业享有大量发展研究经费。日本政府采用“产学研”的联合运行体制,依靠统一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指导,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从而为加速创新科研成果转换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不仅提高了文化产业研发的质量,同时也大大节省了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第三,日本的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环境。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如果创意被随意仿冒,那么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日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政府行为与司法介入对盗版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维护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日本在“文化立国”的战略指导下,依靠立法保障、政府干预等方式使日本的文化产业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成为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而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借鉴日本等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对于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三、对我国的启示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被纳入“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凸显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尚不完善,亟须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转型,使文化产业尽快发展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从结构政策上看,首先由于文化产业所涉领域广、范围宽、主体多,需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一方面,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与保护力度,理清知识产权范围,最大程度对文化创意予以保护;另一方面,加大对侵权等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对破坏文化产业发展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其次,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文化产业的资金吸引力,鼓励资本积累,政府应加大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政府直接拨款、设立文化产业基金、完善贷款担保与信贷优惠制度、实行税收优惠等方式,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从总体布局政策上看,首先要完善产业整体规划,加强文化产业的顶层设计,保证地方政府认真贯彻国家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各区域文化产业良性发展,杜绝盲目跟风、盲目引进,减少资金浪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其次,在协调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文化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发展重点,积极培育优势企业,既要消除文化产业交流壁垒,又要避免产业结构趋同。第三,可优先选择既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试验区,以先发展带动后发展,将其培育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标杆城市,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从而带动后发地区,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搭建平台,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参考文献][1]唐向红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关系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2]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王平中外文化产业的政府规制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4]陆祖鹤文化产业发展方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庄林二三雄日本文化产业[M]有斐,1981[6]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M]PHP研究所,1987[7]内藤湖南日本文化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责任编辑:董博雯)70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七: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日本文化产业的振兴及启示

  作者:张娅萍

  张晓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16期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各国中,文化产业已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经济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中,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显然已经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较发达的日本文化产业,研究其背景和意义,并结合现今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道出日本文化产业的战略与特色,同时进一步揭示日本文化产业的振兴及启示——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日本文化产业;振兴;启示;创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6-0037-02一、日本文化产业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通过这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我国,文化产业虽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和发展,但是和日本相比起来,我国的文化产业仍然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和距离。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并不丰富甚至可以说是匮乏的岛国来说,其文化产业却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发展,这使得日本正不断地占据着文化产业的领导地位,其竞争力不容小觑。在地理位置上,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其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同样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在现今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不断的积极努力地学习和借鉴日本发展文化产业的许许多多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都得到了相应有效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与网络技术的使用和发展,都影响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在世界范围内文化产业明显比GDP增长要快得多,纵观全球其俨然成为了不少国家的支柱性产业。自从全球发生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却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逐渐成为各国家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主要产业支撑。

  2.文化产业实质上就是以创意为主的一个新兴产业,日渐地与现代的高新技术紧紧相连。如今,数字、网络、智能化的产业模式更是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又一新的态势和方向,创意设计俨然已经成为一股极强的竞争优势。

篇八: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财经纵横浅析日本文化产业税收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尹 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日本是亚洲文化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得益于其建立了完善的文化产业税收政策,表现为实行普遍和差异化的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我国当前的文化产业税收政策还存在许多弊端,正确借鉴日本文化产业税收政策中的精华,对税收体制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强税收立法,改变税收优惠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特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税制体系,促进中国特色文化事业发展。关键词:税收优惠;文化产业;税收立法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4-0243-01一、日本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实行普遍的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日本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文化产业主体非常广泛。日本实行特定公益增进法人制度,特定公益增进法人由公益法人和独立行政法人构成,两者都可享受税收优惠。对于文化产业中进行学术、艺术、文化振兴的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日本政府同样给予税收优惠,对捐赠给这些法人的资金减免个人所得税、企业法人税。2.实行差异化的文化产业税收优惠不同的文化主体享受不同的财产转让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地方共同团体、独立行政法人的有形民俗文化财产转让征收一半的所得税;对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行政法人的财产转让免征所得税;对国家、地方公共团体、独立行政法人作为重要文化财产、历史名胜天然纪念载体的土地转让以最高2000万日元为限征收法人税。3.根据国情进行税收创新日本设立了许多公益信托发展文化事业,同时将公益信托引入了税收。征收公益信托是指由个人或企业把自己的财产委托给信托银行,由信托银行按照一定的公益目的管理和运用受托财产、为公众利益服务,在文化产业进行信托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筹集资金,促进文化事业发展。①

  二、我国文化产业税制现状及弊端1.以财政补贴政策为主当前我国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通过财政拨款建立各类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文化企业资金补贴。虽然这种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支持模式不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第二,容易造成不同规模企业发展失衡。第三,容易使企业滋生惰性,不利于文化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②当前,财政补贴在文化企业收益中占到相当的比例,有的甚至超过30%。如果缺乏对资金的监控和效益的评价,公共政策的效率将大打折扣。2.税收政策运用相对弱势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的立法性和公平性较低。我国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通常是通知、决定、办法,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且很有多临时性优惠措施。③很多优惠政策仅限于国有或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优惠,加剧了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税收优惠的形式不利于调动创新积极性。当前文化产业税收优惠以流转税的减免为主,主要是基于企业的利润给予文化企业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然而,这种形式的优惠不利于促进文化创新。如果更多地采用税基式减免,减免文化创意的部分进行征税则更有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文化创新。我国文化产业税收政策主要是国务院出台相关的通知和决定,税收立法层级较低且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我国应加强税收立法,提高立法层级,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文化产业税收的基本制度,作为统领性的税收政策制定依据,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改善税收优惠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企业创新能力还很落后,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高。改变以税率式优惠和税额式优惠为主的优惠方式,适当增加税基式优惠,有利于激励文化科技创新。④比如,对于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可以允许其扣除准备金和折旧后缴税。3.加强对中小微文化企业和特定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支持就企业规模来看,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但却没有享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就行业类别来看,我国对特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还不足,比如边远地区的文化产业、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和传统手工艺等。针对这部分产业应该制定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文化传承的同时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在我国经济下行情况下,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新常态时期的重要增长点。我国在文化产业还尚未建立完整的税制体系,目前的税收政策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们应当借鉴邻国日本的成功经验,对税收体制进行补充和完善,加强税收立法,改变税收优惠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特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税制体系。注释:①贵静.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日本经验及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4(11).②杨利英.日韩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2).③尹婷.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④郑志.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国际借鉴[N].中国贸易报,2013(12).参考文献:[1]廖建军,蔡斌.中日文化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出版科学,2010(3).[2]贾旭东.日本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4):335.?[3]贵静.文化产业税收政策:日本经验及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4(11).[4]郑志.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国际借鉴[N].中国贸易报,2013(12).[5]兰湘杰,焦琳.文化产业财税支持政策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中国财政,2012(15).[6]尹婷.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三、日本文化产业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1.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税收法律体系日本的立法通过国会进行,文化产业的税收立法也不例外。而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243

推荐访问:日本文化产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和影响 产业政策 启示 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