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正文

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农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2-03-22 15:15:17 浏览量:

按照《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指导意见》(鄂办文〔2009〕36号)文件精神,为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步伐,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快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步伐,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富裕长阳、小康长阳的奋斗目标,现结合我县实际,编制《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农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长阳是长江流域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著名的“长阳人”的故乡、巴人故里和土家族的发祥地。全县国土面积3430平方公里,辖11各乡镇、154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其中土家族占51%。我县是全省唯一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巨大的民族自治县。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特色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强县、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已步入了科学发展、全面发展、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2009年,我县实现生产总值54.75亿元,同比增长12.5%;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增长3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3亿元,增长19.9%;财政收入3.93亿元,增长1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4亿元,增长14.9%。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近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呈现可喜的发展态势,农民收入得到稳步增长。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14.65万吨,油菜籽产量1.28万吨,蔬菜总产115.65万吨,水果总产6.5万吨,茶叶总产1180吨,生猪出栏48万头,山羊出栏35万只,渔业产量达到2.1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3280元。  

(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明显  

近几年来,我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大县,紧紧围绕菜、果、茶、畜、鱼、药六大传统特色产业以及魔芋、烟叶、甜玉米、马铃薯等新兴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0多万亩。其中,高山蔬菜基地规模达到30万亩,产业链完善,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高山蔬菜第一县;柑桔和茶叶基地分别达到14万亩和6万亩的规模,清江柑、清江早茶品质优良,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资丘木瓜享誉全国,全县中药材面积达10万亩;我县中山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主要以魔芋、烟叶、甜玉米为主,调整面积5万余亩。特别是魔芋产业,是日本在中国发展最早的基地县,近两年已恢复性发展到3万亩;畜牧产业正朝着巩固山羊养殖大县、发展成为生猪调出大县的目标迈进;清江水产标准化生态网箱养殖面积达到300亩。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  

近几年,全县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制定优惠政策,创优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了招商引进力度,先后引进建成了宜昌一致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宜昌清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长阳清江鹏博开发有限公司、长阳常家洞茶叶专业合作社等多家投资过千万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40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达到10家。2009年10月,宜昌一致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获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填补了我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空白。  

(四)重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  

我县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种植业基础设施条件,组织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子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农村能源、高产农田等基本建设项目,使全县种子繁育和加工、动植物保护、农业生产资料检测手段有所改善,农村能源的综合利用有了新进展。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近14万千瓦,比2008年增长9 %以上。  

(五)实用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  

我们紧紧围绕农业技术服务这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大了对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各自专业特长常年联系结对帮扶村,帮助各村培养科技示范户,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并在关键季节组织蔬菜、水果、茶叶等技术专班深入重点产区,有步骤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重点围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节约型农业生产技术等开展培训,努力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县推广各类微型耕整机4000余台,全年完成机械植保1. 6万公顷 ,农田机械化作业面积2. 1万公顷 ,检验拖拉机398台,核发拖拉机号牌101副,新培训考试驾驶员91人,核发拖拉机驾驶证91本。2009年共组织各种农业技术培训400多场次,培训农民达到5万多人次。  

(六)农民增收有新转机  

在国家及各级各部门强有力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我县“中国魔芋之乡”、“中国优质绿茶之乡”及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粮食、油料等实现稳步增长,特别是以菜、果、茶、渔、畜、药为支柱的特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加上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农民收入有一定增长。200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3亿元,比去年增长9.52%。农民人平纯收入达3280元,增长311元以上,比2008年增长10.48%。  

但是,相对于省内先进地区而言,目前我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特色板块基地规模不够大。除高山蔬菜外,其它几个产业的规模都偏小,建设标准不高,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二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大宗农作物生产仍然没有摆脱肩挑、手割(摘)的传统方式;县内平均每亩耕地农机总动力为400瓦,比先进地区低50%以上。  

三是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传递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圈内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有限的信息资源未能实现共享。  

四是抗灾能力不强。农业防灾减灾装备不足,体系不健全,手段落后,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每年因病虫造成农业减产、畜禽死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五是科技支撑力不足。农技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条件能力建设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普及不够,农民吸纳新技术能力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六是农业发展方式粗放。伴随着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农药、饲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农业发展仍然存在高耗、低效、重污染、轻治理的问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生产方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此外,耕地减少、农村信贷困难、保险滞后等问题也制约着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进程。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强农富民为核心,以培育有比较优势有特色农产品产业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深化农村改革开放,加大建设投入力度,促进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为加快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有比较优势有地方特色农业经济,做大做强农产品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推动劳务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创收和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2、坚持部门支援,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加强部门支援,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三农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试验、示范项目,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强化政策引导,发挥农民治穷致富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坚持开放开发,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开发的合力。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托地方优势和现有基础,突出发展重点,搞好区域规划,形成区域特色。实施把发挥区域优势与培植农产品支柱产业相结合,富民与强农相结合、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各具特色、切合实际的脱贫奔小康道路。  

4、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平台,加强资源整合,集中农业部门项目资金,实行重点倾斜。在农产品产业开发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到部门支持与农民自主投入有机结合、上级部门项目支持与地方投入有机结合、政策引导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  

5、坚持改革创新,开拓新路径。大胆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解决扶贫开发中重点难点问题的办法和新途径,建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效机制。实行上下衔接,内外联动,技术推广,点面结合,试点示范与推广普及相结合;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梯次推进。  

三、发展目标  

——主要经济作物和养殖产品产出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以改造低产田和推广新品种,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确保自给有余。到2014年,建设优质玉米基地20万亩,优质薯类基地15万亩,优质油料16万亩,配套建设种子基地和加工服务体系,粮食总产稳定在18万吨,油料总产达到1.8万吨。多种经济以名、优特色产品为主,建设基地,实现规模发展。其中建设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50万亩(高科技蔬菜栽培示范基地2万亩),全县蔬菜总产达到100万吨,建成全省高山蔬菜生产大县;建设以清江柑为特色的优质水果基地15万亩(完成柑桔品改5万亩,新发展优质柑及其它优质水果3万亩)总产达到10万吨;建设以栀果、木瓜为特色的药材基地15万亩,其中木瓜5万亩,栀果8万亩,总产达到1万吨;建设优质茶叶基地8万亩,其中改造老茶园3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3万亩,总产达到3500吨,打造“中国绿茶之乡”;魔芋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达到4000吨,争取纳入全省魔芋板块建设范围;坚持稳定发展牲猪,突破性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禽。2014年,肉类总产量达到4.2万吨,禽蛋产量达到8000吨,牲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出栏70万头,达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标准;山羊饲养量70万只,出栏40万只,确保全省山羊养殖大县地位;家禽饲养量100万羽,出笼60万只;到2014年,全县渔业产值达到3亿元。发展网箱300亩,产量达到5万吨;大库放养银鱼和四大家鱼(青、草、鲢、鳙)15万亩,四大家鱼产量5000吨,银鱼产量800吨。  

——农产品优质率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优质率比“十一五”时期提高5-10个百分点。到2014年,主要食用农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化,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产品力争每年新增2个,“三品”认证达到50个,培育5个以上知名或驰名品牌。  

——现代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基本普及,2010年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化肥利用率由30%提高到4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0%,生物农药用量占农药总用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推行标准化生产,发展集约化经营,农业科技贡献率增加3-4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0家以上,力争引进10家知名企业来我县投资,建设一批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再争取2—3家进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建成销售收入过五十亿的白氏坪健康食品工业园;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省级以上示范社。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业效益明显提高。规划期间,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9 .0%以上,期末达到4200元;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2%,2014年达到7000元/劳,耕地产出率年均增长3%,到2014年达到2000元/亩。  

——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到2014年,宜建沼气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  

四、建设重点  

(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推广技术,科技兴农。要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大力推广适合山区生产特点的10大农业关键技术和多种高效种养模式,发展小型便捷的农业机械作业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集约化经营。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围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种养业良种良繁基地和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辐射带动功能强的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积极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延伸加粗农业产业化链条,健全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农业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是积极推进农业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整合品牌优势,打造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二)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围绕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设一批有优势的蔬菜、柑桔、茶叶、畜牧、水产、中药材、木本油料、魔芋、脱毒马铃薯、烟叶等农产品的良种繁育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区域主导产业  

1、以高山蔬菜为特色的蔬菜产业。搞好全省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板块项目建设,建设50万亩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积极整合“火烧坪”高山蔬菜品牌。积极扶持蔬菜龙头企业,建立以火烧坪(包括榔坪、贺家坪、资丘、渔峡口等5个乡镇)为中心的高山反季节蔬菜产区,。加强以农田水利、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蔬菜生产基地标准。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品种结构调整,逐步发展精细菜。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用3—5年时间基本实现无公害化。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高山蔬菜面积达到50万亩,实现蔬菜产值10亿元。  

2、以清江鱼为特色的水库水产业。积极争取特色水产大县建设、清江鱼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发挥清江水域资源和生物资源优势,以长阳鹏博渔业公司为龙头,以大力开展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树立“清江鱼品牌”。建立以网箱养殖为主、栏汊养殖为辅的库区优质鱼生产基地;发展以银鱼增值放流为主,其他名优品种为辅的捕涝业,增加大库放养;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把渔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加快库区水面综合开发进程,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旅游观光渔业,促进水产业发展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到2014年建成湖北省最大的淡水养殖基地。  

3、以清江柑为特色的水果产业。立足资源优势,以椪柑生产为主体,以早熟密柑为补充,合理搭配熟期结构,走食用鲜果与加工用果竞相发展,规模与特色相结合的路子。积极扶持清江椪柑公司、长阳果业等龙头企业,发展椪柑,改造蜜柑,在清江、丹水流域以优质椪柑为主建设15万亩柑桔基地。引进柑桔保鲜、包装生产线,力争2014年商品化处理设备达到20台(套)以上,打腊鲜果达到水果总量的50%,深加工量达到鲜果总量的一成以上。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清江椪柑”品牌。全县柑桔产量达到20万吨,其中椪柑12万吨,创产值4亿元。  

4、以优质绿茶为重点的茶叶产业。发挥品牌优势,以优势绿茶为主,搞好清江库区天然早茶开发研究及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实施无公害茶叶栽培,积极开发有机茶。全县重点建设三大茶区:一是以老雾冲绿茶为重点,建设半高山名优绿茶生产区和有机茶生产基地;二是以巴山富硒茶为重点建立早市名优绿茶生产区;三是以武落钟离山、天柱山、丹水漂流等风景区为重点,建设旅游生态茶区。重点扶持禀君茶庄、巴山富硒茶、常家洞茶叶专业合作社等重点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的技术改造和扶持力度,提高加工水平。高标准改造现有茶园,推广无性系繁殖技术,完善以加工、销售,茶园建设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带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到2014年,茶叶生产面积达到8万亩,分别建成有机茶基地、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茶叶总产量达到3500吨,创产值2亿元。  

5、以生猪和山羊养殖为特色的畜牧业。围绕创建生猪、山羊养殖大县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狠抓畜禽安全生产管理,大力实施“百头百户”生猪养殖工程;全面推广“ 1235” 模式,促进山羊生产方式的转变;完善商品基地基础设施、良种繁育、科技推广、疫病防治和产品流通体系;培植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无公害饲料加工等龙头企业,不断创新产品,开拓市场,壮大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提高产品竞争力,带动生产快速健康发展。  

6、以栀果、木瓜为特色的药材产业。扶持中天天然色素、土家嫂公司、隐龙山公司等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宣传“资丘木瓜”、“金福栀果”品牌,以榔坪、都镇湾、鸭子口、资丘为重点,建设以木瓜、栀果、独活为主的中低山药材基地。同时加快高山中药材的发展,到2014年,全县中药材基地发展到15万亩,其中木瓜5万亩,栀果8万亩,总产达到1万吨,实现中药材产值2亿元。  

7、以油核桃、油茶、漆树木本油料产业。依托华饴油脂公司,围绕木本油料一个产业基地,建设油茶、核桃和漆树基地。力争到2014年,全县建成总规模50万亩的木本油料生态产业基地,逐步向湖北第一个木本油料生态产业大县的目标迈进。积极扶持华饴木本油产品系列与产品品牌开发,形成规模效益,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8、稳定发展中山脱毒马铃薯、魔芋、烟叶产业。一是建设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积极扶持湖北任森公司等龙头企业,扩大全县薯类产品生产规模。扶持建立脱毒薯繁殖中心,加快薯类新品种的更新换代、繁育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建设优质脱毒马铃薯基地面积14万亩,其中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3万亩。建设优质红薯生产基地10万亩。二是加快发展魔芋产业。加快中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发挥一致魔芋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强种芋繁育,扩大基地规模,使我县魔芋面积达到10万亩。三是稳定发展烟叶生产。积极争取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项目,实行基本烟田保护,使全县烟叶面积达到2万亩,产量达到5万担。  

9、农村能源产业  

加强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开展户用沼气建设,加快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以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主体,发挥沼气池的集纳和纽带作用,在解决农户基本生活用能、保护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同时,积极推行“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农业模式,带动种养业和庭院经济发展,建设生态家园。  

——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加快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护森林资源。  

——加强生物质秸秆能源化应用。依托资源条件,积极发展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和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加快省柴灶的更新改造升级,提高农村节柴灶热效率,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

推荐访问:脱贫 发展规划 试点 奔小康 农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