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正文

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心得范文大全

时间:2021-11-04 01:03:29 浏览量:

  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心得范文大全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战役里,广大党员干部也要做到善作善成、久久为功。要继续咬紧目标不放松,确保“稳步”脱贫,圆满“收官”,如期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下面是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做好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心得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做好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心得

  党支部“三定三联”助脱贫提档加速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针对基层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联系群众不够紧密、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解决问题不够及时等问题,推行党支部“三定三联”工作法,以党支部“联系点”撬动扶贫“大杠杆”,打造了脱贫攻坚的“加速器”。

  定点联帮,筑牢战贫“桥头堡”。坚持“大帮小、强帮弱、富帮贫”的原则,对全县问题较多、情况较复杂的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和15个后进村党组织,建立“先进帮后进”整顿提升工作制度。向18个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从全县22个五星级基层党组织选出18个地域相邻的党组织,采取跨乡镇“联帮”的方式,开展“一对一”定点帮扶。落实“八个一”整改措施,用好“清单对账”推进法,对整顿提升工作加强帮扶指导,逐一整改,补齐短板,确保整顿工作指导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目前,18个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已全部完成整改提升。

  定员联户,开启扶贫“直通车”。以18个乡镇、286个村(社区)和2677个自然村为单位,划分党支部联系“微网格”,根据党支部下属党小组划区定员联系。采取党支部委员定点联系党小组长和贫困群众、党小组长定点联系党员和贫困群众、党员定点联系贫困群众的方式,明确每位党支部委员联系1名党小组长、2名贫困群众,每位党小组长和党员分别联系3-5户贫困群众。抢抓节假日、农闲等机遇,开展“察民情、帮民富、解民忧”脱贫攻坚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各党小组长负责收集信息,及时反馈给村党组织。村党组织每月召开1次党小组长会议,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进度、村情民意和问题分析,研究制订对策,确保问题“不过夜”。今年以来,全县1497名党支部委员与2100余名党小组长、31000余名党员和2965名未脱贫贫困群众结对帮扶,到联系点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访贫问苦、纠纷调解等活动860余场次,解决问题1100余个。

  定向联盟,打造脱贫“产业链”。针对村级产业发展不均衡、独立发展能力不强、资源资金分散等问题,建立“党支部+企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联盟,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智慧流的高效贯通,达到“建一个联盟、带一片集群、兴一方产业”的目标。在全县286个村(社区)和68个两新组织党组织中,开展“村企联建,结对帮扶助脱贫”活动。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145家、院士1名、博士19名、高层次人才810名,组建技术研发团队16个,整合659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和286个村民合作社力量,合作开发米酒、金槐等扶贫产业项目216个,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产业示范核心,打造全东路、全灌路、桂黄路、全大路等四路发展带和红色、生态、文化、山水、民俗等五大特色区,初步形成“一心四路五区”产业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湘江战役纪念园承接各地党员干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8558团125.8万余人,全县种植金槐12万余亩、亩产值超万元,年产干米粉33万吨、产值超15亿元,利用稻田生态养殖禾花鱼40多万亩、年均总产量超4000吨,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产业支撑。

  做好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心得

  聚焦“四个一线”助力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深化和拓展“民心党建”内涵,创新探索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四个一线”工作方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奋力推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干部选派聚焦一线需求,找准共鸣点。一是选派“精兵强将”。从市县两级选派1531名县处级干部和优秀干部定点包干全市所有贫困村,选派108名科级干部到106个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选派319名副科级实职干部到深度贫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选派1558名第一书记和7137名驻村干部轮战进驻建档立卡贫困村攻坚脱贫,确保了攻坚力量。二是用好“多股力量”。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国家、省直单位及大连民族大学等选派97人来铜挂职,苏州选派1313名教师、医生、教授、艺术家、导游等来铜专项帮扶,组织314人来铜开展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588个基层单位与我市625个基层单位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将2043名农业专家匹配到全市1252个贫困村2097个主导产业链上开展精准服务。吸纳1.4万名春晖人士助力脱贫攻坚。三是开展“四级研判”。按照“保持稳定、应换尽换、尽锐出战”原则,多次开展市县乡村四级脱贫干部分析研判。针对不能胜任现职的干部,坚决调偏调差;针对身体不好的干部,妥善安排工作;针对违法违纪的干部,严肃处理处置;针对表现不佳的干部,实行“悬帽攻坚”。2018年以来,调整轮换第一书记666人、驻村干部699人。调整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班子成员19人。对14名表现不佳的乡镇党政正职实行“悬帽攻坚”。

  攻坚能力聚焦一线提升,增强发力点。一是多渠道提升攻坚能力。深入实施干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充分利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铜仁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等,通过讲政策、讲技术、讲方法、讲门道,围绕“八要素”、“五步工作法”、驻村帮扶等培训各类人员61352人次,组织2761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外出考察学习4255次,参加人数11365人次,着力提高干部攻坚本领。二是多维度补齐攻坚短板。从市直单位、已出列区县抽调67名县级干部和149名其他干部组建驻县督导组和驻乡督导组,手把手在实践中对2019年拟出列区县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进行传帮带。选取715个先进村与706个贫困村开展“先进村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借助“先进村”经验,带动“贫困村”发展。三是多形式用活攻坚打法。注重引导干部用好用活我市探索形成的“76554”工作方法、万山中华山“622”模式和石阡大屯村“三好机制”等,补齐能力短板,提高脱贫质量,确保打法精准。其中“76554”工作方法被《领导决策信息》《中国扶贫》等国内知名杂志刊载,石阡县大屯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得到省委志刚书记的肯定性批示,中华山村“622”模式入选国家博物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关怀激励聚焦一线落实,激活兴奋点。一是深化关怀激励机制。2017年,我市出台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机制,此做法得到省委志刚书记和邑飞部长的充分肯定,被国务院扶贫办收录为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唯一市级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今年,我们从政治教育引领担当、选拔任用引导担当、容错纠错推动担当、激励褒奖促进担当、“关键少数”带动担当5个方面研究制定五个实施细则,深化和拓展“1+N”关怀激励机制,突出决战决胜之年。二是优先提拔一线干部。对在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中,连续两年居本区县前三名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符合提拔任职资格条件的,优先提拔重用。对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市县两级脱贫攻坚指挥中心人员全部纳入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对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干部放宽年龄等资格条件调任公务员岗位。2018年以来,共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141人,办理公务员调任113人。三是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对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1702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年终绩效奖金在所在单位考核等次上浮10%比例给予奖励。对58名实绩突出的村干部在任期内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为14608名干部落实了年休假,安排了21065干部参加健康体检,对112名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伤害或特殊疾病的干部,给予救助或一次性补助368.94万元。

  监督管理聚焦一线强化,抓住关键点。一是执行“四个划转”。按照“严管厚爱、安身安心、全面划转”原则,将6494名市县直部门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和脱产结对帮扶干部党组织关系、工资、管理、考核划全部转到帮扶村或帮扶村所在乡镇(街道),从根本上解决驻村帮扶干部管不住、管不好、管不出成效的问题,“四个划转”驻村管理模式在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去年以来,我市对8名脱贫攻坚帮扶成效不明显的干部调整至乡镇工作。二是抓实专项治理。针对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驻村帮扶不扎实1大类4项问题,通过举一反三,精准查摆出驻村工作不扎实、补助发放不及时、责任落实不到位等5个方面19个问题,各区县自行梳理排查出256个问题。针对排查问题制定周调度表,实行一周一调度,并组建3个督导组到区县开展驻村帮扶不扎实专项督查,确保了专项整治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截至目前,全市共查摆出275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54个,整改完成92.36%。三是市级领导带队督查。市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乡村,对即将出列区县开展为期3个月交叉检查指导。市领导不定期暗访脱贫攻坚工作,形成脱贫攻坚督查暗访工作专报。市委常委包县督导,分片督导脱贫攻坚工作。今年我市累计派驻530余人(次)开展常态化督导,共自查发现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线索366条,处理干部293人。在2018年全省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情况通报中,我市排在综合评价好的第一位,6个县在未退出贫困县考核中被综合评价为好,4个区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做好抓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心得

  “一社两业”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

  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才能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脱贫摘帽后,贵州省大方县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探索出“一社两业”巩固脱贫攻坚新做法、新思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良好态势。“一社”即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两业”即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和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实现已脱贫人口的稳定脱贫。

  聚焦合作社带强,提升发展源动力

  大方县以“两带三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引领,采取“村级申请+乡级审核+县级批准”的方式,建立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287个,其中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或法人144人。

  制定下发《大方县贯彻落实产业调整“八要素”全面推广“塘约经验”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突出县级主导作用,指导各乡镇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出台《大方县深入推进“两带三治”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规范合作社章程、社员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出台《大方县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工作方案》,推进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按股分红”合股联营利益联结机制。

  全面推广农村“三变”改革和“塘约经验”,统筹推进七权同确,整合集体土地面积75万亩、房屋356座1.4万平方,山塘水库26个,量化股份资20万户7.08亿元入股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支持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申报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扶贫资金项目95个4909万元,涉及资金由合作社监事会进行监督管理;培养打造了凤山乡银川村、店子社区等一批示范点,其中凤山乡银川村产业链上建支部的做法,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整合资源、资产、资金,探索村集体出资、村干部垫资、吸收社员资金、上级扶持资金、引入第三方投资、企业担保融资等单一或组合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资金筹措,利用好各方资源,倾斜对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依托“中国皱椒之乡”品牌优势,实行“订单农业”,县农牧头公司与各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辣椒协议,实现联产联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依托辣椒产业,打造连片种植(50亩以上)示范基地243个,种植面积2.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3.7万亩,带动7.68万户2.15万人参加合作社,其中贫困户入社实现全覆盖。

  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3+2+N”工程,突出“菜、畜、果、药、菌”五大重点产业,做大一产;探索“网络平台+农户”“专业合作社+散户”等方式做强二产;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加大乡村旅游等项目开发力度,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做活三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发展一产的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229个、二产的25个、三产的32个,村集体经济规模达1.06亿元。

  聚焦“两业”带富,增强脱贫内动力

  始终把“两业”作为打好脱贫基础、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补短板、攻堡垒的关键作用,把贫困户吸附在产业链上,让群众有产业支撑,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

  深化产业革命“八要素”,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脱贫攻坚等,选择以辣椒、优质肉牛、猕猴桃、天麻、冬荪为中心的“菜、畜、果、药、菌”的五大重点产业,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县委副书记牵头强力组建“五大重点产业”发展专班,推动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优先突破,同时,坚持单品突破与多品发力共举,带动其他特色产业良性发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制定出台《大方县农业产业化发展“3+2+N”工程实施方案》《大方县今冬明春暨2021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发展路径,规划发展蔬菜57万亩(辣椒20万亩)、经果林18万亩、中药材13万亩、食用菌3.5万亩。种植马铃薯40万亩、青贮玉米10万亩、大豆10万亩、皂角6万亩、高粱5万亩、茶叶1万亩及其他特色产业,全力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推动产业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

  强化技术服务保障,遴选208名专业技术人才和553名“土专家”,组建29个技术服务队,采取“1对1”“1对N”方式,精准匹配各类专家到村服务,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全覆盖,切实转变群众发展观念和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群众懂得种、种得好,合作社建得好、能带富。

  抓好农超、农校、农医、农企的县内直销和直供模式,销售农产品4万吨,销售额1.4亿元;抓好县外市场营销推广和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融合,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围绕“黔货出山·风行天下”行动,依托农工党中央、各民主党派等帮扶资源,开展农特产品推介活动2期,帮助销售大方农特产品8203.5吨;用好“乌蒙农商城”等电商平台,借力千喜鹤集团、江楠果蔬等龙头企业,搭建“方货出山”农产品销售网点57处,推动大方产品搭乘“电商快车”,实现50余种农特产品网上销售,年销售额2.3亿元。

  精准建立劳务就业扶贫工作数据库,彻底摸排全县劳动力底数,强化“大数据+”比对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动态更新,确保劳动力底数清、就业需求清。全面完善工作体系稳住就业存量,加强对接力度,健全稳就业工作体系,稳定已就业劳动力,减少和避免本地就业劳动力失业及在外务工劳动力回流。

  全面挖掘和收集县内外各领域用工需求,开发和储备用工岗位,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稳定务工就业解决一批、整合各类公益性岗位和就业见习岗位解决一批、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解决一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解决一批、工业企业吸纳解决一批、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消费扶贫解决一批、完善安置点服务体系建设解决一批、创新林业资源开发解决一批”的“八个一批”措施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做大就业增量。

  强化政策宣传,通过张贴宣传海报、进村入户、微信平台等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引导外出就业,共发放宣传资料10万份(次),推送岗位信息3万条;强化专场招聘,已在9个乡(镇、街道)举办招聘会,引导有意向务工人员外出务工;强化车间建设,在奢香古镇和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引进和培育就业扶贫车间38个,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强化劳务派遣,分别在广州市天河区、浙江省宁波市建立劳务协作站,加强输出管理,确保输出人员有岗位、有依靠。对无法外出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同时,鼓励企业、相关协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就业扶贫工作,吸纳贫困劳动力到园区企业、农业产业基地等就近就地就业。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助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