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正文

乡镇统计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2-12 15:13:21 浏览量:

    乡镇统计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虽然有所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所面临的矛盾更进一步凸现,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强,乡镇统计的作用也难以显现。笔者深耕基层统计多年,对乡镇统计工作有一定的体会与认识,现就身临其境的一些感知认识细作述说,仅供参考。

    一、乡镇统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乡镇统计工作一直随着政府统计而生,只是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政府统计部门抓乡镇统计工作也从来不曾停止过。就我所知,九一年搞过乡镇统计站达标活动,九二年实行过农村统计一套表,每次普查都要求健全乡镇统计基础工作,到了二○○四年以后更明确提出要重点抓好乡镇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在这些工作中,每年所付出的努力不小。但由于受经济体制变迁、乡镇机构改革及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约束,乡镇统计工作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特征,对整个统计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危害。目前乡镇统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设置乡镇统计机构的法律表述不够科学、完整。这是造成基层统计工作被动局面的最大因素之一。在《统计法》第十六条中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员;《湖南省统计管理条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办事处设置综合统计员,与本级有关部门的统计人员组成统计站,组织、领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工作。这两点都表明:在乡镇设立独立统计机构的法律依据不强,设置“统计员”只是一种职业规定,而不是机构建置,“与其他有关部门的统计员组成统计站”实质上的有效性、可行性不强,政府统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站所无法行使有效的管理。在2001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机构、编制都受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的约束规定,县委、县政府在实施的过程中则取消了“统计站”的设置,也没有明确规定统计员的编制,致使真正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失去了身份的认同。村居委会作为一级自治机构,本身不是生产经营单位,但它必须承担基层所有的统计任务。而在所有的法律条文中对村级统计的权利与义务、统计任务、统计经费、统计人员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村级组织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布置的各种统计报表任务,对统计工作没有任何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言,法律体系的不确定性给基层统计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

    2、统计力量不适应统计任务的增长。一个乡镇配置一个兼职的统计员,从业务层面讲,就是乡镇一个人直接面对县局十来个人、市局几十号人、省局几百号人,每一个专业、每一项普查工作任务,只要涉及到乡镇(包括人口、农业、商贸、投资、劳资、工业、各项调查等),都由统计员一个人承担。近年来,统计报表日趋增多,有国家级的、有省级的、有市级的、有县级的、有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日趋增多,有周期性的普查、有经常性的抽样调查、有一次性的临时调查,各项调查交叉接踵而来,从未间断过;统计专业划分趋细,总的有二、三十多项专业,统计任务与日俱增。而一个乡镇统计员同时兼任着乡镇内3到5项部门工作,有的还要驻村蹲点,还要参与乡镇计划生育、综治治安、防汛抗旱、财政税收等多项中心工作,其所承受的劳动强度已经超越了人类身心的极限。基层的统计力量与统计任务形成显著的矛盾,统计员无力、无心按照统计的基本要求将每一项工作做深、做细。同时,社会形势的变迁,也制约了统计后备力量的递补,能够正确填写各种表格的人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一是取消定向分配后,高校毕业生不回家乡就业;二是高中、初中毕业生普遍外出打工,造成了农村当地人才断层的危机,统计人才难觅。

    3、统计队伍不稳定制约了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统计任务与日俱增,导致统计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自身也不愿从事统计工作,搞了一段时间就要求变换岗位;另一方面,乡镇机构的特殊性造就了统计队伍的不稳定,每年搞一次优化组合、搞一次职员轮岗、来一次分组,造成乡镇统计员一年一变甚或是一年几变。直接的结果就是统计员的业务水平提高难,年复一年的统计业务培训也算是白忙活。

    4、统计方法制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国家的调查制度改革模式,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是:以抽样调查为主、周期性的普查为辅、全面的定期报表作补充。作为国家宏观管理,这种方法制度的定位无疑是科学适用的。但到基层则必须因地、因时、因事而论。就农业生产统计来说,沿用的是直上而下布置、直下而上报送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在当前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分散细小的家庭是生产的主体,凭村级秘书一人之力是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这种所谓的“全面”实质上是不全面的,这一套报表的适用性值得商讨;自从有规模以上、规模以下分组之后,基层的工业经济统计即出现断档,未分类之前,各乡镇还能根据企业办的明细报表统计出全部工业企业经济数据,分类之后,规模以下改抽样调查,样本量只能满足省市推算用,对县乡两级均无代表性,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统计需要,加上目前企业办的功能逐步弱化,对企业统计也是鞭长莫及;除工业经济统计外,目前还开展了人口、劳动力、价格、企业景气、商贸、服务业等大量的抽样调查,这些调查对基层基本上是没有代表性的,也无从推算当地的经济总量,结果是忙来忙去却忙不出几个像样的数据;近几年普查密度过频,任务过重,技术要求过高,与基层所处的环境、经济基础、组织力量、人员素质不相适应,让基层疲于应付,反过来又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对部门统计,目前是有效监管不足,协调机制不全,共享平台不完善,统计事权分工不明,重复统计偏多。

    5、统计物质基础不适应统计发展的需要。当前,在统计机构不确立、编制不明、乡镇体制不顺的情况下,乡镇财政预算基本上是不奏效的,大多数乡镇是按照“据实报账”的原则解决统计经费。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有限,乡镇统计事业经费往往比较紧张,每一项的统计开支都是紧掐死算,造成办公设备陈旧落后、正常的开支报账困难、统计员主动开展工作的后劲不足,离办公自动化、信息高速化的要求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相对于基层统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其劳动报酬、经济待遇过低,与城市从业人员比较,有天渊之别。由于村级统计经费由谁来承担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村级的大部分统计工作往往都是义务性质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行政性强制难以继续发挥效果,抵制情绪逐步加重。

    6、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前面众多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质量确实还不够理想,既使排除人为干扰,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要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也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

    二、健全乡镇统计的建议

    要改变目前基层统计的现状,仅靠基层的努力远远不足,况且基层只是政策的执行者,起决定作用的应是上层的政策制定者。为进一步健全乡镇统计,笔者初提几点肤浅的建议。

    1、建立健全乡镇统计机构网络。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建立一个合时宜的、能独立行使统计职责的、同时能有效进行部门统计数据监管的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统计站,其编制、人事、经费来源、职责权限等都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适当实行部门垂直管理。法律的表述要具体化,避免空洞化或过强的伸缩性。乡镇统计站的机构建制要能够避开每次县乡机构改革所带来的冲击,否则,三、五年一个轮回后又没有任何的意义。同时,要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与企业统计、部门统计一道,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

    2、建立一支与任务相适应的稳定队伍。要对目前乡镇统计站的工作任务进行一次新的评估,合理地确定工作岗位并抓好落实。统计站人员要逐步实现从全能型行政管理到比较专业型统计的转变。要充分考虑统计人员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增加农村基层统计人员的岗位津贴,并适当考虑职级提升或异地轮岗,吸引年轻、优秀的人才加入到统计行列。要加大对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在时间上要增加,在内容上要逐步加大广度和深度。考虑到基层的经济承受能力,任何统计培训都必须实行免费培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的实质效果。

    3、建立健全经费投入长效机制。要改变过去对统计工作经费随意性投入的状况,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所应承担的经费负担义务,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在方式上宜采用按物价涨幅递增和按照调查项目增列预算。对统计站要用统计下设机构的概念来替换乡镇内设机构的概念,乡、村两级经费分别由所属上级财政部门列入年度预算,或直接列入中央、省级预算,然后逐级拨付。

    4、因地制宜地深化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在统计调查上既要考虑上层的需要,也要考虑下面的实际和需要。就农业生产统计而言,全面调查不符合目前农村的现实,建议与农村住户调查接轨,采用住户调查的数据推算,并结合农业普查的数据进行调整;而企业统计在前3点建议得到落实的情况下,可将限下企业纳入全面调查范畴,仅在个体户部分实行抽样调查;对于一些普查项目,考虑到农村的人员素质及技术手段,可适当放宽年限间距,精减指标,避免求全、求细,同时在某些工作环节:如地图绘制、光电格的数据抄录等宜简不宜繁,以减轻基层的劳动强度;对于一些行业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调查项目应委托部门实施,并有效地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在有效行使对部门统计工作管理的前提下,实现政府与部门统计信息的融合。这样即可以刺激部门统计功能的增强和协调机制的完善,也可以在经费和人力上缓解统计站的压力。

    5、对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要有恰如其分的认识。要抓好以上几项工作的落实,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又与这几项内容的实质息息相关。虽然统计普法工作年年在搞,由于机构、编制、人事、经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普法也就成了一种形式。抓统计数据质量,要有一个综合性的举措,就数抓数,很容易走入一种错上加错的恶性循环,就象过去的历史数据调整一样。因此,对基层数据质量的提高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

 

推荐访问:乡镇 现状 统计 建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