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正文

改革乡镇统计管理体制,,确保统计源头数据质量

时间:2022-02-12 15:12:52 浏览量: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乡镇是我国统计数字来源的基础,是统计数据采集工作的源头。乡镇统计数字的真实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总量统计。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是提高农村统计数据的关键所在,只有源头数据准确可靠,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乡镇统计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统计人员兼职过多、不堪重负; 二是统计队伍不稳定、变动频繁; 三是统计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任务难落实; 四是统计法制观念淡薄、统计监督乏力。五是办公设施简陋,办公手段落后等。如何确保统计源头数据质量?怎样改革乡镇统计管理体制?笔者细探如下:
    
    一、乡镇统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现行的统计体系是由政府统计、部门统计、乡镇统计及事业、企业单位统计四块构成。其中:政府统计很正规,部门统计也相对正规,企事业单位统计也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管理的不断加强,统计业务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存在问题最多、工作难度最大的就是乡镇统计这一块。
    
    (一)乡镇统计人员兼职过多,不堪重负。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少乡镇统计员还兼任其它工作,如驻村、经济管理、招商引资、安全监督、农税、民政、办公室等,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乡镇统计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乡镇统计是单纯的农业统计,而现在除农业统计之外,还要承担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抽样调查、限额以下商贸业抽样调查、第三产业抽样调查,还要承担人口抽样调查及各种大型的普查(如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乡镇统计人员工作任务重,报表的时间性强,势必影响到从事其他创收工作的时间,而统计工作又不能直接创收,致使工作量大、任务重的统计人员比其他一般乡镇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差,形成了“倒挂”,严重挫伤了乡镇统计人员精心工作、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二)统计队伍不稳定、变动频繁。由于统计工作不能直接创收,因而被乡镇领导误认为是兼职工作,所以,专职统计人员很难固定,造成乡镇统计人员能连续从事统计工作两年的很少。有的统计员刚刚熟悉业务就又要被安排从事其它工作,而新接手的统计人员又因为素质差或一时难以接受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等原因而退却,致使一个乡镇在一年内调换多个统计员,不利于统计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统计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任务难落实。在我县,乡镇统计机构在以前的机构改革中是没有专设的,乡镇统计站从2004起逐步恢复,由于该机构还没有编制,办公经费也就无法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统计工作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隐性的、长远的,它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加上多数乡镇本身的财政十分困难,导致乡镇统计机构经费紧缺,少数统计人员连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
    
    (四)统计法制观念淡薄、统计监督乏力。一是随着对乡镇领导政绩考核的日益重视,乡镇领导一般年终才会对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分外关注,想方设法打探、对比考核排名情况,乡镇统计员则不得不遵从乡镇领导的意思,乡镇统计报表数字于是成了可随意调整的“橡皮数字”,要多少有多少,盲目攀比,县、市、区统计局由于工作繁忙,也不能对各乡镇一一检查,导致一些数据失真。由于乡镇统计也属于政府统计的一个组成部门,按现行《统计法》规定,即使在统计执法中发现了严重的问题也不能给予经济处罚,只能批评教育。同时,县统计局既不能管乡镇统计站的人,也不能管其经费,造成乡镇统计人员统计意识和统计法制意识谈薄,虚报、瞒报、退报、缺报、拒报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领导不够重视、村组不支持、企业不配合、群众不理解。“怕露富,怕交税,怕上交”的心理在乡镇基层统计中是老大难问题,乡镇统计环境的不宽松,加之工作量庞大,迫使乡镇统计人员只能是“统计加估计”。
    
    (五)办公设施简陋,办公手段落后。部分乡镇没有统计专用办公室,有的甚至没有地方办公,而是在统计员的住处办公。由于经费的紧张、领导的不够重视,导致办公设施简陋、办公手段落后。
    
    二、乡镇统计工作现状的思考及对策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日臻深入,我国政府统计管理体制明显滞后,特别是乡镇政府统计管理体制的滞后已严重制约着政府统计的整体水平,也使乡镇统计面临极大的困难。针对上问题,近年来,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试图以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素质、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来赢得党政领导的重视、改善乡镇统计人员的待遇、配备先进的统计手段等。这些措施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欲通过上述措施改变乡镇统计所面临的问题只能是局部的,也是暂时的。因为,体制问题是乡镇统计陷入困境的根源,换句话说,乡镇统计面临的一切问题皆来源于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所以,改革现行僵化的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是解决乡镇统计困境的根本出路。只有实行乡镇统计工作垂直管理才能根本改变这一状况,只有垂直管理才能应对客观现实的变化趋势。归纳起来,乡镇统计工作垂直管理有如下几点优越性:
    
    (一)有利于壮大统计队伍,减轻乡镇统计人员工作压力和负担。将乡镇所属部门统计力量组合起来,成立统计站,由县统计部门垂直管理。这样,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乡镇统计人员兼职过多,工作负荷重的状况。
    
    (二)有利于稳定统计队伍,防止人员频繁变动。实行垂直管理、人员收编、岗位定编,乡镇政府无权对统计人员随意更换。垂直管理后统计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乡镇统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在乡镇,工资关系由财政划拨到乡镇,人事关系由县统计部门管理,乡镇可以提出进退流转意见,但主动权掌握在上级统计主管部门手中,可以制约人员经常变动,有利于队伍稳定和提高统计业务水平。
    
    (三)有利于保证统计工作经费,确保统计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实行垂直管理,落实统计人员编制和统计工作经费,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统计工作经费得到保障。
    
    (四)有利于增强统计法制观念,加大统计监督力量。改变过去统计数据由乡镇领导随意定夺的局面,可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当地的真实情况。实行垂管后,乡镇统计员则成为县统计局直管的一员,必须对上级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可以排除当地的行政干预和人为干扰,抵制虚报、瞒报的现象,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五)有利于开展统计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目前,乡镇统计员的频繁变动,“新人辈出”,迫使县级统计部门不得不每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培训新手,而且培训还不能集中进行,因为换人没有规律。可是培训不久又要调动或轮换岗位。实行垂管后就可以制约这些问题的出现,这样可以腾出更多时间给统计部门从事专业统计工作。
    
    (六)有利于加强统计基础建设,促进乡镇统计平衡发展。目前,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发展很不平衡,主要体现在经济发达的乡镇与经济较落后的乡镇统计办公设施差别。经济发达乡镇配备了统计专用办公室、专用计算机、打印机、资料档案柜及办公桌椅等,而少数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却连办公的地点都没有,更不用说配备其他办公硬件设施。实行垂直管理后,将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
    
    (七)有利于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管理,既便于管好人,也便于管好事。现在,省、市对统计工作很重视,对乡镇统计工作也十分关注,但往往只从加强基层统计制度建设、硬件建设入手,如不惜代价给每个乡镇配备电脑或集中培训乡镇统计人员等等。这些,都不可能改变乡镇统计困境的根本问题。即使培训了统计员也搞不了多久又换了新手。所以,关键是给钱给物不如管人,只有充分调动了乡镇统计员的积极性,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才能把乡镇统计工作搞得更好。
    
    综上所述,要确保乡镇一级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就必须改革现行的乡镇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现行的人员管理制度,实行乡镇统计机构派出制,由县统计局垂直管理。乡镇统计垂管后,机构、编制、职能、经费、场所、制度等全部到位,各乡镇统计站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职统计人员,解决乡镇一级统计机构执法权问题,做到“乡数乡管”。乡镇统计数据由乡镇统计站上报县统计局,然后由县统计局按程序进行反馈,减少了人为干扰统计数字的环节,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推荐访问:统计 管理体制 源头 乡镇 确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