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正文

关于某市消费市场萎缩情况的专题调查

时间:2022-01-26 15:11:14 浏览量:

关于**市消费市场萎缩情况的专题调查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主线。但内需启动乏力、消费市场萎靡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城市显露端倪,削弱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省**市几组数据为例,自2008年4季度开始至今年一季度的半年时间内,**市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由61.6%下降至43.8%;2009年一季度,实现GDP61亿元,同比增长18.7%。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4亿元,同比仅增长9.6%,减缓8.8个百分点,增速比GDP低了9.1个百分点;消费价格指数为3.9%,同比降低4.8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额分别为1073元和501元,同比分别减少了743元和377元。与此同时,居民储蓄存款却持续高速增长,自去年4月份以来,月均递增2.27%。以上数据表明消费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前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消费市场不振无疑会使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一、消费需求下降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消费需求不足,在经济领域发展突出表现为三个“弱化”。  

(一)对经济发展速度贡献力弱化。与投资需求相比,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据测算,在现阶段,**市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拉动作用。对于该市来说,由于净出口数额相对很小,拉动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消费与投资“两驾马车”。而据前述分析,在这“两驾马车”中,又以投资拉动为主。资料显示:“十五”时期以来,全市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均低于投资对GDP增长贡献率,两者差距最低年份2006年为0.6个百分点,最高年份2008年高达15.9个百分点。  

(二)对优化经济结构的影响力弱化。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均衡发展始终是我们力图实现的经济战略目标。消费需求不足直接导致了“三产”难有突破的格局。由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三产”所提供的服务,基本上是取决于社会与居民对服务的消费需求,因此“三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费来拉动的。而我市经济发展的一大“软肋”就是三产发展速度较慢,在GDP中的份额较低,而且这一趋势呈现不断加剧趋势。2008年,第三产业比上年增长12.1%,低于第二产业增速5.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36.6%,低于第二产业17.5个百分点。不可否认,最近几年,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高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市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我们在关注工业迅速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警惕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从目前及长远看,从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及资源环境看,从对**市经济发展的制约来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对我市经济的带动作用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因而扩张消费需求对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力弱化。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下,消费率的持续走低就意味着投资率的不断走高,这个趋势必然会导致投资需求与投资比例的失调。因为投资需求既是当期需求,又是下期供给,其持续增长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如果投资需求长期快于消费需求,消费就越来越难以实现产品的价值,投资进一步扩大就会受到制约,导致生产能力闲置、企业效益下降、失业人员增加等问题,严重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从经济效益水平看,2008年,我市煤炭、木材、水电、医药、非金属矿物制品等5个行业的利税总额就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80%以上,而其余28个行业只分享不到20%的利税份额,利润率水平分化严重。  

二、居民消费下降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陈旧。**市地处偏僻,属于交通路线的“末稍神经”,长期的自然经济以及长期短缺经济的困扰,全市老百姓受“量入为出”、“节俭第一”和“无债一身轻”的思想影响,把攒钱消费视为当然,认为“寅吃卯粮”、“负债消费”很不光彩,甚至认为只有收入不足才采用信用消费方式,而采取信用消费更是常被误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因此,在家庭理财中,首先考虑的是“家底”有多少。  

2、增收预期下降影响居民消费倾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的增加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支持因素。但2009年1季度**市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尤其是占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呈现负增长,同比减少479元,下降4.3%。而农村居民1季度实现人均现金收入1020元,同比增长1.6%,增速回落2.2个百分点。  

自2008年4季度以来,除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20元外,没有大的工资上涨及增收优惠政策出台。而原材料、燃料等购进价格走高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也对职工增收产生消极影响。同时,股票市场的深幅调整使众多个人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损失惨重,对资本市场收益预期大幅下降。此外,由于今年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农村居民增收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3、居民收入增幅减缓及家庭货币投向分流。今年1季度,**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由于投资意识、防范及未来支出预期增强。1990-2008年期间,全市居民储蓄存款、储蓄性保险、购买有价证券支出和期末手存现金等全盘增加。就家庭人均水平看,2008年前述各项款额顺次是:15626.3元,819.6元,72.1元和383元,较之1990年分别增长了2.3倍、48.8倍、3倍和2倍。另外,随着消费领域和渠道的多样化,**市居民在域外消费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居民货币投向分流也是影响欠发达地区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外部环境  

1、物价的结构性涨跌影响居民消费行为。自今年以来,**市物价总水平持续低迷,居民的预期物价心理也随之降低,但不同消费品的涨跌,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行为。1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1%,其中食品价格跌幅最大,为3.4%。但食品作为居民的刚性消费需求,实际增速影响效果并不明显;家电等消费品价格下降2.7%,但居民预期价格更低,1季度全市家电销售量增幅仅为4.1%,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而对于需求弹性较大的服装等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带来的是这类商品消费需求的上涨。全市服装类价格上涨2.1%,销售量增长15.4%,同比高2.6个百分点。另外,从住房和汽车这两项最重要的消费产品来看,1季度房屋销售价格下跌3.1%,商品房销售面积反而大幅回落,同比下降64%;汽车销售价格综合下跌1.5%,销售量却同比下降了62%。可见,**市物价水平影响的主要是居民消费心理,越是物价下跌的消费品,预期价格下跌的心理就越严重,销售量就越低。  

2、消费信贷难以启动。目前,**市消费信贷对应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过高,各种税费负担也重,令人望而却步。今年1季度,全市金融机构发放消费贷款仅为0.52亿元,仅占各项贷款增量的0.73%。与消费信贷相配套的保险体系也还未形成,贷款银行的信贷风险难以转移。目前只有住房、汽车消费信贷融入了保险的因素,其它消费信贷因种种原因根本没有保险的介入。商业银行为控制风险,对消费信贷的开办比较消极。  

3、政府缩减经费开支抑制集团消费需求。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政府消费需求的增加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1季度,**市集团消费共实现零售额2.1亿元,同比增长4.6%,下降2.4个百分点;集团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8.75%,同比回落4.3个百分点。  

(三)市场因素  

1、商品经济环境较差。**市商贸零售业发展落后,与大中城市及周边城市相比差距越拉越大。如**市最大的购物商场-**大厦,楼高仅为5层,营业面积仅为1.8万平方米,这种规模仅相当于大中城市中下等的零售商场,且商品品牌进驻情况也较差,在消费旺季,如周末、节假日等,其他大中城市或者周边城市的品牌商品均有让利活动,而**市却是“处乱不惊”,打折、让利等活动极为罕见,居民消费热情难以被激发。  

2、房地产消费拉动上下游产业的作用弱化。  

一是企业融资渠道受限,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全面回落。今年1季度全市房地产投资增幅出现明显回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9.8个百分点。从2008年**市房地产情况看,在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品住宅投资22.21亿元,同比增长39.02%,增幅同比降低53.0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预计商品住宅投资1.1亿元,同比下降69.4%。由于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减少,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幅也随之下降。2008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中住宅施工面积628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5.89%,增幅同比下降27.86个百分点;在商品房施工面积中,全市新开工面积2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22%。据调查了解,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出现全面回落一方面是受市场销售影响,开发商经营趋于谨慎,普遍收缩规模,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受融资渠道不畅影响。  

二是市场观望气氛渐浓,商品房销售面积出现大幅下降。今年以来,全市房地产市场并不景气,居民持币观望气氛浓厚。今年1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仅为19.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7.0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65.83%和76.15%。商品房销售套数为967套,比上年同期减少2276套。在商品房销售中,期房为7.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41%;与期房销售情况不同的是现房销售面积为11.9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55%。  

 三、促进居民消费的几点建议  

消费是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扩大消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加快**市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补充。必须把扩大消费需求增长摆上议事日程,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有效化解制约消费率提高的各种不利因素,在确保投资适度增长的同时,促使消费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1、实行“双向调节”:着力优化供给与需求的比例关系  

从**市投入产出模型出发分析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应着力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一是优化**市的供给结构,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稳步促进带动经济增长的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居民需求迫切的短缺产业,适当抑制供大于求的过剩产业。同时提高最终需求型及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群的比重,重点发展影响力系数大的拉动产业和感应度系数大的瓶颈产业。应用在具体政策引导方面,依据带动有效需求增长的大小可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包括旅游、房地产、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气、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等五个行业;第二梯队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建筑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产业。二是调整我市的需求结构,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大力发展消费型产业,形成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发展生产诱发系数大的产业。应用在具体政策引导方面,以刺激有效需求增长的大小可分为以下产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教育事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食品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七个典型的“依赖消费型产业”。  

2、牵住“牛鼻子”:建立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第一,努力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收入的重要来源。要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就业建立居民消费信心增强消费能力。第二,积极鼓励创业。推动民众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提高经营性、资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努力改变我市居民家庭财产规模、投资理念、投资领域与先进省份、先进地市的差距,以及财产性收入对提高居民收入推动力不强的现状。第三,逐步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通过建立稳定的公务员、教师、科研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各类群体的收入增长机制,使其在整个社会中保持较高的稳定收入水平。同时提高咨询、中介服务等高智力劳务收入,逐步与国际接轨。第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调整农业结构,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为重点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改革农村税制,减少农民负担,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3、抑制“马太效应”: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通过市场、经济和政府等手段的优化组合,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比例,缩小日益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第一,在收入初次分配环节合理界定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再分配环节明显提升用于收入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比例,以确保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内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第二,通过完善税制系统来缩小部分不合理的高低收入群体差距,实现收入的再分配。第三,加强对企业的监控和引导。保证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随经济的发展能有一定的增长,同时切实保护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第四,适当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的比例,稳定地增加低收入者、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的收入。第五,加强对垄断行业个人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努力缩小行业间人为的收入差距,逐步消除行业垄断,促进资本在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和有序竞争,以及行业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第六,除了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之外,还应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民间互助等形式,发展救助、捐赠等慈善公益事业,建立规范、合理的第三次分配制度,促进贫富和谐。  

4、拧紧“安全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公平、合理和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政策调整有效缓解居民对未来的支出压力,是扩大当期消费的重要举措。第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既要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使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又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加快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广大劳动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尽快使各项改革到位,增加改革透明度,减少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只有尽快使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劳保、失业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明晰化,并使之逐步完善、合理,才能稳定居民对未来各项支出的预期,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理性地在储蓄与消费中做出选择。第三,在农村,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组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增强居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让普通民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从而增加即期消费,提高居民消费率。  

5、降低“进入门槛”:切实改善消费环境  

第一,增加各级政府对城乡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对农村地区供水、供电、道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城乡居民提高消费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二,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产品质量、价格等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消费投诉纠纷的处理工作,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还要及时披露公共信息,改善消费者在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借助这些信息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三,进一步深化消费领域的体制改革,清理和取消各种抑制消费的政策法规,明确提出把逐步提高消费率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新的积极的消费政策。当前,尤其要注意启动住房、汽车、信息、旅游、教育、医疗服务等领域的消费。第四,积极发展居民消费信贷。建立健全全社会信用体系,优化经济环境,降低居民消费信贷门槛和成本,银行业应在总结前一阶段各类消费信贷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个人消费信贷范围,丰富信贷品种,积极发展租赁消费等多种形式的信用消费。  

   

   

   

   

推荐访问:某市 萎缩 消费市场 情况 调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