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人大信访居高不下的成因和对策

时间:2021-12-01 15:49:27 浏览量: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人大信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___市人大常委会近5年来,共接待处理各类信访8600余件次,其中群众来访占60%以上。大量的信访一方面凸现出社会公众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关心、关注,对国家权力机关的信任和期盼;另一方面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信访出现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人大信访居高不下意味着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认真分析了___市近5年来人大信访情况,理性思考各类信访产生的原因,以期发现人大信访工作的规律并针对性地做好人大信访工作。
通过分析,我们感到以下几个方面是引起群众到人大上访的主要原因。
    基层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依法履行职权、用权不慎导致群众上访。行政、司法人员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行为不规范,存在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权力一旦滥用,就有可能给群众利益造成损害。如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行为有明确的程序规定,有的行政执法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履行职权,或许可项目未经听证给利害关系人的生产、生活造成妨害引起上访;或受理后未按程序办理,行政相对人误认为已经许可而开始生产经营,最终未予许可,给相对人带来经济损失而上访。再如,接待的大量涉讼上访案中,当事人虽然对实体处理提不出异议,但却在程序上挑毛病,在回避制度、开庭时间、审理期限、会见当事人的时机、判决书送达程序、上诉期限等方面找问题。有的反映办案法官接受吃请、收受贿赂,尽管拿不出有力证据,但却存在着合理的怀疑。还有对审判人员的态度、工作作风有意见,认为在法院难以讲理,听不到耐心的解释和说明,感受到的是冰冷的面孔和粗暴的态度,希望人大好好管管这些法官。
    公民对法律知悉不够而上访。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涉法涉讼案件,当事人由于对诉讼程序缺乏了解、对诉讼活动产生误解而引起上访。有的当事人虽有冤情但因不能举证而败诉,有的超过了诉讼时效被法院驳回,有的在上诉、申诉期间没有及时行使权利而丧失时机,甚至有少数当事人自己的行为违法而诉至法院希望得到法律保护……当事人因上述种种原因败诉后不服气,希望通过人大监督“纠正”法院的判决。特别是对难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当事人上访时情绪容易激动,认为“既然法院判我胜诉,就必须无条件执行”,“执行不了就找法院、找人大”等,他们不知道生效法律文书难以执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被执行人下落不明、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被执行人的真实财产状况一时难以查清、被执行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等。这种种情况导致当事人虽然胜诉,但权利最终仍不能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健全引发上访。民主法治进程的加速,催生了公民的民主觉悟和法律意识。然而,少数基层干部仍热衷于推行“愚民政策”,他们低估公民的民主觉悟,有的在基层选举时不严格按程序操作,有的财务管理、政务管理不公开、不透明,有的行使权力缺乏民主、霸道专横,有的无视群众疾苦,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救助,甚至有少数基层干部不积极执行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这类上访,有些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但更多的是在关心关注公民权利、公共利益和民主政治建设,他们期盼人大作为代表机关、民意机关,能出面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对法律和司法机关期望值过高,结果与期望反差太大而上访。此类上访多以原告方为主。当事人到法院起诉后,对法院寄予很大希望,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无条件得到保护。进入诉讼程序后,一系列的诉讼条件让他们始料未及:有的证据不能有效地支持自己的诉讼主张,有的诉讼主张因自身也有过错而得不到完全支持,有的经开庭审理发现诉讼请求与“法律事实”出入较大而败诉,有的起诉后,因无法找到被告,而长期等待耗时,并承担公告等费用而怨气十足,有的虽然胜诉,但因种种原因得依法承担诉讼费用,有的打了几年官司,拿到生效判决后无法执行。耗时、费力、伤神、花钱,认为早知道这样不如不打官司……当事人这种心理反差往往促使他们到人大来寻求“说法”,他们对司法活动的误解导致对司法机关产生怀疑,容易形成涉讼上访的“群体效应”。
对“法治”的理解和实践存在误区促使上访。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理念日趋深入人心的同时,也产生了另一个误区。少数基层工作者以为,既然“依法”,那么对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解决就应该以司法手段为主,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些棘手的、容易伤和气的、甚至一些简单的矛盾和纠纷也被引入司法程序。没有也不愿意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来处理、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他们错误地认为这些手段是“人治”,不符合法治精神。还有的认为,重视信访是在崇尚人治,是对法治的干扰,是倒退。这种把“法治”局限于“司法”的观点不仅错误,而且危险。因为大量的社会矛盾仅靠司法手段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司法程序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很多矛盾并不能因此得到平息(涉法涉讼信访不断上升既说明这一点),诉讼案件除调解结案外,很容易使当事人双方心理上产生长期的裂痕。依法采取各种有效的社会矛盾调处手段及时调处矛盾,既是“法治”建设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尽管人大信访的成因是多因素的,但在民主与法治进程中,信访确实是民怨的释放通道、民情的表达渠道、民意的重要反映机制。重视人大信访,充分发挥人大信访的作用,是认真履行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要工作。首先,要通过人大信访洞察民情,了解民意,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信访能告诉我们群众在关注什么,期盼什么,需要我们干什么。认真接待、处理信访,不仅能体恤民情,善解民意,而且还能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次,要把信访看成是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渠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有畅通的反映渠道和及时有效的救济途径,这是民主法治的应有之意。民主法治建设作为一个过程,也有赖于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这同样是人大工作者的重要责任。第三,把解决信访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这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内容。第四,处理信访的态度和能力是对领导者素质的具体检验。领导者作为人民的公仆,心中应当时刻装着群众,群众的喜、怒、哀、乐当是经常惦记的事,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是重要职责。每一位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都少不了接触信访件,接待来访者,以正确的心态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办理信访,纳百家之言,乘众人之志,是提高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推荐访问:成因 居高不下 信访 对策 人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