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化解对策

时间:2021-12-05 11:36:22 浏览量: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 
   案例一:某农村信用社信贷员__(化名)去催收__贷款,__不但不偿还贷款,而且还殴打信贷员__。 
   案例二:某农村信用社催收某机关干部的担保贷款,该干部纠集人殴打催收贷款的信贷员,还利用其权利停水,停电,中断网络使该信用社无法营业,该信用社向当地法院起诉,法院也对此案不了了之。 
    案例三:某不良青年纠集一群恶势力,阻扰某信用社正常营业,声称如果不贷款给他,就叫该信用社搞不下去,以后这个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也要“小心点”。迫于无赖和压力,该信用社最终也只好发放了这笔注定难以收回的贷款。 
    案例四:某人利用和某社信贷员的私人关系,从该社取得贷款,开始迫于情面还按时偿还部分利息,待该信贷员调走之后,再也没有偿还过本息。

                  案例五:为发展乡镇企业,当地政府要某信用社贷款给该企业用于生产,多年后该企业破产,其剩余资产用于社保和职工下岗补贴,根本没有剩余的资产用于偿还信用社贷款。

                  相信很多信用社都有很多类似以上的案例或其他的案例,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农村信用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改变的现状,也暴露出了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明显特征:聚发性,扩散性,政治性。同时,农村信用社一直比较落后的经营方式导致信贷市场投放的净负效应,尤其是农村信用社金融科技装备落后,不能科学界定经营风险的度。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表现既有传统的没有利润,管理不善,亏损严重等,也表现为巨大的坏帐和无法支付的到期债务,前者表现为巨大的信用扩张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坏账,后者则表现为因坏帐而破坏了资产流动性严重不足,前者主要是过去农村信用社经营听命于政府,独立性差,是政府的钱袋子,是财政的出纳员。同时,农村信用社坏帐的产生也有其自身扩张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的因素,农村信用社往往因缺乏必要的制度制衡而过于膨胀,即使在有一定制度制衡的环境下也会采取“体外循环”“高息揽存”变相贷款等办法,违规操作。致使部分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进一步恶化,不良资产比例攀升。使农村信用社多年遗留下来的历史性经营风险和大量的现实性经营风险逐渐显现。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从经济体制上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一直比较粗放,企业融资方式单一,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矛盾集中反映到金融机构中来,主要是转轨时期的体制性风险积聚,集体企业产权权能残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责任不对等,集体企业与乡镇企业产权的同质性等问题,使农村信用社与借贷企业的关系被扭曲,企业贷款风险转移给信用社承担,逐渐形成了潜在的、长期的经营风险。体制性风险形成的根源,在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协调的操作行为。近年来信用社之间引入也竞争机制,但自我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致在经营中重发展轻管理,风险意识薄弱。农村信用社之间为了争抢客户,占领市场,降低贷款标准,风险控制退居次席,一些贷款的发放不是建立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还款能力,而是建立在企业和行业一时的表面繁荣上,一旦企业盲目扩张时,个别农村信用社不能对企业经营的持续性和行业前景作出正确判断,出现风险则全部由农村信用社承担。

                  (二)从经营机制上分析。趋利性因素使农村信用社一度放弃稳健经营原则,在农村信用社多年经营中长期形成的争市场份额、粗放经营的业务指导思想上的原因;也有机制不活、僵化的原因;也有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松驰、制度不健全、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社会信用法制观念淡薄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业务划转等客观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目前还没有实行分级管理,一级法人的意志很难在分支机构传达和体现,形成了事实上的层层弱化。信贷管理中的“三查”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贷前调查不细,贷查审查不严,贷后调查不够,出现问题又不能及时解决,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很有限,对查出的问题难以严肃处理。

                  (三)从内部管理上分析。多年来农村信用社经营重发展,轻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制度不到位,又由于面临改革发展时期,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以及信贷队伍很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客户的贷款申请“一听就信,一信就贷,一贷就死”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期以来,贷款造成的损失,有关人员还没有承担实质上的责任,责任难以落实到具体人,由于农村信用社职工流动性大,人走了事,不能使决策行为受到有效的约束,不能保证信贷决策权力和责任对策,责任制度实质上处于一种缺位状态。在化解风险过程中,对有关责任人处理不到位。有的责任人仍然身居要位,不仅使问题不能充分暴露,而且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四)从经营现状分析。大量的问题仍反映在信贷管理不到位,有章不循上。一些农村信用社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以牺牲法人整体利益为代价,“三查”制度形同虚设,打折执行制度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至为关健的是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严重忽视贷款使用这一关键环节,缺乏管理监督、参与帮助的机制,没有充分体现信用社和客户兴衰共存的关系。出现违规问题虽然也做了处理,但仍存在偏松,偏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良贷款的发生。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指令性地下达不良贷款的控制指标,并与集体和全体职工的个人利益双挂钩,一些包袱沉重的信用社畏于摘帽子、挨板子、罚票子的压力,往往在贷款质量上做文章,考核期末主动上门寻找客户,降低标准为其进行贷款借新还旧,粉饰贷款质量,有的企业已经摸透了信用社的贷款收放规律,贷款到期也不急于归还。有的信用社甚至隐瞒不良贷款真实数量,一路喜歌报上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年隐藏不实的不良贷款也就逐年暴露出来了。

                  (五)从国家经济政策分析。由于国家政策调控不能完全到位,经济运行有时出现阶段性的“冷”和“热”,导致贷款风险骤然增大。在经济过热时,采取“一刀切”式的急刹车政策。在经济疲软时,政府以及管理部门又一股脑力促农村信用社多放贷款,劝导不要“惜贷”“畏贷”,甚至片面以贷款增量评业绩,论英雄。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同样影响到企业,企业一方面千方百计不惜任何代价搞到贷款。有些企业尤其是经济欠佳的企业担心归还贷款后,再贷款非常困难,因而不愿还贷,特别是新发生的贷款,还有由于近几年来不良贷款核销力度的加大,有些企业恶意拖欠款,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甚至停止经营,等待新的利已豁免政策出台,诸多因素也在客观上加大了贷款风险隐患,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

                  三、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化解对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成因很多,情况复杂,且由来已久。虽然上层领导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请求国家支持,国家政策到位,资金到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输血”之后的农村信用社能不能通过自身努力尽快形成良好的“造血机能”和免疫机制,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力还是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还是要着力于“治”本,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目标,建立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长效机制,清除不良信贷资产滋生的土壤,这是农村信用社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提高贷款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打造坚实的风险内控平台,必须高度重视贷前调查,严把贷款审批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贷款坚决不放,特别是对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找上门来的贷款要做到坚决不贷,这种贷款往往是“十贷九不回”,也许给你一小块香甜的“奶酪”下面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二)不懈坚持不良贷款攻坚战。对农村信用社存量的不良资产,要持续,稳步地实现“双降”,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坚持不懈地开展不良贷款攻坚战,发现一户清收一户,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在有限的过渡期内,力保信贷资产质量有质的变化,标本兼治是我们农村信用社追求的目标。

                  (三)严格治理整顿乱纪行为。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制度落实的检查监督,督促各级、各岗位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信贷管理,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和稽核审计部门“管理、监督、查处、协调”的职能作用,严格杜绝客户多头贷款,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经营处于良性运营状态。要严格落实贷款损失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对违规乱纪行为从严打击,该赔偿的赔偿,该处分的处分,该清退的清退,决不能姑息手软。

                  (四)建立高素质的信贷营销队伍。由于近年来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考核指标压力也非常重,已经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绩效收入,尤其是存款指标考核非常重要,尽管不良贷款双降也有指标考核,但是存款考核比重较大,而且也受到所有信用社的高度重视,如果存款指标排名前列不仅名利双收,而且是本界主任任期内的显著成绩。但是由于不良贷款考核指标完成难度较大,而且人财物的消耗也大,所以部分农村信用社对此重视程度不够,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也是“新官不理旧帐”,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紧迫性不够,基层信用社信贷员只重吸收存款,轻视不良贷款,信贷队伍不稳定,业务能力不高,责任心不强。很多人甚至不懂贷款管理流程,对不良贷款的清收是举步维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的提高。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贷营销队伍是农村信用社降低贷款风险的根本所在。

                  (五)取得国家大力的支持。国家的大力支持不仅仅包括专项票据的支持,还应包括权利的放宽,或暂时性的放宽,特别要取消一些歧视性政策,使信用社真正享有与其他银行的同等竞争权利。基于地方经济状况的差异性,导致农村信用社也发展不一,国家应对不同地区的信用社实施税收差异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成立一个坏帐、呆帐、不良资产的托管部门,肃清农信社的历史包袱,使其轻松上阵,稳步发展。

推荐访问:化解 对策 原因 信贷风险 分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