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城市建设管理局三最调研报告

时间:2021-12-13 15:33:42 浏览量: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xxx驻河洲村“三最”调研工作队于4月1日正式驻村开展工作。4月1日至17日工作组通过走访调查、与村支两委座谈和召开党员组长会议等多种形式了解河洲村的综合情况,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村基本情况
   河洲村今年被定为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位于易俗河镇西部,距城区仅2千米,总面积约4.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976亩(其中水田1938亩,旱地38亩),共15个村民小组,324户人家,人口总数为1196,党员40人,2006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全村合作医疗参与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98%家庭通电话,全村劳动力输出60%以上。

2006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在村支书文秘部落、村长文秘部落的号召与带领下,群众生产、发展、致富的信心空前高涨,对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追求日益增强,全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河洲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年共投入建设资金120余万元,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提高,村长周子奇个人筹资达60余万元,为河洲村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如今,齐心协力谋发展成为人心所向,全村正齐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1、“生产发展”——河洲村经济状况

目前河洲村经济发展已形成三大支柱产业。

第一大支柱产业是畜牧、畜禽业。河洲村共有各类专业户有20余户。河洲村充分利用离城区近便于销售的有利条件,重点发展黑山羊养殖和鸭养殖。黑山羊养殖专业户10户,年销售黑山羊2000头以上,户均出栏6头以上。有一个养鸭专业户五户,年销售约4000余只,纯收入4万元以上。目前种粮效益不高的情况下,畜牧、畜禽业是在家农民收入的一大来源。

第二大支柱就是种植业中的茭瓜和油菜产业。目前河洲村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支书赵玉禄凭着多年的茭瓜和油菜种植经验,带领村民建立起了100亩的茭瓜种植基地和120亩的油菜种植基地。2006年茭瓜每亩纯利在3500元以上,油菜每亩纯利在400元以上,仅此两项为村民创收40多万元。

第三大支柱产业是劳务输出。河洲村离城区较近,许多青壮年外出务工河洲村重视加强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工作,2006年共组织各类就业培训6次,为劳务输出转移搭桥铺路。全年劳动力输出600人左右,每年人均带回收入1.2万元左右,全村外出务工者每年共带回720万左右。

2、“生活宽裕”——河洲村村民生活状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河洲村村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好转,2006年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比上年增长约20%;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充分宣传党委和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合作医疗继续保持100%的参与率;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100%;五保户7户,全部实行供养;计划生育护助奖励户3户,各项护助奖励政策均落实到位。

首先,村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村民住房经济适用、美观大方,以前农村普遍的土墙房已没有人居住,即使没有拆除的个别土墙房都是作为柴草房和牲畜房使用。其次,村民家中家用电器和日常用品数量增多,质量提高。目前已有200多部固定电话进入农户家庭,电视普及率100%,手机约330部,有部分家庭购买了电冰箱,少数家庭还购买了电脑并入了网。现在村部所在地设有卫生所、超市,村民就医、购物极其便捷。

3、“乡风文明”——河洲村社会风气状况

村、支两委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全村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文明和睦互助的良好风尚。一是组织了“五好家庭”“文明户”、“卫生户”的评比活动。二是积极提倡敬老爱老,实施孝德工程,河洲村的孝德工程,要求村干部和党员带头作表率,把是否孝敬老人纳入对党员、干部的选拔、考核和民主评议让文明新风感染群众;并注重依托老年协会,充分调动老年骨干的积极性,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三是为活跃和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去年8月成立了24人的腰鼓队和8人的狮子队,村图书室、文体室正在建设中。一系列的文明创建活动为河洲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4、“村容整洁”——河洲村村容村貌状况

围绕村容整洁的要求,村、支两委大力推进“五改一整”工程,美化村容村貌着力打造“优美河洲”。

一是投资100余万元硬化村道6.3公里,设置路灯30余个,其中4.2公里为路面宽4米绿化带宽2米的主村道,2.1公里为宽3米的入户道路,现入户道路硬化率达到80%以上,预计今年可达100%。二是投资30余万元,新建占地面积320平方米的村部办公大楼,完成村部前坪的有硬化和绿化并改造600平方米的废弃校舍为6个商用门面。三是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厨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大整治,实现庭院净化,村容村貌美化。

5、“管理民主”——河洲村民主管理状况

村支两委注重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年来,针对河洲村的实际,村支两委本着建设“和谐河洲”的宗旨,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村民对村支两委非常信任,关系非常融洽。并制定了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建立工作例会制,季度召开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和季度公布财务帐目制,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定期对村级财务逐一审核。设立村务公开栏,向广大村民及时通报村“两委”的工作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营造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河洲村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原因

1、政府引导

几年前虽没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但河洲村上却在进行着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前几年为改善村容村貌,镇政府和村支两委决定要进行居民点建设,这样,既节约土地,又方便公益设施建设,但当时村民思想不通,还是习惯零散建房。这时的镇村两级基层组织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2、村民自身的要求

河洲村解放前就有定时赶集的传统,但由于场上道路泥泞,环境脏、乱、差,村民有着强烈的改善仁和场条件的愿望,近年来镇、村两级基层组织顺应了村民的要求和呼声,加大工作力度,村民积极响应,在投资、投劳方面积极响应村委会的号召。使河洲村的村容村貌,各种风气有明显好转。

3、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河洲村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后,村民思想得到解放,有的外出打工,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各种畜牧畜禽养殖业生产,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全村经济势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村民才有实力进行新农村建设,有钱改善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各种传统落后的乡风得到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它是全国农民的希望,也当然是河洲村农民的希望。在这个大环境下,河洲的新农村建设将迈出新的步伐。

三、河洲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本土经济实力不够强大

纵观河洲的经济结构,目前劳务输出业占整个村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占四分之三,一个地方劳务输出业占的比重过大,就会出现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要使一个地区的经济有强大的生命力,劳动力不应是输出而应是输入, 河洲村经济增长后劲乏力。

2、村民再生产投入严重不足

虽然河洲村人均农民收入达4000多元,但这些收入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份额却很少,不足30%。村民收入中40% 用于修建漂亮的房屋,购买较好的家用电器,还有一部分用于子女读书和养老等。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生产落后新农村建设就无从谈起。而要生产发展就必须加大生产投入,河洲村目前的这种消费结构导致生产发展的后劲不足。

3、村集体经济薄弱

河洲村没有一个村办企业,没有一笔固定的集体收入,由于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村、支两委在村公益事业建设和许多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四、河洲村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经过对河洲村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我们有很多收获,有许多启示。

1、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政府的引导和农民的自愿有机地结合起来,两个方面的作用任何一方削弱都是不行的。

首先政府必须进行引导。我国目前广大农民由于认识水平、思想觉悟等方面的制约,新农村缺乏动力和积极性。我们到村里进行调查,还有近10%的村民不知道我国正在实施建设新农村。为此,政府必须进行示范、鼓励等,逐渐把农民引导到新农村建设的轨道上来。但光靠政府方的作用而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仍然是一句空话,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不管是生产发展,还是村容村貌的整洁和其他方面,农民都应该是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把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新农村建设才有希望。

2、新农村建设必须是实实在在的,切忌假、大、空。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农民有不少担忧,怕这个新农村建设是搞过场,搞形式,用农民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搞花架子。特别是在对典型的塑造过程中,为了扩大影响不切实际地夸大农村的一些指标、数据,农民没有实实在在享受到新农村运动的好处,这对新农村建设负面效应是巨大的,它应当引起我们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xxx城市建设管理局
 

推荐访问:城市建设 调研报告 管理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