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研论

时间:2021-12-17 15:43:26 浏览量:

摘 要:有机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特点。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介绍了作者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方法,并对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创新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系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具有课程内容丰富,社会应用性强等特点。当今,有机化学已经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中。人们的现代生活也处处显现出有机化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知识急剧膨胀、学科迅猛发展、社会需求骤增。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中最活跃的领域,发展异常迅速,内容越来越多,这也使得高校有机化学在有限的学时与不断膨胀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既要完成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又要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已是日益重要、日趋紧迫的工作。如何缓解这一矛盾?积极的做法是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灵活多样的适合现代化进程需要的新的教学体系。

1 加强对课程教材的建设

在人学学习中,学生阅读量最大的是教材,好的教材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精品教材要反映世界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水平,反映世界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同时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现状精品教材应采用“立体化”形式,即以纸介质教材为主体,配以音像、电子和网络形式教材,形成一个教学包,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因此,我们要重视教材建设,实施精品教材建设计划,通过教学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完整的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

2 丰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教师对所教课程的爱好与兴趣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多化学学科中,我最喜欢的正是有机化学这门课,所以各方而投入的精力都比较多,目的是希望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首先我在学期初的第一堂课重点介绍有机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简史,从占到今,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历史,也使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其次,在每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凡是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历史知名人物除了对其生平及主要成就介绍之外,还引导学生多查阅相关资料,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科学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结合专业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联系与生命现象(制药专业)及人们日常生活(食品专业)密切相连的化学知识,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有机化学的知识,从而理解并解决疑难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及质量的提高。

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充分、准确、高质量的教师备课过程是离不开的。教师在准备每一堂课内容时,都必须阅读大量的参考书来保证知识的准确度,同时从多角度、多层次综合、全面理解和诠释每一个知识点,并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形成自己的一种教学体系和教学风格;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还应深入学习、研究该门学科的新知识及科技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并将这些新知识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同时教育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一同前进。前沿知识的扩充,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引进研究性学习方式,改革教学方法

3.1巧妙设疑 引入新课

研究性学习方式中最注重的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学习动机。因此,新课的导人可以运用实验、故事、音像多媒体等手段和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讲授碳的正四面体结构时,首先提出两个问题:碳最外层P轨道上只有两个电子,为什么碳为四价?电子激发后,最外层四个电子分别处在四个不同的轨道中,为什么甲烷分子中四个碳氢键是等同的,且以正四面体结构形式存在?从而引出杂化轨道理论概念,进而用现代共价键理论解释碳的正四面体结构。

3.2 辨疑解难 师导学动

针对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的疑难,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或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同时还可运用实物模型、图表、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和生动的语言描绘进行形象化教学,想方设法架设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将看不见摸不到,微观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形象的比喻,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讨论探究,诱导学生辨析疑难,以辩激思、以辩明理,使学生在辩疑解难的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思,还要有所悟,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对映异构现象时,学生不理解,教师不仅利用了有机模型,而且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了动画,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讨论探究,何为手性药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手性药物,同时列举出许多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手性药物,理解了化合物的立体构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甩,加强了学生对立体化学的重视。

3.3 释疑检验 构建网络

在探究疑难、辩明概念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适时恰当的给予精讲评价,通过巩固练习检验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将新知识纳人原有知识体系中,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共性,突出特征,找出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例如,物质的结构与其化学性质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从其化学键的性质及官能团的性质可以推测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烷烃、苯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虽然都是取代反应,但由于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不同,导致不同的反应历程。即烷烃的共价键易均裂,发生自由基反应;苯的C—H键异裂,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烃的C—X键异裂,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应用对比方法讲解上述反应,使其一目了然。而在讨论卤烃亲取代反应中影响反应机理及其活性的因素时,则尽可能采用科研中的实例来讨论烃基结构、亲核试剂、离去基团及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在讨论梭酸衍生物水解反应活性时,列举醋类局麻药普鲁卡因与酸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的作用时间长短,以此说明酞胺比醋难以水解。

3.4 生疑发展 激励创新

研究性学习方式不是以得到某种结果为终结,要通过变式练习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之中去解决新的问题,鼓励学生努力创新。使他们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知识得到迁移、发展,而且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俗话说:“人生识字糊涂始”,讲的就是越是有学问、有思想、有能力的人,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道理。在中外科学史上,流传着不少由于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别人不曾注意的细节、追问别人不曾怀疑的问题而引发有价值的科学发明的故事。正因为如此,研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4 大量练习 加深理解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应用于实践,只有使之转化成生产力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因此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而且,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学科学生们学习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知识了解世界、解释客观世界的一些现象、创新性地合成新的物质并不断开创其应用范围。而这些实际应用问题往往令学生们感到棘手。这是因为有机化学的学习内容多,而同学们课后复习时间少,内容掌握不熟练,应用不灵活。

实验虽能起到加强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但毕竟受到实验学时数和条件等客观情况限制,因此还需要通过其它措施来加强这方而的训练。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精选了大量实践题,通过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融会贯通。例如,在讲芳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时,为了加深学生们的理解、了解定位规则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请他们由苯合成4—硝基—1,2—二溴苯。通过逐步的引导思考,同学们提出了二条不同的合成路线。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最后确定了先溴化再硝化再溴化的路线是一条产率较高的合成路线。

为了实现目前“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更深刻、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应更多地融入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更科学地看待世界并推动社会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开玉.有机化学教学如何面向新世纪—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重庆下商人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2):199-202.

[2] 贺可音.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2):  117-118.

[3] 唐善法.浅议有机化学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 5(3) :78-79.

[4] 刘军.下科有机化学教学新体系[J]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7(4):40-41.

[5] 裴伟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大学化学,1998, 13(5):12-14.

[6] 周勇.改进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J].平原大学学报,2003, 20 (2):26-27.

[2] 釜克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 24 (10): 1148 - 1149.

[3] 费伟伟.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大学化学,1998, 5:12-13.

 

推荐访问:有机化学 教学改革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