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析木薯酒精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时间:2021-12-20 15:32:43 浏览量:

2.4  甜茶研究内容

由表5可见,研究的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物学、化学成分研究等方面,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研究偏重于基础研究。另需注意,应用研究文献高达21篇,说明甜茶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药理毒理文献最多,与开发利用需相关理论的指导和支持相一致。栽培繁殖技术也不少,反应甜茶的栽培繁殖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表5  甜茶研究内容分布

 

生物学

化学成分

药理毒理

栽培及繁殖技术

组织培养

应用研究

研究进展

病虫害

文献量(篇)

8

12

15

12

6

21

9

1

 

下面介绍蔷薇科甜茶的生物学、化学、药理毒理方面的知识,并对培育及应用加以分析。

2.4.1  甜茶生物学研究

对甜茶研究首先从生物学研究开始。

早在1981年,李树刚[1]就对甜茶原植物进行详细描述和鉴定。教授认为本种曾被命名为Rubus chingii Hu var.dulcis S. Lee,应为悬钩子属的一个新种,称为Rubus Summissimus S. Lee.,因为本种分布区仅见于广西东经110度至111度30分,北纬23度至24度,幼苗期初生叶均为深裂,不如掌叶覆盆子的3深裂,成长咔均为7裂或5孰极罕6或8裂,顶生裂片为披针形或椭圆形,不为菱状卵形,花及花警裂片和花瓣均较大,叶含甚甜的甜味素。而掌叶覆盆子叶并没有甜味。

2.4.2  甜茶栽培及组织培养

2.4.2.1  甜茶栽培技术

表6  甜茶栽培技术研究年代分布

年代分布

1980-1984

1984-1989

1990-1994

1995-1999

1999-至今

文献量(篇)

1

0

0

8

4

 

表6表明甜茶有关繁殖培育的文献在1995~1999年达到高峰,正迎合甜茶大面积种植的需要。黄寿先报道用茎段培养法对甜茶进行快速繁殖;郭起程多次详细介绍了甜茶的栽培要点和技术。林如青对甜叶悬钩子的茎尖微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由于甜茶的独特魅力,福建、四川和贵州等地也引种,扩大了甜茶的生产和应用。

2.4.2.2  甜茶组织培养

林荣早在85年就开始进行甜茶组织培养研究,促使其大量增殖,为甜茶快速繁殖提供新途径。王雷[2]初步探索了甜叶悬钩子愈伤组织生长及甜茶甙生产的较适培养条件,为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甜茶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黄小荣对甜茶的芽器官培养技术,继代苗的增殖、生根诱导和移栽进行了研究。这些说明为适应甜茶产业的发展,需要用组织培养技术来快速繁殖,并取得一定成效。

2.4.3  药理毒理研究

表7  甜茶药理毒理研究年代分布

年代分布

1980-1984

1984-1989

1990-1994

1995-1999

2000-至今

文献量(篇)

1

2

0

4

8

 

甜茶要扩大需求,要有相应药理毒理研究,推动其在食品与医药等行业的发展。1981年甜茶开始为人们关注时,廖曼云[3]就对甜茶的毒性进行了研究,认为甜茶是一种毒性低、副作用轻微的物质。鹣饲幸太郎发现甜茶悬钩子中含有的GOD多酚对花粉症等鼻子过敏症有一定疗效,可作为有效食品。于是,以甜茶为原料的产品不断被推出以适应市场需要。除饮料外,甜茶糖果和药粒等品种已达50多种,在日本被推崇为第二代保健品而钟爱有加。

2.4.4  甜茶化学成分分布研究

甜茶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有甜茶素、多酚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5]

表8  甜茶化学成分分布

目标物

甜茶甙

黄酮

蛋白质

氨基酸

其他

合计

文献量(篇)

百分比(%)

15

68.2

2

9.1

1

4.5

1

4.5

3

13.7

22

100

 

甜茶素是甜茶的最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从表中也可发现,人们主要关注的也是甜茶素的研究,报道文献达68.2%,符合其作为新型甜味剂发展之需。

2.4.4.1  甜茶甙

表9  甜茶甙研究年代分布

年代分布

1980-1984

1985-1989

1990-1994

1995-1999

2000-至今

文献量(篇)

3

0

3

4

5

 

表10  甜茶甙研究内容分布

研究内容

分离提取

含量检测

药理试验

应用研究

其他方面

合计

文献量(篇)

百分比(%)

2

13.3

2

13.3

3

20.0

4

26.7

4

26.7

15

100

 

甜茶甙又称甜茶素,甜叶悬钩子甙,是甜茶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也是甜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从上表可见,对甜茶素的研究面很广,主要集中在提取、测定、药理及应用研究。

日本田中治首先报道甜茶叶的甜味物质为甜茶素并进行了结构鉴定,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也指出甜叶悬钩子甙与甜叶菊甙具有相同的甙元,不同之点在于13位的糖基上,甜叶悬钩子甙是单糖甙,甜叶菊甙是二糖甙。吴应熊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甜茶甙,为甜茶甙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何伟平对甜茶素进行研制,并进行相应的工业化试验研究。这也是甜茶产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开始大规模的种植甜茶,产品业已出口日、美等国。但与甜茶发展现状相比,我国对甜茶中甜茶素含量测定研究还很少。卢昕建立了测定甜茶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操作快简,结果准确可靠。

2.4.4.2  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甜茶中的重要化学成分,亦是其活性成分之一。陈全斌[4]以甜茶叶为原料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分析黄酮甙元为槲皮素和山奈酚,从而证实甜茶含有黄酮甙。但从文献看,对黄酮类物质研究甚少,仅报道有这类物质存在,并无黄酮甙单体物质的相关报道。

2.4.4.3  多酚类

多酚类物质也是甜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富含特有的GOD型鞣花单宁,Sugimoto用制备型HPLC从甜茶叶中分离得到7个多酚型化合物。

2.4.4.4木薯 浅析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酒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