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建设新农村中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时间:2021-12-22 15:13:52 浏览量:
    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仍比较落后,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
      新农村建设要实现“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城镇化”达到“绿色、生态、高效、富裕”的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之路,大力培养各类农业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农业科技人才只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5%,拥有高级职称的只占农业科技人才总数的3.7%,中级职称只占农业科技人才总数的25.3%,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农业科技人才90%以上集中在市、县(区)两级,而乡(镇)一级则凤毛麟角。在地域分布上,条件好的地区科技人才相对较多,条件差的地区人才奇缺。在专业结构上,新型产业、行业和新的领域,高层次人才则显得弥足珍贵,少而又少。
1.2   人才缺乏和浪费并存,政事不分,苦乐不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首先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不到位,科技承包、科研经费包干、有偿服务尚未完全推行,缺乏有力、有效的激励机制,“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其次是政事不分,有高达89%的农业人才相对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而直接从事技术应用和生产的农业人才较少,人才短缺和浪费的现象同时并存。一些较高层次、较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员往往政、事两挂,应付政务方面较多,抽出时间、精力深入到基层抓点带面搞科研、搞推广的不足三分之一。乡(镇)一级农技人员则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乡(镇)中心工作上,无法专心开展农业科技研究。
1.3   知识老化问题比较突出,继续教育难以开展。农业战线的科技人才,主要以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在工作岗位实践中自学成才的人员为主,因此,大部分农业科技人员知识老化,素质偏低。近年来,尽管采取了一些岗位培训措施,但由于受设备、经费、项目、课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一些新型实用技术的掌握和操作上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农业科技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深造的机会很少,使他们无法开阔眼界,无法接受高新技术的学习教育,导致业务技术停滞不前。1.4   科技投入不足,导致“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目前科技三项费占财政部支出的比重仅为0.75%。农业各单位由于业务经费不足,很难实现自筹资金安排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尤其是有的基层推广机构由于业务经费紧张,农业科技人员的下乡补助无法报销,农业科研、推广工作因缺乏应有的设施、设备条件,每年安排的项目难以正常开展,致使部分农业科技人员因各方面条件限制而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跳槽、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1.5   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不配套,管理体制滞后。人才队伍建设现行政策原则性多,缺少配套的具体措施,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差。传统的人才单位和部门所形成的一些限制尚未被彻底打破,条块分割现象相当严重,制约着人才队伍的开发利用和合理流动。多年来形成的职位只上不下、职称只升不降、待遇只增不减、考核只奖不罚的不合理现象没有大的改变,农业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问题普遍存在,许多专业人才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
2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
2.1   努力提高人才自身水平、有效调整人才体系结构。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要求,并着力培养和建立新农村的带头人队伍,扎根农村、立志务农的农民技术员队伍,骨干农民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能工巧匠队伍,实现农民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同时,还应把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与壮大农村应用人才队伍看成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21世纪最宝贵的、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才,在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农村专业化高技能和实用人才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性因素。
2.2   加速培养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及科研骨干,切实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新农村的带头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骨干农民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能工巧匠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农民教育培养的主要对象。今后,首先要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通过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建设,结合重大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以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加速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形成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农业知识创新队伍,显著增强农业知识创新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要优先支持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术带头人,优先支持优秀青年学者和研究小组,促进基础研究与教育的结合,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发展环境,通过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增强学科带头人的组织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要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注重培养农业科技企业家,鼓励支持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造就一支懂科技、善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队伍,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切实提高亿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技术讲座、专业培训、职业高中、信息网络、远程教育、函授和夜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技术员队伍。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在广大农村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加速农村知识化进程,形成促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良好环境。
2.3   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强化各自责任意识,树立“人尽其才”的人才培养观和人才认知观。在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要把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升到带动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地位,在人才开发培养上,克服重外轻内、重“体制内”轻“体制外”的观念,做到外来人才与本地人才并重,做到既重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又把民营企业、乡土人才纳入视野,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4   整合各种资源,在充分尊重人才的基础上,构建“各尽其能”的人才服务观。建立党政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联系人才制度,注意听取各类人才的建议和意见,特别是在重大决策上吸纳专家、学者参与,发挥他们的“智囊团”作用。同时,在科研项目、设备、经费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在培训、考察和外出参加科研活动方面予以优先,在医疗保健、住房、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予以照顾。通过关心爱护人才,理解信赖人才,激励创新,支持创业,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荐访问:浅谈 迫切 村中 关注 新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