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加强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时间:2022-01-04 00:06:28 浏览量: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的社会,社会稳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团结。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组工信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处理复杂局面、处理疑难组工信访问题的水平,妥善协调、切实化解各种纠纷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充分认识组工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
1、组工信访是组织部门沟通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信访工作具有保持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经常联系,沟通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往来的作用。积极做好组工信访工作,可以为群众排忧解难,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是沟通和联系群众,维护和实现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
2、组工信访是组织部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来自来信来访中的社情民意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是各级领导机关及领导人从各种会议、资料和调查中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通过组工信访,可以了解群众对组织人事工作的看法,掌握群众对有关政策的态度,是组织部门倾听群众呼声的窗口,体察群众疾苦的重要途径。
3、组工信访是组织部门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渠道。做好信访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调整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减少和消除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组织部门通过受理信访者的申诉,调解处理基层纠纷,把矛盾解决在萌芽阶段,促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协调和改善。
4、组工信访是组织部门加强民主监督的重要方法。组工信访是人民群众对执政党和政府、基层党组织、组织人事工作实行的自发的、直接的、公开的、有效的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通过做好组工信访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领导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的各种问题,查处违法乱纪,纠正不正之风,克服官僚主义,加强作风建设。
5、组工信访是组织部门促进科学决策的重要武器。通过做好组工信访工作,可以及时对涉及中心工作的有关热点、疑点进行分类分析,综合研究,提出决策意向,以便决策层参考采纳。通过处理组工信访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进行有计划的追踪调查分析,为决策层指导工作提供资料,从而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6、组工信访是组织部门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办理组工信访有利于组织部门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方法,切实履行联系各方、沟通协调的职能,不断完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要求相适应的组织工作新格局,使组织工作更有活力、更有效率,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当前我市组工信访呈现的特点
1、信访总量扩大化。近几年来,信访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我部收到的信访件来看,2003年组工信访总量为109批次,2004年为131批次,同比上升0%,2005年为00批次,同比上升0%,2006年为00批次,同比上升0%,每年都有较大增幅。(这个地方需要数据补充)
2、上访人员多元化。过去到组织部门上访的人员以基层群众、在职党员干部、企业军转干部、要求“退改离”老同志为主,现在的上访人员涵盖了多种社会成份,出现了城镇拆迁安置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分流对象、企业维权职工、困难党员、长期担任农村干部人员等一些以前没有出现过的信访人员。
3、择时上访显现化。上访者往往选择一些特殊时期进行上访,以期引起重视。三年一期的村级换届选举是农村恩怨的清算期,“七一”、“八一”是企业军转干部工作的敏感期,年底岁末是“退改离”人员上访的年关期,党代会或者人代会召开、上级领导下基层视察、调研是拦路上访的集中期。
4、群访组织严密化。上访人员认为个人力量太薄弱,不易引起党委、政府重视,往往纠集人员共同上访,动辄十数人甚至数十人到信访局或组织部门上访。信访群体自身的活动开始具有组织性、纪律性。特别是企业军转干部集中上访,往往发挥他们的“特长”,有纲领,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而且运用反侦查手段,千方百计瞒过提前去做工作的信访干部。
5、信访形式多样化。当前群众来信来访的形式比较多。如联名信,一信多投,电子邮件,电话,领导接待日约访,相约群访等等,重复访、越级访、缠访闹访现象增多,而且反应较快,遇到新政策出台,或者新领导上任,又会引发一阵信访高峰。
6、上访问题复杂化。从我部收到的群众信访情况来看,信访主要集中的问题包括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企业军转干部的待遇问题、干部作风、老干部待遇、党员发展等,有些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由于牵涉时间长、涉及部门多、案由复杂,许多环节无法查证落实,难于下结论,从而导致接待难、答复难、调查难、处理落实难。
7、信访行为激烈化。集体上访、联名上访、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直接上访的人(次)数明显增多,信访中部分上访人员情绪激昂、行为过激、言辞偏颇,动则找领导“直接对话”,或者找来新闻单位陪同,给领导加压,向组织示威,有的甚至胡搅蛮缠,影响机关正常办公。
8、信访职能扩大化(这个标题还要斟酢一下)。很多信访举报超出了组织部门的职能,一些群众认为,组织部门是管理干部的部门,所以凡是牵涉到干部的问题,包括干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干群关系、基层决策,甚至于社会治安、司法腐败等问题,都向组织部门投诉,扩大了组工信访的职能,使组织部门应接不暇,疲于处访。

三、导致上述信访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组工信访发生上述变化是多种因素相互积累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历史沉淀,也有现实表现。
1、主观因素方面
(1)、群众维权意识增强,但法制观念相对淡薄。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群众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一些群众不善于依法行使信访权利。一是所有问题信访化。许多本应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的问题,例如交通事故、债务纠纷、损害赔偿等问题,甚至于对法院一审、二审、终审的结果不满,总希望政府、组织出面解决,稍不如意就到信访部门甚至到组织部门进行信访。二是片面夸大信访的作用。许多信访人员认为“小吵小解决、大吵大解决、不吵不解决”,一些企业军转干部甚至认为近年来国家所有关于企业军转干部的政策文件都是他们通过信访“争取”得到的,因此更添把信访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三是信访过程以自我为中心。一些群众对我国的信访政策不了解,缺少依法信访的自觉性,经常出现无序信访、无理信访,一旦出现矛盾,就纠集一批人员到市委市政府门前,大声喧嚷,借题发挥,以为“人多力量大”,遇到不满意的答复解释,就反复上访,一味强调自己的理由和利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部分干部工作欠妥,群众观念相对淡薄。一是部分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宗旨观念淡薄,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个别人员对前来办事的普通群众态度冷淡,话语生硬,稍不如意就大声呵斥,这种情形极易伤害群众感情,形成对立面。二是部分基层决策和工作欠妥。不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维护稳定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一味注重政绩,不按法定程序和民主程序办事,违章违规操作,侵害群众权益。
(3)、改革中深层次矛盾凸现,部分群众心态失衡。一是新旧体制转换导致利益格局变化。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利益格局的调整变化,加之部分配套政策没有及时兑现,触动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公务员数次加薪进一步刺激了相关群体。2003年公务员加薪工作启动后,企业军转干部等群体与机关干部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致使部分人员失落感进一步增强,心理不平衡导致矛盾激化。三是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的加大导致部分群众产生“仇富心态”,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和谐之音。部分人员对利益调整不能适应,面对收入分配不均心态失衡。
2、客观因素方面
(1)、政策法规不完善,是信访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一些政策出台缺乏长远考虑,对政策的远期效果分析不透、考虑不全。如城镇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补偿过于简单化,补偿金也偏低。二是公共决策透明度低,易引起群众误解。群众要求参政议政、落实“四权”(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选举权)的呼声越来越高,依法维权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政府部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务公开机制。三是对无理信访缺乏认定机制、缺少制约措施。个别无理信访人员不断越级上访,即使认定是无理信访,但各级组织部门都不能采取强硬措施,也不敢采取强硬措施,只能一味讲好话、待好饭、坐好车(甚至乘飞机)接回,致使个别无理信访人员乐此不疲。
(2)、基层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是产生信访问题的重要原因。部分基层干部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尤其是驾御复杂局面的能力较弱。这在一些年轻干部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许多同志能力知识结构上存在“五强五弱”现象:理论运用强实际操作弱;服从意识强创新能力弱;事务工作能力强突发应变能力弱;内部协调能力强与群众沟通能力弱;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弱。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服务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本领偏弱,容易产生信访问题。
(3)、基层组织比较薄弱,是上级信访不断增多的直接原因。信访工作机制不完善,基础工作欠落实,基层组织薄弱,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没发挥好,并且有时还存在激化矛盾的言行,从而把信访矛盾上交到上级组织部门。有的乡镇、部门、企业领导在信访问题上政治敏感性不强,对信访隐患掌握不及时不准确、对群众矛盾分析不够透、解决办法不够多、稳控力度不够大。例如在入党问题上,有时把关不严,使不符合入党条件的人员进入党员队伍,从而引起群众上访。有的领导出了问题不靠前,不拍板;有的地方和单位不敢面对群众,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责任往上推,矛盾往上交,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工作人员缺乏信任感,期望上一级领导出面解决问题,从而导致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越来越多。

四、加强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机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组织部门开展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组织部门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拓宽工作领域,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组工信访的工作实践中。
1、创新查处办理机制,形成信访工作合力。一是实行首问责任制。要求接待来访的第一个工作人员,要负责为来访人员搞好联系、接洽、汇报和协调等工作。接到来访后,首先引领到办公室登记,再根据分管信访工作领导的意见将其带到相关科室或部门办理。若有关科室工作人员暂时不在,首问人员则负责联系和协调。不属于组织部门受理范围的事项,负责与有关部门联系协调办理。二是建立归口查办制。对于一般性信访件,根据分管信访工作领导的意见由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对于业务性较强、涉及政策多或内容复杂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后作出处理意见的,则归口到相应业务科室或其他部门予以办理。三是建立综合督查制。对重大信访案件,采取办公室全程跟踪、分管领导指导督促、部长办公会议集中审核的方式办理。办公室对信访件的办理进度进行督办检查;相应科室和部门作出处理意见时,分管领导对办案质量进行督办审查;部分重要信访件提交部长办公会督办审查。四是实行联合处访制。加强与纪委、信访办、政法委、民政局、人事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对不属组织部职责范围的问题,及时分流;对涉及多部门职责的问题,加强协调,形成“大信访”工作格局。五是加强目标考核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建立规范、实用、科学、操作性强的目标管理制度和办法,把组工信访工作与单位的年度考核挂钩,与“一把手”的届期考核衔接。对因工作失职,处置不当而出现严重问题和较大影响的,要根据责任大小,进行严肃处理。
2、创新网络构建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量。一是健全信息网。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级机关、镇乡街道、村和企业四级组工信访工作网络,做到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特别是对后进村、贫困村、薄弱村和信访重点单位要加强联系,加强信访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建立健全快速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二是健全排查网。定期组织开展全市信访问题大排查,对重大方针、政策、决定出台后和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重要工程的实施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定因素进行预测、排查,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及时获得超前性、预警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做到未雨绸缪,超前预防。三是健全调处网。在基层镇乡街道全部建立调解中心,健全基层信访调处网络,筑牢第一道防线。一旦发现矛盾和不和谐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迅速化解和处理,力争将消极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健全帮扶网。结合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的与生活困难家庭结对帮扶活动,对一些生活困难、心存积怨的重点信访户,经常性地开展上门慰问活动,帮助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以化解他们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不满。
3、创新接待服务机制,增强信访工作亲和力。一是领导接待。要根据信访群众所怀有的“领导情结”,加强领导接待日制度,构建领导干部与信访群众直接交流对话的“绿色通道”,认真坚持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拓宽社情民间表达渠道。二是热情服务。善待群众,全力打造亲民爱民“窗口”形象,坚持接待接访工作“五到位”,即值班接访人员到位、上班接访不离岗空位,请坐倒茶到位,问话接访记录到位,处理解释到位,处理结果时时告知到位,用理智、热情、耐心来对待信访工作,用文明、礼貌、周到来接待上访群众,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三是主动服务。积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大力推行干部“一线工作法”,倡导干部多深入基层,努力做到干部出现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四是诚信服务。推行信访服务承诺制,对每个信访对象都实行双向承诺,进一步把规范机关的处访接访行为与规范群众的信访秩序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信访对象带着怨气来,怀着满意归。
4、创新沟通反馈机制,增强信访工作透明度。一是集体审议。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信访案件,经联合调查以后,也要进行联合反馈。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向信访人说明信访事项的调查结果,解答信访人提出的属于各自职能范围的有关政策,根据确认的信访事实、政策规定和审议意见,作出审议结论,与信访人进行面对面的反馈,以防止多头信访,重复信访。二是正名制度。对于群众反映的有关干部作风、经济等问题,经查处后如果不存在的,要积极发挥组织工作职能,及时进行反馈,为被错告、诬告的干部正名,保护被错告或诬告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保护好那些开拓进取、勇于负责、奉公守法的好干部,维护基层组织的稳定性。三是跟踪回访。要巩固信访工作成果,加大跟踪回访力度,对群众不满意的,查明原因,做好解释;对未落实处理结论的,督促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认真办理;对发生重复越级上访的,则要深入调查、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做好疏通引导工作,提高初信初访的办结率。
5、创新宣传工作机制,构建和谐信访氛围。一是要加强自身宣传。要加强对组工信访干部自身的政策宣传。从上层组工信访干部到基层一线人员,都要认真组织学习《信访条例》等有关信访的政策,要让信访干部认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做好信访工作的难度,提高信访干部严格依法处理信访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强点对面宣传。要充分发挥政治宣传优势,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关于信访方面的法律法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三是要加强点对点宣传。对一些信访老户、缠访户、集体上访户等重点对象要重点做好说服解释工作,既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对于信访要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做好教育疏导工作,要把反馈答复过程变成一次宣传政策的过程,也要向他们说明无理缠访、越级上访的后果。通过宣传化解不安定因素,构建和谐信访氛围。
6、创新素质提升机制,加强信访队伍能力建设。一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讲求做群众工作的艺术。信访工作具有的多方参与的社会性、诉求对象的广泛性和反映问题的多样性的特点,要求信访干部具有掌握和运用心理学、法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练就扎实过硬的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二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认真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理信访事项,依照法律法规处理信访事项,要进一步增进依法行政意识,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及有关行业的工作特点和相关政策规定,正确处理和解答好群众信访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提高化解矛盾能力。信访干部必须具有一定的处理复杂信访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要讲究策略和方法,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全面推进工作结合起来,把抓好当务之急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上访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四是提高工作创新能力。要结合信访工作实践经验,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分析各类信访的内容、特点、成因和规律,不断增强信访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规范性,研究制定改进和创新信访工作的具体措施。

推荐访问:组织部门 信访 构建和谐社会 工作机制 建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