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湖北省竹溪县:治理高氟水,送来幸福水(邹蔚烈,汤建军,罗传根)

时间:2022-02-19 15:18:59 浏览量:
 

一、竹溪县探索农村安全饮水投入新机制纪略

2月底,湖北省竹溪县龙坝乡吴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可立告诉笔者,新竣工的集镇蓄水过滤塔全天候输送达标的自来水,村民深情地说:“党和政府治理高氟水,送来幸福泉,饮水安全有保障。”

二、党送幸福水 防治地氟病

地处秦巴山区的竹溪县,是高氟水重症区,村民长期饮用高氟水,多患地方病氟中毒,轻者牙黄骨头脆,重者背驼罗圈腿,甚至四肢瘫痪,失去劳动能力。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关怀资助下,竹溪县致力于农村改水防病与扶贫搬迁工作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峰镇同庆沟村原8组,地氟病最严重,通过整体扶贫搬迁,安装自来水和推广使用节煤降氟炉灶等综合防治措施,村民改变了贫病交加的困境,迅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为全县改水降氟、防治地氟病提供了试点经验。

经国家普查核定,“十五”期未,竹溪县32.6万农村人口中,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已达8.5万多人,但仍有13万多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的问题,约占41%,10.7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因素。治理高氟水、防治地氟病,仍然任重道远。

近两年,竹溪县把农村饮水安全与防治地方病、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山川秀美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机结合,提出了“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分类配资、政策激励”的农村安全饮水新思路,坚持“政府长期投入与社会筹集相结合”的农村饮水安全投入机制。针对农村多数水利工程超期使用、供水设施老化失修、财政投入资金杯水车薪、农民投工投劳有政策限额、供求矛盾日渐突出的问题,竹溪县积极探索农村水权制度改革和生态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新途径,采取“上争资金补助、激励企业参与、受益农民自筹”的方式,整合财政支农扶贫、以工代赈、老区建设等专项资金,用财政政策、激励机制吸引民营业主和有能力的农民出资办水厂、兴水利、经营“小农水”设施。

近两年县财政和水务部门及时安排项目资金,“上争下投”和捆绑使用安全饮水、小农水建设、国债项目等专项资金1500多万元,吸纳社会资金500多万元,解决了8个乡镇集中供水,惠及4万多农村人口和10所农村中小学的饮水安全。截至目前,全县农村累计已有13万多人口实现了安全饮水,水源性疾病大大减少,提高了村民健康水平。

三、投资分类别 用好治水款

竹溪财政、水务等部门通过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确定农村安全饮水和“小农水”公共服务重点,并建立农村安全饮水和“小农水”长效投入机制,具体划分纯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水管单位等类别,严格定性定编,积极推行管养分离的改革。属公益性的,由公共财政投资,实行工程招投标,材料由政府招标采购。属经营性的,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路子。

分门别类投入财政资金,分别实行市场化、半市场化、非市场化运作。县政府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一次性地解决了14名全额拨款编制;对重要供水源地竹溪河水库管理处这类准公益性单位,纳入财政差额预算拨款补助;对财政投资的乡村小水厂和其他小型水利设施,实行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政府物价部门制定水价,半场化运作,促使一批半瘫痪状态的水利设施起死回生。对供水源地中小型水利建设工程,采取财政投资为主导,农民投工投劳为补充的公办民助措施;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实行政府主导、政策性补贴、群众参入的办法;对户建户用户管的水井、水窖、水池、水塔等小型供水工程建设,实行财政补助,民办公助,受益户出资建设和维修管理。

为广开农村改水资金渠道,县财政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土整治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农林水专项资金捆绑使用,治水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水利总体建设规划进行。整合原则是“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区域集中,各投其资,促进发展,各记其功”,同时坚持以资金整合为纽带,带动资源和技术的整合,增强“小农水”可持续发展发展合力。

去年以来,县财政拨出专款700多万元,主办部门县水务局将城关、龙坝、中峰、水坪、蒋家堰等集镇集中供水和18所学校饮水项目纳入规划,分批实施。建设资金实行专户专存、专款专用,建材实行政府采购,并严把工程设计、施工质量、工程监理、水质检测、检查验收等关口。针对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水压低的问题,县自来水公司多方筹资140万元,沿鄂陕大道新铺大口径PVC管道2200m,并将新旧城区供水管网实施了环状连通,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区水压普遍过低的现状,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四、资产换资本 活水源源来

蒋家堰镇在全县最早试行“五小”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将濒临倒闭的自来水厂拍卖给个体私营,盘活了国有资产40多万元。水厂老板又先后投入400多万元资金进行技改扩容,保障了2万多人安全饮用自来水。城关镇烧田坝村将纱帽山水库实行租赁,民营业主昝启宏、汤守海通过股份合作,投资50多万元整修水渠5400多m,新建了一座日供水能力500t的自来水厂,解决了村民安全饮水问题。

竹溪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全县近2000处农村小型供水、蓄水设施,买断、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民营化已达87%以上,产权资本置换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改革水权吸纳民间资本2500多万元,弥补了国家投入水利建设资金的不足,走上了“以水养水,循环发展”的新路子。改革水权,发展水利,创新了水利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创出和谐水利新局面,调动了政府与企业、民众联手办水利的积极性,出现了农村水利有人办、水利设施有人管的新局面。该县“小农水”改革和改水防病的做法和经验,受到国家水利部、爱卫办等部门的好评。

五、分级管水权 幸福水长流

建立农民水协会,用好水权管水事,是竹溪县巩固与发展水权制度改革成果、确保农村安全饮水良性循环的良法。在财政、水务部门和镇政府的指导下,蒋家堰镇颜家街村在全县率先成立管水用水协会,建立了水事各项规章制度,合理确定并公开供水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还将拍卖山塘的1.2万元收入用于供水设施维修。农业用水按每亩每年交10元水费,提取20%作为协会积累,用于供水设施维修管理。目前,该镇已建立农民水协10余个,会员达4500多人,协会管理渠系57km,灌溉面积1万多亩,去年收取水利设施维修基金10多万元,既保障了生产生活用水,又大大减少了用水纠纷,促进了安定团结和新农村建设。

由财政部门扶贫援建的龙坝乡吴坝村水塔、机井、过滤池等5处自来水设施,除解决了村民和学校吃水难,还免费向特困户、福利院供水,让他们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的温暖。为确保“幸福水”长久润心田,村委会民主建立了管水用水制度,将这些供水设施包给3名热爱公益事业的农民管理,统一水价,水费收支公开透明,村民每人每月只出3元水费,用于小修管理费用支出和工资。水毁等自然灾害毁损供水设施,由村委会出钱出人修复。据了解,全县64个整村推进重点扶贫村的安全饮水工程,都建立了管水用水协会组织和行之有效的制度,农村饮水安全有了保障。

竹溪县确定“十一五”期间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同时完成粮食主产区4.5万亩田间U型渠154km,建旱地水池水窖1750口,完成70条小流域1029平km2的综合治理任务。所需资金由县财政、水务等部门负责筹措,采取资金整合的办法,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土整治资金、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农林水专项资金捆绑使用。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水利总体建设规划进行。同时坚持以资金整合为纽带,带动资源和技术的整合,形成发展合力。

今年,该县成立了以县长易先荣为组长的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从新增财力中初步安排了300多万元资金,把启动“县城大水缸”竹溪河水库水源区污染治理项目、解决农村1.8万人饮水安全和10所中小学安全饮水、高山旱区400农户1600人扶贫搬迁,列入政府十件实事,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所需资金由政府财政买单。县委书记贺盛有说,通过继续努力,到“十一五”末,全县可基本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大大减少水源性疾病,实现人寿年丰奔小康、农村和谐大繁荣。

    

推荐访问:竹溪县 湖北省 送来 治理 幸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