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国环境报》:依托山水禀赋,打造生态城市(毕美家)

时间:2022-02-23 15:58:42 浏览量:
  编者按

安徽省淮北市是一个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2009年,淮北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在这样的基础和背景下,淮北市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城市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报今日刊登淮北市市委书记毕美家的文章,总结了淮北市从突出生态理念、发展生态产业等方面入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希望对各地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依托山水自然资源,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凸显城市特色,全力推进山水生态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化融合发展、和谐统一的新路。

突出生态理念

实现规划与建设互动

淮北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面对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压力,淮北市本着“生态就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以生态建设理念引领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一是明确生态城市发展定位。顺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趋势要求,科学把握资源型城市发展特征,立足淮北市正处于“双百双宜”城市加速扩张期的市情实际,科学调研论证,确立了建设皖北地区山清水秀最宜人居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举办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邀请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来淮北市考察指导,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思路。二是完善生态城市规划。注重超前规划与城市生态建设的互动衔接,加强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等专业规划机构的合作,先后编制完成了《资源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修复规划》等规划,正在编制《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塌陷区生态经济功能评估与生态系统修复规划》,着力形成点、线、面相互结合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体系。三是搭建生态城市框架。依托“三山、六湖、九河”等自然资源禀赋,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启动东部新区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使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扩展到285平方公里,城市形态正由“依山筑城”向“依山临水”转变,“两山环绕、六湖珠连、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山水生态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发展生态产业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淮北市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力推增长方式转变,培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和谐双赢。2007年、2008年,淮北市地区生产总值均保持10%以上的增速,而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大幅度“双下降”。淮北市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家禽和水产养殖,提升农村产业层次,打造农业产业链条,做好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结合的大文章,涌现了洪庄、塔山等一批生态村,农民在青山绿水的环境中致富。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淘汰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着力培植具有较高资源利用率、较低污染排放量的清洁生产型示范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充分利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机遇,在临涣煤焦化电工业园区,建立煤—焦—电和煤—焦—化循环经济系统。建成一批煤矸石电厂、煤矸石和粉煤灰建材加工等企业,年利用煤矸石、粉煤灰近300万吨,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率明显提升,创造效益近两亿元,实现了煤炭资源循环利用的最大化。三是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牢牢抓住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机遇,做大做强煤电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壮大煤化工等接续产业,加快发展食品、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陶瓷建材等替代产业,使非煤产业发展连续多年保持50%的增速,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企业“退城进区”步伐,进一步明确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定位,初步实现了园区产业生态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区域经济循环化。四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停火电103.5万千瓦,淘汰水泥落后产能223.4万吨。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完成“引闸入华”、“淮水北调”、包浍河与采煤沉陷区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污染减排力度,注重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严格执行环保准入制度,削减污染存量,控制污染增量。

统筹城乡生态建设

实现城市与乡村联动

我们始终坚持以城带乡、以城促乡,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从市区延伸到农村,实现城乡生态共同改善。一是推进城乡设施对接。利用塌陷村庄搬迁契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重点推进城乡环卫、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对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促进城乡之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整治村庄生态环境。坚持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积极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突出抓好集镇、农村生活集聚区、农民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等重点部位的整治,集中解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突出问题,清理农村卫生死角,增强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健康发展。三是启动城乡一体化试点村镇建设。坚持试点先行,启动四镇一办试点村镇建设,加大对政策、项目的支持力度,努力把试点村镇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样板、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

彰显城市特色

实现自然与人文相融

淮北市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充分挖掘城市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内涵,打造生态城市建设亮点,提升生态城市建设品位。一是彰显市矿伴生特色。立足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围绕市矿伴生的特点,健全市矿联动机制,完善市矿共建思路,着力推动市矿资源共享,加强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形成市矿共育文明、共建城市生态的良好格局。二是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坚持以文化滋养城市,把生态城市建设与人文淮北市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淮北市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强人文资源开发建设,加强对汉文化、雕塑文化、大运河文化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使城市体现厚重的文化积淀、展示特有的文化魅力。三是彰显城市山水特色。充分发挥淮北市山水相连、河湖纵横的优势,把“三山”作为城市盆景来雕凿,把“六湖”作为城市绿肺来维护,把“九河”作为城市风景线来描绘,着手城市山体、水系治理和山水生态环境建设,实施自然和人文景观建设工程,加大城区和荒山绿化力度,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全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了南湖湿地公园、相山公园等一批生态景点,形成了湖河相通、山水相依、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充分展现了城市的山水特色和魅力。

倡导生态文明

实现治城与育人统一

淮北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市民的主体作用,为全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治城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坚持进行生态知识普及,深入开展创建生态社区、生态企业、生态校园和生态家庭活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市民生态文明素质,使“健康生活、绿色消费”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坚持以生态文化滋养人,深入宣传生态创建、文明创建、卫生创建的先进典型,传播生态文化理念,切实把生态文化的理念渗透到各层面和千家万户,不断增强生态文化的融合力和影响力,深化生态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为生态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坚持以文明行为引导人,紧紧围绕“服务人、满足人、发展人”这条主线,以人性的管理理念督促群众,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监管,强化行为养成,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管理的精细化和市场化,动员干部群众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共建生态城市,使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共建生态城市日渐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淮北市已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连续3届蝉联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先进城市,荣获首批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在最近公布的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地级市第29名。

作者系中共安徽省淮北市市委书记

    

推荐访问:禀赋 中国 依托 山水 生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