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教育投资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3-06 15:05:04 浏览量: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教育作为一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越来越 受到我国经济学界和各级政府的关注。文章将从教育投资的角度对“西部后发优势”的问 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我国教育投资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及其显著性差异 ,而后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最后针对教育投资,为如何发展西部经济提出了一些可 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投资;经济增长;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4—0002—02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的存量变动会在短期内影响经济增长率( 索罗,斯旺1956),而人力资本存量的差异却有可能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影响长期 的经济增长率(卢卡斯1988)。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人力资本存量较大的先进国家和 地区有可能在长期内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根据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力资本理论不断 完善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实现的西方国家20世纪教育超前发展和经济高速增 长的事实,越来越充分说明:教育投资已经成为人力资本形成和生产效率提高的最直接也是 最重要的因素;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本质上是教育和人力资本的差异。
1 现状分析

首先,建模,引入随机变量e,生产函数整理为:

Y=AKα·Hβ·e

两边取对数得:

lnY=lnA+αlnK+βlnH     

其次,选取数据。将中国大致地分成东、中、西部三个区域,搜集我国28个省、直辖市、自 治区(重庆、西藏、海南因为数据缺乏而未能入选)1996~2000年相关数据。
下面对各种数据的估算作详细的说明:

①Y代表各地经济总量,用各地的GDP数据来表示。

②K代表各地物质资本存量,用各地的固定资本投资序列进行估算,即K=0.95×Kt-1 +It(假设固定资产折旧率是0.05)

③H代表各地人力资本存量,H=L×E。其中E为劳动者教育系数,是用各地劳动者人数除 以该地区的最小值得出的。其中L为劳动者人数或者就业人数的加权平均数,即L=文盲半文 盲人数×0+小学文化程度的就业人数×1+初中文化程度的就业人数×1.7+高中文化程度的 就业人数×4+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就业人数×22。
最后,使用EVIEW3.0对各地的拟合方程分别进行线性估计。估计结果如下表:


分析上面得出的估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各省份的β值都大于0.7,其中上海全 国最高为0846,天津、北京紧跟其后分别为0.831、0.796,具体数据详见上表。这说明 在东部地区,教育投资所引起的人力资本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产生GDP至少07%的增长。 相对比,中部地区的β值都在0.5左右,即中部地区教育投资最终带来GDP 0.5%左右的增 长率,其中湖北最高为0.535,山西最低仅为0.503;而西部省份的β值普遍低于0.3,四 川最高为0.308,宁夏最低仅为0.140。如此看来,中部地区教育投资最终对GDP增长的贡 献仅仅为东部省份的71.43%,而西部省份仅仅为东部省份的42.86%。

结合GDP增长率,对估计数据进行再分析,得出教育投资对GDP率的贡献率。东部地区,教育 投资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平均值为10237%,其中山东、江苏、上海名列前一、二、三位, 分别为15.055%、12.480%、10.787%,此 比率充分解释了近几年来这些地区和省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所在。相比较而言,中部地区 的平均值为9.683%,西部地区的平均值仅仅为7.439%,比东部地区分别低了0.554%和 2798%。

再以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就β系数而言,六省中排第 一位的是湖北(0.535),其后是安徽(0.526)、江西(0.516)、湖南(0.513)、河南(0.51 0)、山西(0.503);就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而言,各省的数据按照由大到小排列如下 :安徽(14503)、江西(12730)、河南(11.303)、湖北(10.608)、湖南(9.656)、山西 (9.323);与此相对应的各省的GDP增长率为安徽(11.86)、江西(11.39)、河南(11.28) 、湖北(11.60)、湖南(10.36)、山西(9.28)。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投资对G DP增长率的贡献率越高的地区和省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GDP增长率)就越快;反之此比率 越低的地区和省份,经济增长的速度就越慢。

综上所述,教育投资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由于投资差异的存在,使得教 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梯形递减的态势,进而使得地区经济增 长也呈现出自东向西梯形递减的显著性差异。
2 原因分析
2.1 教育投资的来源分析

在我国,国家预算内教育投资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和基本内容。以2001年财政性教育经费 支出为例〔1〕,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教育经费在东、中、西部的分配比例为54.4 %:27.52%:18.08%,即东部地区的教育经费支出是西部地区的3倍,是中部地区的1.52 倍,呈现出从东到西梯形递减的分配比例。此梯形递减的分配比例必然使得人力资本存量也 呈现梯形递减的分布特征。
2.2 教育投资的产出分析

边际产出是经济学中衡量某一产品或资本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就劳动力而言,受教育 程度的不同使其边际产出也有所不同,往往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在我国,由于东、中、西部教育投资额和分配比例的显著差异,使得劳动力边 际产出有着明显的差异〔2〕,2000年东、中、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年边际产出分别是2  862元、1 773元和1 434元,东中和东西的差额分别为1 089元和1 428元;城镇劳动力年边 际产出分别是7 837元(东部)、4 980元(中部)和5 902元(西部),差额分别为2 857元和1 93 5元。显然,任何一项进行比较,东部都占有绝对优势,特别是东部农村劳动力边际产出几 乎是西部的一倍。劳动力边际产出所存在的差异使得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特别是东部城镇 与中、西部农村之间发展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3 教育投资的非经济效益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除了产生经济效益之外,还会带来非经济效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型的国民观念,开明的思想,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负责的政治参与,良好的社会道德和 法律秩序等等。上述这些都与一个地区经济“软环境”的培育和发展紧密相关。

根据国民经济研究所中国地区差异课题的研究表明,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远远超过中 西部地区。各省、自辖区、直辖市2000年的市场化指数〔3〕(记分区间为0~10分) ,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分组平均后分别为7.16、5.47、4.71,其差距分别为1.69和2.45 ;其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数,东部为7.52,比中部(5.77)高出1.75,比西部(4.78)高 出2.74;市场中介和法律制度指数,东部为6.44,比中部(4.94)高出1.50,比西部(4.31)高出2.13。
2.4 教育投资产生的“人才聚集效应”分析

以高等院校学生数为例,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学生数分别是 187.75万人、3821.17万人、1108.56万人。其中东部地区分别是77.47万人、175.29万 人、516.19万人,占总人数的4126%、45.87%、46.56%;中部地区分别是59.34万 人、123.86万人、356.94万人,占总人数的31.61%、32.38%、32.20%;西部地区分 别是38.54万人、83.03万人、235.44万人,占总人数的2053%、21.75%、21.24% 。大体上看来,东、中、西部呈现“五三二”的分布比例。在中部地区,湖北省以11.91万 人、25.02万人、72.15万人独占鳌头;河南和湖南次之。可以看出,此比例与地区经济以 及各个省份经济的发展密切对应着。

高等教育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不仅产生了积极的“人才聚集效应”,使中国85 %的高等人才都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而且由此推动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相反 的,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发生着消极的“人才离散效应”由此带动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 的恶性循环。这两种循环同时发生,必然使得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以上,是从教育投资的来源、产出、非经济效益和人才聚集效应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东、 中、西部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差距的原因所在。针对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如何协调东、 中、西部经济和谐发展,尤其是如何促进“西部后发优势”,从教育投资及其对经济增长的 重要性的角度,以下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3 建议

①加大对基础教育,特别是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在有条件的省份或者地区要率先实现 12年义务教育。②丰富中等教育种类并适度扩大其规模,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开展西部农村 农业实用型技术教育或者培训;鼓励和支持以地方经济特点为培养方向的各种职业技术学校 和其他培训机构。③高等教育投资必须做到有重点、有分别,实现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西部 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且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将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 、科研机构或各种基金组织引入到教育投资主体之中。④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的人力资本市场,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消除各种阻碍劳动力,特别是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 移的制度障碍;关注人力资本市场的“逆向选择”,从根本上消除“文凭教育”,清除人才 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不合理现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进 一步提高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 [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 [美]罗伯特·M·索洛等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北京:商务出版社,19 99.
[3] 廖楚晖.政府教育支出区域间不平衡的动态分析[J].经济研究,2004,(6):1 5~18.
[4] 程慧.浅析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概况及形成原因[J].特区经济,2005 ,(4):177.
[5] 程慧.从劳动力商品的属性分析中国失业问题之必然[J].三峡大学学报增刊 ,2004,(26):44.

推荐访问:经济增长 中国 西部地区 影响 投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