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发发展现代化草原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2-03-06 15:07:47 浏览量:
                    (1.巴彦淖尔市草原站;2.巴彦淖尔市畜牧研究所,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 要:文章回顾了15年来巴彦淖尔市开展“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项目推广工作,对该项目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推广“种草养畜技术”十几年来的经济效益做了总结,针对示范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种草;养畜;配套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6.323(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3—0002—02
      巴彦淖尔市草原总面积为5.5万km2,约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3%,由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半荒漠草原和荒漠四种植被类型组成,海拔高度在850~2 160m之间,降雨量由东向西递减,约为120~80mm。现有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31种,动物17种,地貌单元可分为波状高原、山地、丘陵和荒漠几种类型,辖四个旗县,13个乡镇苏木,现有牧业人口5.1万人,农牧交错地带有农业人口10.3万人,2005年牧业年度饲养牲畜232万头只。
      草原畜牧业是指主要依靠天然草场来发展牲畜养殖的产业。几十年来,草原畜牧业为巴彦淖尔市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肉、毛、皮、绒等畜产品和畜力。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巴彦淖尔市在草原牧区开展了“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的示范项目推广工作。该项目采用了20多项适应草原牧区的种草养畜适用增产技术,并将其进行科学组装配套。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牧区落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使草原畜牧业的防灾、抗灾能力和牧民的收入都有显著提高,为发展现代化草地畜牧业开辟了新的途径。经过十多年的实施,有必要对这个项目进行一下总结回顾。
1 推广“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的重要意义
      “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主要是采用优良的草、畜品种,以水为中心,水、草、林、机、料、渠、路、田配套建设,对牧草和农作物进行模式化栽培,牧草与农作物间、混、套种,对饲草料进行粉碎、青贮、氨化,暖棚养畜,同时采用牛羊育肥等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把牧区有一定种植条件的草库伦作为项目实施基地。该项目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1 有助于克服草原畜牧业生产的脆弱性
      巴彦淖尔市草原牧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北部,地形以高山或丘陵地带为主,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春气候严寒,夏季凉爽短促,远离主要的农业地区,自然灾害频繁,草原产草量在季节上和年度间分布很不平衡,波动较大,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实行“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并建立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高防灾和抗灾能力,促进草原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1.2 改变了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在巴彦淖尔市北部草原区,冬春枯草季长达8个月左右。多年来由于冬春缺草,加上畜棚建设滞后,使饲养的家畜形成了“夏肥、秋壮、冬瘦、春死”的恶性循环,也使得饲草料在利用上造成了的巨大浪费。实行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大大提高了家畜舍饲精养的比例,使畜牧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约束明显降低,由单季出栏变为多季均衡出栏,大幅度提高了饲草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1.3 加快了畜牧业生产走向专业化的进程
      长期以来,巴彦淖尔市草原畜牧业基本上停留在“自给自足”为主的阶段,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实行“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有助于对牧户的饲料地进行集中开发和联合经营,同时社会化综合服务的开展,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牧民的科技管理水平,使他们从传统落后的畜牧业经营方式中解放出来,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牧民,经济效益也得以大幅度提高。
1.4 形成多方投资、积极建设的新局面
      “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项目一经实施,“科技兴牧”的观念在牧区迅速形成,牧民们尝到了科学种植、科学养畜的甜头,出现了敢于投资、积极建设的先进典型,这些典型起到示范推广作用,该成果取得的显著效益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科技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形成“以牧民自筹为主,国家地方扶持为辅”,多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进行草原建设的新局面。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开展综合建设,提高草地第一性生产
2.1.1 加强管理,统一标准,开展草地综合建设。“水、草、林、机、料、渠、路、田”八配套是草库伦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制定“配套草库伦模式要点”,对项目建设的规模、内容、标准和质量都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光、热、水、土、肥以及经营规模、经济实力、种植结构等要素,因地制宜对不同的草库伦进行规划和建设。
2.1.2 调整种植结构,开展草地优化建设。在种植安排上,以生产饲草料为主,尽量选择草料兼顾的作物品种,要求优良牧草及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占配套草库伦有效面积的70%左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控制在25%左右。多年生优良牧草主要品种有紫花苜蓿、草木栖、沙打旺等,饲料作物主要有青贮玉米、饲料甜菜、豌豆、胡萝卜等。
      草库伦内部的种植结构调整为粮、经、草三元结构,有效地发挥草库伦的经济效益。其次是坚持种植作物的优化组合,应用“间、套、混、轮、补”的草地农作制,在实行草(林)、粮(料)、经三元种植结构中,逐步形成草粮、草料、草林、粮林等多种结合方式的复合型草地生态系统,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项目区推广间、混、套种技术的主要种植形式有:地膜玉米间种豆类作物或豆科牧草,青贮玉米与豌豆轮作,胡萝卜与豌豆轮作,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间、混、套作等,优化和丰富了草库伦的种植结构,提高了种植效益。
2.1.3 推广适用增产技术,提高草地生产力和饲草料利用率。在种植上推广了种籽包衣、施用增产菌、模式化栽培等多项实用增产技术,使饲草料产量大幅度提高。2004~2005年,各种饲草料平均亩产为:干草437.2kg,饲料玉米488.3kg,秸秆738.9kg,青贮玉米5 369.6kg,多汁饲料4 360.1kg。同时,为了提高饲草料利用转化率,还应用了饲草料加工粉碎、青贮、氨化等技术,使饲草料的消化率、利用率、适口性、营养价值有了很大提高。
2.2 推广实用技术,大力发展养殖业
2.2.1 加强饲养管理。为了使牲畜饲养管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我们应用了自治区农牧厅制定的奶牛、肉牛、肉羊模式化育肥技术,在项目区结合本地的生产实际制定了本地区的饲养管理标准,并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既解决了牲畜头数过多造成的草场退化,又解决了牲畜周转慢造成的效益低的矛盾。
2.2.2 推广塑料暖棚养畜技术。据测定,寒冬季节,塑料暖棚内温度比外界温度提高16~20℃,一般保持在-5~-10℃,高于牲畜生产的临界温度,有效地减少了家畜体能散失和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牲畜膘情、绒毛产量、绒毛品质、产肉量及繁殖成活率等都显著提高。特别是采用塑棚养羊提高了母羊冷季的饲养水平,从而提高了繁殖成活率,实现了羔羊当年出栏,加快了畜群周转。
2.2.3 扩大经营规模,建设经济小区。为了解决一些牧户因立地条件差,建设草库伦难度大,小规模经营的弊端,我们在一些苏木开展了规模不等的联户连片、集中开发、统分结合的草库伦经营模式形式。通过实行区域综合开发、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分户经营、分户受益的办法,使人均收入比建设前增加50%左右。联户开发有利于社会化服务的开展,促进了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也为机械化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推广“种草养畜技术”的经济效益
3.1 饲草料产量大幅度提高,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以2004和2005年为例,巴彦淖尔市在项目区稳定推广高效益、规范化配套草库伦210处,面积达918.53hm2,累计生产优质牧草909.6万kg,饲用玉米125万kg,秸秆260万kg,多汁饲料32万kg,饲草料实现自给有余,从而摆脱了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为实行舍饲精养育肥,稳定生产,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3.2 牲畜头数稳定增长,抗灾能力显著增强
      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了牧区基础建设,改善了畜牧业生产条件,使牲畜头数稳定增长,抗灾能力显著增强。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稳定在6万只左右,比建设前增长了45%。
3.3 提高了牲畜出栏率、畜产品产量和质量
      项目区开展饲草料的种植和加工后,牲畜出栏率、商品率分别比建设前显著提高,有条件变三年出栏为当年出栏,提高了饲草料转化率,加快了畜群周转。同时提高了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和畜产品产量,白绒山羊个体产绒量平均由248g提高到356g,绒毛质量也有所提高。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受水源条件的限制,今后难以再扩大开发面积
      “种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在巴彦淖尔市牧区已推广多年,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在就近弥补家畜冬春季饲草料缺口,保证畜群安全过冬渡春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水源条件的限制,今后难以再扩大开发面积,只能从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方面做文章。特别是不再提倡开发新的水源,因为这只能增加地表水的蒸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不能为了拦截水源开发一小片饲料地,而造成下游草场的大面积退化。对已废弃的水库和塘坝不主张重新修建,只对目前还在利用的水库和塘坝进行加固维修,延长使用年限。通过发展节水灌溉,确保灌溉地作物和牧草产量。对当初因为设计开发不合理而摞荒的饲料地全部封闭,恢复天然植被。
4.2 草原建设对当时畜牧业的稳定增长确实做出了贡献,但从长远来看,也促进了牲畜无节制的增长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越是草库伦搞的好的牧民,其收入相对越高,而其周边的草场退化的也越厉害。在航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定居点和草库伦为中心,草场多数形成了半径在5km左右的退化秃斑。这是因为生产的大量饲草料保障了牲畜的过冬、渡春,而冬春季保留的牲畜越多,来年对草场的超载和破坏越严重。这就表明,今后仍然要以天然草场的生产能力来确定养殖的数量,而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草库伦生产的饲草料上。应帮助牧民改变观念,草原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原,如延迟春季放牧时间,而不是为了单纯增加牲畜头数。草库伦生产的饲草料只能起个辅助作用。
4.3 对草原建设相关的其他几个技术问题的建议
4.3.1 在改良退化草场方面,飞播是个成本低、速度快、效益高的办法,应加大实施力度,以往在飞播时,往往要抢雨季播种,影响了飞播面积。其实天然草场本身就有很好寄种功能,应提前播下去让种子等雨,以突破飞播的时间限制。应做好飞播种子的贮备,飞播专项资金应封闭运行。
4.3.2 实行以草定畜后,牧民可以通过圈养精养,来弥补养畜数量的减少而造成的收入下降,但引进的牲畜品种应以适合舍饲的品种为主,以确保舍饲效益。
4.3.3 对于退牧还草的草原围栏项目,我们建议多放在降水较多的东部草场,而在西部荒漠草原区进行圈养,即利用饲料地舍饲,这比围封草场的成本低得多,效果也好。
4.3.4 草地退化与鼠虫害发生成正比例关系,为保护鼠虫害的天敌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今后在防止草原鼠虫害方面应尽量少用化学药品,改传统的化学控制向生物控制和生态控制的方面努力。
      辽阔的乌拉特草原是以蒙古族为主的广大牧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地,也是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随着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工作的实施,天然草原所承受的人口和牲畜的生态压力逐步在下降,这是巴彦淖尔市天然草场的恢复遇到的极好机遇期。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调整总结以往草原建设的经验教训,为今后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草原生态的保护做出相应的努力。

推荐访问:必由之路 畜牧业 草原 现代化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