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企业年金筹资模式选择

时间:2022-03-15 15:07:11 浏览量:

 

(兰州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文章从企业年金的性质入手,比较分析了企业年金的两种筹资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实践经验,对我国企业年金筹资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企业年金;DB计划;DC计划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23—0006—02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压力越来越大,养老保险改革是当前讨论的热点。如何减轻基本养老保险承受的压力,提高职工的退休福利,增强企业的吸引力,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企业年金计划是重要的补充养老保险。我国的企业年金尽管有了十来年的发展历史,但作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规模还是效果都相对有限。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年金应采取什么样的筹资模式。文章试以企业年金的性质为基础,对企业年金的两种主要筹资模式进行比较,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思考我国企业年金应采取的筹资模式。
1 企业年金的性质和筹资模式
1.1 企业年金的性质

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性质和运作方式不同。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度,国家承办、保底,低水平,广覆盖,强制参加,资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公共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企业自主发起设立、企业员工自愿或强制参加,实行个人账户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方式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而且与商业养老保险不同的是,企业年金可以享有税收优惠政策。
1.2 企业年金的筹资模式

国际上,企业年金计划的筹资模式主要有DB(definedbenefitplan)计划和DC(definedcontributionplan)计划。所谓DB计划是指确定给付计划,在这种计划中,每个雇员将来退休的待遇是根据一个特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计划保证雇员退休后固定的退休金领取水平。通常,这种有保证的退休收入与雇员的薪金或服务年限挂钩。该计划通常只由雇主定期向一个总账户缴费,雇员不需缴费,也不建立个人账户。雇主要对退休基金的投资安排进行决策,并且承担投资风险。所谓DC计划是指确定缴费计划,雇主为每一个雇员建立账户,雇员需要缴费,通常雇主会按照雇员缴费的一定比例配套缴费。雇员最后的收益取决于雇主、雇员的缴费和基金的投资收益。这种计划不保证员工退休后的领取标准,雇员承担投资风险。DC计划是一个总称,随着经济和养老计划设计技术的发展,人口的变迁,美国目前的DC计划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包括以下几类:401K计划――适用于营利性企业;403B计划——适用于非营利组织;457计划——适用于州政府及地方政府。
2 企业年金筹资模式的比较
2.1 相同之处

无论DB计划还是DC计划,都将养老金看作是一种递延的补偿报酬,都是提高劳动效率的一种手段。
早期的经济学理论将养老金描述成雇主对于忠诚守信及做出贡献的雇员给予的一种任意赏赐。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以后出台的一系列工资及物价控制法案明确的将养老金定义成雇员提供劳务所应得的一揽子报酬中的一部分。逐渐地,雇主认识到可以利用带有养老金的合同作为激励措施,将雇员更好地和企业联系起来,提高雇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形成了劳动力经济学的观点:劳动力市场是一种跨期间的契约性市场,在这种方式下,雇主和雇员之间的长期雇佣关系得以确立。根据这种观点,养老金福利是一种递延的补偿报酬,同时,养老金计划是雇主为了在和雇员之间长期合作关系中提高劳动效率的一种手段。

无论是DB计划还是DC计划,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资本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估。
养老金计划所涉及的财务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资本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评估。财务经济学家运用公司财务的基本原理去研究养老金计划对公司战略的影响及其在税收方面给公司带来的好处。公司财务论的观点要求公司管理层从股东的最大利益角度来考虑传统的资产负债项目的同时,也要考虑养老基金的资产及负债项目。
2.2 存在的区别
2.2.1 DB计划较之DC计划对雇员退休收入的风险成分(如投资风险,社会保险的削减,生活费用水平变化的风险等)能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险。但是DB计划的养老金给付水平取决于退休前雇员的收入水平和就业年限,在没有建立起物价指数调节机制前,面临着通货膨胀风险。
2.2.2 DB计划和DC计划的资产投资决定权不同。DB计划中资产的投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企业雇主手中。而DC计划所提供的退休津贴是根据每一个年金计划参加者的个人账户中缴费的积累及这些缴费的投资表现决定的,因此,DC计划的投资决定权通常是由雇主和雇员分别掌握的。投资决定权一般是这样分配的:雇主通过由其组成的投资委员会或指派的受托管理人对其资助的年金计划所应提供的投资工具作出决定,然后由雇员决定如何将自己个人账户中的资产在雇主所选定的投资工具中进行投资分配。
2.2.3 DB计划和DC计划对雇员的激励作用不同。一方面,DC计划较之DB计划,其收益与缴费紧密联系,从而对个人的激励作用较大。另一方面,DC计划的企业年金具有很好的便携性,当雇员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时,企业年金可以在不同的企业之间转移或提前支付。但是DB计划的企业年金则有可能降低劳动力的流动性,尤其是存在不完全的收益权时,企业年金成为劳动力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的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雇员的积极性。但是DB计划可以提供较稳定的福利,因此可以鼓励和吸引雇员长期留在企业。
3 我国企业年金筹资模式的选择

我国2004年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为职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平台。2005年8月1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认定第一批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机构后,企业年金发展逐步迈出实质性步伐。2006年,保险公司受托了295家公司的企业年金计划。到2008年,养老保险公司已为2.7万家企业的288.4万人提供了企业年金管理服务。可见,我国企业年金业务发展迅速。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即我国目前的企业年金主要采用DC计划。然而,从国外的实践来看,DB计划和DC计划各有利弊,应该互相补充。例如在美国,尽管DC计划快速增长,但DB计划仍然被许多企业采用。那么对于我国企业,究竟应该采取什么筹资模式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思考:
3.1 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人群的利益和需求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例如2008年,江苏省进入企业年金计划的达15万人,市场化运作资金规模达55.68亿元,24家省属企业中有18家已经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而处于西部各省市的企业年金规模较小,发展相对缓慢。如果只采用DC计划,将进一步拉大东西部地区职工福利的差异。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实施DC计划的成本相对较高,如果政府强行规定一种模式,将扼杀其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需求。但是中小企业的员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DC计划的企业年金具有很好的便携性,这恰好满足了这些员工的需求。

对于年龄大的职工,如果采取DC计划,由于积累时间短,积累的资金难以满足其养老需求,这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如果采取DB计划,将为已经退休和即将退休的员工提供稳定的福利,而且可以解决我国特有的历史债务问题。因此为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年龄的人量身定做适合其特点的企业年金计划,这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2 应考虑DB计划和DC计划有效发展需要的现实条件

DC计划的作用要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相对完善的资本市场,多样化的投资工具。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投资产品相对缺乏,难以成为企业年金理想的投资场所。而且DC计划涉及四大主体: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因此经营成本较高,同时将企业年金市场的风险与证券、银行、信托、保险等行业风险联系在一起,这容易导致风险集聚。相比而言,DB计划的实施主要是通过保险业的参与,风险较为单一,管理和经营成本较低,这有利于保护受益人(雇员)的利益。
3.3 应考虑企业年金市场专业人才的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管理和经营人员相对与国外而言,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实践经验普遍比较欠缺,特别是针对DB计划的保险精算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年金的发展,也制约了企业年金筹资模式的选择。

综上所述,DB计划和DC计划各有所长,不能简单地、绝对地下结论。笔者认为从目前我国的市场需求和现实条件来看,应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鼓励DB计划的发展。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投资渠道的拓宽,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可以考虑DB计划和DC计划的混合,寻找能够将DB计划和DC计划的优势集于一身的计划。正如欧盟的一些国家(德国、葡萄牙、比利时等)是以DB计划为主,DC计划为辅。通过DB计划提供某一收入的最低补充养老金,通过DC计划予以适当补充,从而吸取了DB和DC计划的优点,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保监会.养老保险国别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袁志刚,葛劲峰,等.养老保险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吴定富.中国保险业发展蓝皮书(2006)[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4]中国保监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经科研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报告(2009)[R].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5]江志杰.美国养老金会计准则相关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

推荐访问:筹资 企业年金 模式 选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