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综述

时间:2022-03-30 15:08:29 浏览量:
    摘要: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文章对价值相关性的含义、价值相关性的存在性、相对价值相关性和增量价值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综述,最后得到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
 
    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指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概念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的4项主要质量特征分别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指的是,信息要成为有用的,就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当信息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估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件或者通过确证或纠正使用者过去的评价,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信息的预测作用和确证作用是相互联系的。有关过去交易和事项的编报形式本身,就能提高根据财务报表进行预测的能力。信息的相关性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使用者都要做经济决策,如决定何时购入、持有或出售权益性投资;评价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或经管责任;评价企业向其职工支付工资和提供其他利益的能力;确定对企业贷款的安全程度;决定税务政策;确定可供分配的利润和股利;编制和使用国民收入统计指标;监管企业的活动等。从实证的角度计量,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指会计盈余与股票收益之间的相关程度。
 
    一、价值相关性的含义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是极重要的信息质量属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相关性解释为: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包括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相关性对绝大多数用户具有不同程度的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表的基本属性。财务报告的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否为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所用,是否有助于投资者对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量、时点和不确定度进行评估,是会计界人士最为关心,并且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二、价值相关性的实证检验模型
 
    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典型模型包括价格模型和收益率模型。本文主要介绍收益模型。Kothari and Zimmerman(1995)指出使用价格模型和回报率模型都可能得到合适的结果,但考虑到回报率模型能更好地克服规模和异方差的影响(Christile,1987),而且收益率模型还与会计期间相一致,所以,本文主要使用回报率模型。本文采用最早由Easton和Harris(1991)提出的R-E模型形式,以股票市场年度平均回报率为因变量,会计损益的数额、年度间损益数额的变化值为自变量。模型形式如下:R=β0+β1EPS/Pt-1+β2ΔEPS/Pt-1+ε。其中,R是上市公司年度平均回报率,本文采用5月1号到4月30号作为年度期间;EPS为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公布的每股盈余;ΔEPS是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公布的每股盈余差异;Pt-1是上年年末股价。
 
    三、价值相关性存在性的经验证据
 
    早期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发现股票投资收益与会计盈余之间的联系,即会计盈余的信息观。鲍尔和布朗(Ball and Brown,1968)通过对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61家公司从1946-1965年年度会计盈余信息披露前12个月到后6个月的股价进行经验研究,他们发现盈余变动的符号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相关性。从而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科学证据提出,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会对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做出反应。比弗、克拉克和赖特(Beaver、Clarke and Wright,1979)通过将276家上市公司从1965-1974年的数据分成25个投资组合,考察各组合会计盈余变动与股价变动的数量关系,发现盈余的变动百分比和股价的变动百分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年度平均秩相关系数等于0.74,并且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异于零。近来,受西方会计学实证研究的影响,国内不少会计学者也尝试着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会计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实证检验。在研究中国股市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课题上,赵宇龙(1998)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盈余数字在中国有用性的论文。他考察了上海股市123家样本公司在1994-1996年3个会计年度的会计盈余披露日前后各8个交易周内未预期盈余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如果年度会计盈余信息的披露能够向证券市场传递新的信息,上述两种符号之间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他分别采用幼稚模型(naive model)和市场模型(market model)来衡量股票市场的预期会计盈余和股票正常报酬率。经验研究表明,在上海证券市场,未预期会计盈余的符号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的符号之间存在统计意义的显著相关,这一发现支持会计盈余数据的披露具有信息含量的假设,证实了中国会计准则下的盈余具有价值相关性。陈晓等(1999)几位会计学者以上海、深圳股市上市的A股公司为对象,在交易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盈余数字的有用性进行了大样本检验。其股票交易量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股票盈余公告附近确实有新的信息抵达市场并导致交易量发生波动,鉴于与年度盈余数字一同公布的信息很多,交易量的波动可能由非盈余信息所导致。为了考察盈余数字的确切效应,他们采用严格的回归分析方法,直接考察年度意外盈余在公告日附近对股票超额回报的影响。其结果发现与交易量反应研究结果相吻合,回归结果显示股市对盈余公告有显著的反应,这样就证实了在中国A股这一独特的新兴资本市场上。盈余数字同样具有很强的信息含量。
 
    四、增量价值相关性的经验证据
 
    相对信息的价值相关性(Relative Information)的比较能帮助比较两套会计准则各自解释能力的优劣(即准则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本土会计准则),而额外信息的价值相关性Incremental Information)的比较能够回答披露两套准则之间差异是否有必要。Amir(1993)立足于美国的资本市场,考察那些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外国公司按其本国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与按美国会计准则调整后的报表信息之间的价值相关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外国公司按本国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与按美国会计准则调整后的报表之间的确存在价值相关性,证明美国会计准则是更能反映企业实际价值的会计准则。王立彦(2002)考察了AH股公司依据两套会计准则规定分别披露的财务信息的增量价值相关性。实证分析主要运用市场回报率——会计收益相关模型(Return-Earnings Associations Model)和市价与账面价值比的分析模型(Market-to-Book Value Analysis)。分析结果表明了增量价值相关关系的存在,验证了海外资本市场要求中国国内公司在其市场上市必须披露两套报表及其差异的政策合理性。李晓强(2004)以中国2000-2002年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会计准则调整项的增量价值相关性。研究发现,不同准则间的会计信息差异具有价值相关性,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不同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的差异是有必要的。
 
    五、相对价值相关性的经验证据
 
    在会计国际化和境外上市的背景下,对会计信息的相对价值相关性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相对价值相关性,在本文中即是A股会计盈余较之AH股是否具有更多的价值相关性。已有的大部分研究指出:从额外信息(Incremental information)角度而言,国际会计准则能提供本土会计准则所不能提供的信息,扩大了投资的信息集,但从整体信息(Relative information)角度而言,国际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价值相关性弱于本土会计准则,这说明了会计准则形式上的国际化协调很难发挥作用,会计准则的实质执行情况或协调情况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是影响会计价值相关性大小的实质所在。Elizabeth Eccher and Healy(2000)针对1993-1997年样本分析指出中国本土的会计标准更能解释资本市场回报以及未来现金流,因此,在中国推行IAS可能是无效的,国际会计准则劣于1992年中国会计标准的可能原因归结于缺乏有效控制以及制度来协调管理层在国际会计准则下做出判断。李晓强(2004)以中国2000-2002年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公司为样本,通过不同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改革提供参考意见。研究发现国际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相对于中国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并没有显著更高的价值相关性,相反,中国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的作用略强于国际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因此简单地要求从本土会计准则倒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观点并未得到有力支持。
 
    六、研究结论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发现股票投资收益与会计盈余之间的联系,即会计盈余的信息观。自鲍尔和布朗(Ball and Brown,1968)实证检验了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之后,大量的文献从价值相关性的存在性、相对价值相关性、增量价值相关性等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理论上讲,相关性的目的主要在于决策,即为未来服务。相关性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较高,以致由于过分强调及时性而易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失去可靠性。反之,追求信息的完全可靠又易忽略信息对决策的及时性,这样一来,再可靠的信息也因其过时而失去存在的价值,从而导致相关性大大削弱。
 
    传统会计系统由于信息生产成本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局限,往往只是试图满足不同用户的共同需要,而没有或很少考虑用户的个性需要,而不同信息用户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在证券市场上,用户的信息需求更是多种多样,不同用户对信息的偏好程度也不一样。过去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传统会计很难满足用户的个性需要,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已使这一局限不再成为只提供最低量信息的借口。在这种情形下,建立多元化的会计信息频道即披露机制,满足信息用户的不同需要,便成为一种必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Abbring,J.H,P.A.Chiappori,and J.Pinquet.Moral Hazard and Dynamic Insurance Data[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3(1).
    2、Akerlof,G.A.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ative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
    3、Arrow,K.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53).
    4、Cameron AC,Trivedi PK.Milne F, Piggot J.A microeconomic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health care and health insurance in Australia[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88(55).
    (作者单位:云南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推荐访问:相关性 综述 会计信息 价值 实证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