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宁夏三农 路在何方

时间:2022-04-03 15:17:59 浏览量:
   摘要:文章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90年代中期出现的以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农业生产波动,农村社会落后为特征的“三农”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以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农业省区“塞上江南”的宁夏农村生产关系,土地产权关系的变革为切入点,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以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作为研究方法,系统地探析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规律,力求为宁夏“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个全新的方案。
 
    关键词:农村生产关系;公平和效率;土地产权关系
 
    我国是传统农业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农村、农业、农民)始终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农村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对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交换和分配的关系,其核心是土地产权关系,根本是土地收益分配,出路是农业现代化。农民斗争史实质上是一部农民不断地追求公平和效率和谐统一的革命史。建国以来宁夏农村生产关系几度变革,围绕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产权关系变革始终是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主线。从解放前的地主土地所有,农民租佃经营到土地改革后的农民土地所有,家庭分散经营;从合作化、人民公社形成的集体土地所有,集中统一经营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土地两权分离、双层经营结合。1952年、1978年、2005年、2008年农民先后实现了土地所有、使用、分配和交换权。至此,宁夏农村发生了三大变革:1956年实现了土地私有向土地公有的转变;1992年开始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2004年又开始了从失调向和谐的转变。有人风趣地说,毛泽东政治挂帅,实现了公平;邓小平经济挂帅,志在于效率;胡锦涛民生挂帅,开启了和谐。粮食产量方面,1978年为11.7亿公斤(《宁夏农业志》),2005年为299.8万吨(《宁夏统计年鉴》),而“截至2010年,估计中国的人均直接消耗将达700多公斤左右,以届时人口14亿人计算,则年粮耗将达10亿吨左右,供需缺口高达4亿吨。”农村变革值得思考。
 
    第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把土地产权的分离作为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突破口,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土地产权关系。坚持稳定和创新相结合,遵循规范约束、与时俱进的原则。稳定和创新是农村生产关系有效运作的两种不可或缺的动力和手段。在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过程中,必须使两种手段兼容并包,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求稳定。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是一个确立、完善、创新和再确立的循环过程。农村生产关系一经确立,应由国家通过法律等手段使之规范化,使其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性。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日益提高,农村生产关系应适时地进行变革创新以趋于完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农民应有的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和国家应有的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的主导地位是60年来国家、农民社会实践的必然结果。20世纪末、21世纪初,由于积极扩大内需和大规模的道路、房地产投资,以土地私有化为内容的“房吃人的圈地运动”在官商勾结下迅速蔓延全国,失地打工的农民纷纷上访,恰恰说明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极度混乱。因此,把土地产权的再度分离作为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突破口,实行土地的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的分离势在必行。认为土地国有,实行命令主义;搞平均主义或土地私有,实行自由主义;这种搞两极分化是与农村土地的资本化和农业产业的垄断化是背道而驰的。
 
    第二,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目标必须是公平和效率的和谐统一,加速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优化组合,适度规模的原则,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经济学所讲的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它包括生产效率、制度效率和认识效率。公平实质上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具体可分为生产条件分配公平和生产成果分配公平两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公平和效率是和谐统一的,表现为社会公平的实现是提高效率的社会条件和重要动力,而效率的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基础和物质条件。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土地使用分散,经营规模狭小;全球农业产业国家垄断的竞争,农民被迫弃地进城务工成为流民,粮食大幅减产。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三农”问题有所缓解。但根本出路在调整稳定土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尽快实现资本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学研一体化为特征,以效益好、生态优为目的,以股份合作农场为主要形式,遵循优化组合,适度规模的原则,以企业化集体经营为根本标志的农业现代化。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和农业产业国家垄断的大背景下,企图继续30年来一贯的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靠简单手工劳作的小农经济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路是极端错误的。
 
    第三,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依据现行农村生产力和生产认识的实际状况,坚持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认识的和谐统一,遵循自愿互利,因地制宜的原则,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农村社会的发展是农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认识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生产认识,生产认识指导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大丰富生产认识。农村社会的发展实质上是农民的发展,农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人民公社时期,宁夏实行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中统一经营后期违背自愿互利、因地制宜的原则,无视价值规律和经济规律,忽视农民手工劳作、小农意识的实际状况,高积累低消费,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导致农业生产长期波动徘徊和缓慢发展。进入新世纪,城乡、区域和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物价飞涨,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已成为当前最最紧迫的问题。
 
    根据宁夏区情和“三农”本质,遵循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规律,建议如下:
 
    第一,解决宁夏“三农”问题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稳定物价,抑制通货,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区政府应强化宏观调控,积极调动库存,打击哄抬物价,控制农民日用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维护农村稳定;“失业是火药桶,腐败是导火线”,农民一旦为生活所迫就会铤而走险,因此应扩大农村低保范围,提高农民的低保水平,以解决燃眉之急;以工代赈,组织农民在北部川区兴修水利,节水灌溉,改良土壤,在南部山区钻井打水,防风固沙,退耕还林还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村恶化的生态环境;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借助远程教育,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理解市场动态和国家政策,更新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提高自我发展创新的能力;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参与第三产业,依法保障农民工权益,切实解决农民工就医、住房、农民工子弟上学等实际困难;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从财政上支持和鼓励农民积极发展非农产业,农产品加工。
 
    第二,解决宁夏“三农”问题最关键的任务就是以土地产权的分离为突破口,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土地产权关系。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土地集体和农民经营的基础上,农村土地所有权再度分离,原来的土地集体所有分离为国家的土地法律所有权和农民或集体的土地经济所有权,前者由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家行使,后者由农民或集体分享。在大稳定小调整的基础上,由国土资源部颁发给农民或集体土地证,明确国家和农民或集体在土地产权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农民或集体相应地承认国家的土地法律所有权。对于经营有效率的集体继续其土地经营,这样原来由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土地承包关系相应地变为国家和农民或集体土地租佃关系,从而形成了国家和农民或集体的双重土地产权关系,体现了农民土地产权的主体地位和国家土地产权的主导地位。对于粮食主产区的土地的流转仅限于农业生产领域,并获得国家批准,严禁乱占耕地用作非农目的,对于国家占用集体或农民的耕地必须给予其合理的补偿,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市场高效运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土地收益分配的公平合理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有效发挥。
 
    第三,解决宁夏“三农”问题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在国内统一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根据南部山区易于畜牧业和林果业,北部川区易于种植业和水产业的特点,从农业产业中最困难的农产品销售和农业生产最困难的市县做起,组建大型农产品销售公司,专门负责销售订货,确保农产品价格市场的稳定和农产品的销售。再按照农民自愿互利,自治区典型示范的原则,积极组建自治区控股的股份制合作农垦公司,允许农民或集体以土地证作股份入股加入,鼓励和支持境内外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和个人、资金雄厚的团体和个人入股兴业,按经营状况和生产要素分配,分配比例具体逐步探索,规模大小取决于经营状况和现实条件,防止盲目扩大。农民也可以受雇公司,作为公司的工人领取工资。只要按照农业产业资本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宁夏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宁夏农业志编纂委员会.宁夏农业志[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2、宁夏自治区统计局.宁夏统计年鉴(200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宁夏自治区统计局.宁夏统计年鉴(2005)[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何新.何新论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M].华龄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推荐访问:宁夏 三农 路在何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