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再造策略的体现(5篇)

时间:2023-05-09 18:08:01 浏览量:

篇一: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再造策略的体现

  

  教学研究创意戏剧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创造力的策略肖小芳(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二幼儿园,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创造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幼儿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养成创新品格等,具有深远意义。文章阐述了创意戏剧游戏的内涵及创造力培养价值,通过问题导向、音乐渲染、材料提供、模仿学习等策略,从剧本创作、艺术表现和自我装扮等方面,丰富创造力的知识基础,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意志品质,以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关键词大班幼儿;创意戏剧游戏;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1]创造。戏剧游戏特别需要参与者智能、情绪和行动立在相应的智力、心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3-6岁幼儿的创造力与成人不同,是一种自发的活动,[4]且以创造性想象为主,具有重要的个体价值。戏剧本身是艺术,能够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他人感受,并进行有创造性的表达。创意戏剧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丰富创造力的知识基础有关内部想象与外部行为之间关系的梳理认为,内部想象要依赖于在感知新经验的过程中,调动过去经验,并将旧经验进行重新改造、重组而形成新的形象。创新和创造需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意戏剧游戏重在挖掘幼儿感兴趣的故事以及游戏、生活中的体验,丰富幼儿创造力的知识基础,从而将幼儿的知识经验以戏剧的表现形式改造创新。2.发展创造想象创意戏剧被认为是幼儿想象力的源泉,无论是创编故事、道具演示还是自我装扮,都能给幼儿提供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儿童戏剧艺术教育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特点来看,一般是从“无意想象”到“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戏剧的特点以及实施过程恰好符合这一发[5]展特点。的投入,这个过程是创造力发挥的过程。幼儿的创造力虽然与生俱来,但有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同的“对峙”、鼓励或压抑,创造力发展很不均衡。创新与创造力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创意游戏对提升幼儿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创意戏剧游戏中,可通过即兴表演、自我装扮、角色扮演等途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游石玲等设计幼儿创造力的评价量表,以分析创意戏剧对提升创造力的有[2]效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建议。目前,在创意戏剧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剧本雷同,幼儿机械模仿教师编排的动作,表演整齐划一等问题。这样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忽视了创意戏剧游戏本身的内涵以及创意戏剧游戏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独特价值。因此,笔者在所带大班班级和创意戏剧社团开展创意戏剧游戏实践,就如何在创意戏剧游戏中提升幼儿创造力方面提出具体做法。一、创意戏剧游戏的内涵及创造力培养价值(一)创意戏剧游戏的内涵创意戏剧游戏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项综合艺术活动。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幼儿创意戏剧游戏,是结合肢体开发、剧本创编、即兴表演、角色扮演等途径,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幼儿凭借所思所想进行创造的活动,从而达到开发幼儿想象力和[3]创造力的目标。(二)创意戏剧游戏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价值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力是建??2021·03????3.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构成创造力的重要部分。在创意戏剧游戏中,教师要重视保护幼儿好奇心,通过肢体表现、音乐欣赏、语言表达、手工制作等形式,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探索。同时,鼓励幼儿幻想,结合以往的经验构造新形象。在剧本创编时,教师以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充分信任和尊重幼儿,与幼儿平等相处,为幼儿创造型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4.强烈的求知欲、培养意志品质积极主动的思考、坚韧顽强的意志等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创意戏剧游戏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氛围,如自选角色、自主创编剧本等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幼儿个体的能力,培养个性品质。在角色扮演和肢体表现活动中,幼儿还需与同伴互动配合,在合作遇到问题时积极主动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思维品质。二、创意戏剧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创造力的策略(一)问题导向,激发创作剧本兴趣创编创意戏剧剧本的过程中,幼儿根据已有的前期经验,对故事情节展开大胆的想象和创作。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有所提升,词汇量更加丰富,语言表达逐渐完整和连贯,具备一定的创编能力。在一个剧本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幼儿兴趣的前提下,应思考剧情能否有推进的空间,哪些剧情是关键的,哪些情节可展开创编。通过有效提问,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达到创编情节的目的。1.在情节创编时,关键情节设问教师一般会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对情节展开想象。故事中,哪些情节和内容具有创编的价值呢?教师应深入分析,把握关键情节,将能激发幼儿好奇心、有开放性答案的情节作为关键情节。如在大班创意戏剧《葫芦娃》中,幼儿对葫芦娃与妖精对战的情节特别感兴趣,并关注到七色葫芦娃各有本领的情节。教师针对情节设问,让幼儿展开想象:“如果你是葫芦娃,你想拥有什么本领?”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飞。”“我想放出电,把妖精电晕。”“我想拥有一把很厉害的剑来对付妖怪。”教师继续引导思考,“妖精”们针对新葫芦娃的本领,有什么应对的招式?案例中,幼儿对葫芦娃各有本领这一关键情节有较高的兴趣,且在游戏中也具备相关的经验,因此教师在此处设问。幼儿不仅创编兴致高,想象内容也较丰富,为之后戏剧活动中的肢体表现和道具制作等环节提供基础素材。2.提问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开放性设问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较小,给被提问方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大班幼儿具备回答开放性问题的能力,在情节创编中,教师开放性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展开想象,多元表达自己的想教学研究法。如在《新拔苗助长》的剧本创作时,教师提出问题:“禾苗在田里很孤单,它还会有哪些小伙伴呢?他们在一起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幼儿说:“小青蛙、小螳螂,稻田小卫士,他们来帮助小禾苗捉害虫。他们还在一起快乐地玩耍,青蛙唱歌,螳螂配乐,小蜻蜓伴舞,禾苗当观众。”教师追问:“老农把禾苗拔高时,这些动物伙伴们又会说什么,做什么呢?”幼儿说:“小青蛙躲在一旁,悄悄拉住禾苗,不让老农拔高。”“小螳螂说:快住手,老农,不要再拔禾苗了,小心我的大刀!”“来了一位神仙,他拿出一本书给老农看,这本书叫《禾苗的生长规律》。老农看完书,就明白不能拔禾苗。”幼儿对开放的问题展开丰富想象,并在之后的表演中通过角色演绎出来。3.一个问题能引发两个、连环设问三个的连环问题,这样创编的情节才能层层展开。如《葫芦娃》的故事本身有相对完整的结构和脉络,如果需要展开创编,教师要思考哪些情节可以进行拓展。如在过猴山的情节中,教师提出问题:“还有哪些动物朋友愿意帮助爷爷一起去卖草帽呢?”幼儿说出许多动物。教师追问:“很多动物都想去,可是不需要这么多动物去,怎么办呢?”组织幼儿讨论,迁移班级竞选投票的经验,于是产生“森林竞选大会”的有趣情节,各种动物都拿出看家本领,表述自己的竞选理由。一个问题的提出,可以为下一个问题的展开、为情节发展做好铺垫。连环设问,不仅体现情节的关联和前后逻辑,还有助于幼儿展开深入的思考,创编内容更加饱满和充实。(二)音乐渲染,激励表现角色的表情和动作在戏剧表演中,教师常引导幼儿进行动作的创编,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用语言提示或是直接示范。幼儿对动作的创编比较困难,因为幼儿是感性的,很难通过台词描述这样相对抽象的方式,真实体会角色当下的情绪,以至于表演时,表情动作和角色情节的匹配不足。此时,教师常常进行手把手的示范,然后让幼儿照搬,导致动作创编缺乏创新性。如果在创编表情和动作时,选择情景性的音乐,将有助于幼儿感受体验情感,自然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例如,《葫芦娃》创意戏剧活动中,有一段情节是要幼儿表演妖精出山的动作。一开始,全班只有两三个幼儿愿意尝试,且表演的动作拘谨和单一,只是略微扭动身体和挥动手臂。教师选择一段音乐《妖》让幼儿欣赏,幼儿被神秘而紧张的音效吸引。教师加上旁白:“传说,葫芦山里关着蝎子精和蛇精。一只穿山2021·03??????

  教学研究甲不小心打穿山洞,两个妖精逃出来,从此百姓遭难……”大部分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都能随着音乐扮演蝎子精和蛇精,更加大胆地扭动身躯,还能根据音乐的高低变化,时而在地上扭动,时而做出可怕的表情。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效的变化,激发幼儿内在的情绪体验,比语言渲染更直接有效,符合幼儿直接感知的学习特点,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创编能力,获得更好的创编效果。(三)提供材料,引发假想、替代和创作道具大班幼儿的游戏经验比较丰富,他们常常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假象和替代。以往的创意戏剧游戏中,教师为了追求舞台效果,常购买现成的服装或逼真的道具给幼儿表演,使幼儿失去一次创造想象的机会。大班幼儿有能力选择材料进行想象替代或制作,教师可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自主寻找制作道具、头饰、服装的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主参与,或师幼、亲子共同制作凸显角色形象的服装道具,提升幼儿创造性使用材料的能力。例如,在大班创意戏剧社团开展的《拗九节》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目连给母亲制作拗九粥。教师并没有直接提供现成道具,而是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材料,找来各色彩泥、纸盘等,制作出美味的拗九粥。在最后一幕给爷爷奶奶送粥时,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作装扮:用一块纱巾包裹在头上扮演奶奶,找来一根水管当爷爷的拐杖。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幼儿使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替代,对造型和道具进行大胆创造,既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升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四)模仿学习,发挥榜样作用观察模仿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也是儿童的天性。模仿和创新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模仿—理解—运用—创造性运用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因此,在创意戏剧游戏活动中,教师的示范十分重要。??????2021·03幼儿在观察模仿中发现和学习规律,理解内涵和要点,将理解转化运用到自身的行为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运用。例如,在《拗九节》活动中,幼儿用来熬粥的材料有红枣、糯米、桂圆、荸荠等,其中有一段富有韵律的自我介绍。教师先示范创编关于糯米的儿歌:“我是小糯米,身体细又尖,颜色白白的,软软又黏黏。”要求幼儿观察其他角色的特点,仿编自我介绍:“我是小花生,一头有点尖,身体白胖胖,营养味道棒;我是小荸荠,长在泥地里,脱掉黑外衣,露出白肚皮……”教师通过示范,帮助幼儿直观理解创编的要求,再引导运用,创编出凸显食材特点的儿歌。总之,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创意戏剧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通过问题导向、音乐渲染、材料提供、模仿学习等形式,为幼儿提供宽松愉悦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即兴表演、自选角色、制作道具等。在丰富且有趣的情景中,发挥创意戏剧游戏对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独特作用,让幼儿大胆表现,敢于创新。参考文献[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2]游万玲,陈冠灵.创意戏剧游戏中幼儿创造力培养成效的评价研究[J].教育探究,2020(2):38-40.[3]游万玲.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创意戏剧游戏探索[J].福建教育,2018(38):46.[4]张先敏.幼儿园3-6岁幼儿创造力培养策略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9.[5]刘淦.儿童戏剧教育对象对儿童想象力开发的作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8.(责任编辑:闽晓)

篇二: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再造策略的体现

  

  .

  农村幼儿园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策略

  一、现状的分析: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成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重视力度的加强,我们幼教工作者也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上期开始,我们幼儿园就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得取材,克服资金的不足,开展了幼儿区域活动。

  二、区域的设置

  我们幼儿园开设了小、中、大和学前四个学段,由于年龄的关系,根据新编幼儿指南的要求,按照幼儿活动能力和活动量设置了钻爬去、平衡区、跳跃区、跑动去、垂钓区、和投掷区。

  钻爬去:适合小班幼儿。小班幼儿行动不够灵活,注意力差,区域设置应从培养幼儿相应的能力入手。

  平衡区和跳跃区:适合中班幼儿。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腿部肌肉,跑动去和垂钓区:适合大班幼儿。身体机能进一步发展的同时逐步有意识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能认真专注的做完一件事。

  投掷区和:适合学前班幼儿。身体发展双臂的肌肉的力量,集中注意力做好一件事。

  三、区域的划分

  根据幼儿园场地特点和面积大小进行合理的设置和科学的布局,整个区域活动的划分要便于幼儿灵活参与,便于教师适时指导,消除安全隐患。我园根据操场的具体特点进行了一下安排:舞台上和底楼地面铺有塑料草皮,作为钻爬区域;舞台右边操场30米跑道做跳跃区进校门出做平衡区;进校门做戏水池做垂钓区;舞台左边操场做投掷区;操场中间大面积做跑动区。

  四、材料的投放

  戏材料的投放非常重要,只有注意材料的目的性、层次性、开放性,循序渐进的投放,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教育功能。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游戏材料的质量,关注合理利用和投放游戏材料对幼儿学习的意义。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合理利用和投放游戏材料,不仅能够给幼儿提供较多的动手动脑、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出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游戏材料投放的原则

  假如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没有材料可摆弄,就等于封住了他们的嘴、绑住了他们的手,蒙住了他们的眼,那么无原则的投放游戏材料也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投放的游戏材料也不能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幼儿也不能得到任何发展。所以,投放游戏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我们给予幼儿的知识应是准确、科学的,同样,投放的游戏材料也应是科学的,绝不允许带有唯心主义和宗教迷信色彩,要严格保证其科学性,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还应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出发,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感知觉的特点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再者,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每一件游戏材料,都应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真正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做到根据阶段性的教育目标,科学合理的投放游戏材料。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在丰富的游戏材料中去探索、去发现,因为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游戏材料,可以给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等现象。另外在提供材料中也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游戏材料在难易程度上上体现出层次性。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精选文档.

  .

  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游戏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4]。

  利用把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分类放在开放性的较矮的地方,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这样,既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取放材料,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

  另外,游戏材料在材质上应体现安全性原则,以保证幼儿的身心及身体健康。

  幼儿天生好奇,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应该尊重和支持幼儿,促使其自发地对游戏材料产生兴趣,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钻爬区:桌子、圆环。

  平衡区和跳跃区:条凳、口袋、楼梯。

  跑动区和垂钓区:钓竿、自制塑料小鱼、废旧轮胎。

  投掷区:幼儿篮筐、自制靶心、废旧报纸团、小皮球、竹筐。

  五、材料的选择

  六、幼儿游戏材料应具有以下特性:

  游戏材料材料的多样性是指提供的材料数量充足、种类多。同时材料的多样性还包括材料功能的多样性,一物多玩能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幼儿对周围世界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在使用玩具材料时,幼儿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少,正是他们发挥创造性优势之所在。

  适宜性是指游戏材料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游戏材料。适宜性的游戏材料能够给孩子带来成功感,使孩子产生自信,想玩儿,也喜欢玩儿。

  替代性是指材料具有以物代物的功能。游戏活动中替代物的使用是幼儿进行创造性联想的结果。而替代性强的游戏材料为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积极活动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再造性是指材料具有再加工、制作的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不满足于对游戏材料的智力活动,而对加工材料制作新玩具更感兴趣。一些乡土材料、自然材料、废旧物品及半成品可以制成简易又便于操作、富于变化的游戏活动材料玩具。

  我们地处农村乡镇,便于取材。钻爬区的桌子利用幼儿课桌,圆环就用竹子划成篾条弯成圆环,再用废布条或彩色不干胶缠绕光滑结实就行。平衡区的条凳和楼梯原来就有,口袋就到农村找来废旧的种子口袋和肥料口袋进行清洗和消毒在缝上两根布条就行。跑动区和垂钓区的钓竿,我们到幼儿园后的山坡上看来细小的木棍捆上毛线,在把毛线的另一端套上一个圈就行了;小鱼就用废旧的塑料拼接泡沫板切割成各种形状的小鱼,在在小鱼的嘴巴出用细铁丝圈一下弯一个小钩,这样,小鱼也做好了;废旧轮胎就用小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的废旧轮胎都行。投掷区需要准备的自制靶心就用KT板可以做,废旧报纸不要扔掉,这时就用手它了,把报纸团起来用胶带缠一缠就可以用来投筐了。

  六、活动的开展

  在进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到主题活动的育人环境和创设,让教师可以挖掘一切的教育资源,更有效的,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设置各个区域活动,让孩子们可进行合作交流,在探索生活的过程中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让孩子们在游戏和快乐中学到真正的东西,精选文档.

  .

  进行区域活动材料到投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材料的可行性,这样孩子们才可以真正的达到在活动中学习的目的。

  丰富而适宜的游戏材料不仅扩充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活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它也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实现教育目标

  精选文档.

篇三: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再造策略的体现

  

  浅析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摘要: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融入建构游戏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操作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提升,建构游戏能够还原生活化的场景,给幼儿的想象力提供施展的空间。建构游戏在多年的实践中受到广大幼儿的喜爱,能够丰富幼儿教育的主观体验,让幼儿在相互交换的氛围中学会与人分享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挫败的伤感,丰富幼儿教育生活,推动幼儿个性化全面成长,但是建构游戏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指导,保证安全引领游戏方向,选择游戏材料。本文围绕着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班幼儿;建构游戏;师幼互动

  引文:根据《幼儿园工作纲要》这份文件的指示,建构游戏成为幼儿教育主要的活动形式,国内各个幼儿园要根据自己的游戏教学设施场地和游戏材料的实际情况,组织游戏内容。当前建构游戏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比如无法结合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缺少层次的凸显,部分幼儿教师没有设定明确的建构游戏目标,整个游戏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导致游戏氛围沉闷缺乏活跃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站在师幼互动这个特定的角度,反思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策略。

  一、小班幼儿构建游戏师幼互动意义和重要性

  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开展建构游戏必须要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促进小班幼儿的思维能力健全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幼儿缺乏社会经验,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较为片面,通过建构游戏的形式与教师积极交流,得到教师的关注与指导。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一文件中明确提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合作者和指导者,善于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个性和爱好,挖掘游戏中潜藏的价值,敏感的察觉幼儿的异常情况,并快速做出回应,以上这些要求都是对师幼

  互动的指导和约束。教师可以分别作为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加入到游戏互动的环节中,告诉幼儿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有些问题,教师对幼儿建构游戏的指导主要可以分为平行介入式、交叉介入式和垂直介入式三种类型,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角色和方式带入其中,自己组织游戏,玩转游戏,同时还要认识到幼儿应当建立的良好人际关系,不仅仅包括师幼互动,更应当包括和同辈人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在尊重幼儿想法和自主性的前提之上指导建构游戏的开展。

  1.

  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

  在开展幼儿园小班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让游戏教学的素材符合幼儿的现阶段年龄特征,同时还要注意小班与中班大班的区别,选择动态化的游戏素材加以投放,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身体发展实际情况相对于中班大班的学生有一定差距,因此选择的游戏应当注重基础性和安全性,在保障稳妥的前提之下挑选游戏道具,避免出现争抢材料的现象,要保障游戏设备和游戏道具充足。同时,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身心发展状况,提供低结构低密度的材料,游戏的整体氛围要以益智性、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主,避免出现难度过大幼儿无法理解的现象,也不要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游戏道具。除此之外教师要树立动态教育观念,清醒的认识到幼儿是在快速成长中的个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幼儿会产生全新的游戏需要,教师要以此为根据,加速游戏道具和游戏材料的更新,鼓励幼儿对游戏世界进一步探索,引导幼儿通过建构游戏产生新的人生思考[1]。

  (二)凸显建构游戏特点,增长幼儿生活经验

  在建构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必须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是建构游戏开展的主要目的,对周围生活环境和生活物品进行仿真和再造,让幼儿身临其境对身边的物体产生更加仔细的了解与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和深刻的印象,只有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生活

  经验,才会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积极参与游戏。教师可以收集建构游戏的主要素材,比如利用积木的形式带领学生搭建鸟巢模型,也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幼儿去科技馆、体育馆参观观察周边的建筑物是什么形状的,和孩子们一起设置游览路线,在参观的过程中组织幼儿现场写生,描绘出科技馆和体育馆的建筑形状,形成对以上建筑的直观印象。除了建筑物之外,还应当丰富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动物植物,让幼儿在脑海中形成对物体的具象感知,通过经验的积累,构建游戏的素材也越加丰富,效果也就越好。

  (三)选择合适的教师指导方式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是自我游戏世界的主宰,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第三人的介入地位,在密切加强师生感情的基础之上,支持幼儿的游戏发展,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环节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点拨,让幼儿能够利用自己先前的经验获得更多知识与技能。具体而言,教师第一步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善于敏感的捕捉介入的时机,教师要与幼儿增加互动与接触的机会,并不能硬生生的强制介入,而是要善于审慎思考,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表现,提供了怎样的教育机会,最后再判定这一环节是否需要介入,采用什么方式去介入。比如某一个幼儿在搭建积木式搭建出了和其他幼儿明显不同的造型,教师就要在脑海中思考,为什么这个孩子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否需要矫正或是尊重幼儿的想法,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二步,教师要通过共同参与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获得更加成功的游戏体验,比如孩子们在玩沙盘游戏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引导性的话语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准备用沙子搭建一个怎样的模型?老师和你们一起好不好?看一看我们谁做得快?”通过共同参与游戏来满足幼儿的成就感,激发幼儿的建构游戏参与激情,在建构游戏结束之后,教师不要忘记给予学生大方的赞赏和肯定,这种肯定不光是肯定幼儿的游戏,行为更是肯定了师幼互动行为的成功,拉近了师生距离。

  结语:综上所述,小班幼儿教学过程中,通过建构游戏可以加强师幼互动的进度与效率,具体游戏开展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去介入,通过师幼互动提升建构游戏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2]

  [1]郭迪,周美.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情况调查与建议——以宝鸡市某幼儿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2):85-90.

  [2]曹艳芬.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7,17(06):61-64.

篇四: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再造策略的体现

  

  黄浦杯征文

  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及其案例探析

  [摘要]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他们基本的对象性活动。同时,对幼儿认知的发展、社会性发展及情感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游戏策略与具体实施上存在差距,过于重视游戏的本身而非幼儿的兴趣和感受,教师对幼儿游戏过多干预使幼儿缺乏足够自由。本文拟通过对游戏策略和相应案例的系统研究,提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实用指导策略,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较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儿游戏

  指导策略

  主体性

  本文中的“游戏”主要研究的是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区域游戏等,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以自身为主体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几年来,我对幼儿园游戏中的目标、游戏环境和材料,教师的指导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通过对游戏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后发现,感到有针对性的系统地将幼儿园游戏与游戏案例相结合分析的较少,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也有待学习和提高。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只

  有游戏,才能使幼儿在其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和生活。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看似平常的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是一片大大的生活空间,在这片空间中他们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不断发展各种不同的游戏,同时,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总是伴随着非常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心情,又保证着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着机体的正常发育。

  如何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体验,是一个亟待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在促进幼儿主体发展的策略方面,尚缺乏操作性强的、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可行性资料。因此,本文拟通过研究,探讨设计利用游戏培养幼儿各项能力的方法,提出教师在游戏中的有效指导策略,改变教师在观念和实践中存在的误区,为同行们开展幼儿游戏积累可借鉴的经验。

  二、游戏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一)抓住幼儿兴趣是游戏的核心基础

  #幼儿只有对游戏活动产生兴趣,才可能积极地参加游戏活动,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往。例如:幼儿在玩角色游戏“邮局”的过程中,总是为“怎样寄信、收信”发愁,在游戏讲评中,一位孩子提出要开“邮局”,教师通过观察与倾听,发现班里的孩子虽然知道有“邮局”,可对“邮局”的内情并不了解。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自己心目中的邮局,从幼儿的反映来看,他们对邮局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如不做出相应的支持,孩子们游戏的热情可能就一闪而过。于是教师及时设计问卷,让幼儿通过问卷记录自己的问题,通过组织幼儿参观

  邮局、请在邮局工作的家长为孩子上课。从游戏到观察、调查研究再到游戏的过程,不仅丰富了幼儿关于“邮局”的知识经验,而且也丰富了游戏主题。

  (二)以幼儿游戏为线索预设游戏主题

  当幼儿有了一定的游戏愿望,有了基本的游戏主题后,教师应把握游戏的关键要素,即:游戏经验、游戏环境与游戏材料、游戏规则等。教师在充分地了解、调动幼儿与游戏主题相关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投放基本的游戏材料,设想幼儿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幼儿建立相应的游戏规则。在游戏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教师不可预设的有趣事件,所以教师可以有预设的游戏主题,但具体的过程应该是动态的,以幼儿游戏的实际为依据,教师做出适当的指导和调整。

  (三)幼儿原有经验中展开积极交流讨论

  教师设计游戏案例时,应将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融入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师与孩子积极有效的语言交流讨论,不仅能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更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游戏中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原有经验,帮助幼儿顺利开展游戏。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孩子们非常熟悉,当确定《小蝌蚪找妈妈》为大班的表演主题时,教师有了几分的担心,孩子们能有表演兴趣吗于是教师让幼儿用画连环画的形式,将孩子们心中的故事画下来,用展板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感到,虽然故事十分熟悉,但孩子们画出的故事各不相同,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故事经验,确定了以幼儿创编故事为线索的《新编小蝌蚪找妈妈》。由于这一故事来自幼儿,得到了幼儿的认可,同时也为表演

  游戏提供了故事脚本。

  (四)规则体现幼儿间互相提醒和遵守

  游戏常规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要求幼儿遵守的规则。在游戏的准备阶段,教师应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游戏的顺序、游戏中的行为、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建立一定的游戏规则。而到了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师生根据游戏的实际开展共同制定规则,规则可以每一次游戏都不相同,在结束时也可以以规则为主进行合适与否的讨论。例如:中班建构游戏《搭建大桥》随着游戏的每一次开展,制定的规则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从第一次认识材料入手,对材料的取放、使用、行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游戏要求,通过每次游戏的不断强化,使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有序,形成了良好游戏行为和习惯,加强了幼儿之间的友好合作,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三、游戏指导策略及案例分析

  (一)材料收集的策略

  1.游戏中生活材料的收集

  》

  对生活中游戏材料的收集,既是游戏的准备,也是游戏的前展性活动。尤其是参与游戏材料的发现和选择,是幼儿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游戏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自主收集,在游戏的过程中,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和需要,幼儿会因游戏材料的缺乏,而不能将游戏活动深入进行下去。

  2.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

  在一次活动中,幼儿想玩“娃娃家”游戏,却没有小刀切菜,怎么办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想到自己家里存放的“各种废旧物品”,“我可以把家里切蛋糕的塑料小刀带来”、“我可把我玩具里的小刀带来”、“我可以……”,孩子们七嘴八舌,这些都可以作为游戏中材料缺乏的替代物,为此我在班级中设了“百宝箱”,让幼儿将收集的材料投放其中,以便更好地解决在游戏中的需求。

  因此,要让幼儿成为游戏材料的收集者,就要让幼儿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缺少什么样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提高游戏材料收集的目的性。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可以和幼儿一起发现和收集游戏材料。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激发家长收集、提供游戏材料的主动性。

  (二)隐性指导策略

  1.隐性指导策略简介

  为了给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所以教师在游戏中的隐性指导也被充分的重视。这些指导包括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多媒体介入,游戏区域布置等。研究表明,在隐性指导下,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更积极,能更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并能积极地表现。游戏区域相对开放的布置也为教师隐性指导做出了贡献,这样更方便幼儿之间的交往,多数游戏应在幼儿目光范围内,这样从直观上支持了幼儿交往,也从隐性上促进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所以,游戏区域的合理划分是教师对游戏隐性指导的一个方面。

  2.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

  、区角活动开始了,阳阳和宁宁正用旺仔牛奶瓶造房子。不一会儿,高楼就出现了,孩子高兴地拍手。这时候宁宁说:“有的房子非常高了,我们再造高一点。”于是宁宁拿起一个牛奶罐一边往椅子上站一边说:“我们站在椅子上搭吧!”阳阳也马上去搬来了小椅子继续搭高楼。突然,只听的“哗啦”一声,房子倒塌了,“没关系,倒了可以重来!对吗”老师的鼓励使孩子们又有了信心。这时,老师指着建构角的几个纸盒子说:“你们为什么不请它们来帮忙呢这样房子说不定会更加牢固了!”老师的启发很快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把大盒子搭在下面,小罐子搭在上面,房子可以搭的更高!于是,孩子们“拆”掉房子采用新方法重新搭建,这一次,楼房不再倒塌了,而且造的也更高了。面对他们的出色成果老师高兴地拍手说:“耶!太棒啦!”孩子们也一起喊了声“耶!”来表示自己的无比快乐。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我并没有直接帮助幼儿或告诉幼儿答案,而是用暗示性的语言引导幼儿从构建角的纸盒子思考,让幼儿在自己动手、动脑中锻炼了创造力,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在区角游戏中,幼儿的发现、需求、想法等会在不经意间流露,教师要做个有心的观察者,在幼儿自身需要的基础上组织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当然,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关键在于一个“隐”字,即适宜介入、适当指导、适时点拨、适度回应。

  (三)榜样示范策略

  1.榜样示范策略简介

  榜样示范作用是游戏指导策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尤其在新《纲

  要》颁布以后,幼儿的主动学习以及学会学习的方法已被充分重视,榜样示范策略就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蕴含了主动学习及学会学习的方法。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时,不是教师填鸭式的告知,而是通过融合了多种主动学习形式在内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介入,包含同伴间的榜样示范,成人对幼儿的榜样示范,在语言和行为的榜样示范方面,游戏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就可能被解决。真实生活环境与内容也是幼儿园榜样示范的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参观现场,用录像的方式记录现场并向幼儿呈现,都能够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起到对游戏的指导作用。

  2.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

  我在班级里,常常十分注意发现幼儿某方面的特长,以便更好的引导,在同伴中树立榜样。有一次,我发现我们班里有位幼儿折纸折得很好,于是在活动休息时,我向她学习折纸,其他同学也纷纷仿效,班级里一下子掀起了一股折纸热。我特地在班中举办了一个折纸作品展,色彩绚丽的作品吸引了同学。之后我在班级中又发现了,小书虫、体育小明星、小舞蹈家、画画小能手……在他们的影响下,班级掀起了一股股读书热、体育锻炼热,孩子们积极寻找自己身上的潜在能力,不仅增强了自信心,也提高了学习兴趣。新世纪要求孩子发现自己、发挥自己、发展自己,而作为教师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他们的发展。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具体的、典型的、众多的英雄,孩子们可以通过书本、电视、网络、大人的传授知道他们的事迹,然而毕

  竟这些典范离我们的孩子太远,可望而不可及,选择孩子身边的同伴榜样,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信服、更易激起上进心。

  (四)教师介入策略,1.教师介入策略简介

  在以游戏化教学模式为中介的主题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所提出的问题和困难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幼儿所出现的问题或困难为教师支架幼儿的学习提供了适宜的切入点,这种切入点就是支架教学的“中介点”。教师客观的描述幼儿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与结果,或者是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动作表现与情感反应,体验和理解幼儿的游戏过程,避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之上,为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创设空间。另外,对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问题,教师间接或直接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也是教师介入游戏指导的一种方法。

  2.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

  小班的益智区里,小华正在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即找出图形放在和它一样大小的嵌板中。他一块一块地放进相应的嵌板中,圆形、三角形、半圆形放好了,他拿起一块正方形的积木放进长方形的嵌板中时,怎么也放不进去,他开始用眼光向老师求助,一直在旁边暗暗观察的老师假装没有看见,小华试了几次还是没有成功。他把长方形的积木放在盘子里,准备放弃了。这时,老师走了过去,对他说:“小华把这么多的图形宝宝都送回家了!咦!这个图形宝宝怎么没有

  回家啊”“我放不进去。”“你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哪个图形宝宝走错家了呢”小华仔细地检查了一下,终于找出了问题所在,改正后开心地笑了。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当小华的图形宝宝找不到家了,教师首先帮助孩子找到孩子不容易发现的原因“有个图形宝宝走错了”,接着鼓励孩子自己纠正错误,让图形宝宝找到家。教师在对已经制定的教育目标有清晰认识的前提下,能够在恰当的介入时机中把握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做有效的观察,适时适宜地介入指导;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要注意适时,不应急于直接指导,而应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用不同的身份介入;教师的支持性行为还要适度,指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

  四、反思与总结

  (一)有计划的观察是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

  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分析才能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在什么时候或以什么方式参与幼儿的游戏,那些幼儿需要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帮助,等等。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

  (二)适当的帮助指导是幼儿自主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

  【

  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幼儿喜欢独自游戏或自由结伴游戏,他们不需要也不愿意承认过分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或不喜欢和教师共同游戏。相反,当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时,幼儿往

  往玩得更有兴致。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技能相对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是游戏产生更多的变化。但前提是教师此时做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

  (三)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游戏兴奋点

  班级游戏的开展,未必都是孩子们所喜爱的,当教师捕捉到幼儿游戏的兴奋点时,幼儿就会兴致勃勃地投身于游戏之中。在游戏开始之初,教师更应倾听、观察、分析、了解幼儿游戏的背景和意图,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真正地读懂幼儿的一言一行,才能引领幼儿在游戏的世界里感知、探索。

  (四)要善于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与幼儿共同成长

  在游戏的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成长的共同体,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他们同等地参与到游戏之中,共同地关注游戏的环境创设、游戏的材料配置、游戏内容的选择等等。这样的互动,既有智慧的激发与碰撞,也有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在师生的对话中师幼共同成长。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儿童长大的时候,他在很多方面的工作中也会怎么样。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要在游戏中开始。”幼儿园游戏就是把主体性为核心的“游戏性”延伸到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中,通过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带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关键取决于对幼儿的理解和对支持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研究上,使幼儿在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崇文区光明幼儿园自选游戏课题组.幼儿园游戏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9.[2]陶保平.学前教育科研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3]虞莉莉.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7.{[4]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5]许政涛.幼儿园游戏与玩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五: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再造策略的体现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设置策略

  作者:杨晓玲

  来源:《教育》2016年第06期

  陶行知指出:“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有圆满解决,则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游戏过程既是幼儿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也是经验的社会性建构过程。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各种规则,学会思考。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带有直觉性、具体性,幼儿园课程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并努力体现如下策略。

  材料准备策略

  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往往倾注在具体物体上,不同的实物能满足幼儿不同的好奇心。主题课程中的游戏材料是课程游戏化的灵魂,如何让课程既吸引幼儿注意力,又合理启蒙,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是课程游戏化的重点。

  幼儿游戏最突出的特点是模仿。因此,在课程游戏中,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一定要丰富,多样化的材料是课程游戏化的基础。比如:在训练孩子对于这个世界基本认识的时候,可以摒弃以往老师说的模式,用游戏取而代之,可以做“说夏天”的游戏,让孩子自己描述自己眼中夏天的样子。结合教学用具,做一些小模型,夏天的衣着(裙子、短裤),夏天常见用品(风扇),食品(冰淇淋)等材料。除了在内容上丰富多元外,在形式上也应更贴近生活,以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这也能拉近师生关系,让老师更了解孩子,还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愉快有趣的游戏中不能缺少玩具的提供。搭建不同的积木,准备各种类型的木偶等道具,有利于幼儿创造思维和表达欲望的建构。有的道具是幼儿园购买,但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的道具更贴近幼儿不断变化的兴趣需要。

  幼儿具有对于新鲜事物保持好奇的心性,所以在材料准备上也要时时更新。幼儿是在不断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在预设的游戏内容中,往往会由于幼儿的自主选择而延伸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因此,课程游戏化的前提是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和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水平。所以,要培养善于学习反思并具有较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让他们对待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能认真、耐心,欣赏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单纯的图片配单词已是老套的教具,而要给孩子新鲜刺激,可用最近手工界流行的轻粘土做成小模型,或者用橡皮章子刻印等。

  角色扮演策略

推荐访问: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再造策略的体现 再造 幼儿园 体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