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提升村级党员干部队伍能力水平的思考

时间:2021-11-17 15:36:25 浏览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广大村级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新形势下如何切实加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为此,我们对近年来诸暨市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队伍建设主要实践和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调研分析,并对下阶段进一步提升村级党员干部队伍能力水平作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一、新形势对村级党员干部队伍能力提出的新挑战

(一)农村经济发展多元化趋势对村级党员干部发展经济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相互渗透日益明显,联系更加紧密,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些变化一方面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在领导发展村级经济时,必须从传统的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和大包大揽等行政推动方式向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实行农村工业化等市场推动方式转变;另一方面,要求从只会抓传统农业向善于抓现代农业、家庭工业、服务业、城镇建设等转变,切实改变农业增效较难、农民增收较慢的现状。同时,还必须因地制宜,努力寻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实现途径和有效模式,增强集体统筹能力。

(二)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对村级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关系包括群众的利益关系处在各种调整之中,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引发的各种矛盾接踵而至。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和上学就医等农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越来越多,解决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及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善于运用思想、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既保护好群众的合理利益,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三)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村级党员干部倡导文明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当前,城乡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农民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更加广泛,农民的观念和意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他们渴望享受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一些农村的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封建迷信仍然以各种方式对人们产生着影响。这就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念念文件、开开会议、贴贴标语”等做法,切实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科技方面的知识,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农村群众民主政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村级党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当前,随着基层民主进程的推进,农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参政意识”越来越浓,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因此,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原则,切实按照村级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要求,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二、近年来我市村级党员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实践做法

(一)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

1、建制村党员现状特点。至2005年底,我市共有农村建制村党员34885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55.9%。从组成类型看,男女党员数相差悬殊较大,其中男党员29696名,占85.1%,女党员6189名,仅占14.9%。从年龄结构看,老化现象较明显,60岁以上党员11466名,占农村建制村党员总数的32.7%;35岁以下党员6922名,仅占总数的19.8%。从文化程度看,党员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党员26703名,占党员总数的76.5%;高中及以上学历党员8182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3.5%。调查显示,有49%的人认为农村党员思想文化素质“总体较好”,有34%的人认为“一般”,另有17%的人认为“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行政村干部现状特点。据统计,全市1248个行政村现有村级干部8829名。自去年5月村级换届选举后,我市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有所改善优化,但仍不够合理。一是村干部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全市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平均年龄43.2岁,比上届下降0.8岁;村两委会成员平均年龄41.8岁,比上届下降1.6岁。二是村干部文化程度明显提高,村主职干部中有高中及以上文化1159名,占47.1%,比上届提高5.4%;村两委成员中, 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上届减少247名。三是村委会干部中党员比例有所提高,村委会成员有党员1798名,占总数的47.8%,其中村主任中有党员585名,占总数的47.9%。四是村两委会干部中各类“能人”所占比例明显增多,其中党支部书记中经商办厂的由上届的31.4%上升为49.5%。五是女干部和两委会成员交叉兼职比例降低,有妇女干部556名,仅占总数的6.3%;村两委会成员交叉兼职的只有265名,比上届减少359名。

(二)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农村各级基层党组织以“三级联创”和“先锋工程”为总抓手,以“基层基础加强年”为契机,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这一目标,不断丰富载体形式,积极进行创新,先后开展以“三定一争”、“三个培养”、村部规范化建设和班长工程等系列主题活动,使全市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1、着眼于提升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教管并举。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积极构建以“一部一日一片一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干部日常教育机制,做到有一个可供集中学习的村部活动室,每月确定一天为村级干部的固定学习日,党员每月观看一部电教片,每季度听一次党课。定期开展“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行政村干部三个“十佳”评比活动,在全市上下树立一批优秀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

2、着眼于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双带”能力,注重分层培训。充分利用市委党校教学资源,积极建立开设社区党校、村民素质学校,市、镇、村三级联动,全面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菜单式”培训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和能力。自2003年以来,市镇两级共筹集专项资金180万元在市委党校、干部培训中心先后举办村主职干部培训班21期3159人次,举办党员培训班690期45380人次,举办村级主职干部大专班680人次。积极实施“源头工程”,对经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的2950名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

3、着眼于提升村主职干部的素质能力,坚持实施班长工程。2004年以来,先后开展以“四个服从”、“三比三看”为主题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由市委组织部集中统一抓,各镇乡街道党委具体落实抓,使全市村主职干部系统地接受党的知识、社会主义道德、政策法规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教育,进一步增强村主职干部服务发展大局的意识和尽心尽职为民办事的氛围。

4、着眼于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作用,全面开展“三定一争”活动。为了使每个农村党员在其位、尽其职、出其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2002年7月,我市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了以“定岗位、定职责、定目标,争做优秀党员”为主题的“三定一争”活动,通过科学设岗、定人上岗、上岗培训、考核激励,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全市近3万多名党员共上四大类33652个岗位,兴办实事工程2523个。

三、我市村级党员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部分行政村党员干部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欠缺,村两委会关系不和,与“建设和谐团结班子”要求不相适应

一些村级干部没能正确理解《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偏面地理解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职能。调查发现,由于执政为民全局意识的相对欠缺,我市一些村党组织在处理村级事务中往往过度强调自己的领导核心地位,大事小事一把揽,挫伤村民委员会的积极性;一些村民委员会则认为自己是全体村民选出来,代表全体村民,有权决定村里的具体事务,造成村委会与党组织关系的紧张,一些村里应该办、急需办的事就此耽搁,不了了之。据统计,我市1248个行政村中,村级班子团结协作,整体素质较好,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的约占48%;内部基本协调,整体战斗力尚可约占37%;内部不够协调,甚至相互斗气,整体战斗力较差的约占15%。从数据上看,不团结、闹内讧的村级班子型虽只占少数,但这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部分村级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不高,进取心不足,“双带”能力不强,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我市村级党员干部的整体文化水平还不高,素质结构还不够合理。全市村“两委”成员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仅259人,占村干部总数的4.1%;农村党员干部中拥有各种专业技术职称的780多人,约占农村党员干部总数的2%,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农村党员干部先进性作用发挥。有的村级党员干部进取心不足,小富则安,小进则满,坐井观天,偏重于“求稳、保本”,不敢想、不敢做、不敢闯,错失发展机遇;有的村级党员干部工作能力不强,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老手势、“土办法”,眼光不远,找不到有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有些村级党员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够深入,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够坚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认真对待并采取积极的办法帮助解决,引发群众不满。在“你认为目前农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如何”的调查问卷中,有47%的人认为“较好”,38%的人认为“一般”,有12%的人认为“较差”。

(三)部分村级党员干部法规观念淡薄,公仆意识不强,执行制度不到位,与“实行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要求不相适应

自《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和《诸暨市村级规范化管理制度汇编》颁布实行以来,我市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但是仍有一些村级干部对农村政策法规知识一知半解,依法执政的观念还是较为淡薄,在处理各种村级事务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现象比较明显。如有的行政村党组织书记权力过分集中,“一把手”变成了“一手抓”,缺乏民主管理意识;有的行政村村务公开制度执行不坚决,公开不及时,公开面不够广,透明度不高,引发村民的误解和不满,影响了农村的稳定;个别行政村村级组织受当地一些宗族、宗派势力的影响干扰,不敢理直气壮地站出来做工作,处事不能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大大削弱了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与号召力。有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说得好,“村级管理缺乏的不是制度规章,而是缺少不折不扣地执行”。

农村党员干部存在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一是机制不健全。目前,各级对村级党员干部的推荐、考察、选拔等程序环节执行还不够严格到位,加上选人渠道较窄,“进”、“出”口不畅,农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一时还难以充分调动发挥。现行的村级管理监督机制还不够不完善,各镇乡(街道)对村级党员干部布置任务多,检查落实少,指导帮助多,有力监督少;广大村民群众由于缺少知情权和参与权,无法实施监督;村“两委”内部及相互之间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制度,也难以实施监督。二是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对村干部的年龄、文化以及政治思想表现等方面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致使一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村民有可能当选村干部。一些村民在投票选村官时,不是从该村民是否有能力,是否真心实意带领村民致富的高度考虑,而是从个人喜恶,从参选人是否与自己同姓、同族,有无给自己好处来推荐。

(二)主观因素。一是思想不够重视。一些镇乡、街道党委没有认真履行好职责,对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自始至终引导村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民谋利益上来,对当前村级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未能深入研究解决,对个别村级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未能及时批评纠正和处理,

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不同程度地有所减弱。二是要求不够严格。一些村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放松对世界观的改造,不重视学习市场经济、农村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知识,致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得不到提高,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需要。

四、加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若干对策思考

(一)拓宽渠道,严格把关,进一步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切实把好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入口关”

1、深化发展党员“一推二考三公示”制度。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坚持推行入党积极分子公推公选、考学考绩和发展全程三公示制度,系统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教育和培养环节,使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民主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一些难点、矛盾,把真正优秀的群众吸收到党员干部队伍中来,从源头上确保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坚持不懈抓好“班长工程”。要继续深化实施“班长工程”,在“四个服从”、“三比三看”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发挥先进性,建设新农村”、“我为新农村建设做什么”等为主题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对行政村主职干部培养力度,着力营造“团结聚力、实干成事、清正服众、民主兴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氛围。

3、积极探索实行大学生担任“村官”活动。要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探索实行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培养方式和成长途径,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并逐步加以推广,为新农村建设持续有力地推进提供人才储备。同时,要继续深化完善村级后备干部“源头”工程,对文化素质高、创业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农村青年、退伍军人和外出创业者等要予以重点培养。

(二)因地制宜,创新形式,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高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前提和基础。要立足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积极创设载体,拓展渠道,重点加强新时期村级党员干部处理农村人民内部矛盾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等方面能力的培训,使他们成为促进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1、建立完善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建设。在深化完善“班长工程”的基础上,要建立“五好”创建示范型、新农村建设型、村级经济发展型、效益农业型、精神文明建设型和绿色生态型等六大类村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按照“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实行市、镇两级联动,采取集中培训、挂职锻炼、相互交流研讨和现场参观考察有机结合的方式,加大村干部培训力度,发挥村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2、着力完善分级分类培训制度。镇乡(街道)层面,要结合村部规范化建设,因地制宜建立中心村党校、农村新社区党校,对农村老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个私企业主党员、村干部党员和党员人才等不同类型、对象进行分类培训。市级层面,要以市委党校为依托,继续开展村级干部大中专学历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村级干部专题辅导班。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村干部报告团”活动形式,定期在全市各地巡回宣讲,深入开展农村形势政策宣传、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增强对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双带意识。

3、全面实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要在深化拓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任务要求,建立完善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和网络平台等硬件设施基础,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为农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各种农村适用技术和文化知识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各种能工巧匠、经营能人、种养能手和“田秀才”、“土专家”,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健全制度,强化考核,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规范村级党员干部队伍日常行为

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是规范村级党员干部工作行为,理顺村两委会关系,促进村级组织顺畅运行,提高村级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要贯彻落实《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全面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着力提高村级党员干部民主治村的水平,增强村级班子的自转功能。

1、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工作制度。一是要认真组织各农村基层组织和每位党员干部系统学习《诸暨市村级规范化管理制度汇编》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制度,规范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村两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二是要健全约束机制,通过实行村干部创业承诺、实绩考核公示、述职述廉评议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使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落实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减少各类矛盾的产生。

2、坚持以村务简报和“民主议政日”为载体,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要不断深化实施《推行“村务简报”,保障村民民主权利二十条》制度,在继续抓好100个重点村的基础上,再选择100个村进行示范培育,加强宣传指导,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二是要定期组织党员议事、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议政活动,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的途径和程序,保障群众对村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3、全面实施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五分法”,建立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巩固扩大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全面实行党员教育管理“五分”法,即分步发展、分岗竞职、分类管理、分块培养和分级考核,对党员推荐发展、作用发挥、监督管理、教育培养和考核评议等环节加以系统整合。同时,要按照“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原则方针,不断深化完善党员干部谈话诫勉制度,积极探索实行“农村党员百分制考核”和“不合格党员日常处置实施细则”,加大不合格党员日常出党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重视关爱,加强引导,进一步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动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工作潜能

1、实施“关爱工程”,解决村级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一是要按照“落实三真、关爱基层”的精神要求,制定落实《关于完善村主职干部报酬保障制度的意见》,不断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和连续任村主职10年以上的退职干部的补助力度,提高村级干部工资报酬待遇。二是全面实行“党员互助基金”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年老贫弱、因病致困和孤寡党员的扶助力度,切实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2、大力表彰先进典型,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通过把村级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与村干部的工资报酬和各类先进评比相挂钩,激励广大村干部踏实工作,积极进取,争先创优。在市级三家新闻媒体开辟“党旗飘扬”党建宣传专栏,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报道优秀村党员干部的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感召、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要深入开展百名优秀农村党员和三个“十佳”(十佳好搭档、十佳村党支部书记、十佳村委会主任)的评选活动,不断推进在农村干部中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等活动,使村干部政治上有奔头。

推荐访问:村级 干部队伍 党员 提升 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