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专业技术高级人才紧缺人才引进思路调查

时间:2021-12-06 15:31:26 浏览量:

--声明:(http://www.damishu.cn)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市专业技术人才现状

(一)基本情况

1.截止2003年底,我市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455人。其中: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有3238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78人,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127人,非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全市企事业单位共有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3396人,其中:正高级资格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0.02%副高级资格9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82%;中级资格1338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9.39%。(其中:事业单位1276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5人,企业27人。)初级资格196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7.74%:在岗未评聘的共有59人。今年副高及中级资格人数增加较多的原因是由于昆钢及云化实行剥离企业办社会,将两个企业的学校并入**。

2.从整个分布情况看,我市有中级、正高、副高级资格的人员大部分集中在教育和卫生系统。统计表上的数据已具体表现出来,全市共有正高、副高级资格的97人(正高1人、副高96人)。其中:教育系统占了67人,占副高级总数的69.07%;卫生系统24人,占副高级总数的24.74%;农业系统有4人,占副高级总数的4.12%;企业占2人(聘请退休人员)占副高级总数的2.06%。全市共有中级资格的1338人。教育系统有1034人,占中级资格总数的77.27%;卫生系统的有111人,占中级资格总数的8.29%;农业系统有34人,占中级资格总数的2.54%,占中级资格的88.1%。

(二)存在的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缺乏。截止到2003年底,我市专业技术人员有3455人。正高级职称1个,副高级职称96人所占比例太小,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80%。而且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林业系统、水电系统、城市规划、建筑工程、经济及经营管理等行业没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分布与结构不合理。

从行业分布看,我市各类人才主要集中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第三产业占有较大比重。其中人才量大的主要是行政机关、教育事业、卫生事业单位;物质生产部门表现出人才匮乏,高层次的人才更为紧缺。市属企业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39人,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2%。其中:副高级职称2人占全市正副高级职称的2.06;中级职称27人,占全市中级职称总数的2.01%;初级职称109人,占全市初级职称总数的5.55%。

3.人才断层问题突出。

从2003年的统计报表上看,正副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老化,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我市97名正副高人员中,35岁以下的有2人,35——45岁的有26人,46——55岁的有20人,56——60岁的有10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不注意中青年高级人才的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将出现严重的短缺和断层问题。

4.人才结构方面存在几多几少问题。

初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传统专业人才多,高新人才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少;国有单位人才多,非国有单位人才少;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多,企业人才少。

5.人才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

多年来,由于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机制,规范的人才市场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致使人才流动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传统观念和旧体制仍然在阻碍着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流动,人才被压抑、闲置或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的现象也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专业技术高级人才、紧缺人才引进思路

针对**市专业技术人才现状,在不断调整现有人才合理分布、合理的年龄结构,解决人才断层问题的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优惠政策,大胆引进高层次、关键性、创新型人才,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总量中的比例含量。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点放在物质产业部门和基础设施建设部门,即放在医药卫生、水电、交通、农业、城市规划、建设、工程技术、经济及经营管理等方面。

(二)创新人才的引进机制,实现高级化。

人才引进必须以重点人才、高精尖、紧缺人才为主要对象,以人才质的提升弥量的不足。以引进智力为主要内容,从本质上实现引才的目标。注重项目引才、课题引才,搭建人才的创业平台。实行招商与引才相结合,在招商引资、扩大合作、对外交流过程中学会招才引智。实施“零门槛”的人才准入制度,设立引进高级人才专项资金,以及坚持行政调动与柔性流动、引进人才与引进智力、招商引资与招贤引才、形引才与虚拟引才、相结等措施,建立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

(三)营造人才集聚的新环境

人才的竞争就是人才环境的竞争,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就是对人才环境的开发。必须千方百计营造人才集聚的新环境。

1.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根据人才资本的特性,制定与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相匹配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选拔人才、评价人才的政策,并做到相互衔接,形成体系。当前尤其要在人才的引进、配置和激励政策上所突破。要突出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基础性作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和配置人才,并把人才资本即期计酬和长计酬、短期激励与永久激励有机结合起。要对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前瞻性进。

2.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办法,形成广纳群贤的良好氛围。要激发个性、激励创新、增理解,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要倡导“谁先成才谁先富,人人在才人人富”依靠诚实劳动和智慧致富的风气,为种类人才致富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营造广阔的发展环境。能否有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创业环境,对人才来讲至关重要。留住和吸引人才,首先必须为其施展才华提供舞台。要努力创造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为有识之士、有志之士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不该管的坚决放开,该管的确实管好,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干事业、施展才华的大环境,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4.营造优越的生活环境。要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妥善处理诸如住房、两地分居、生活困难、医疗保健等实际问题。要不断改善生活设施和出行条件,加强法制、信誉、人文环境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为各级人才营造一个居住舒心、出行放心、工作顺心的人居环境。针对一些人才工资收入不高、家庭负担较重等实际困难,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满腔热情一给予关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妥善解决各类优秀人才在科研经费、户籍、住房、医疗、社会保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让他们安心创业。

(四)完善鼓励政策,放手引进急需的人才智力

1.完善引进人才智力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国内外人才通过调动、兼职、讲学、咨询、科研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各种方式来我市工作或提供服务。各级各部门要为用人单位引进急需人才智力做好服务工作,并依法保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对引进的人才实行来去自由政策。

2.对我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重点建设项目所急需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用人单位可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建立引进急需高级人才的津贴补助制度。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要优先解决引进的急需高级人才的住房、科研经费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帮助落实其配偶和子女的就业、保险、就学问题。各级政府出资兴建或购置的人才公寓,优惠提供给引进的急需高级人才使用。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点,加强引进市外智力工作,扩大引智规模,提高引智效益。

3.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对自愿来我市工作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全部放开接纳。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实行“先落户、后找工作”,由市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实行人事代理,帮助他们通过市场双向选择就业。全市企、事业单位(含非国有单位)接收的各类大专以上毕业生或引进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凭本人有效证件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劳动)合同或县以上政府人事部门的接收函,直接到工作单位所在地办理落户及行政、工资关系接转等手续,配偶、未婚子女随调随迁,免收城市增容等费用,对暂不迁入户口的引进人才,由县以上政府人事部门发给“特聘工作证”,公安部门据此办理“暂住证”,免收管理费,本人和配偶及与其共同生活的子女享受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

推荐访问:专业技术 紧缺 高级人才 思路 人才引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