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时间:2021-12-16 15:00:56 浏览量: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翔宇0409
   胎衣不下又称胎衣滞留或胎衣停留。临床上将产后12h胎衣尚未排出称为胎衣不下,发病率高达40%-50%,胎衣不下极易继发产后疾病〈如慢性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的发生,常常导致母牛不育`不发情和习惯性流产,甚至危及母牛的生命,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
 1 症状与诊断
 常见病牛有一部分红色的胎衣垂于阴门外,大多胎衣滞留在子宫内`阴门外反漏出脐脉管的断端。病初,患牛没有全身症状,2-3天后胎衣部分腐烂分解,由阴门流出红色`没有胎衣碎片的恶臭液体,子宫内红肿发热,并发展成急性子宫内膜炎。
 2 病因病理
 孕畜饲养管理不当,劳役过度,饮喂失宜,饲料单一,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特别是缺乏钙盐和维生素A,孕畜体质瘦弱,元气不足;妊娠母牛过肥,运动不足,双胎儿,胎儿过大,胎水过多,产程过长,用力过度等,造成分娩后气血耗损,无力送出胎衣;妊娠期间护理不当,感受外邪,如布氏杆菌`李氏杆菌`霉菌`病毒等感染子宫,发生轻度子宫内膜炎及胎盘裂,结缔组织增生,使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发生粘连,致使气血凝滞,流产后或产后易发生胎衣不下;产后子宫颈闭合过早,有时胎衣虽以脱落,但被济压而不能排出;牛的上皮绒毛膜与结缔组织绒毛膜混合型胎盘结构也是胎衣不下的主要原因。
 3 手术治疗
 3.1 术前准备
 手术剥离者应注意将指甲剪短`磨光,避免手术剥离时划破奶牛生殖道黏膜造成出血不止。术者的手臂首先用肥皂水冲洗干净,涂上液体石蜡或碘甘油,作用是起到预防感染和润滑的作用。将奶牛保定,让助手将牛尾拉到一侧便可进行手术剥离。
  3.2 剥离方法
 术者左手握住外露的胎衣,并轻轻向外拉紧,右手沿黏膜表面,将五指并拢伸入子宫内,首先要摸清粘连部位的大小,再有远至近进行剥离母子胎盘`剥离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子叶基部,用拇指推压子叶顶部,将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分离开来。剥离子宫角尖端的胎衣比较困难,这时可轻拉胎衣,再将手伸向前方迅速抓住尚未脱离的胎衣,即可较顺利的剥离。在剥离时切勿用力牵拉子叶,否则会将子叶拉断,造成子宫壁损伤,引起出血而危及母体安全。常规剥离方法如难以奏效,要采用捻转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扣住子叶,旋转分离部分粘连较致密的胎衣,用力要均衡,由轻到重,避免子宫内膜的损伤,待胎衣全部剥离后,要检查子宫内壁有无异常增生或淤血块等病理产物,如有较大的淤血块可随即用手托出。针对不同的病变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3 剥离后的处理
 由于这头奶牛产犊后,只有少部分胎衣外露于阴门外,经过畜主等人多次向外用力拽拉或剥离不当,使子宫内壁出现撕裂损伤,而形成较重的子宫内膜炎。遂在排出胎衣后,用灭菌生理盐水1500ml,青霉素80万单位3支,用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后,一次注入子宫内。第二天,用生理盐水500ml+5克土霉素粉,一次注入子宫内,每日一次,连用3日方可康复。
 4 药物疗法
 奶牛经产后12小时,如胎衣不能排出,应进行药物治疗。
 4.1 西药常规疗法
 催产素50-100单位肌肉或皮下注射,2小时后重复一次,并可同时注射雌激素10-20mg/天,可增强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也可应用麦角新碱1-2mg皮下注射,或用20%葡萄糖酸钙500ml,25%葡萄糖溶液1000ml,一次性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日。
 4.2 中药疗法
 应用“益母生化散”,处方组成为益母草120g,当归`黄芪各50g,车前子`茯苓`白术`当参各30g,川穹`桃仁`自然铜`末药各25g,红花`防风`炮姜各20g,炙甘草15g,共为淹末,开水冲调,加黄酒200克为引,一次灌服,服药后24h胎衣仍不下可再服一剂。中药疗法可与西药疗法合用,将明显增加疗效。
 4.3简易疗法
 应用中药茯苓200-300g,加水3500-4500ml,煎煮30分钟,加入红塘或白糖150-300g ,食盐30-50g溶化后,候温内服,饮后能加速胎衣的排出。
 5 预防
为了减少和避免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要注意供应平衡的日粮,干奶期不仅要注意粗`精料比例,更应重视矿物质`维生素的供给,要饲喂含钙和维生素丰富的饲料,分娩前1周减少精料,对舍饲的奶牛适当的加强运动,增强全身张力,同时要注意饲养环境的光照和卫生,防止病原体感染。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和水源的污染。将临床分娩的奶牛置于安静`卫生`清洁`宽敞的圈舍内,使其自然分娩,避免各种应激。

推荐访问:胎衣 奶牛 病因 对策 防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