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论我国古代就业思想和谋职术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启示

时间:2021-12-23 15:43:53 浏览量:

摘要:
    本文力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证角度出发,对我国古代就业思想和谋职术进行了具体探索与分析,并对求职和谋职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建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走出被动求职阴影,实施主动谋职规划的新构想,希望能给当代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有所启示。
 
 
关键词: 就业思想 谋职术 大学生 就业 
 
    提到我国古代就业思想和谋职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职业被划分为高低贵贱,学而优则仕,轻视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当官的瞧不起老百姓等等,这些无疑是封建性的糟粕。但是,如果我们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地、理性地去分析,那么并不难发现,我国古代就业思想和谋职术仍然存在民主性精华。纵观中国古代就业思想和谋职术,应当说是“瑕玉互见”,而不能以偏概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就业思想和谋职术的合理成分,汲取民主性精华,对我们确立新型的就业观和减轻就业压力,特别是对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许会有所启发。

    一、古代的就业思想

    商品交换并非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在我国,商品交换可以追溯到远古年代,据史料记载,春秋时代的齐国都城临淄,就是世界东方最繁荣的商阜,大街两旁摆满了林林总总的商品,长街上客商如织,人们扬起袖子可以遮住太阳,挥洒汗水可以化作大雨。古代的丝绸之路和宋代的《清明上河图》都充分说明,我国曾经是人类 历史上商品交换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商品交换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的。我国封建社会商品交换如此繁荣,这就充分说明,随着我国历史上出现社会分工和分工的不断复杂化,早就出现了职业和职业的多样性。面对纷繁复杂、门类众多的职业,人们的就业思想空前活跃,谋职手段也层出不穷。他们的就业思想主要表现为:

  1、就业是为了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利益,为了积累财富。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极为森严的社会,职业被划分为等级,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当时就业的理想境界以摆脱下层劳动社会、进入上流仕族社会为风光、荣耀,这是封建就业思想的糟粕,能实现这个梦想的人当然为数也不多。更多的人在就业问题上也只能直面现实,甚至包括孔夫子这样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瞧不起劳动人民、把“劳力”者视为下等人的“封建士大夫”。孔子就曾经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孔子的这段自我表白中不难看出,他对就业所持的态度是很务实的,只要能发财致富,即使像拿鞭子给人家驾车、守门这一类下等人所干的活,他也是乐意去做的。这正是孔子思想中的亮点之一。它说明,我国古代职业等级观念与就业思想是存在差异的,人们就业不仅注重职业贵贱,更注重物质利益和财富积累。

  2、就业就是出卖自身的体力和智力,是自身价值的实现形式。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货,按《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第六种用法,在书面文言中是出卖的意思。据《论语-子罕》记载,孔子在回答子贡提出的“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者?”这个问题时,曾不加思索地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孔子的待价而沽,当然不是卖身,而是拍卖 “满腹经纶”。他把智慧和才能视为美玉,等待一个识货的商人出一个好价钱,把它卖掉。自然,这属于出卖自身体力和智力的高级形式。至于一般意义上的出卖,如卖文、卖字画、卖技艺、卖日常生活用品等等,更是充塞于市井闾巷,这在当时都是公认的就业行为。

  3、就业前必须提高自己内在的身价,用现代最时髦的话说就是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古贤人历来提倡刻苦学习、久经历炼,把“玉不琢,不成器”,“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已之不能”作为做君子的一条准则,即不因他人不知道、不赏识自己就怨恨他人,而是深刻反思自我,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内在价值。战国时期的苏秦游说秦国,无功而返,就曾立志发奋学习,直至悬梁剌股,求得真知,最终说合六国,结成抗秦联盟,成了六国联军的最高统帅。

  二、我国古代的谋职术

  在封建就业思想的支配下,我国古代对谋职是十分重视、十分讲究的。那时候,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运用朴素的系统工程理论指导自己谋职和构建个人职业生涯了,谋职手段不但十分高明,而且灵活多样:

  1、应聘。古代有“开科取仕”,大致和当代公务员招考相类似。尽管当时皇恩浩荡,泽被学子,机会均等,但要“金榜题名”,为皇家录用,决非易事,于是就有了应试术。历代有许多大才子就是因为不谙应试之术而名落孙山的。有鉴于此,一些开门君主又采取了“张榜招贤”的做法,如三国时曹操就发出过《求贤令》,这实际上就是公开招聘。如何应聘也是一名技术,孔子、墨子等至圣先师,对学生不但直接传授应聘术,还组织弟子们进行演示,从穿戴、谈吐到礼节,都有十分讲究。

  2、推荐。这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具体又分为:一是利用书信求助名人推荐。如李白、韩愈、苏辙等,就曾致书当时的权贵,请求他们向朝庭举荐自己。李白在上王荆公书中,称得王荆公一荐就能“身价百倍”,说明借重名人推荐的重要性。二是利用师生关系、同门师兄弟关系和金兰契友关系,互相推荐。如诸葛亮,早年躬耕于南阳,以管、乐自比,以致“时人莫之许也”,是通过好友徐庶推荐给刘备,才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三是自荐,最典型的当数毛遂自荐,已成千古佳话。

  3、推销。推销是以饱学之士的身份四处游说,在宣传、兜售自己政治的、经济的或军事的主张时,表现自己的才华,借以展示自己,谋取一官半职。游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要全面而充分地了解你想要说明的问题和你所要说服的对象。二要辩术高超。三要审时度势,显示创新精神。春秋建国时期,游说之风盛行。商鞅、张仪游说秦国、苏秦游说韩赵六国、吴起游说楚、魏,都获得成功,并谋得要职。孟轲“博学”,被后世尊为“亚圣”,当时由于不谙时务,在游说各诸侯国时,宣讲“唐、虞、三代之德”那一套政治主张,不为诸侯赏识,没有谋得职位,只好“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去了。

  4、投奔。一是投明主,获得重任。二是投名师,借此继业。三是投名人,跻身名流,以图进取。为了有机缘接触这些权威、贤达,有些人甚至不惜卖身为奴,充做仆人,从最卑微、最辛苦的事做起,伺机展示才华,谋取高就。唐朝初年有个叫马周的,心怀治国济世方略,在乡下教书,一筹莫展,为了谋取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他屈身投靠中郎将常何,做一些起草文件的工作。后来,唐太宗下召,责臣下上表纵论国事,终于等到了时机。常何没有文化,只好全由马周代庇。马周所列二十余款,竟与太宗“暗合”。太宗深知常何底细,一唬常何,常何就照实说了。太宗当即召见马周,君臣谈到通宵,十分投机,次日竟连召见三回。马周官至副相,为贞观之治立下了汗马列功劳。

  三、几点启示

  1、必须彻底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就业难,真的是大学生供过于求?据江苏苏州市的一份资料显示,今年各类毕业生生本科以上生源数为2346人,本科以上需求数为4202人,缺口很大。但到目前为止,本科以上毕业生签约率仍不到80%。究其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没有转变就业观念,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有些学生和家长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职业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缺乏谋职的勇气;有的则急功近利,希望找高薪职位,一工作就能收回“智力投资成本”;有的求稳妥、求偏安,缺乏创业精神和风险意识,一心只想进政府机关,实在不行也要进事业单位;有的甚至想不通过辛勤劳动就能跻身“白领阶层”和“高薪阶层”。这些想法不仅与现代市场竞争规律不相容,与我国古代就业思想也存在差距,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思想障碍。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当前我国就业正呈现“两难的态势”,即一些职业(岗位)招聘难,一些人员求职难。有些很重要、技术含量很高的工种岗位,甚至是管理岗位,就因其苦一点、脏一点、险一点,至今还被乡那些文化层较低的农民工顶着,或者干脆空着。试想,如果我们的大学生都有一种“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的精神,去谋职、去创业,不啻就业问题迎刃而解,其中不少人还能大有作为。因为正是这些岗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2、应当积极主动谋职。大学生更应自主谋职,而不是简单地求职,草率决定就业大计。
  求职与谋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相去甚远。求职是把自己置于被动地位,仰仗他人录用,还有“临时抱佛脚”之嫌。古人谨用“求职”二字,非求不可时,则请他人代荐。如李白上王荆公书,就是请他代荐,搞“曲线求职”。可见,当时有真才实学的人,是忌一个“求”字的。今天,讲求职,从语言大众化这一面考虑,也没什么不妥。但深层次考虑,谋职比求职这一提法更合理、更科学。
  谋职是主动的,是一个周密的、系统的、胜算的筹划过程。谋,本身就是智慧和实力的展示。突出一个“谋”字, 校方就必须建立系统工程,立足早作准备,即从大学生迈进大学门槛的那一个时刻起,学校在专业设计、职业指导等方面就要充分考虑谋职的问题,并把它贯穿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去。现在不少高校并没有这样做,或者做得还不够。且不说学生学的东西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就拿职业指导来讲,多数学校也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并没有开设专门课程,直到“大四”才匆忙进入人才市场,寻找接收单位。须知一个大学生的职业形象、职业诊断、就业观念和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良好心态的养成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不是在“大四”就能形成、就能决断、就能适应的。一部分大学生奔波于盲流人群、辗转于人才市场,不能适时就业,原因之一就是一个“求”字把他们拖到了很被动、很尴尬的地步。

  3、提前介入就业,实施就业“软着陆”。所谓就业“软着陆”,就是在就业前多了解和掌握人才市场的综合信息,特别要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的适用性,涵盖了哪职业(岗位),存在哪些差距,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并利用网络、假期或其它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实实在在地提前介入这些职业所在的单位或部门,廉价甚至免费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实施信用投入和感情投入,为“硬着陆”就业创造条件。墨子、孔子、韩非子等人,为了谋职,就曾主动为人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墨子还带领一班弟子去为国君御敌、守城,以显示弟子们的军事才能。这些都是谋职所应采取的实际性步骤,不可忽视。
  4、要谋职就必须有实学,即有货真价实的本领和才干。西汉韩信、三国庞统,他们都是怀揣权威推荐信去投奔的,但偏不出示,目的之一就是要凭实力谋职。实力是多方面的,其中复合性人才、通才更为社会所器重、所必需。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人不应象器皿那样,只有某一种用途,而应当多才多艺。“艺多不压身”,艺多,谋职胜算就多,就业路子也就更宽。

参考文献:
1.《史记》
2.《新唐书》
3.《论语》
4.《人事管理》,江苏省人事厅,2002年3 月号第45页
 

推荐访问:谋职 就业 启示 当代大学生 古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