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体系初探

时间:2021-12-28 15:19:21 浏览量:


  【摘  要】高校志愿者作为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的主体,对2008 奥运会能否成功举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对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志愿者特点等进行分析,并从培训体系、项目开发运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体系和理论研究体系五个方面对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思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高校  奥运会志愿者 工作体系
  志愿者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元素。近年来每届奥运会都需要招募和使用数万名志愿者。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说,“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如果没有志愿者的承担义务和敬业奉献,组织奥运会和各层次的比赛都是不可能的。”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约为7万人,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约为3万人,主要在北京地区招募,以北京高校学生为主要来源。 另一方面,高校志愿服务行动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正逐渐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学校全面育人工作的有力手段。抓住奥运机遇,进一步传播志愿者精神,将有利于高校引导青年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一、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基本目标

  高校参与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历史赐予的机遇,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目标:

  要紧紧围绕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目标,把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和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奉献给北京奥运会。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奥运会工程建设时强调:“举办奥运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全国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奥运会办好”,并表示“要举全国之力,集各方之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全面做好奥运会筹办工作。”高校作为赛会志愿者的主要来源地,必须为北京奥运会输送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并有效地实现奥运会志愿者行为过程效果,确保志愿者队伍能高效、有序地完成奥运会系统目标。

  要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将奥林匹克文化和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奥林匹克遗产。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工作的宗旨和核心。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也总是以学校的育人工作和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并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对志愿者而言,志愿行动一方面可以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锻炼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人格的塑造和对自我的超越,从认知与行为层面上促成了青年自我发展与服务社会的统一。要通过奥运志愿服务,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动青年志愿者运动的蓬勃发展,并将奥林匹克文化和志愿服务精神打造成校园文化品牌,从而全面推进学校的育人工作。

  二、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基本原则

  现代奥运会是一项以竞技体育运动为基本内容的国际综合性体育盛会,整个赛事规模大,会期短,对赛事的举办和组织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较长、不领取或只领取少量报酬,因而如何保证志愿者服务行为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并以奥运志愿服务为抓手,推动高校育人工作体系建设和完善,是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在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当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广泛动员,全校参与”的原则。奥运会志愿者需求人数众多,工作要求多样,且奥运会一经开始,一切活动都是不可逆的,“成功和失败的机会都只有一次”。 因此,高校应该尽可能广泛的动员学生分不同阶段、不同重点参与奥运志愿服务,并及时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纳入整个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体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奥运、服务奥运,为开展迎奥运志愿服务和赛会志愿者选拔打下基础;也有利于进一步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和志愿服务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坚持“长期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仅赛会志愿者招募便历时一年半,加上迎奥运志愿服务和赛后后续工作,整个工作周期将近三年。同时,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涉及招募宣传、培训选拔、项目开发、激励保护、遗产保留等多方面工作,任何一方面失误,都将功亏一篑。因此,高校需要立足长远,统一规划,把握节奏,各方面则需协调配合,共同搭台,相互补台,按步骤、有计划的推进奥运会志愿者工作。

  坚持“以共青团为主力军”的原则。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共青团事业不断在探索中前进,青年运动不断取得新发展。共青团作为组织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进青年成才的重要阵地,具有动员能力强、工作干劲足、创造思维多的优势。将共青团作为开展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主力军,有利于发挥高校团组织团结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功能特点,扎实落实各项工作,并为高校共青团更好地团结、教育、服务和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自身全面成长成才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

  三、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体系建设的主要途径

  从1993年北京大学爱心社成立率先擎起了高校志愿服务大旗至今,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蓬勃开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但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仍存在志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志愿服务理念传播不够深入等不足,特别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缺乏赛时运行和志愿者管理的经验,因此如何建立健全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体系、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奥运会志愿者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根据目前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现状,笔者认为应以培训体系和项目体系建设为基本点,并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信息化体系和理论研究体系,以构建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体系。

  第一,立体化、多层次培训奥运会志愿者,建立健全志愿者培训体系。

  志愿者培训是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北京奥运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将有超过180个国家参加,比赛项目共包括28个大项和302个小项。作为赛会志愿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赛事知识、岗位知识、礼仪常识等,同时作为中国青年的形象代表,还需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北京风土人情等多种知识,如不经过特定的培训,普通学生很难具备适应工作要求的知识储备。针对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构建志愿者培训体系,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奥运会志愿者队伍。

  1.按照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不同要求,分别开展骨干培训、通用培训和专项培训。管理学上认为,管理半径过大,会导致价值观的冲突变多,难以执行统一的制度,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因此,在赛会组织者和普通赛会志愿者之间,需要以1:10的比例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甘为人先,勇担重任的同学,以缩小志愿者管理半径,提高工作效率。通用培训是针对普通赛会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奥运知识、文明礼仪、医疗急救等基础知识的培训。专项培训则是针对八类专项志愿者的不同岗位要求,在通用培训的基础上加入岗位专业知识培训。这样有利于针对不同志愿者群体制定培训课程,提高培训效果,同时为赛时志愿者管理打下基础。

  2.对于不同种类的培训,由校内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分别负责实施。骨干培训可依托校内原有学生骨干培养体系开展,同时通过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推荐一批具有较为丰富的志愿服务或社会工作经验的学生干部参加奥运会志愿者骨干培训,以保证骨干志愿者的质量。通用培训因为培训人数众多,空闲时间难以统一,难以进行全校统一的培训;应该由各院系团委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根据本院系实际情况自主开展,关键做好考核选拔工作。专项培训则应发挥相关院系的学科资源和专业知识优势,例如媒体运行专业志愿者可由新闻专业的院系组织实施,贵宾陪同及语言服务专业志愿者可由外语院系组织实施。

  3.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学习与实际活动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奥运志愿服务归根到底是实践服务,志愿者培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志愿者的服务实践能力。因此,除课堂的知识培训外,要采取服务实践、场景模拟、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为志愿者提供实践课堂,让他们接受“体验式教学”,通过模拟志愿者的真实工作场景,将理论培训和实战演练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动手能力。

  4.将培训工作与志愿者日常考核结合起来,完善激励机制,为奥运会志愿者的选拔工作打好基础。选拔出素质优秀、符合要求的志愿者是培训工作的目的所在。志愿服务具有实践性、长期性、系统性的特点,传统的“笔试+面试”的考核方法很难真正衡量出一个志愿者的好坏,所以,要将志愿者更多地放到日常志愿服务实践中去考核,重点考察其志愿服务实践能力和志愿服务经历。

  第二,将分阶段开发项目和规范运作、品牌打造相结合,完善项目开发运作体系。

  志愿服务项目是奥运会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载体,也是志愿服务行动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为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奥运志愿服务氛围,促进广大奥运会志愿者“多途径,多样化”地参与志愿服务,提高其实践能力,并为后奥运时代的志愿服务事业留下遗产,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志愿服务项目开发运作体系,主要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

  1.注重项目质量,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发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和其他任何活动一样,需要计算投入产出比。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志愿者不仅奉献了时间和精力,还会出现交通、饮食、通讯等各方面的开销,在服务项目的开发、运作以及为志愿者提供安全保障、购买保险等方面也会产生各种管理费用。因此,在项目开发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选择投入较小、效果较好的项目开展。在项目开发初期,应以“就近就便”为原则,以“关注身边、服务校园”为目标,从身边小事做起,立足校内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这样既进一步整合了校内日常志愿服务项目资源,又为志愿者参与实践、提升素质提供良好平台,并为构建“环境优美、校风文明、文化深厚”的和谐校园贡献力量。而后,随着志愿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展,再考虑开发路程较远、服务时间较长、花费较大的项目。

  2.推进项目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完善项目运作流程。在项目运作方面,建立项目申报登记管理制度,对院系自主开发的项目进行备案,并对其进行支持和指导;对学校开发的项目,由院系或其他志愿服务类团体申报,学校审批管理。在操作程序上,首先,严格控制项目申报程序,保证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要求申请组织提交齐全的申报材料,要有详细的活动计划、清晰的可行性分析、完善的安全预案,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其次,精心指导项目运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不定期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项目的进度、经费使用情况及服务对象的反馈等等;对于大型或长期项目,可安排工作人员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以便更好的对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项目结束后,认真开展项目评估,根据项目开展过程的详细记录和服务情况反馈,及时对整个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并在一个时期后对全校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运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把握动态。

  3.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建设志愿服务基地,推进项目的长期化和品牌化。高校的奥运会志愿者工作除了要加强项目开发运作机制地建设,还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组织动员能力强、学科资源丰富和青年学生文化素质较高的优势,大造一批特色项目,并努力推动其长期化和品牌化,最终实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的项目格局。并在恰当时机积极推进志愿服务的阵地化建设,尝试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定期选派专项服务队在服务基地举办巡回活动,真正将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推向社会。而对于不合时宜的项目,则应果断停止,优化志愿者人力资源配置。

  第三,健全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机构,落实奥运会志愿者服务认证制度,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奥运会志愿者培训开展和项目运行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校内各级青年志愿者组织具体实施,而最终需依靠的则是奥运会志愿者个体的参与。为保证奥运会志愿者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保护并提高奥运会志愿者个体的积极性,需要加强基层志愿者组织功能建设,并构建以服务认证为核心的个人评价体系。

  1.调整和完善志愿者工作架构,为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立足于高校的特点,合理划分工作层级,进一步提高志愿者工作的组织效率和运转效率。将校级管理机构的职能转变到“规划、指导、示范、服务、监督”上来,在尊重基层单位主体性的基础上制定合理规划,有效指导并积极督促,重点开展机制建设、资源拓展、经验推广、骨干培养、奖励评优、信息化建设、考核选拔等综合协调与服务性工作。各基层志愿者组织是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主体,承担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应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好志愿者招募、培训、选拔、项目开发、服务认证、信息报送等各项工作,确保本单位能输出一支人数得当、素质过硬的赛会通用志愿者队伍。

  2.以志愿服务时间和质量认证为核心,完善奥运会志愿者个人管理机制。对于奥运会志愿者个体,坚持以人为本,收口管理。奥运志愿服务具有参与主体众多、活动领域广泛、时间灵活性大的特点,准入机制十分松弛,无法对志愿者个体进行全程管理。因此,要在奥运会志愿者报名系统的基础上,着力建立针对奥运会志愿者个人服务时间和质量的认证制度,从而全面掌握奥运会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和全校志愿服务的动态信息。

  3.以服务认证为基础,开展志愿者评优考核工作,建立健全奥运志愿服务评价体系。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青年志愿者活动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这又源于人的现实物质与精神的需要。对于奥运会志愿者,要采取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措施,以保护其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为此,要以奥运会志愿者服务认证为基础,建立健全考核和评优机制,合理激励志愿者个人并保障其权利。在此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志愿者为中心、重视志愿者个人需要和促进志愿者全面发展的三原则。对于不能参加奥运会赛会服务的报名志愿者,要依据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采取转移到城市志愿者队伍、推荐到其他志愿服务岗位等措施,为志愿者继续开展服务和健康成长提供有效途径。

  第四,依靠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快实现信息化体系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以其在传播速度、传播模式上无以伦比的优越性,逐渐成为青年学生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化体系建设依靠现代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是转变志愿者工作方式的基本途径,必将极大的提高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效率。

  1.加强奥运会志愿者网站建设,坚持以需求为向导、以应用促发展。一方面将网站建设成为信息发布中心,展示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过往资料,并即时发布动态信息,同时收集校外奥运志愿服务信息,让其成为展现风采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另一方面要将网站建设成为网上办公平台,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手段,建立电子资源库,实现组织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网上操作,以提高工作的简捷性、准确性。

  2.加大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提高奥运会志愿者管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并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项业务的应用,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使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应用水平,使信息化水平有一个大飞跃;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氛围,吸纳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同学到工作队伍中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第五,深化志愿服务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科学开展。

  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全面推进离不开志愿服务理论的与时俱进。在当今时代,志愿服务日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的组织方式、动员方式、参与方式和导向方式。因此,要以志愿者服务需求和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中的热点难点为导向,积极开展理论探讨,切实把握奥运会志愿者群体的实际思想状况和现实需求,探索快速推进高校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有效途径。

  1.针对招募培训、项目运作、馆校对接等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中急需了解的信息或亟待解决的问题,综合采用问卷、个体访谈、座谈等较为灵活的调研形式,深入细致地开展专项调研,为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方针、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结合奥运志愿服务形势,从高校乃至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历史角度切入,从志愿服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角度着眼,提出若干研究课题,学校提供政策、资金、择优推荐等多方面支持,创造良好理论研究环境。

  3.采用内部培养和外部争取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建设一支稳定、优秀的理论队伍,为理论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好奥运会志愿者工作,不仅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需要,也是高校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领导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是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奥运会志愿者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理清思路、兢兢业业、负重前行,为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阮草 北京大学团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

  【参考文献】

  [1]  R.Wuthnow(ed.), 1991, “Between states and Markets: The Voluntary Sector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rinceton University.

  [2]  陈东,2006,“浅论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第20卷第64期,第3-7页。

  [3]  丁元竹、江汛清,2001年,《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4]  黄瑞苑,《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趋势》,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6月。

  [5]  陆士桢、吴鲁平、石国亮主编,《社会转型中的青年发展与社会整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6]  王汉丽,《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激励问题与管理对策》,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5月。

  [7]  殷小川、田桂芬,《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动机分析与200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对策》,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月。

  [8]  周启迪,《奥运会志愿者服务行为和待遇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6月。

推荐访问:初探 建立健全 志愿者 奥运会 体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