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之我见

时间:2022-01-18 16:32:49 浏览量:

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之我见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加大了改造自然的力度,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环境的恶化,雾霾、沙尘暴、洪水、干旱、湖泊消逝等各种自然灾难随之而起。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缓解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日益枯竭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克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摆脱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国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我国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自然灾难;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人与自然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生态环境则是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一段话,意思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因为每一次大自然都进行了报复。爱德华.艾比说:“为了增长而增长乃癌细胞生存之道。”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我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指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它既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造福当代,泽及子孙的大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它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取消经济增长,但可持续发展更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资源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它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紧密结合。

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

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背景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起就一直在探寻着思索着。人口问题在我国由来已久,人口基数大、增长迅速,成为目前我国发展的沉重包袱。虽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人口的高速增长,但我们看到人口问题在短时间内是难于解决的。资源有限、人口众多、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与其它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但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经历了数千年的累积,已经积重难返。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时至今日,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缺乏可持续性。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我国社会的一切思考和决策都不得不以全球性的人口困境、生态困境和资源困境为背景,不得不考虑人口、生态、资源困境对社会发展的强制约束。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关联的人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我国如何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需要能力。它既有对人类文明模式的深刻反省,也有人类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探索和辨证唯物哲学的支持和论证;它立足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以摆脱目前困境和实现社会稳定持续发展为根本宗旨;是符合当前国际情况和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因而是正确的、务实的、可取的。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我国继续走传统工业文明之路,那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已经出现瓶颈,持续发展理念与新能源的利用已经提到我国政府的日程上来。我国政府所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国经济改革可谓是任重道远,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体系的建立是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是三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如何使三者协调发展是当代人们迫切关心的问题,也是解决我国乃至全球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是通过人和自然的活动来体现的。树立人与自然持续、协调发展观念是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前提。当代科技发展与人类实践表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人类在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时必须从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出发,以依存互利、协调发展为最高准则,不能再走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和资源保护的老路。

其次,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调控作用。科学技术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手段。科学技术揭示了人与自然动态平衡的内在机制与规律,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只要人们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调节作用,是可以消除恶性循环,保持、建立良性循环的,从而使社会与自然协调一致向前发展的。

当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战略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逐渐被接受和重视,我国政府也把可持续发展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大决心、大力气,以改变当前我国尖锐的人口、资源、环境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使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依靠科学技术为主导的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的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

阶段、新历史时期制定的宏伟政策,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是可持续发展观在我国的具体体现,要求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人与自然发展,协调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来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它是我国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繁荣稳定的基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任重道远,要改变目前已经造成的资源环境问题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工作。但我们坚信,在党正确方针政策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会得到正确解决。

六、总结

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同时,科学告诉我们,自然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而不能彻底改变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客观存在,无法逾越且不可忽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而人与自然的本质断裂或同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而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不和谐则是指人与自然的外在关系。当前人们强调的更多是人与自然界外在和谐关系的价值与意义,却忽视了产生这一价值和意义的内在源泉,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问题。因此,为确保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必须达成内在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我们都干了些什么啊?过去的,现在的?真不敢想象…

未来,掌握在我们手里吗?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是对人类的挑战;咆哮的洪水是对人类的警告。再也不能继续漠视任何有悖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模式了,也许我们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长此以往,人类终究要自食生态恶化的恶果!

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做起,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自然,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大自然也是有生命的,它会对我们的保护给予馈赠,它会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呼吸着更多洁净清新的空气、露出更加灿烂的笑脸!

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缓解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日益枯竭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克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摆脱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当代我国环境问题.http://www.wendangku.net/doc/3e920ebf87c24028915fc398.html.2005.03.03.

[2] 李林,薛景华,阎广强.《自然辩证概论》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 武坚.《人口、环境、资源约束-决定现代我国社会演进的四个因素》光明网-光明观察-学术观点2005.03.24 .

[4] 黄选平.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J].甘肃环境与监2000,13(1):52-54.

[5]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我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08.10.

[6] 卢风,刘湘溶.现代发展观与环境伦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05.

[8]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05.

[9] 刘啸霆.内在性的追寻[A].自然辩证法走进新世纪[C].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2.105-115.

[10]黄瑞雄.《自然辩证法概论》广西师范出版社2010.09.

[11]朱玲.《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07

推荐访问:理工科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辩证法 可持续 我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