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可行性报

时间:2022-01-23 15:24:56 浏览量:

(一)背景
1. 新课改背景下教材本质新认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教材实质的认识由“教材即知识”、“课本即根本”的旧观念呈现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构建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 。

2. 节约型社会呼唤全国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节约型社会建设呼唤全国推广教材循环利用。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在校中小学生约2.2亿,以每个学生每年两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一年要用课本2.2亿册以上。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连续使用5年,可节约528万吨文化纸。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净水、633.5万吨煤,158.4万吨化工原料。如果实行教材循环使用,就可以为全国2.2亿个家庭节省教材费近2000亿人民币。

3. 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
2004年财政部、教育部发出《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继续扩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规模。据财政部介绍,自2001年开始,中央财政实施了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中央免费提供教科书的专项经费从2001年的1亿元扩大到了2003年的4亿元,覆盖面积已达到中西部贫困家庭学生的32%。

(二)研究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和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探讨教科书的循环使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论意义:
以往对教科书循环使用问题大都以建议的形式提出,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其可行性作系统的分析,从而为解决教师和家长的疑虑提供借鉴。
实践意义: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可以了解目前中小学中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指导循环使用的操作方法。

研究综述
国外教材循环使用的情况
    国外有不少学校在早些年已经实行教科书的循环使用,不同国家采用不用的做法。
1. 德国:鼓励学生交换课本
1992年《人民日报》报道西德学生循环使用教材平均六年更换一次。2003年起,学校只为少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课本。许多学校通过在校内设立图书馆和不定期举行旧书交易仪式等方式,鼓励学生把不再使用的课本拿出来与其他学生交换。

2.美国:课本随课桌椅一起编号
美国学校中课本属于学校财产,随课桌椅子一起编号、不属于学生。学生向学校借课本,期末归还。一般情况下,教材的使用寿命为5年左右。政治、历史等科学的教学大纲和课本会随着不同时期的观点变化而修订,使用年限稍短;物理、数学、化学等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相对稳定,甚至可能一成不变,循环使用年限长。依照美国义务教育相关法律规定,学生在使用教科书期间,不得在书上写字做标记,毁坏要赔偿。为了节省开支,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免费分发——无偿回收——传承使用——破损废弃。

3.澳大利亚:课本是公共财产
在澳大利亚,新生拿着老师给的书目,凭借书卡到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期末归还,下一届学生接着借阅。澳大利亚的教育体制与德国相似,都不单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因为教材本身的内容不那么重要,使用频率也低,所以教材可以长期使用。

4 英国:教材循环已成传统
在英国,教育部对小学生只简单地指定一个大纲,教学内容由任课老师做主,没有统一的教科书;进入中学,每个学校编写不同的教科书备战会考,这一部分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均属自觉自愿。到了大学,任课老师通过讲义,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不用购买教科书。

国内教材使用的情况
一次性消费使用制度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校中课本一次性消费,使用寿命为半年。受教育者有偿购买
——学生个人使用。每个学生个体都是教科书使用的终端者,不通过它和别人发生文本联系和情感联系。 
2.循环使用试点
(1)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
(2) 山东青州试点成功。
    该县试行教科书循环使用一年,在教材来源、教材管理、资金落实等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上作了系统常识和规范。该县教育局称:本学期,青州市在各年级各学科启用教材循环使用,全市各年级少订教科书32万册,共节约资金150多万元。

(三)循环使用的意义:
1. 经济学价值
教科书的回收和循环使用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减轻国家和家庭教育的支出,是资源的有效再利用和价值再生的过程。
伦理学意义。
通过回收和传承使用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教导学生爱护教科书,培育学生对知识、对别人负责和厉行节约的生活态度。这种制度把关于知识、关于教科书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在学生身上,既是对教科书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态度负责。教科书循环使用完全可以作为道德教育的教科书,在人类自爱的情感基础上培育他爱的机缘,给每个孩子他爱的机会和践行情感的空间。
中国义务教育的迫要
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人均收入不高,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高。农村义务教育开展很困难。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农村家庭因教育问题而带来的经济负担从而降低学生的辍学率。

(四)中国教材循环使用障碍何在?
出版和发行商利益将受损
教科书的出版和发行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经济现象。出版教科书是一种行政历来能够大于业务力量的权力,它不是业务领域的竞争,而成为行政力量扩张的场域。一次性消费成为教科书开发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动力。2001年至2004年,全国教材和教辅类书籍的销售利润,为出版行业平均利润的520%。
教师和家长的忧虑
    教师担心旧教材后习题写满答案,实行“循环”后的学生没法做。家长担心旧教材破损多、不卫生,怕因为省几个小钱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习大事。

三、概念界定
(一)教材
关于教材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1. 教材有两种解释:(1)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一般以教科书的形式来具体反应;(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2. 传统教育派认为,教材是历史积累的人类经验,是学校各种学科科目的内容或材料。进步教育认为,教材即包括师生所从事的活动,又包括完成此类活动所应用的各种材料或工具。教材可分为有形的(物质的)和无形的(精神的)。
3. 教材是有一定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的祖传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综上认识,我们可将教材定义为: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能够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出来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从表现形式上讲,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体的图书教材,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等。

(二)教科书
    教科书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戈温(Gowin,1981)认为,教科书可以在下面五种形式起作用:
(1)作为好的思维后情感的准则的媒介;
(2)作为具有潜能可促使新事件发生的过去时间的纪录;
(3)作为思想或过程的权威纪录;
(4)作为概念或知识(信息)实体的编制者;
(5)作为增加意义和丰富经验的刺激物。
   从表现形式上看,教科书知识被教科书制度认可的、具有行政和专业权威的图书教材,与之并行的教材还有大量的教学辅导用书、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由自然或生活实践转化而来的现实教材等。因此教科书在概念上从属于教材。
   
四、研究目的
了解国内外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情况,为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提供借鉴。
通过调查,了解教科书循环使用存在的障碍,探讨在中国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可行性操作模式。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利用图书馆和Internet所提供的大量最新最丰富的资源,了解国内外关于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相关研究,为本文的研究设置中国教科书循环使用模式提供比较和借鉴。
2.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调查目前中小学生对已用教材的处理情况及对教科书循环使用的看法。
3.访谈法:在了解目前国内教科书循环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就教科书循环使用可行性问题对教育专家、学校管理者、教科书出版商和家长进行访谈。

(二)研究步骤
1.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国内外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情况,分析我国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可行性和将遇到的障碍,进行文献综述。
2.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自编《“教科书循环使用”意向调查》问卷一份。
4.联系预测对象进行预测分析,修订问卷,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5.通过问卷和访谈与被测进行交流,获取研究资料。
6.整理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推荐访问:教科书 可行性 循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