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我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1-26 15:14:26 浏览量:

高校毕业生是全社会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促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就业问题寄托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和幸福。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特别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关系到人才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通过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2007年至2008年底,**县共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共1215人(非师范类737人,师范类478人),其中:本科360人,大专568人,高职287人。通过考试安置了共694人,就业率为57.1%。截止2008年底未就业的为521人,再加上预计2009年回到武山的高校毕业生600人,**县09年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200人。  

总体上分析,虽然2007至2008年这两年**县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安置高校毕业生694人,占到了一半以上。但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仍然以政府招聘安置为主,其他如市场化就业、面向企业就业、组织域外就业人数仍然很少。近年来**县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供大于求。  

从1997年高校扩招后到2006年,这十年间共回到**县的高校毕业生为1391人,全部分配就业。而2007年至2008年仅两年时间回到**县的高校毕业生就达到了1215人,这两年回县的高校毕业生数是前十年的总和。2007年以前,**县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的是政府分配制。同年7月,市委市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变分配制为考试招聘制。由于**县招聘的岗位有限,当年的就业率只能达到50%左右,一半以上难以就业。有限的就业岗位远远满足不了逐年积累和新增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近年来,一方面学生数量猛增;另一方面受机构改革、人员编制的限制和财力制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高校毕业生结构不合理,学用脱节。  

从回到**县的高校毕业生情况来看,一是高学历毕业生相对较少,本科毕业生只占三分之一,而绝大部分是专科生和高职生。二是毕业生专业结构不适合当地人才需求。现在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一些专业如医疗美容、市场营销、服装设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机械制造、石油化工、船舶工程技术等不适合本地需求。**县教育上急缺史地、英语、理化、政治专业的教师,而一些师范院校这些专业的招生规模都比较小,回县的也比较少。**县卫生系统编制732人,实有515人,缺编217人。今年县卫生局上报的需求计划为123人,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这几年卫生上招考都报不够名。如今年全省计划招录5000名医生,省上分配给**县45个名额,全县只报了7个人。临床医学、影像、放射、检验人才更缺,主要原因是原兰州医学院每年招1800名本科学生,院校调整合并后,现兰州大学医学院将原来的1800人的招生规模压缩到了600人,这600人还面向全国招生,重点分数线录取,门槛很高。农林水部门急需农学、植保、水保、兽医类专业人才,而回到县上的多是园艺学、草原学、沙漠治理等专业的学生。有些部门要争取一个大项目,连做一个可研报告的人都没有。  

3、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用工有限。  

**县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国扶贫困县。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工业短腿的问题比较突出,二、三产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容量极其有限。县内最好的国营企业是武山水泥厂,厂子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祁连山水泥集团吞并,与县上只是纳税人的关系,用人和县上没有直接关系。其他厂子都改制成了民营企业,大多数都规模很小、效益低、经营不景气,用人以原有人员和务工人员为主,高校毕业生因工资福利待遇等问题,在这些单位就业的很少。虽然**县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旅游服务业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没有形成规模,在考古、文物维护、导游、宾馆管理等服务上吸纳人才的能力不足,用工寥寥无几。  

4、就业理念比较传统,期望值高。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和高校毕业生认为,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到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不管挣多少钱都算打工,不能以经济效益和到企业就业来衡量是否就业。因此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吃财政”抱有很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如今年**县公务员招考,招录的乡镇公务员岗位为33人,报考人数达到了1400人,录取比例低到2.4%。  

(二)原因分析  

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也有毕业生个体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但是,从**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财力原因:  

从1994年开始,财政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县为主,分灶吃饭。县上财政收入分为国税、地税和非税三大块。**县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财政较为困难。县级财政目前主要是保吃饭的财政。一个是学生不愿到当地企业去就业,另一个是企业本身也没处安排学生,而全部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财政负担不了。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8000万元,而工资性的财政支出就达2.5亿元。新安置一个大学生年工资最少要支出2万元,县级财政入不敷出。  

2、社会原因:  

一是“一增一减”问题突出。从1997年开始,高校普遍开始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速度增加。高校扩招犹如一把双刃剑,高等教育向普及化发展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却向精英化发展,大学生数量增加了,但是就业岗位即没有增加。以1998年为例,**县共录取大专以上学生112人,而在2008年全县共录取了大专以上学生1792人,这十年间,录取学生人数增加了16倍。再如1998年,全县回县的高校毕业生只有43人,而在2008年回县的高校毕业生就达到了610人,是98年的 14倍。二是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县经济欠发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县内企业不能充分发挥接收吸纳高校毕业生主渠道作用,吸纳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限。同时,一些企业用工制度不尽合理,法律意识淡薄,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少,企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障等一系列社会福利得不到很好落实,即使有少数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也存在着后顾之忧,不能安心工作,跳槽现象普遍。另一方面,由于县内企业起点底,规模小、成本高、效益差,往往起薪较低,增幅不大,许多大学毕业生不想或不愿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三是就业渠道不畅。就**县的情况而言,目前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县乡公务员招考和各类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要通过人才招聘会的形式解决就业岗位,受到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招聘效果极其有限,根本满足不了毕业生就业的需求。  

3、高校原因: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错位,致使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主要是目前一些高校没有和社会需求接轨,而是关起门来办学,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较大盲目性。这样就造成了冷门专业缺人却招不到人,而热门专业又出现过剩,供大于求影响学生就业。二是学校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就业。一些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三是高校学生在校缺少就业培训指导。很多高校没有开设就业指导课,平时很少进行就业常识教育,学生一毕业不能很好的适应就业环境,抵防失业风险的能力较差。  

4、毕业生自身原因:  

一是就业理念存在误区,学生和家长期望值过高。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普遍要求的是稳定性高、薪酬高、个人发展机会好、专业对口等社会看好的行业和岗位,就业期望值过高。而对短期的、阶段性就业、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就业,或者自主创业,观念存在误区。“高不成,低不就”,现实与个人期望值有落差。二是缺少求职技巧。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体现不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如在面试过程中缺乏自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不能正常发挥,有的还发生“晕场”现象。这些都不同程度表明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技巧不够成熟,心理素质不够过硬。三是实践能力较差。高校毕业生都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缺乏。多数企事业单位恰恰需要的就是能够给部门和企业直接带来效益或能够独当一面的人。不愿招聘实践能力较差的新员工。  

二、**县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各级政府更是责无旁贷,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社会、家庭、高校和各级政府都负有责任。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着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要提高各级政府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长期存在,并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比如作为一个农村家庭,为供养一个大学生可以说用完了全部积蓄,安置一个大学生等于救活了一家人,安定了一片人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站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高度,站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当作一个战略问题来抓,带着感情和责任来抓,切实解决好这一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期望和生计的大事。其次,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将县内就业和县外就业相结合,为高校毕业生创设良好的就业平台,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第三,要开源节流,宁愿在其他方面忍耐一点,少花一点资金,也要多安排一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第四要建立吸纳优秀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发挥良好的用人导向作用,吸纳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要加大宣传,引导学生和家长转变就业观念。要利用一切新闻宣传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在普通岗位上同样取得骄人成就的高校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同时采取开办讲座、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就业理念,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准确地定位自己,不要好高骛远。同时教育毕业生不断增加知识砝码,增强就业的竞争力;要教育家长让孩子在高校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资格考试,多提高实践能力,多方面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提高就业成功率;要在全社会倡导进中小企业就业、短期就业的思想,改变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吃“财政”就算真正就业的旧观念,树立为社会创造价值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就算就业的思想认识,切实转变就业观念。  

三要加大面向基层就业力度。积极推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计划项目,把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认真实施“进村(社区)”、“三支一扶”、“教师特岗生计划”、“乡村医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六项高校毕业生配套计划。同时,围绕基层面向群众服务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岗位,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  

四要挤出行政事业岗位补充就业。首先,要科学合理地核定编制。根据相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县上实际,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重新摸底,重新定编定岗,实行动态管理。对边远地区的农村教育和乡镇医疗卫生事业适当扩大编制,给予倾斜。其次,要逐步辞退代课教师、临时雇用的医务人员和缺乏技能的富余人员,通过招考等办法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队伍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第三要在事业编制零增长的前提下,尽可能从现有紧缺的编制资源中挤出部分行政事业岗位,最大限度地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五要积极引导面向企业就业。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其它行业就业,是党和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鲜明导向。一是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精心组织好各级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的各类招聘洽谈会、人才交流会。对招聘数量大、需求岗位较多的用人单位,县上要适时举办专场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的平台,帮助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实现就业。二是要加强与外地人才交流机构的联系,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辟域外发达地区就业空间,通过跨地区人才交流活动,把相对富余的毕业生输送出去。三是尽快出台**县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规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加大向企业输送高校毕业生的力度。  

六要大力扶持自主创业。要按照**县已出台的《全民创业实施办法》,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全民创业,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就业服务,以及小额贷款扶持。对专业不对口的毕业生实行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和知识整合更新培训,帮助他们练好“内功”,提升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和见习基地,培养树立一批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激发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激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七要强化就业指导服务。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部分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依赖政府安置就业、看重身份就业、固定就业倾向严重等问题,县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就业服务方式,拓宽就业服务渠道,以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为重点,主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和支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正确处理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先就业后择业”就业成才观。鼓励他们以积极务实的态度,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去,通过下基层、进企业、谋创业,为西部大开发贡献聪明才智。  

八要科学设置专业。建议各类高校要着眼长远,面向基层,面向实际,科学设置适应现实需要的专业学科,使毕业的高校学生走向社会,有用武之地。同时,要把大学生在岗培训工作前移,在大学期间注重就业指导,使大学生一出校门便具备一定的求职技巧和求职能力,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推荐访问:我县 毕业生就业 普通高校 对策 解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