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两个农业科技示范园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30 15:16:15 浏览量: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种养业为基础,一定规模和相对稳定的土地为载体,进行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优良种苗的繁育、实用技术的培训、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07年以来,我县先后建设了**(三岔)2000亩辣椒科技示范园和**(三合、南白)1000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拓宽农业科技推广途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近日,笔者对两个园区进行调研,就加快我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

位于三岔镇红光村的**辣椒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三岔科技园)于2008年建成,建设面积2468亩,涉及10个村民组1052户,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575亩。争取“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资金140万元,完成了科技园的水电路、育苗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县辣椒办4名干部常驻科技园,负责日常工作。2008年,核心示范区完成了121个辣椒新品种(组合)展示,全省61个品种(组合)区域试验,8个品种(组合)比较试验,遵椒、贵椒和韩椒系列10多个品种的标准化高产栽培示范,以及辣椒生产、疫病防治技术,辣椒专用肥田间试验等试验示范;科技园亩产鲜椒1500公斤,亩均销售额3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种椒收入450元。其中,575亩核心示范园区平均亩产鲜椒1253.46公斤(折干椒单产296.92公斤),总产值100多万元。为我县辣椒产业的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和革新升级搭建了平台,发挥了引导示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现代农业科技园(以下简称三合科技园)于今年建成,核心示范区位于三合镇长青村和堰河村,面积102亩;育苗中心计划总投资600万元,建成后可年产各类蔬菜穴盘苗400—800万株,满足1万亩蔬菜地用苗。现已获市政府建设资金200万元,初步建成了育苗所需基础设施。目前,科技园正开展大葱、蕃茄、香菇、冬瓜等特色蔬菜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

二、存在问题

全面审视我县三岔、三合两个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尽管开局良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功能定位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多具备示范、辐射、孵化、培训和观光功能。从我县来看,三岔科技园的核心示范区建设内容涵盖了辣椒品比、育苗、栽培、施肥等关键环节的先进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但由于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和运作模式不尽合理,发展方向模糊,也未作相关的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和科技园所在镇停留在农业科技“办点示范”层面上,导致三岔科技园出现只“示”不“范”的尴尬,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在面上推广普及;科技园建设也仅靠各级政府财力包办,拘囿于示范这个社会功能,忽视了经济效益这个“造血功能”,未实现“以园养园”,三合科技园更是有“园”无“业”,发展缓慢。如,“马路市场”的辣椒苗0.01元/株,而三合科技园育苗中心的优质辣椒苗成本就达0.08元/株,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市场无人问津,只好免费供园内基地自销。

(二)农业科技力量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作为全县农业新技术的“孵化器”和“试验田”,两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却存在明显的技术短板。一是农技人才短缺。全县900余名各类农技人员中,中专学历占35%以上,非农专业占15%,且出现农业生产一线少、高级人才少的“两少”现象,存在技术闲置、学非所用的问题。尤其缺乏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导致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差,技术不配套。作为两个科技园技术推广主力军的县农业局,237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67人,占28.2%,大专文化程度的42人,占17.7%,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128人,占54.1%,且分布在31个镇(乡)。两个科技园各派了县农业局4名干部常驻,其中,1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1名未聘),4名初级职称。科技园没有荟萃全县农业技术骨干力量,导致园内设备薄弱、人才不足,消化现成的新技术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农业科技创新。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受到有关政策的限制,农技人员的职称评定机制不合理。特别是中高级职称评定的年龄、学历、实绩等门槛和条件,使大多数在镇(乡)一线服务农业的人员难以进入,职称评定面临“僧多粥少”的困难,挫伤了他们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如,评定条件中要求获得市级表彰的硬性规定就让许多基层农技人员难以企及。由于没有好的激励机制,农技人员创业激情普遍不高,加之受编制等因素影响,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员又无法引进,导致人才“断档”。三是科技投入不足。我县的农业科技投入渠道主要来自上级明文规定了用途的各种“戴帽”项目资金,虽然名目繁多,总量不小,但没有对科技园专门的资金或项目扶持政策,受门槛限制,科技园很难获得这些项目资金的“眷顾”;而政府有限的财力很难满足农业科技项目的需求,自然无暇顾及科技园,加之其经济效益低,难以吸引科研院所、机构和社会资本的垂青,导致投入渠道狭窄,只得四处“化缘充饥”。如,三岔科技园靠整合科技部门的资金才得以建成;虽然邀请了省市有关科研院所和院校以实施项目的形式入驻科技园,但除得到技术支持外,仅获大约10万元的肥料补助,对长远发展无疑是杯水车薪。

(三)运行机制不活,发展要素制约突出。我县的两个科技园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行政色彩较浓,存在重生产轻市场、重展示轻效益倾向,导致科技园缺乏发展活力。从内部运行看,尽管制定了驻园干部的有关工作制度、目标任务等,但本质上不过是农业局派驻的一个项目临时指挥部,与镇(乡)、有关部门未形成合力。尤其在镇(乡)农技站垂直管理后,县有关部门、县与镇之间在发展科技园上职责不明晰,人、财、物等要素未有效聚合,科技园管理机制不畅。从外部发展看,我县的两个科技园在建设中重视了展示、示范等社会效益,忽视了园区经济效益这个支撑。没有实行企业化运作,未与农民、市场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服务不分,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技推广服务;也未与“老干妈”、“贵山红”等县内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产业链条。由于投入成本高(仅50亩的示范基地所需生产费用就高达20万元)、管理粗放等原因处在微利状态,甚至入不敷出(三合科技园的资金缺口达150多万元),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导致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后续建设跟不上,影响科技园功能的释放和发挥。如,三合科技园内主导产业不明显,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受寡日照、冬季升温慢等气候影响,温室效应差,种植的茄子、西红柿等蔬菜未形成季节茬口优势,市场前景堪忧。

三、对策建议

尽管我县的农业科技园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作为传播农业先进技术的前沿阵地和有效途径,加快建设势在必行。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推动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良性发展,应抓紧从以下几方面破题。

(一)科学定位功能,提升发展品位。长远来看,要以工业的思维和举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以市场为导向,试验示范为基础,效益为核心,区域优势产业为支撑,凸显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功能,重点发展与主导产业相匹配、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园区;走产业化经营道路,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与县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将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园区,以企业运作方式经营农业,使园区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当前,一要突出“四种工程”建设,坚持“以科技园推科技、带基地,以基地促科技园、兴产业”的循环发展思路,在抓好现有两个科技园的基础上,沿主导产业带镇(乡)科学规划,拓宽产业经营范围,建设配套产业基地,并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推进各片区科技园建设,构建技术孵化平台,形成示范效应。重点围绕辣椒、烤烟、粮油、蔬菜等产业,突出科技园和配套基地的产业发展,将具有特色、丰产性能好、适销对路的种子种苗孵化出去,建设区域性种子种苗集中供应地,带动基地发展,力争建成一批辣椒有机食品和种子扩繁基地、大葱香菇特色蔬菜基地、生态烟基地、“两脱”种子扩繁基地和洋荷特色种植基地,提高科技园竞争力。二要按照区域一体化、资源节约化、设施共享化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实施后闲置的土地、道路、水利等资源。如,1999年到2007年,全县共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5个,新增耕地面积约1.7万亩,但多数处于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自然经济状态。可在其中选择交通便利、示范辐射面广、水电路等基础设备较为完备、地形地貌适中、能构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的区域适度建设农业科技园,既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又培肥土力,保护生态环境。

(二)拓宽科技投入渠道,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园科技含量是园区取得经济效益高低的决定因素。一要成立县农业科技示范园领导小组,坚持按产业发展组合干部,抽调县农技、畜牧、水利等部门和镇(乡)技术骨干(包括“转非”干部)脱产进驻科技园,明确分工,严格奖惩,形成合力;多渠道建立辣椒产业化基金,吸纳各类农业投资(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投入、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等)集中整合到两个科技园,聚指成拳,实现有限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二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我县鼓励干部职工特别是农技干部领办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评聘分离制度,评聘资格和条件特别是中高级职称向科技园倾斜,以科技园发展业绩、成果为主要依据,既使农业技术力量向科技园倾斜,又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三要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运用。继续与省市科研院所和院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合作,吸引其以各种方式参与科技园建设,提高科技园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并集中其技术优势,搭建教学平台,抓好农村科技人才的培训,通过其辐射带动提高全县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增收步伐。

(三)创新经营机制,挖掘发展活力。科技园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因经济利益驱动而发展,它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化运作。就我县来看,一要探索建立利益分配和合作机制,加大农业招商(仅2008年就有50多名外地客商、158名干部职工投资现代农业,总投资额达2000多万元),引导、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农业科研院所、技术人员以资金、项目、技术入股,农民和专业大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以产品销售量、基地入股或BOT、BT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并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等方式经营,按生产要素分配,将科技园经营、管理、利益分配方式纳入市场化轨道。二要加快土地流转,继续完善租赁经营、反租倒包等方法,鼓励农民带地入股,实行保底分红,以价格杠杆推进土地向园区集中,提高规模效益。重点要与“老干妈”、“贵山红”等县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和流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走“公司+基地+农户”道路,培育产业链条。三要加强银(行)、政(府)、(科技)园、保(险机构)合作,争取成为全省农业保险试点县,积极探索以园区设施、设备、产品等作抵押等方式,建立农业政策性和商业性风险结合的保障机制,规避科技园市场和自然风险,促进科技园可持续发展。

推荐访问:农业科技 调研报告 示范园 两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