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2-11 15:04:47 浏览量:
摘要: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文章阐明了企业制度文化的内涵和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研究

  一、企业制度文化内涵
  关于制度和文化,不同的学科出于理论研究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总括各种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制度是通过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主体行为和调整主体间关系的规则体系;文化是历史创造的一切,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均可视为文化。企业的制度与文化的结合便产生了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生成和发育起来的,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企业规章制度为载体,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这种规范性文化是由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管理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构成的多维动态结构体系,其中企业领导体制是关键与核心,企业组织结构是载体和支撑,企业管理制度是主要内容和基本保证。科学的企业制度文化能规范员工行为,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中的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有利于破解企业兴衰之谜。
  二、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企业战略原则。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和实践,要求制定切实可行而又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监督机制,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真正为企业战略服务,推动企业的科学管理。
  2.刚柔相济原则。制度的刚性是维持其严肃性、有效性的基础,制度设计应力求严格,保证有足够的刚性,这是制度科学化的重要体现。但为了应对环境变化,保持制度的有效性,制度设计又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当的灵话性,这是制度生命力的凸现。
    3.激励与约束紧密结合原则。企业制度应对企业的各方面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提高管理效益,又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4.简明实用原则。制度中的文字及流程应简洁明晰,以规范工作流程为切入点强化管理,简洁清晰是文化建设的有效保证,复杂化是文化建设的大忌。简洁、清晰、实用、有效是判定企业文化优劣的重要标准,具备这种特征的文化才有利于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5.坚持循序渐进与创新发展的原则。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按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与推进;必须注重质量、务求实效,坚持创新,不断赋予制度文化新内涵,并将它落实到实处,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变成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
  6.系统优化原则。加强营销、物流、财务、人力资源等系统内部及系统间的制度衔接,形成统一、协调、通畅、高效运转的管理制度体系。
  7.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原则。制度文化建设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各具特色,制度文化设计既要遵循文化建设的共性原理,又要坚持行业特征和企业个性,以确保其旺盛的生命力。
  三、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尽管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有许多成功的先例,但制度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误区和问题,比如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对制度建设动因、内涵、执行认识不到位,制度建设不成体系,执行不严格,制度流程不清晰,监督和反馈机制失效,制度缺乏现实可操作性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会使企业综合竞争力低下,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一)建立高效益的企业领导体制 
  企业领导体制是企业的领导方式、领导结构、领导制度的总称。在这个体制中,企业领导方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基础是起支撑和保障的企业领导结构,核心是受生产力和文化双重制约的企业领导制度,三者既成体系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打造企业领导体制。
  1.企业领导方式的优选与改善。企业领导方式是指企业领导从事领导工作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的总称。它与领导者的素质紧密相关,二者共同决定企业制度的完善程度与员工凝聚力大小。一般应在深刻了解企业领导方式类型基础上根据领导者价值取向、员工状况、工作任务情况和环境变化等因素,坚持综合使用、及时转换和集权慎重等原则,选择合适、有效的领导方式,同时通过提高领导者能力素质,培养他们的远见卓识,运用整合、活用、创新来改善领导方式。
  2.企业领导结构的优化。因企业具体情况不同,企业领导结构的优化标准并无固定的模式。企业领导结构是随环境条件、企业战略、管理文化、技术及员工素质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组合。因此,我们应遵循整体效益原则、功能互补原则、动态变更原则、分工协作原则等来对领导的专业、知识、智能、性格结构以及观点、信念结构等进行重构与优化,规范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搭配合理、配合默契的高效领导集体。
  3.企业领导制度的革新。对于企业领导制度革新,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①改革与创新企业产权制度,建立与完善企业家优选、使用、淘汰等制度。政府与社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家人才市场,完善企业家供求机制,为企业选择优秀企业家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企业应结合现实情况建立经营者的选拔、使用、淘汰制度,构建与完善领导组织体制、目标管理体系和考核考评制度体系。②建立健全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长短期激励相结合、直接间接激励相结合的企业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经理的关键作用,全面履行企业的责任。③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构建全员参与监督的内部监督,强化外部监管,建立健全企业监督约束机制,但不可忽视或否定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总之,应结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充分借鉴美国、法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经验教训,遵循高效原则、集体决策原则、责权利平衡原则、有效激励和约束原则,确立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权力体系,建立统一、协调、顺畅、富有文化内涵的、以人为本、激励约束有效的企业领导体制,并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不断调整与创新,实现领导体制科学化。
  (二)打造运行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是基于一定的企业领导体制,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而建立的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影响企业组织机构的不仅有企业领导体制,而且企业文化中的环境、战略、规模、技术、人力资源、制度类型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关于企业组织结构建设,首先,应了解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的前提条件与关键,全面深刻掌握企业的结构模式理论。在组织结构选择时,应把握三个“基本前提”(即战略一致、流程导向、环境适应),明确三个“基本关键”(即职权关系、成本效率、员工素质),对影响企业结构的环境因素、战略、规模、技术、制度类型进行深入分析,弄清各种组织结构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其次,构建符合企业实际要求、高效运转、具有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虚拟化、边界模糊化、多元化等优点的企业组织结构。坚持任务目标原则、知识共享导向原则、顾客导向原则、综合匹配原则、人本原则、文化导向原则、关键业务原则等,根据企业规模、生产经营情况和管理职能特点以及科学的结构原理,构建适合企业内外环境要求、整合了各种结构理论又能促进企业与社会进步的高效组织结构,同时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调整与创新。最后,搞好企业资源匹配,优化企业结构。企业结构是包括年龄、专业、能力、性格、知识结构及观点、信念结构在内的各种结构因素的有机融合。可根据能力、素质和比较优势进行合理搭配,运用以人为本、优势互补、任务目标、分工协作、集权分权结合、执行监督分设、稳定性与灵活性等原则进行结构调整或重构,使之成为托起企业现在与未来的强大支撑。
  (三)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是基于企业体制和企业组织机构,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它大致包括企业规程、管理工作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证,是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手段和强有力措施。因此,要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不仅要了解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各样问题(如制度不切实际、制度运行机制不健全、贯彻执行不到位等),而且国家和政府要制定有效的企业法规体系,健全、完善和创新企业经营制度,企业要搞好企业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外,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全面审视企业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根据企业战略和社会发展要求,检查企业制度中有哪些方面与企业倡导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相抵触,找到制度中存在缺陷和制度没有被很好执行的原因,如制度不被执行的原因大致有制度违约成本太低,违约处罚太轻;指导制度建立的价值观不正确或制度没有完全反映价值观的要求;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或不适宜等。总之,必须根据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去全面审视各项管理制度,既保持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又能在实操中体现和落实不断创新的制度。
  2.构建出科学、完整、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管理制度是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对正确行为的肯定和对偏差行为的修正而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条例规定。这些制度应具备战略支持性、整体效率性、完整配套性、合约均衡性、环境协调性等特点,应成为引导、规范企业行为、调整企业内外关系的重要武器。如企业民主制度的建设,除了明确企业民主的内涵,了解社会民主和制度对之制约外,还要做好三件事:培养自觉的民主参与意识;通过健全制度保障这种参与意识不受侵犯;社会与企业应塑造良好的民主氛围与环境。又如可通过采取克服惰性、鞭策后进、激励上进、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来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与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激励效果最大化。总之,应根据企业制度审视结果、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要分门别类地构建出科学、完整、先进、人性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
  3.建立健全制度实施机制。制度执行方面的普适性原则是制度充分有效的前提,组织中任何人都要受到制度的约束。违背普适性原则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制度对高层管理者无效以及他们对下属不执行制度表现出极大的宽容。从理论上讲,制度不被执行可能是因为制度本身的局限(如缺乏公正),存在的规定性与选择性、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引起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的严格执行比制度更为重要,有制度不执行表明管理者的能力不足,对员工来说,能力不及造成的失误容易理解,而态度不端正则无法谅解。
  4.搞好管理制度的实施。目前,制度执行方面呈现出制度不规范、不健全、教条化、滞后性、执行不力、设计缺陷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制度目标的实现。即使建立了良好的管理制度,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运行机制,同样不会产生良好的运行效果。而要健全制度运行机制,必须使制度执行具有普适性。在制度运行实践中,违背制度普适性原则的情况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制度执行失效或偏差,无法实现公正公平。制度没有被很好地执行有可能是制度本身问题,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制度的运行机制不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的严格执行比制度本身更重要,一个好而难以执行的制度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5.建立与完善制度评估机制。制度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制度的执行,对制度的好坏进行评估以及建立与完善评估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从制度本身的角度看,制度不被执行大致有:制度的违约成本太低,以至于人们不怕违背制度后的惩罚;指导制度的价值观或理念不正确,制度没有完全反应价值观或理念的要求;制度不被认同、执行说明了制度本身的局限,如制度自身存在的规定性与选择性、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所以,制度评估机制必须根据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出及时地评判,对于制度的缺陷给出正确的结论,准确地确定制度的违约成本,防止制度与价值观或理念脱钩、制度变化过于频繁等问题,甄别各种制度,改善制度运行效果。
  6.实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对包括对决策制度、产权制度、管理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在内的一切规章制度的创新。因为制度一旦制定出来不是一劳永逸的,应随内外环境的变化,根据企业战略、社会与企业发展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包括创新理论),对制度不断进行建设、调整、提高与创新,构建出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前瞻性、动态性的科学制度体系。
  总之,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企业的特点,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有约束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制度的执行必须公平、公开、透明、持久,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的实施、运行和评估机制;同时以科学、完善、实用、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凸现制度文化,形成丰厚的文化土壤,发挥制度之最大效能。
  三、结语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认识制度文化的意义在于,强调制度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在创建公开、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环境中的重要性,但不能仅局限于制度,更不能迷信于制度的制定而忽视企业文化其他部分建设,而应该在企业文化系统建设基础下强调制度的执行、调整与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构建科学的、完善的、系统的、人性化的制度文化,
   
     参考文献
     [1]蒋亚奇.企业领导方式的选择[J].领导科学,2005,(10).
     [2]付立红.中美日三国企业领导方式比较[J].中外企业文化,2008,(3).
     [3]朱恩涛,华桂宏.国有企业领导制度改革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4,(1).


  作者简介:周元成(1972- ),男,湖南永州人,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研究。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制度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