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保证统计工作生命线

时间:2022-02-12 15:10:38 浏览量:

    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以此为依据的决策正确性与科学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对统计数据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赋予其更新的内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要做到统计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客观、适用,为社会发展服好务,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各级统计机构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观念淡泊,少数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较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现了以下种种危害。

    (一)数据虚假

    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二)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

    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三)数据不完整

    调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四)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

    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做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我们分析认为,当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既有来自调查者的也有来自被调查者的。

    (一)源于调查者的原因分析

    调查者(统计部门)作为统计数据的调查、整理、提供者,是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他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企业统计模式属于报告式统计,是按照国家统计部门及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而运作,其统计内容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

    2、调查者在统计指标体系设计时,并没有考虑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没有考虑企业需要反映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等方面的统计指标。

    3、调查者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机制,激励或制约被调查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始数据。

    4、调查者一直是以单向收取数据的角色出现,几乎没有对被调查者的后续服务。

    (二)源于被调查者(原始数据提供者)的原因分析

    被调查者作为原始统计数据的提供者,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被调查者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驱动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统计调查对象不愿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其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与依法纳税间存在着突出矛盾。尽管《统计法》明确规定不公布个体调查对象的具体信息,统计数据也不作为征税和处罚的依据,但因利益冲突,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一方面调查对象有“不愿露富”或是“怕缴税”的思想,能瞒则瞒,所报送的涉及与自身利益有关的统计数据远低于实际现象。另一方面,个别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而虚报统计数据,甚至按目标任务直接按月或季度分解任务,故意伪造或篡改统计数据。

    2、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开展统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和办公条件(计算机等)不能保证,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统计岗位形同虚设,统计人员兼多项工作,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使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统计,造成部分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但仍是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所必须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

    3、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稳定性差。部分单位不仅安排未取得统计从业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而且频繁更换。有的单位年年更换统计人员,甚至一年换几次,刚换上来的又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工作没有交接好就匆忙上阵,做起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只能凭感觉随便填几个数字,就当作是统计数据,上报了事。

    4、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分析评估能力弱。被调查者缺乏必要的文化及能力素质,由于非主观原因,如记忆、记录或估计不准,也会使所提供的数据产生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一般不会造成普遍的系统性偏差,但对总体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三、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一)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

    1、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干部考核制度和干部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导致和助长统计数字造假的重要源头。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对各级干部的考核、评价以及相应的升迁、任免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不能仅从“数字”上看政绩,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赋予群众监督那些用于考核干部政绩的统计指标的权力。

    2、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统计法是统计工作者捍卫统计数据质量最强大、最有力的武器。导致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统计数据与目标管理实绩挂钩,加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有的单位对一些引起相关指标年初计划多少数字,年底统计就往计划数字上靠。统计数字受领导的干预,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的领导对统计法律意识淡薄,导致统计数据上报失真。我们既要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又要对违法者进行法制教育,使其提高法律意识,并帮助其制定守法措施,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这样广大统计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效果就会提高。

    (二)科学合理的统计设计

    统计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能否获得高质量的原始数据。

    1、设计面对新的经济模式,企业的性质、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与宏观管理部门的关系均发生了变化。要适应新的经济模式,调查统计报表设计时必须同时兼顾被调查者自身管理的需要。

    2、按照知识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内在的要求,构建企业统计系统。新构建的企业统计系统必须遵循经济、统计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对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全面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运行和管理的符合国际惯例的统计系统。

    3、充分研究指标的可获得性。对于涉及企业敏感性问题的指标可以考虑分层弱化。这是基于敏感性问题具有可变性的特点,即根据敏感性调查的不同目的,探究造成该调查问题为敏感性问题的原因。由此选择与之相关的非敏感分层标志以划分不同的调查层,再根据各层被调查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或特征,相应设计每层弱化或非弱化的敏感性问题,以达到降低敏感性问题的敏感度、争取被调查者合作的目的。

    (三)有关调查阶段的对策建议

    1、建立统计数据质量监督控制评估中心

    在现有经济体制下,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在统计数据质量上实施过程管理,在统计数据生产流程的各阶段对数据质量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2、丰富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手段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该丰富统计调查方法、手段,大力推广和强化采用不同调查方法,开展灵活多样的非全面调查,做到全面统计、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结合运用,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以调查方法的科学性,保证对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四)控制统计工作中的人为错误

    1、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同时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运用计算机整理、汇总统计资料,速度快、效果好,其优越性是手工整理无可比拟的。现在国内大部分著名企业基本上实行网络化、全球化,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先进行业信息,采用科学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找差距挖潜力,努力赶超世界先进企业。要能够写出有一定深度的统计分析预测报告,系统、全面、科学地去挖掘利用网络资源和从市场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完善整个分析、预测手段方法和过程。但是,也应重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质量问题,提高计算机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录入数据的可靠性。

    2、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统计人员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没有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不善于统计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写不出有一定深度关于本企业某一方面对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因此,对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企业内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到企业外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先进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统计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杜绝因业务不熟悉而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

 

推荐访问:质量关 统计工作 生命线 统计数据 把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