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探析

时间:2022-02-12 15:12:19 浏览量: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统计法律体系和调查方法制度,在核算方法上和数据公布上逐步与国际接轨。各级统计部门开展了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的定期评估,同时每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一次统计执法大检查。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对下一级政府统计机构定期开展统计巡查。各地每年都查处和暴光一批统计违法案件。应该肯定,统计数据的质量基本上是有保证的。大多数统计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统计数据质量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还有少数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现象,甚至在某些领域或某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借“统计数据质量年”的大好时机,我们有必要对统计数据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作全面、深入、客观的剖析,继而对症下药,认真地加以整改,使统计数据质量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统计的对象---被调查者配合程度下降。①受局部利益和个体利益驱动,不提供真实数据;②被调查者缺乏必要的文化及能力素质,由于非主观原因,如记忆、记录或对指标涵义理解不透彻等,也会使所提供的数据产生一定的误差;③日常生活中一些部门循私枉法、野蛮执法、暴力执法导致某些统计调查对象抵制统计调查,不敢提供真实数据;④统计调查报告模式单一,调查者一直是以单向收取数据的角色出现,对被调查者几乎没有后续服务;⑤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机制,激励或制约被调查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始数据。

    2、地方政府尚未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形成科学、客观、完善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容易对统计数据带来干扰,使统计数据主观失真。在湖南省统计局开展的统计数据公信度调查中,质疑反映政绩的统计数据的人最多,有52%的被调查者认为反映政绩的统计数据不准。

    3、在法律及相关制度上缺乏调查对象如实向统计机构提供资料的机制和对被调查者隐私严格的法律保障。

    4、统计工作物质条件不能适应日益加重的统计工作任务的需要。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统计的对象----社会经济现象,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来说较之于计划经济时代更加千变万化,日新月异。而主要依靠政府保障的统计工作的物质条件则相对稳定,人员、经费、物质设施的更新和扩展相对滞后,甚至是特别滞后。另一方面,政府统计的工作任务由国家布置,刚性强,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而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的条件有相当一部分靠地方政府保障,柔性较大。地方财政实力雄厚的,安排人员多,统计经费充裕,统计网络健全完善,完成任务自然有保障。财政穷的地方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统计部门人手少,一人顶几人,工作苦不堪言,尽管无私奉献精神发挥到了极至,但完成任务仍然难保障。地方财政穷统计经费就自然紧缺,常常处于等米下锅状态。再说统计部门领导常常是一边“跑”人员一边“跑”资金,也是千辛万苦。跑人员和资金成了衡量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统计条件和统计任务不对接,难以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首要位置。

    (二)内部原因

    1、统计的性质及其从属的地位决定了统计部门工作覆盖面广,服务性强。统计几乎涉及了社会经济的所有方面,数据量大、任务重,工作枯燥繁琐,一个统计人员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要把成千上万笔数据全都搞准,难度较大。

    2、目前的统计分级管理体制决定了统计对地方依赖性大,抗干扰能力差。人员工资、编制、部分经费、干部任免、考核都在地方,地方对统计影响大。

    3、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呆板笨重,难以跟上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统计调查方法难以准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诸如制度之类的上层建筑要跟上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同时上层建筑也永远不可能完全覆盖经济基础。在统计工作实践中总是遇到很多千差万别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被统计制度所覆盖。因此统计部门不断探索科学、有效、能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统计制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最后的难点所在。

    4、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更换频繁,待遇低,队伍稳定性差,职业道德水准不尽如人意。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淡化讲原则,冷落尽职尽责干实事者,搞一团和气,干得好不如关系好等等不良风气。统计部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上不良文化的浸蚀和影响。视统计信誉如生命的意识难以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5、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涉及面太广,难以得到全面、有效的重视和改善,基层单位必要的办公设施缺乏,统计工作制度不健全、缺乏准确的依据,统计台帐、原始记录不全,历史资料混乱。

    6、政府统计部门对统计的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机构、人员、经费不足,执法环境不够宽松,部分处罚难以有效执行,统计行政处罚重外轻内,重民轻官,政府统计数据差错责任难以得到有效追究。

    7、对统计过程缺乏有效制约与监督。一个统计数据的产生过程要经历报表布置、收集、审核、汇总、上报等多道环节。在报表布置环节中是否按照报表制度规定对所有的调查对象全面布置了,有不有遗漏,基层统计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报表制度、指标涵义、计算方法等;在报表收集环节中是否该收的都收上来了;在审核环节要受到的监督就更多了,基层数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存在计算错误和逻辑性差错,是否存在虚报、瞒报、随意估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现象;在上报环节是否存在人为的干预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有效的监督。但从现状来看,无论是约束形式还是约束力度都不够充分。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对策

    提高统计数据涉及到法律法规、管理体制、方法制度、基础工作、人员素质、物资保障和精神文化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方面。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有的需要通过政府行为来解决,有的则需要统计部门去努力;有的需要从经济基础方面去保障,而有的则需要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去加强。

    1、有效强化数据质量意识。

    统计应真正把统计数据质量放在第一位,自上而下树立和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意识,使之贯穿于统计工作始终。一是强化数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大局意识。把搞准统计数据为国家和各级地方决策管理提供真实可靠依据,为人民群众提供真实可信统计信息作为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计部门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在这样一个思想前提下展开。统计工作必须在“怎么样才能使人民群众满意”这上面下功夫,要在唯“实”上下功夫,而不能在唯“上”唯“目标”上下功夫。要让绝大多数人满意,而不能只让少数或个别人满意。只有把统计数据真正搞客观、搞真实、搞准确,人民群众才会真正满意。这样我们的统计事业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二是研制出台一整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数据质量考核评估制度。三是考核评估检查系统化、定期化、制度化、规范化,力求取得实效,切忌搞形式走过场。在每年的统计巡查和执法检查中,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充裕的时间和周密详细的准备,集中精力,抽查一至二个地方或行业,查深查透,从总体单位是否重复遗漏、指标概念是否准确无误、计算方法是否正确、统计口径是否符合要求到基础工作是否规范、行政记录是否齐全、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等等全部纳入检查考核内容。这样该地方或者该行业的统计数据质量状况就会基本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继而实事求是地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落实。这样统计数据质量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事实上,满意的统计数据质量和公众信任度是靠全体统计人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的。只要我们立足实际,下决心办实事,一定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满意。四是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政府统计奖惩体系,强化数据质量差错责任追究。一个部门一个国家机关都有一整套反映本部门本单位文化特色的奖惩制度,在政府统计部门应该突出和强化的是数据质量意识,统计数据质量的奖惩力度应该大于其他任何工作的奖惩力度。建议在整个部门设立统计数据质量奖,专门表彰为统计数据质量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弘扬搞准数据光荣,搞错数据可耻的职业道德风尚。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差错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五是把搞准统计数据能力和贡献作为统计干部选拔任用和提高各种待遇的重要依据。

    2、不断改善统计工作条件,使统计工作任务的完成有基本的物质保障。

    3、与时俱进,加快统计调查方法制度的改革,使之适应统计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

    4、改革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我国基本统计信息主要依靠地方各级统计部门收集。在现行体制下,如果地方领导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干预的话,地方统计部门就很难顶住压力。而且,由于《统计法》规定的违法处罚权限也在地方行政机关,即使出现违规行为,地方政府也可以充当保护伞。因此,改变目前分级管理的体制,强化统计机构的独立性非常关键。

    第一、改革政府统计隶属关系,实行政府统计机构垂直管理体制,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对下一级统计机构实行垂直领导,同时服务于地方,使整个统计系统自成体系,不受制于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实行统计垂直管理体制,其一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对统计数字的行政干预;其二能切实解决统计部门的人员编制、经费、办公设施等问题;其三通过把好干部“入口关”可以保证统计队伍整体素质;其四可以全面顺利实施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制度,而不受地方干扰。只有改革统计管理体制,维护统计部门的独立性,才能使其他一系列相关问题迎刃而解,最终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准确。

    第二、适当培育、发展民间和社会统计组织 。在西方发达国家,民间统计调查活动已经是极为普遍的经济现象,其在弥补政府统计不足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适当培育和发展民间和社会统计组织的好处在于:其一民间机构不同于官方机构,一旦涉嫌造假,对其信誉将是致命的打击;其二民间统计机构不必看地方官员的脸色行事;其三民间机构之间的竞争以及民间机构与官方机构的竞争,会促使官方的统计机构努力改进统计质量;其四某些调查活动及具体事物采用市场运作,交民间和社会统计组织承办,政府统计可以对其实行规范管理,这样既可调动民间统计的积极性又可适当减轻日益加重的统计工作压力.

    第三、建立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中心。既然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与否关乎国家决策管理,关乎民生大计,那政府统计产品也应该跟其他各行各业的物质产品一样有着自己健全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因而有必要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同时吸纳公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计数据质量监督。监控和评估中心要建立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加强对统计数据源头的监控,要制定一套基层统计机构质量考核制度,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透明度。

    5、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统计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着重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开展统计普法,不断强化全社会统计法律意识。
    第二、进一步完善统计法律法规,使之更好地发挥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作用。
    第三、完善统计执法机构,充实执法人员
    第四、大力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加大重大案件查处和暴光力度。
    第五、深入开展统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
    第六、强化执法考核,实现专业统计工作与法规工作的有机统一 。
    第七、端正执法指导思想,健全依法行政规章制度,强化执法监察,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6、建立和完善能够全面、客观反映科学发展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7、树立先进的统计文化理念

    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统计部门尤其是县级以下统计部门工作清苦,地位低,待遇低,干不出什么大事,没有全面地认识到统计的内在价值。不少统计人员没有自信心和进取心,抱着糊日子的态度,得过且过,工作没劲头,指望有朝一日能跳出统计这个苦海。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加强统计文化建设, 不断进行统计文化创新,用先进的统计文化理念改变统计人员的目前精神状况,营造能够使统计人员感受到理想和意义的精神家园。尤其是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在政府统计公信度亟待提高的今天,统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迫切地显现出来。
 
    第一、树立正确的统计价值观,增强统计工作自信心,充分认识统计自身价值。如果连自己都不信任自己,那怎么叫人家信任你呢?所以,先有自信而后才有公信。常言道:是真金在哪里都闪亮。统计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同样可以大有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统计。建国几十年来统计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高级社会经济管理人才。不少经济学家,都是在统计这个大熔炉里煅造过的,可以说统计是经济学家的摇篮。统计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第二、以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制度为核心,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制度,打造具有统计特色的制度文化,以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用好的制度文化来激发统计人的工作活力,使广大统计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加强作风建设和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树立统计行业职业道德的优秀典型。每个行业每个部门都必须有自己的典型和楷模,在全国近十万名统计大军里,有许许多多业务精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统计楷模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四、积极创建学习型统计组织,努力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第五、上级统计多关心下级统计,多为基层统计排忧解难,努力提高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的各种待遇,让广大基层统计工作者倍感来自统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推荐访问:探析 统计数据 质量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