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及应对办法(二)

时间:2022-02-19 15:04:34 浏览量:

——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

一、分析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作为一个行业掌握着全社会的资金和资金的流动,好比遍布人体全身的血液系统,其特殊地位说明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有学者认为,金融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可以强国,可以弱国,也可以亡国。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消除国家疆界,号称“第二国防”的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能否通过国有银行改制保障国家金融安全需要探讨。

我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意味着外资银行将像血管一样嵌入中国经济肌体,参与我国的财富分配和转移,不但要继续为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提供外资贷款,还能吸纳人民币为其提供更多的贷款,可以使我国的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扩张,消耗更多资源换来更大的贸易顺差,并对内地房地产过热推波助澜。再者,外商有了在中外合资银行董事会任职之便,可以像血液一样渗入中国经济肌体,了解本土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渠道、市场竞争、股权并购等,当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置于另有谋图者跟踪,竞争对手支付佣金就能获得宝贵的商业信息,让竞争对手占得先机。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还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国际竞争搬到了中国领土上,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我们所做的准备能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吗?

理论上讲,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存在上述隐患,能否对我国经济造成威胁和伤害,则要看我国的金融体制是否适应全面开放引发的激烈竞争,看本土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是否健康。跨进21世纪,我国加快了银行业改革的步伐,从改制情况看,存在明显的内生性缺陷,比如大银行战略形成决策权高度集中,致使决策系统反映迟钝,在曾经封闭的环境中运行还能维持,随着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原来垄断经营形成的储蓄资源、信息等优势不复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陷则暴露在外商面前,欲防备而防不胜防。

二、我国缺失民营银行

我国的银行业与各国银行业的所有制结构不同,各国既有国有银行,又有大量私人银行,我国除民生银行等屈指可数的私人控股银行和地下钱庄外,基本上没有私人经营的银行,可谓清一色国有性质的银行。在国有性质的银行全面控制储蓄资源的情况下,高利贷成不了气候(也不能成气候),外资银行介入将使民间银行成为被彻底遗忘的角落。

在民营银行缺失的情况下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是中国自有银行以来前所未有的事情!此情此景下给外商国民待遇,拥有国民资格的潜在民营银行家则没有国民待遇,不但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连参与竞争的资格也被剥夺。

在民营银行缺失的情况下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是可怕的,特别是对外资法人银行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相当于让外商拥有我国的储户资源和四通八达的信息网路,作为竞争对手,我们想引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更是停留在说教上,因为那是外资银行的商业秘密。

银行改制强化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民营银行几乎一片空白,这样的入世准备为外资银行长驱直入创造了条件,我国金融命脉被外商部分控制不是耸人听闻,其威胁远不是几家企业被外商控制所能比拟,拉美国家金融命脉被外商控制引爆的经济危机提醒我们,我国的金融安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采取措施应对是当务之急。

三、调整银行业改革的路径

先看工商企业的改革。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以家庭承包土地为发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继之小商品、纺织服装、家电、食品加工、公路运输、装备制造、信息产业等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衣、食、行等竞争比较充分的领域,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丰富的产品,全体人民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工商企业的地域性和实体经济特征说明,无论是超前、同步、还是迟后引进外资企业,都无法排斥和遏止民营经济发展,正是民营经济的长足发展,使得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形成竞争。在细分的高、中、低端产品市场中,各种所有制成分的企业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民营企业成为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尽管在税收、融资、土地、市场准入等方面歧视民营企业,但毕竟容许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

我国工商界已形成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竞争的格局,然而为其服务的银行却只有国有性质的银行与外资银行,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实践下来也不理想。实际上,多元化的企业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市场经济离不开民营银行,民营银行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银行经营的是货币和有价证券,货币和有价证券是资金和资本的载体,比如工商、金融等企业的固定资产量化为资本,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才能实现流动,把不能流动的固定资产量化为资本,就可借助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快捷地流动,甚至瞬间转移。除了这些经营特点外,银行还承载着国家金融安全的重任,再看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开放情况,均说明开放货币市场与开放汽车等产品市场有实质性区别。

我国四大银行个个都是庞然大物,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具有规模优势,然而四大银行都背负巨额不良资产,抗风险能力弱。改制也是从体制外给银行输血的改制,经营机制没有多大变化,要说有所变化,也是经营机制更呆滞,一抓就死、一放就乱,比如,与往年相比,2006年前8个月新增贷款突破全年预期目标,之后新增贷款又急剧萎缩〔7〕。

国有银行改制后,总行、分行、支行仍然是国字号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竞争中无第三方——民营银行参与,实际是单打独斗,上演的是让地盘表演,让外资银行攻城拔寨。更严峻的是软件资源——人才被挖走,银行间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面对外资银行这样的竞争对手,国有商业银行会流失优秀业务员。

有民营银行参与竞争就不一样了,民营银行也会挖走国有商业银行的优秀业务员,但宏观上看仍留在中资银行中,无论张三银行还是李四银行发展壮大或破产清盘,体现的是分散金融风险,在抵御国际国内金融风险中,成千上万的民营银行犹如磐石,是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中坚力量。那种与民营银行相处有金融风险采取遏制措施,与外资银行相处才安全采取的合作措施,无异于与虎谋皮。

上述分析说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强调银行业对内对外开放的顺序——扶植和发展本土民营银行应该在前,向外资银行开放应该位于其后!当然,我不排斥银行业对外开放,是认为在现代金融环境中,在缺失民营银行的情况下,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选错了路径,需要调整银行业改革的路径。

在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档口,趁外资银行还没有大量涌入,银行界应像工商界容许民营企业进入产品市场一样,容许民营银行进入金融市场。鉴于我国储蓄资源高度集中,让民营银行自生自长不仅发展缓慢,还会产生新的难解的矛盾,需主动采取措施发展民营银行,这就是说,自上而下地改革得靠政府的制度安排扶植一批民营银行破土而出,高起点地发展民营银行。所谓高起点地发展民营银行,是给民营银行储蓄资源、人才资源、网络资源等方面的倾斜,让民营银行一面世就能参与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海外的民营银行)之间的竞争,即起点公平的竞争。

 

推荐访问:隐患 外资银行 应对 办法 开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