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甘肃兴电灌区节水灌溉主要途径初探(张百宇)

时间:2022-02-20 15:06:43 浏览量: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工业、农业的发展。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兴电灌区从经营管理入手,练内功,上硬件,以增加灌区活力为目标,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兴电灌区地处甘肃和宁夏两省区交界处,属高扬程提水大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1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5万亩,工程总扬程439.75米,净扬程407.3米,设计最大提水流量9.6立方米/秒,年提水1.2亿立方米。灌区辖3县2区10(乡)镇,农业人口14.5万人,其中从干旱山区移民4.7万人。区内地下水位一般在20—70米之间,且矿化度高,在2—6克/升左右,无开采价值。区内年平均降雨量为25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高达2390毫米,水资源十分匮乏,为此从黄河提水引入灌区进行农业灌溉。

 

兴电灌区作为甘肃省大型高扬程灌区之一,随着工业生产、城镇建设的发展,以及黄河来水量逐渐减少,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业灌溉面积的增加,以及工业、城市用水等“农转非”用水量的增加,造成农业灌溉水源严重不足,特别是枯水年份矛盾尤为突出。灌溉水源不足,给灌区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1 节水灌溉的主要做法

 

1.1 节水意识的提高是搞好节水工作的前提

 

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种田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对农田灌溉工作也非常重视。但由于缺乏科学用水的常识,一般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存在着只要浇大水,就夺高产的错误认识。大水漫灌不但使大部分水形成了重力水,更由于管理粗放,灌地时往往造成“跑、串、泄、漏”等现象,水的浪费是比较严重的。在组织用水上,各村一直按计划水量预征水费,农民按亩交费,因此产生交同样多的钱,用水少了就吃亏的想法。针对这种现象,灌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普及科学用水知识。灌区内部制定节水政策,搞节水联查,制定奖惩措施等。通过近年来大力宣传和发动,分析水源形势,改变“灌溉就是灌地”、“灌溉就灌饱灌足”等旧观念,树立灌溉就是灌作物,灌溉要讲科学、讲节水意识,使人们懂得节水的重要性,加强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2 渠道工程和田间工程建设是节水的基础

 

节水灌溉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长远大计。兴电灌区自1984年建成后,经过近20多年的运行,年久失修,工程老化。近年来,灌区在日常加强管护、清淤的同时,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实施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内筹外引,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工程条件,对部分渠道采用塑料薄膜、混凝土等防渗措施,对相应的建筑物进行配套改造。近年来,工程管理处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设备科技含金量。先后投资190多万元,对部分通讯设施进行了改造,引进了光纤自动化程控交换系统,处机关和八座泵站三个水管所实现了通信、电视信号光纤传输。逐年分期分批给各单位配备了微机及办公软件60多台套,处机关已全部实现办公自动化。积极争取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资金200多万元,建成调度中心至一、六、八三座泵站远程自动化控制工程,完成了兴电灌区数据库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今年计划在总干渠分水口、黑山支干渠部分支渠分水口安装自动测流、计量及自动观测水位设备。同时为切实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在详细考察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分阶段将原来水泵的铸铁叶轮更换为钢制叶轮,把泵站的普通闸阀更换为国内先进的液控碟阀。新增水泵机组7台套,并对部分配电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推广使用先进施工技术,提高工程安全运行系数。为保证渠道工程的安全运行,提高工程安全系数,减少水的损失,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对部分隐患工程进行了加固改造。将部分梯形渠道改为反拱底形渠道,提高了抗冻胀变形能力,延长了渠道使用寿命。并运用新型防渗改造技术对28.95公里支渠、1.932公里支干渠、2.012公里干渠进行了防渗改造。采用无喉道量水堰对灌区各主要分水口进行改造,提高分流和计量的准确性。提高了渠道输水能力和水的利用率,渠系水的利用率由原来的56%提高到现在的68%以上。在支、斗、农等各级渠道,提高整修标准,强调了“五面六线”,减少糙率,提高过水能力,缩短了灌溉周期。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大力推行平田整地、大畦改小畦灌溉等田间节水技术,减少了田间灌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了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

 

1.3 优化管理是节水的关键

 

节水工作离不开科学管理。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灌溉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近年来,在实施灌区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的同时,根据灌区具体情况,一手抓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手抓管理,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

 

管理出效益,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是灌区用水走向集约化道路的必备条件。九十年代以来,先后制定并完善了“灌区用水管理办法”、“灌区工程管理养护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在灌区工程运行管理方面,严格执行管理办法,在水量计量方面,除完善闸门控制体系外,引进先进设备,实现远方自动化监测;在配水方面,做到计划周密,实现优化调度,“以亩配水,按量征收”,斗口计量,逐步缩小核算单位。严格控制调度弃水,对因雨弃水限定最小降雨量,降雨量不超过30毫米时不得弃水;严格控制淘水;限制各干渠的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实现集中供水;考核各所用水指标和渠道系数指标完成情况;实行节水灌溉,考核灌溉效率,并制定奖惩措施,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灌地效率。

 

为与市场经济接轨,在管理体系上进行改革,逐步走向企业化管理,实行指标考核、目标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依法治水,强化水政管理,增强灌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起群众建设、管理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实现“决策民主化、水务公开化、管理专业化”,使水管单位与用水户双赢。同时,面对水源紧缺和水价调整,管理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科室为单位组成工作组,协助水管所进行夏灌高峰期灌溉用水管理,重点在提高灌溉效益、降低灌溉成本、推行“三公开”“四到斗”、稳定用水市场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在水源紧张的条件下,力促节水,争取小麦普灌一水,各水管所也相应制定措施,在用水组里组织灌地专业队,预交跑水押金,渗水或跑水用水泵抽回渠道或田间,推行大畦改小畦,田间工程不达标不供水等措施,有效地制止了“跑、串、泄、漏”等浪费水的现象;积极推行“二、八改洼”、小水快灌、高地提灌等节水灌溉方式,降低灌水定额,制止大水漫灌。据统计,今年平均亩灌水定额减少5方,灌溉成本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水价调整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农民灌地成本有所下降,真正实现了灌区、农民双赢。

 

在经营机制上,落实灌区各管理单位的经营自主权,除水价决定权外,其它像管理所内部人、财、物的支配,水量调配权、内部奖惩权等交给管理所,做到设置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高效灵活,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实行预征水费,改革先供水后讨债的运行机制,使管理单位处于主动地位,促进用水户及时交纳水费,提高水费的征收率。

 

1.4 利用经济杠杆,执行合理的水价是节水的手段

 

水这种特殊的商品走向市场已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水的价格需要反映其价值,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在客观上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节水。

 

过低的水费标准严重制约了灌区更新改造、维持简单在生产。水价过低,农民就不会珍惜水,节水观念就淡薄,浪费水现象就严重,灌区的经济效益就低。收入少,工程条件、管理设施得不到及时改善,职工工资得不到保证。反之,水价过高,农民无法承担,就不会用渠水,灌溉面积就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就大,造成效益减少,也就谈不上节水。因此,选择合适的水价,使农民能够承担,又不会浪费水,灌区效益也就高,不同的地方选择不同的水价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自1991年至1998年,灌区农业供水价格本着“稳步提高、逐步到位”的原则,一是结合灌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价改革政策,先后三次对水价进行调整,由原来的0.12元/m3调整到目前的0.24元/m3(占成本的67%);二是积极推行季节性浮动水价,在基价0.24元/m3不变的基础上,将春秋灌水价下调0.04元/m3,夏灌水价上调0.02元/m3,通过水价杠杆作用促使农民节约用水、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进行节水扩灌。水价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节水意识,有效地促进了节水灌溉,对充分利用水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国内许多地方的经验表明,凡是实行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地方,都能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甘肃省大型高扬程灌区的兴电灌区,控制面积跨两省两地市,水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因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原因,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规章制度被搁置,根本不可能进行整体规划、统一调度、合理分配。“多龙管水”的局面很难使地上水、地下水充分利用。加之灌区节水灌溉起步晚、发展慢,从事节水灌溉技术的专业人员少,技术水平低,灌区群众认识滞后,使部分节水设备的应用和节水措施的实施受到了一定局限,影响了节水措施作用的正常发挥。

 

同时,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地方财政困难,加之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项投入较高的科技项目,管道灌溉亩均投入250元左右,喷灌、滴灌亩均投入约500元左右。而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水费目前最高的为0.24元/立方米,一亩地多浇50——70立方米,一亩地的管道灌溉工程投入可支付10——15年的水费,在灌区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从眼前利益出发,地方政府和农民存在“划不来”思想,不愿过多地向节水灌溉投入。

 

因此,要把有限的水资源调配到效益最好的地方,就必须统一管理。合理调整水资源费,科学地使用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产效益。一是加强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编印散发科学节水技术宣传材料等宣传措施,普及科学节水知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强化节水意识;二是灌区内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要大力抓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宜的节水工程措施;三是因地制宜推行喷灌、滴灌、管道输水等高新技术节水灌溉方法,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的浪费;四是制定科学合理的配水计划,做到按计划供水,合理制定丰苦年份的灌溉制度,降低灌水定额,减少灌溉次数或缩短配水轮次;五是改革灌溉制度和灌水方法,按适宜的灌溉制度灌水,推广实行沟畦灌、小块灌溉等灌水方法,消灭大块灌,降低灌水定额是一项最有效的节水增产灌溉方式。

    

推荐访问:灌区 甘肃 初探 途径 节水灌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