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维持东平湖健康生命(张旭,吴家茂,马玉娟)

时间:2022-02-25 15:13:32 浏览量: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东平湖作为黄河下游防洪保安全的重要蓄滞洪工程,应当革新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加快东平湖防洪体系建设步伐,采取资金、工程、政策等多种统筹协调手段,缔造安澜、和谐的东平湖。

关键词:黄河 东平湖 发展观 健康生命

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在资源、环境等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此,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这是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深刻分析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的。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只有在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建设社会主义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

在2007年10月25日召开的第十七届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新的内涵,即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 东平湖蓄滞洪区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本状况

东平湖蓄滞洪区(以下简称东平湖)地跨山东省东平、梁山、汶上三县,东接汶河,西通黄河,总面积627km2,分为新、老两个湖区。原设计蓄洪水位46.0m(大沽高程,下同),库容39.79亿m3。近期在防洪工程不完善的情况下运用水位44.5m,库容30.42亿m3。东平湖的主要任务是调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黄河艾山站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 m3/s,以确保济南市、京浦铁路、胜利油田和黄河下游千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和京杭运河复航工程的利用平台。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北排入黄、南排入南四湖问题仍未妥善解决

由于黄河河道逐年淤积抬高,东平湖蓄洪运用后北排入黄越来越困难。虽然为扩大东平湖北排泄流能力对出湖河道进行了开挖,使出湖河道最大泄流能力达到2350 m3/s (湖水位46.0 m,黄河无顶托),基本达到与陈山口、清河门两出湖闸设计泄洪能力相匹配,并在入黄口处修建了庞口防倒灌闸(设计泄洪能力450 m3/s)。但从2007年8月东平湖抗洪抢险(以下简称“07.8”抗洪抢险)实践来看,当汶河超过五年一遇洪水,则需要破除防倒灌围堰,使闸、堰同时泄流,以加大泄洪能力,减轻防洪工程的防守压力。但由于庞口围堰以及围堰上游东导流堤地处黄河滩,基础属于沙质软基,遇到水流冲刷,土方流失速度较快,口门由原开挖宽度15 m被冲刷扩至85 m,口门处水深平均10 m,口门下游冲刷坑深达13 m。更为严重的是,水流通过口门后水势紊乱,在围堰下游、上游右侧形成较强回流,不断冲塌东导流堤前滩地,在采取挂柳防冲、抛柳石枕、铅丝笼、修做护岸工程等进行抢护的条件下,堤前滩地坍塌迅速,滩岸坍塌距东导流堤不足5 m,危及东导流堤的安全。一旦东导流堤冲决,洪水直接危及东平县姜沟控导工程和旧县滩区1.6万人、1.8万亩土地的安全。防汛指挥机构被迫关闭出湖闸,历时66小时的昼夜奋战,方才堵复围堰口门。若汶河再发生后续较大洪水,后果不堪设想。本次“07.8”洪水防御和出湖河道围堰破堵及抢险总投资共计954.72万元,经济及社会成本庞大,实践证明采取闸、堰结合北排入黄方案问题较多。

淮河“75.8”特大洪水后,国家兴建了司垓退水闸和八里湾闸,以便东平湖全湖运用时相机经京杭运河向南四湖排水,两湖共用时最大控制泄流800 m3/s。但目前无论是新湖还是老湖的相机南排,均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八里湾闸后老湖通往司垓闸的流路尚未打通,目前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与南排线路基本一致,但其开挖断面设计流量100 m3/s,与老湖相机南排的规模不相匹配;二是目前司垓闸以南通往南四湖的相应配套工程尚未完善,各种防护工程及运河两岸支流的防倒灌工程没有修做,梁济运河的泄洪能力远小于司垓闸的泄洪能力。因此,一旦需要,即使南四湖能够接纳洪水,也难以实现紧急排水。

2.2.2 二级湖堤工程标准偏低,分、泄洪闸机电设施严重老化,难以保证运用安全

二级湖堤是将东平湖分为新老湖区、分区运用的关键性工程,IV级堤防标准,设计防8级风力,设防水位情况下设计风浪爬高1.5m。从近几年运行情况看,一是堤顶高度偏低,防风浪能力不足;二是堤身堤基缺乏截渗措施,防渗能力差;三是石护坡强度不够,难以抵御较强风浪淘刷。2003年10月,老湖出现6级以上北风,持续80多个小时,最大风力达到11级,二级湖堤遭遇建库以来最严重的风浪险情,石护坡坍塌4.53万m2,堤身受到严重淘刷,最大淘刷深度达1.5m。根据二级湖堤暴露出的问题,山东黄河设计院对二级湖堤防风浪能力进行了专项论证,结果为堤顶欠高值最大达1.34m.按照2003年的实际风速,计算石护坡安全厚度应为0.39m,超过原设计厚度30%,现状石护坡厚度及结构均不能满足防风浪的要求。

石洼、陈山口等5座进出湖闸供变电、启闭设备及备用电厂机电设施已严重老化且属于高耗能、应淘汰的落后产品。近年来在启闭试验中多次发生故障,部分零配件已无处购置。2004年经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施工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及电力工业阻滤器变电设备质量检测中心鉴定,大部分机电设备已严重老化,属三、四类设备,需要更换改造,其中出湖闸备用电厂2台发电机组已经报废。

2.2.3东平湖湖区安全建设亟待加强

为解决区内群众的避洪问题,自60年代以来,国家投资陆续修筑避水村台158个,总面积317万m2。据调查,目前避水台居住人口仅7.91万人,除去山坡居住人口外,尚有18.82万人居住台下。为使区内群众能在蓄洪运用前迅速安全撤出,湖区已建成沥青、水泥等撤退公路295.7km,其中老湖区81km,新湖区214.7km,但还没有形成比较合理的撤退道路网络。另外,由于平时没有维修资金,缺乏日常维修管理责任主体,目前许多道路已严重损坏。

2.2.4 围湖造田、围垦河道影响东平湖蓄滞洪能力和入湖、出湖洪水畅通

东平湖老湖区现有围湖造田封闭圈9处,围湖面积约54.61km2,占老湖区总面积的26.13%。其中除金山坝围护的41 km2位于老湖西部外,其余8处分别位于出湖闸上游和大清河入湖口,围护面积达13.1 km2。围湖造田不但减少了蓄滞洪库容,造成在入湖水量相同的情况下水位升高,增加堤防出险机会,同时加大了调度防守队伍上堤防守的机会。

3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东平湖突出问题

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在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民治黄以来,人们基于东平湖未封闭、无控制的自然状态,对东平湖进行了适度的、成功的防洪治理和运用。在大跃进时期,人定胜天思想甚是活跃,在缺乏全面、系统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忽略了自然条件的客观因素,跳跃式地对东平湖进行了综合开发,造成治理目标和手段的偏差。位山枢纽工程的废弃、东平湖围坝工程建设以及蓄洪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新的治河实践呼唤着新的治河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黄委党组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终极目标。东平湖是黄河的重要滞洪区,针对目前东平湖治理开发和运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在新的治水理念指导下,立足于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时期下的东平湖治理与运用展开进一步探讨。

3.1 加大投资力度,消除防洪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东平湖防洪工程体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观点,解决东平湖治理存在的资金制约,进一步加快东平湖防洪工程建设步伐,完善防洪体系,才能做到“分得进、守得住、排得出、群众保安全”,为防护范围内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3.1.1 尽快扩建庞口闸,增强北排泄水和防淤控制手段

今年汶河洪水虽未达到5年一遇,但因8月18日汶河上游支流柴汶河堤防发生决口,导致张庄煤矿失事,181名矿工困于井下,引起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在东平湖成立现场指挥部,决定并实施了围堰破除。

通过这次庞口围堰破口运用实践,充分证明原来设计的闸堰结合泄洪方案,无论从控制手段、实施难度还是经济效益等都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地方政府坚决反对今后采用闸堰结合方式北排入黄,迫切提出扩建庞口闸,从根本上解决北排流路的控制问题。因此,建议尽快扩建庞口闸,使之过流能力达到2500 m3/s左右,与出湖闸、出湖河道相匹配,以增强泄水和防止黄河倒灌淤积的控制手段。

针对出湖河道过流能力不足,对东平湖中常洪水泄洪影响较大的实际,建议今年汛后即考虑结合需要扩建的庞口闸底板高程,安排对该段河道疏浚挖深,力争2008年春季对闸上引河实施全面疏浚。

3.1.2 尽快打通东平湖紧急南排流路

东平湖老湖蓄滞洪运用后一旦向北排水入黄受阻,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八里湾闸、流长河连通司垓闸,向南四湖紧急泄水。建议尽快修建配套工程,打通东平湖洪水南排紧急通道。一是首先按照设计过水能力450 m3/s,开挖疏浚流长河,与司垓闸相连通,并打通司垓闸与京杭运河的通道,形成相配套的南排体系;二是挖通司垓闸闸后引河;三是在向梁济运河排水口门两侧及运河对岸修做防冲护岸工程;四是在入运口门北侧修筑防倒漾闸;四是在梁济运河7处支流河口修建防倒漾节制闸,进一步治理梁济运河河道。

3.1.3 加高加固二级湖堤,提高防风浪能力

针对二级湖堤存在的堤顶高度偏低、防风浪能力不足、防渗能力差、石护坡强度不够等问题,建议对二级湖堤进行加高加固或修建防浪设施,并加大堤顶宽度,以适应现代化抢险交通的要求,同时解决部分堤段石护坡的厚度不足问题。

3.1.4 更新改造进出湖闸及备用电厂机电设施

进出湖闸启闭是黄河、东平湖防汛的重要环节,建议上级尽快安排专项投资更新改造分、泄洪闸的机电设备,或储备大功率移动发电机组以备应急使用,将清河门闸移动启闭方式改变为一门一机启闭方式,确保涵闸的启闭灵活和正常运用。

3.1.5 加快东平湖区内安全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安全设施日常维护

为解决区内18.82万人的安全问题,仍需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步伐,建设148.2万m2的村台;同时进一步完善移民迁安撤退道路,尤其是湖西围坝与京杭运河平行,越过围坝后还需要跨运河外迁,运河上大多是标准较低的生产桥,难以满足迁移时大流量车队通过的需要,应结合区内安全设施建设一并建设。大湖围坝、大清河南堤、北堤共115.63公里堤顶道路作为移民撤退、防汛抢险的主要道路,应尽快进行硬化处理。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规定》(国办发〔2006〕)45号)的规定,明确安全建设设施的管理主体和日常维护管理费用的筹集渠道。

3.2理顺防洪保安全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东平湖的防洪统一调度,

河流、湖泊也是有生命的,我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道家学说,而党中央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就吸收、继承了我国这一朴素的观点,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建设必须与资源、环境等协调发展。东平湖的首要功能是防洪,这要求对东平湖开发建设必须服从防洪需要,即兴利必须与防洪相结合,开发必须服从防洪治理,保障蓄滞洪能力,充分考虑东平湖的承载能力,改善东平湖区域生态环境。

3.2.1 对出湖水闸实行统一防洪调度运用

在“07.8”洪水中,多次出现在未办理取水许可的情况下,有关管理单位擅自提起南水北调济平干渠渠首闸放水,甚至不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防汛指令等违法现象,影响了东平湖进出湖水量的计算和防汛统一调度。东平湖是黄河下游防洪的关键工程,不但承担分滞黄河洪水的任务,还要承纳汶河洪水,防御洪水机遇大。进入本世纪后的7年当中,就有5年因承纳汶河洪水超过警戒水位。为维护东平湖防洪调度秩序,建议明确规定东平湖所有出湖水闸均由东平湖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运用。

3.2.2 规范非防洪工程项目等开发建设行为,确保东平湖防洪安全

为维持东平湖的健康生命,在东平湖内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工程项目、水资源调度、渔业养殖、湿地建设等活动,都必须服从东平湖防汛的需要,依法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如济菏高速公路原计划采取路桥结合方式穿越湖区11.6公里,经过防洪影响评价后,认为对蓄滞洪影响较大,不准许在库内建设高速公路,依法维护了东平湖防洪安全。

3.3 树立大局意识,兼顾局部利益,实现东平湖防洪保安全和区域经济的永续发展

3.3.1以人为本,改建金山坝,实现老湖分割运用

金山坝位于林辛、十里堡进湖闸下,其保护区域面积41Km2,3.28万人口,耕地4.16万亩,220国道公路8Km,其保护区内对应蓄洪水位46.0、47.0、48.0m,库容分别为1.6、2.0、2.4亿m3。从老湖调蓄洪水角度看,金山坝为围湖生产堤,缩小了老湖库容,并且在黄河向老湖分洪时阻水,应予以破除。

虽然金山坝保护区域内只有人口3.28万人。但局部利益也是群众利益,妥善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进行永久性移民异地安置。但国家没有对金山坝保护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和220国道的交通等问题进行妥善安排的计划。综合考虑老湖现状和堤防工程强度的情况下,金山坝的存在应与围湖造田区别开来,金山坝应依照二级湖堤标准修建,预设过流量为3500m3/s的双向泄洪闸,并更名为“老湖隔堤”。

除金山坝之外,现存的其他围湖生产堤都是耕地生产堤,为群众自发或地方政府组织围垦,基本不涉及常驻人口,必须予以清除,以腾空水库库容,增加东平湖蓄洪能力。

3.3.2加大东平湖移民政策扶持力度

东平湖内共有乡镇12个,自然村476个,人口34.1万人,其中46m高程以下28.7万人,耕地47.4万亩。由于蓄滞洪区的特殊性,国家限制区内建设大中型企业,更是禁止建设化工类企业,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产、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仍有部分移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值得庆幸的是,2006年5月,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将继续按照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完善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促进库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使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决定自2006年7月1日,对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建议尽快落实国家规定,加大移民政策力度。

3.4 对砂资源实施全面禁采,打造碧水蓝天

东平湖(包括大清河)采砂已有30多年的历史,乱采乱挖现象一直较为严重,已先后造成了戴村坝被冲垮、南引堤渗水管涌等险情。为确保东平湖防洪安全,自2006年6月起,流域机构会同地方政府,取得了东平湖全面禁采的伟大胜利。为消除河道采砂对东平湖水质、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今后应对东平湖砂资源实行长期全面禁采,打造东平湖的碧水蓝天。

4 结论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分析东平湖存在的问题,并以人为本,加快防洪体系建设步伐,采取资金、工程、政策等多种统筹协调手段,缔造安澜、和谐的东平湖。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吴家 生命 健康 东平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