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科学时报》:长江豚类困境敲响生态警钟(王丁)

时间:2022-02-26 15:15:45 浏览量:
 

王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组长,从事白鳍豚、江豚和其他一些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行为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

今年11月6日至12月13日,为了对目前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在农业部和中科院的支持下,我们邀请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瑞士六国的鲸类专家,进行了“2006长江豚类考察”。此次考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要开展这样一次大规模的豚类考察

白鳍豚和长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中的两种珍稀动物,我们把它们通称为长江豚类。长江豚类是长江水生生命系统的旗舰物种。白鳍豚是仅生存于我国长江中的一种极为珍稀的淡水豚类动物,它的消失不单单是一个物种的灭绝,也将代表着哺乳动物中一个科动物的灭绝;尽管相对而言,江豚是一个广布种,但长江江豚的消失将是唯一一个江豚淡水亚种的消失,因此长江豚类保护工作的本身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此外,作为长江环境的指示物种,长江豚类对于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长江豚类处于长江生命链条的顶端,对长江生命系统的变化非常敏感,例如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等很容易沿着水生食物链在豚类体内逐级积累,因此豚类被认为是淡水水体污染物的“放大镜”,对于淡水水体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指示作用。而且,由于长江豚类处于长江营养级的顶端,水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细微变化都可能会对豚类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另一方面,长江豚类对维持长江水生生物群落的稳定可能也具重要作用,作为顶级捕食者,它们对低营养级物种具有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抑制一些优势物种对其他同营养级物种的竞争作用,使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保持稳定。因此,一个豚类种群的存在和生存状况可以反映出其所栖息的淡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令人失望的考察结果

然而,目前长江豚类种群迅速濒危的现实却印证着长江生命系统逐渐衰退的过程,它们在长江中的日渐濒危也预示着被称为“母亲河”的长江将渐渐失去生命的气息。

本次历时近6个星期的考察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结果多少令人有些失望,但是也在预料之中,说明白鳍豚确实已经极度濒危。不过,很多媒体据此报道说白鳍豚已经灭绝,这个结论还缺乏科学依据。首先,此次考察采用的双程截线抽样法不能确保会记录到所有动物个体,加上航行条件的限制,考察未能覆盖全部水域,所以仅凭一次考察不能简单定论白鳍豚已经灭绝;另外,一般野外灭绝物种是指连续50年在野外没有观察到任何个体的物种。然而,在近些年我们都接到过发现白鳍豚的报告,2004年我们还发现了白鳍豚搁浅标本。

另外,本次考察发现,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经过初步的数据分析,我们估计,包括两大湖区和长江中下游干流的长江江豚数量可能在1200头至1400头左右,仅为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一半,种群下降的速度也十分惊人。

如果白鳍豚和长江江豚不能在长江生存,恐怕终有一天,长江也不能支撑同是哺乳动物的人类的生存。

长江豚类持续濒危的症结

我们早就对造成长江豚类的致危因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这些因素可能包括渔业的过度捕捞、非法渔业、环境污染、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长江航运等。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发现,近些年来这些威胁长江豚类生存的因素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消除,而且还愈演愈烈。考察中,我们在多个江段遇见电打鱼的船只,非法渔业活动依然猖獗。另外,在38天的航行中,我们在长江干流总共记录到运输船19829艘,捕鱼船1059艘,平均每公里约有12艘船只,在有些江段几乎隔江都很难看到连续完整的对岸,这样繁忙的航运哪里还有豚类的立足之地?我们在鄱阳湖看到挖沙船的场景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在面积不大的湖区就集中了上千艘数千吨位的挖沙船,曾经碧波万顷的鄱阳湖被搅成了一锅粥,湖水甚至比江水还要浑,在入江口形成一条明显的湖水和江水的分界线。来自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著名鲸类专家Barbara Taylor博士说:这是她一生见到的最为严重的人为生态灾难!

无疑,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是造成长江豚类迅速濒危的直接原因,而长江流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是造成长江豚类及其他生物资源迅速衰竭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国对长江的管理依然是“分部门、分级”管理的体制,即所谓的“九龙管水”,这种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一个完整的长江生态系统被“分”、“割”管治。同时由于利益驱动,促使地方保护、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对长江水环境和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建立在长江干流的豚类保护区与陆生动物保护区相比存在很大的管理难度,不可避免会受到其他行政部门的影响和干预,因此实际上保护区很难全面履行其保护管理职能。

另外,长江豚类保护区在管理上也存在诸如技术、经费以及保护人员素质等多方面问题。

同时,从各级政府到普通大众,人们的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还明显落后。

长江豚类保护工作的出路

有感于本次考察的结果,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长江豚类,也为我们的母亲河寻找生存和发展的出路。

第一,应该尽快出台流域综合管理措施,从流域层面通盘考虑长江水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问题。全面管理长江环境、资源、航运、水利、海事、公安等工作,从流域的高度对长江资源和环境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执法。

第二,重点加强对长江渔业资源的管理,结合长江春季禁渔期制度,在部分江段实行全年禁渔,加强对非法渔业活动的打击力度,从根本上保护长江渔业资源,直至商业捕捞最终退出长江。

第三,加强对长江航运的管制,特别是在保护区江段对船只的航行速度进行管制;加强污水排放的监测和管制;对长江干流和两大湖区的挖沙活动进行规范管理并立法,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长江及湖区生态系统的保护。

第四,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特别是对广大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改变我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热爱长江,保护环境的意识.

    

推荐访问:江豚 警钟 敲响 困境 时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