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正视当前两烟生产经营管理现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两烟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3-04 15:17:01 浏览量:
关键词:烟草经济;企业管理;组织结构调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回顾烟草二十年的改革与管理,论述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在发展中不和谐的局面,用科学的发展观对两烟经营管理进行思考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工作建议。

  自我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以来,贵州省两烟已走过二十年的不平凡历程,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贵州两烟为中央财政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贵州省烟草行业在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国家局提出的“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两烟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的贵州省来说,关系重大、恰逢其时。通过学习,使我对贵州省两烟的生产、经营、管理、改革的现状及下步可持续发展有如下

  一、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自然优势

  1、自九八年国务院对烟草种植实行宏观调控以来,贵州省的两烟生产经营和管理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实现了控得住和稳得住。

  2、两烟生产经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国家局的大力支持;二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贵州省省长石秀诗同志说:“贵州烟草在今后的一定时期内,仍然是贵州省最大的龙头产业”。

  3、有良好的土地资源和北方及黄淮烟区所没有的生态环境,贵州省适宜种烟的土地面积近千万亩,有极大的轮换空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贵州属全国四大烟区之一,通过北烟南移,东烟西移以后,贵州省烤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已跃居全国第二(云南第一)。近年来,贵州省常年种植烤烟在250万亩左右,收购烟叶在500万担左右,贵州省烟叶的总产量占全国烟叶总产量的六分之一,而地处黔西北的毕节地区的年产量在150万担左右,占贵州全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略强。通过努力,毕节烤烟总产量已跃居全国种烟区(州)的第三名(云南曲靖第一,贵州遵义第二),贵州省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烟叶的生长和多种香型风格烟叶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从全国烟草看贵州烟叶,贵州是烟叶产量大省,但从质量和结构上看不是强省,贵州烟叶风格不突出,但香型多样,配伍性和亲和力很强,低次烟叶具有很强的填充力,由于贵州烟叶具备以上优势和特点,决定了我省烟叶输出量大,是典型的烟叶原料输出大省。全国多数名优卷烟配方当中都有我省供应的烟叶原料,特别是上海烟厂生产的“中华”牌名烟,我省烟叶也进入其主要配方。可以说,贵州烟叶在全国卷烟工业中扮演了一个不小的角色。

  4、有各级地方党政的重视和支持,有一群相对稳定的烟农种植群体,更有一支热爱烟草事业的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烟草职工队伍。他们年复一年地奔走在烟乡、烟村、烟农之间,奔走在市场的零售户之间,这批人是烟农、卷烟零售户的热心服务者,是生产者和经营户的希望,是贵州两烟发展的重要基础。

  5、有良好的历史机遇和外部环境。

  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贵州省属西部重点开发的省区之一,国家正投入巨资对这块土地进行重点开发,通过几年的实施,各种实施效果已十分明显,能源大省正初见成效,交通、通讯设施正在向落后告别。绿色大省、畜牧大省、生态建设、扶贫攻坚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前所未有之势向前推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源开发、交通、通讯设施的改善及生态建设,扶贫攻坚都为烟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国家局为应对国际烟草集团的挑战,在工业企业上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关闭了一批小企业,联合、重组了具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实施了品牌的扩张,做好了“一支烟”这篇大文章。在商业企业进行了流通秩序的整顿,加大了改革步伐和力度,通过运行,改革成效十分明显。

  以上这些有利因素和优势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事物在发展进程中,伴随着诸多矛盾和困难这些制约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对此,笔者从全国、全省及毕节地区的两烟发展历程中,也感受到制约烟草行业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和困难。如果这些不利因素和困难不引起高层决策者和指挥者的高度重视,我们烟草行业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如何正确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将会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认为有下列问题和矛盾影响着烟草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行业内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发展不协调

  一是工业企业通过对小企业的关停,实施了烟厂和品牌的整合,大力提升了组织结构,较好地完成了限制五类,减少四类,扩大三类,增加一、二类的产品结构调整目标,企业盈利品牌和效益有较大幅度增长,创造了可喜的销售业绩。卷烟工业企业员工的收入比较丰厚。相比之下,商业企业的运行非常艰难,它一方面面对的是千家万户的烟农和幅员辽阔的烟叶种植区域,管理战线长,生产投入和管理费用增大;另一方面面对的是成百上千个卷烟零售网点,为打好基础,提高市场占有率,都实行了配送服务,同样也加大了管理费用和成本。商业企业的员工的工作量大,工作环境恶劣,但其薪金收入相对较低。据了解,效益较好的工业企业的员工年平均收入已达6-7万元,而在效益较好的商业企业员工的年平均收入只在2-2.5万元之间,也就是说,从行业内部的工业和商业来讲,工商业普通员工的收入比为3:1;而在较差的商业企业,员工的年收入不足一万元,企业员工都是行业内的企业主人,特别是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量和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他们的报酬却又是最低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工业企业的喜悦建立在商业的痛苦之上,而最终承担痛苦的是烟草第一车间的产业工人一烟农。商业企业承担了工业企业转嫁的负担。如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将会在行业内形成工业长腿和商业短腿的不良局面,这种不和谐的局面,会对全面持续发展造成阻碍。工业企业的辉煌也是暂时的,商业企业没有发展后劲,烟叶原料的生产供应将难以为继,中式卷烟的保规模、提结构、树品牌从何谈起。山东、河南这些产烟大省的面积萎缩的现象足可说明问题,北烟南移,东烟西移问题的严重性定能说明一切,再往下一步,南烟、西烟往什么地方移。

  二是工业未反哺农业。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采取了系列措施,出台了很多政策,其目的是缩小工农业的剪刀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和保护了农民的合理利益。国家局也有工作指导意见,工业企业的原料采购80%的原料要实现基地化供应,商业企业80%以上的原料要实现基地调拨,工业企业要加大对基地的投入,而从事实上来说,工业企业并没有对基地进行投入,而是商业单兵作战,尽最大努力进行投入。国家局的指导意见成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的脱节现象。通过了解,工业企业不是不愿投入,而是以何种方式进行投入,国家局又未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出台具体的投入政策,没有章法可依,而工业企业又纳入国家经济管理和税务审计的监控,在投入上稍有不注意,企业领导便会背上乱投入、乱支出的罪名。甚至背上破坏国家经济秩序的罪名,在我看来,这都是国家局要做的工作,使扶持农业的投入更加合理化,明朗化,合法化。也使工业企业对基地投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光明正大地进行基地投入。

  三是大多数工业企业的原料采购已违背自然和客观规律,所采购原料的中部叶数量和中部叶上等烟比例较大,上部叶的较多等级几乎达到无人问津的地步,就目前而言,烟叶市场还是属于买方市场的春天,商业企业也只有接受这些违背烟叶自然生长规律的苛刻条件,如不接受,商业企业就不能生存下去,为了生存,市场不接受的烟叶也只好留在了农民手中,另一部分也成了商业企业的库存。

  四是多数工业企业盲目追求较高的短期经济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经济利益。2001年6月,新的卷烟消费税改革方案实施后,低档卷烟税率大幅上升,面对这种局面,多数工业企业只好弃低走高,部分企业提出了增加一、二类,扩大三类,减少四类,限制五类的工作思路。这样才能完成税收和上级下达的利税指标,企业才能茁壮成长。更有的企业甚至让五类烟从市场消失,四类烟产量大减,盲目去追求一、二、三类烟的产量。通过实施,利润和税收指标增加了,但这些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牌号也从占全国3.1亿消费者总数的三分之一的人群中消失了。这是企业无形资产在流失,这些企业的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行为是得不偿失的做法。谁都知道,我国是农业大国,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市场是我们不能丢弃的大蛋糕,是烟草行业的主战场,是战略的平衡点和制高点。谁拥有它,谁就拥有企业美好的明天。国内有知名度的企业的战略。决策都是以农村市场为突破点和平衡点来决定发展方向的。这对烟草行业发展有着绝对的借鉴作用。通过现象看本质,国家局已看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2003年出台了《关于稳定低档卷烟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实施意见》,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部署抓供应工作。国家局姜成康局长曾说过,我们烟草应该是对社会、对市场负责任的行业。消费者在市场上买不到所需要的卷烟产品,烟草行业满足市场需求这一重要职能就没有得到保证,同时空出的市场给了“假、私、非、超”卷烟可乘之机,降低了对卷烟消费市场的控制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烟草行业对国家的税利贡献。更有的业内人士认为,低档卷烟市场不能空出来,让非法生产和经营者占领。作为烟草部门,更有本着让消费者满意,为大众服务,如果工业企业都不生产低档卷烟,商业企业都不销售低档卷烟,消费者只有去买假冒卷烟了,这样就给专卖管理留下更为严重的问题,我们的行业莫失大众,莫伤全国三分之一的消费者的心,因为只有消费者的支持,才有行业未来发展。在全国卷烟消费群体中,只有少数的人消费“名牌”,而社会的中间消费者仍以一、二、三类型烟为主,农村市场及在城市生活的低收入群众,它们呼唤的是老百姓的“民牌”卷烟。以我在基层工作的了解,农民手中没有卖完的不符合市场的烟叶,到年底也是销售完了的,因有人上门收购(为制贩假烟者提供了空间),而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所需消费的低档烟也有不露面的流动供货商向他们供货。这些现象是一个严重而又危险的信号,有人在和烟草行业夺资源,抢饭碗。望引起行业内工商企业的高度重视。

  五是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商业感冒,工业也会咳嗽,而工业大病,商业也要生小病,它们是互为影响的。为使行业内的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真正能互惠互利,协调发展,我看需要国家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烟草这个大行业进行把脉问诊,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规划出烟草行业持续发展的蓝图。

  三、商业企业面对的矛盾和困难

  一是受政策的影响,主要是价格政策和投入政策,在九十年代,一些高层领导说得非常好,烤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学。烤烟是国家的高税作物,2004年中央对其它农产品的农特税都作了取消,而烤烟农特税却作了唯一保留。这充分说明了烤烟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烤烟种植产业在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商业企业都把它经营得十分惨淡,主要原因是烟农种烟收入不稳定和低下,主要因素是烟叶收购价格相对较低,二是商业企业对烟叶种植群体的投入相应不足,工业企业在没有刚性投入政策出台的前提下,也不知从何种渠道用何种方式对产区进行扶持投入。广大烟农通过与各种自然灾害抗争,在自己进行大量的物力、人力投入后,其回报相当低,除去各种投入之后,其劳动力的价格极其低廉,收入甚微。

  二是中央连续五十年不变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继续执行,给烟地的轮换种植设置了障碍,在一些烟叶种植区域,有的烟地已连续种植5年以上得不到轮换,使土地未得到休闲,土壤矿质元素和养分遭到过度的掠夺,导致病、虫害频频发生,烟叶产量质量也逐年呈下降趋势。  

  三是多数烟叶种植区域的农业及水利基础设施相当薄弱,从全区来看,多数烟地无灌溉条件和排涝能力,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基本不具备旱能浇、涝能排的能力;更有部分产区均无地表水蓄水设施,该修山塘蓄积雨水的未修,该建蓄集雨水的池或窖未建。在烤烟生长遭受一定的干旱时,没有水源作抗旱、移栽、保苗和以水调肥促烟苗健旺生长保证。

  四是商业企业仍未走出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品牌整合而带来对烟叶质量高要求的阴影。这些矛盾直接带给了从事露天工厂生产烟叶的产业工人——烟农。它们所种植的烤烟都受土壤、气候、病虫害、烘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亩地都有10-20斤市场不欢迎的烟叶(烟草公司拒收,但工业企业仍有使用价值)积压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烟农的感情。一些受到伤害较重的烟农在来年就弃烟种粮,烟农群体稳定受到一定影响。

  五是烟农素质呈下降趋势,不合理的烟叶收购价格导致了不合理的粮烟比价。烤烟相对其它农作物来说,对土壤、气候的要求甚严,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其它农作物在不太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其产量和质量均未受到影响的前提下,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可看出,烤烟生产的脆弱性和从事烟叶种植的风险性。近年来,由于我区的气候异常,各种自然灾害在局部种植区域频繁发生,低温、冰雹、洪涝、干旱的发生导致部份烟农受灾减产,有的甚至绝收,造成烟农自身人力、物力的浪费,也有的农户因种植水平不高,种烟收入相对较低,这些群体当中有文化的青壮年都纷纷走向外出打工之路或自己进行产业调整,有的种水果、蔬菜,有的搞养殖或加工,暂时向烤烟种植业告别。这些现象,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让这种现象成为普遍性,烤烟生产的发展可能就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工业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就动摇了。为了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各级党政和烟草业内人士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从行动上早做准备。

  六是困扰了行业多年的问题,烟叶收购政策执行的不到位和烟叶收购眼光的不平稳,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年份眼光不一样,在一个省内,不同地区不一样,在同一地区各县不一样。这些因素的形成,有市场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是行业自身对市场和生产形势的估价存在较大偏差而导致收购决策和实施操作的不尽人意。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矛盾出现,烟农为寻求合理的收入,烟叶纷纷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烟农的售烟成本,同时也为烟叶二贩子提供了有利可图的空间,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也使行业的信誉受到影响。烟叶收购季节是生产过程的体现,是烟农收入、财政收入、企业效益体现的关键时期,烟叶收购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各级党政的领导,少不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而收购政策的具体执行,烟叶等级收购眼光的平稳掌握都由烟草部门具体实施。这就要求行业的决策者、指挥者、参与者要把握全局,认真审时度势,对生产状况年景分析有一个正确的估价和全面的掌握。让出台的政策和收购眼光符合自然规律,社会客观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违背这些规律办事,其结果将会适得其反。

  七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在我省的进一步实施,我省的煤炭资源已得到合理的开展,煤电大省的规模已初具雏形。由于大量的火电厂建成投产,煤炭相当一段时间内已成供不应求之势。煤炭价格纷纷看涨,这对烤烟用煤造成了困难,增大了烟农的投入成本。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各级党政的支持,烤烟生产发展势头将受到扼制,稳定规模将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从全国加快小康社会进程的发展要求,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我对烟草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一是烤烟收购价格在现行基础上还要作适当的增加,确保烟农的合理收入;二是烤烟生产扶持投入还要加大,为烟农减轻投入负担,提高烟农种烟收益;三是烟农种出的烟叶除无使用价值的而外,应实行全额收购。让烟农吃定心丸,种放心烟,让烟农认为烟草行业是对社会和人民负责的行业;四是有煤炭资源的各级政府应及时出台烤烟用煤的保护价或烤烟用煤补贴。进一步激活农民种烟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农民种烟的积极性,农民种烟收入提高了,才谈得上烟区的土地科学合理规划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种烟收入的增加和稳定将会使一批批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返乡种烟,重操旧业。扩大烟草种植的队伍,这是烟农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烟叶的全额收购从源头上切断了卷烟制假贩假的原料来源,大大减少了制假贩假对烟草行业的冲击,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问题。而烟叶全额收购后,三分之一的消费者需要的五类卷烟又有了充足的原料保障。这是于消费者、生产者都十分有利的事。

  二、烤烟价格提价的价差无疑由工业企业承担。五类烟生产国家财政也给予补贴。我认为,国家局应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管理力度,降费增效,挖掘潜力,把增加的原料采购价消化在企业运行的各生产技术环节,比如,对上部烟叶利用和转化研究等(主要是降碱降焦)。对一、二、三类卷烟国家局可会同中央税务等相关部门采取上调税收指标方式,对四、五类卷烟下调税收指标方式来确保企业有利可图,尤其是五类烟。国家局还应争取中央财政的补贴,切实保证五类卷烟满足农村市场、城市低收入群体市场的需要,切实改变农村零售户所说的“过去的卷烟有农民的产品,而现在的卷烟已没有农民的产品了”的现状,从而巩固和占领市场快要丧失的半壁河山。这些都是烟草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家局对五类烟的生产要根据烟厂的品牌结构状况和区域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下达政策指令性的生产计划,确保全国低收入者消费市场的需求。另外,国家局应出台工业企业对基地的投入扶持政策,投入规模、投入方式都要让承办基地单位明明白白,这样工业企业对基地投入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也不至于工业企业领导违规操作。

  三、实施科学合理的烟地规划,划定烟田保护区,保护烟地就是保护烟草行业的生命线,农民积极性提高了,种烟群体稳定了,烟地的科学和合理规划也就有了基础。

  四、正确实施烟水工程建设,提高烤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在抓好烟地规划的基础上,烟草行业拿出一定的资金,配合政府的农业建设资金参与烟水工程建设,按实施规划、实施项目分步实施,在一定时期内建设相当规模的烟水工程,确保烤烟的增产稳产,提高烤烟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建立应对烤烟生产风险的长效机制。

  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通过企业出一点,政府出一点,共同建立烤烟种植风险金,对遭受了较大自然灾害而导致绝收的烟农进行一定的补偿,实施解困救助,办好这个社会工程,是我们行业和政府的责任。有利于巩固产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烟草可持续发展。

  六、进一步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和烟农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

  对先进的实用技术要加快推广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利用村委会办公室、农民夜校和村校对青壮年烟农进行培训,使他们的种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新技术的认知能力有所更新。

  七、进一步探索降低烟草用工投入,提高生产力水平。

  进一步对生产用工进行探索,大大减少劳动的投入,降低农民的劳力投入成本,比如:育苗专业化(实行商品化供应)、烘烤专业化,把烟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每亩的投工投劳,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劳动投入的集约化程度,使种烟的效益大幅增长。让农民真正体会到种烟增加效益的好处。

  八、搞好民主科学决策,确保收购政策和眼光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有位行业内领导说得好,不管是灾年或丰年,其眼光都应在一个水平上,不给烟农造成误导,这对确保一定规模种植是很有好处的。不能像某些地方的做法,丰年压级收购,灾年提级收购,这都是违背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的错误做法。要确保眼光平稳一致,要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和连续性,要做好此项工作,一是各基层单位的生产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实事求是,不能有虚报漂夸的思想和做法。各地的烟叶收购眼光要持平,省公司要加大收购阶段的工作检查和收购指导;二是要提高烟农和行业内验级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验收速度;三是建立健全各项约束和考核机制,用制度管人;四是确保烟农的合理收入,促进种烟群体的稳定和素质的提升。企业的做大做强离不开烟草产业第一车间的产业工人-烟农。在某种程度上说,烟农的命运就是烟草行业的命运。

  总之,上述看法和论点是我从行业看社会,从社会看行业,从城市看农村,从乡间看城镇。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得出的一些粗浅看法。愿我的这些认识能引起行业内人士的共鸣。也算是我对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的不成熟认识和见解。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正视 可持续发展 经营管理 现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