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22-03-05 15:29:30 浏览量:

砚山县稼依华侨农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 项目名称:砚山县稼依华侨农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  

    1.1.2 主管单位:砚山县稼依华侨农场  

     1.1.3 建设单位及法人:国营稼依华侨农场  法人代表  陶艳红   

     按中央对生猪标准化养殖的划分档次,结合农场实际,我场计划设4个养殖小区,实现年出栏肥猪12000头以上。  

     1.1.4 建设点基本情况:  

    ①第一个养殖(场)小区设在八队,该队共66户232人,总占地面积412亩,有土地面积386亩。  

    ②第二养殖场(小区)设在九队,该队共62户217人,总占地面积398亩,有土地面积365亩。  

    ③第三养殖场(小区)设在六队,该队共53户201人,总占地面积381亩,有土地面积359亩。  

    ④第四个养殖场(小区)设在七队,该队共49户198人,总占地面积366亩,有土地面积332亩。  

       1.1.5 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完成后,年出栏肥猪12000头以上。主要建设内容是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新建栏圈,仪器设备安装,水、电、路设施建设等。  

     1.1.6 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485.57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320万元,群众自筹165.57万元。  

     1.1.7 建设期限:一年。  

     1.1.8 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目建成后,群众年可增加收入1200万元以上,新增纯利240万元,投入与新增纯利之比为1:0.2。项目完成后还可延伸产业链,发展生态养殖,增加水产养殖收入。  

1.2结论与建议  

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  

    1.3编制依据  

    国发[2007]22号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8]524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农业厅关于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的通知》。  

    2 农场概况  

    稼依华侨农场地处砚山县境西部、平远坝子东部,交通便利,323国道横贯全场,为省州县交通要道,全场占地面积4.7平方公里,下辖9个农业生产队,全场总耕地面积3470亩,人均耕地2.4亩,全场总户数419户,总人口1426人,其中居住着印度、越南等归侨侨眷246户843人。  

    3 现状分析  

3.1社会经济现状:2008年末,全场农业总产值586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8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粮食总产量59.6万公斤,场员人均纯收入1510元。我场的经济现状与2000年我国人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的基本要求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相距甚远。  

3.2生产状况:生猪生产状况:养猪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的畜牧业。近年来,我场养猪科技成果的推广取得较大进展,在猪良种推广、科学养殖、疫病防治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养猪业得到迅速发展,猪存栏和出栏得到大幅度提高。2008年,全场猪存栏1890头,肉猪出栏1701头,占存栏的90%,肉猪总产量26万公斤,其中,猪肉产量20.4万公斤,占肉类总产量的78%,畜牧业总产值146万元。虽然养猪业一直成为我场场员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但由于社会条件差,饲养水平低,饲养资源和养猪业的优势没能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经济在大农业经济中的比重仍不高,处于从属地位,存在着农牧业政策不合理的状况。  

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我场畜牧业自“九五”期间列为经济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以来,一直把肉猪生产作为加快农场经济发展、增加场员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并实行双向目标管理,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制,有力地推动了全场肉猪生产的发展。“十五”期间我场又把畜牧业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我场地处全县粮食主产区的稼依镇境内,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场员养猪条件相对较好,肉猪外销比较便利。为了充分发挥上述优势,加快我场肉猪生产的步伐,根据中央和省农村工作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会议精神,通过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扶持力度,采取“技术、资金、物资”三配套服务,从“种、料、管、防、训”等方面狠抓科学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大大提高出栏率和个体生产力,走“产、供、销”发展路子,带动全场养猪业的发展,对加快全县养猪产业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5 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5.1项目建设地点:  

     ①第一养殖场(小区)位于农场八队;  

     ②第二养殖场(小区)位于农场九队;  

     ③第三养殖场(小区)位于农场六队;  

     ④第四养殖场(小区)位于农场七队。  

   

     5.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5.2.1 丰富的饲料资源  

全场总耕地面积3470亩,人均占有耕地2.4亩,年可产农作物桔杆、农副产品饲料1200吨。加之,1996年砚山县被省列为芭蕉芋基地县以来,稼依镇芭蕉芋种植面积每年超过万亩,改变了长期以来饲料来源主要是农副产品和野生青绿饲料的状况,农牧业的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为我场发展养猪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5.2.2 优越的自然条件  

我场地处回归线以北附近的低纬高原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平整,气候温和潮湿,具有较好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对青绿饲料生长和养猪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  

 5.2.3 雄厚的技术力量  

全场畜牧兽医机构健全,从场到队均有畜牧兽医机构或兽医工作人员。场生产科聘请了有一定兽医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兽医2人,生产队设防疫员9人。截至目前,全场共有牧医科技人员2人,均为中专以上文凭,在科技人员中,助理畜 牧兽 医师1人,初级职称1人。从场部到生产队形成了“种、料、管、防、训”为一体的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为发展商品猪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5.3较好的社会条件  

 5.3.1 区位优势:我场地理位置优越,323国道线贯穿全场,9个生产队均通公路,是省通往广东、广西及沿海一带的交通要道,交通四通八达,尤其“砚平”高速公路的开通为组织商品猪生产和流通提供了有利条件。  

 5.3.2 电力资源:农场与全县大电网联网,目前电力供应正常,计划发展的4个生产队均已通电,为农副产品和农作物桔杆的加工利用及畜产品加工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5.4有利的政策条件  

生猪生产是我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各级党委、政府对畜牧业十分重视,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为实施本项目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一是1995年元月以来,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把畜牧业简称支柱产业”和“加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决定”等文件。二是“十一五”期间,县委、政府把畜牧业列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三是县政府制定了畜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作为畜牧养殖业以奖代补资金。四是畜牧部门对畜禽养殖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提供防疫,提供畜禽产品购销信息。  

5.5乐观的市场前景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农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对肉食品的需求量逐日加大。而猪肉是我场人民的主要肉食,在肉类总产量中占85.5%以上比重,且在稼依镇境内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商品猪交易市场,吸引了大批省内外客商前来收购,收购的客商来自于省内的昆明、红河、保山、曲靖等地,省外的来自广东、广西等省份和沿海地区。年销往外省州县的肥猪在万头以上,商品肥猪供不应求,以致有的客商直接到养猪规模较大的生产队收购,形成“村寨流动市场”。另外,仅从稼依镇的肉猪需求看,在本镇市场也出现“猪肉好卖、肥猪难买”的现象,加上农场及稼依镇9000多户传统的“过年猪”,年出栏的猪已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生活所需和市场供应需求,促成养猪业“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新格局,为养猪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前景。  

    6 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  

    6.1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6.1.1 工艺技术方案。①在4个养殖场(小区)推广自繁自育养殖模式。②建立标准化栏圈和粪污处理、防疫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等设施。  

     6.1.2 仪器设备选型。①栏圈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标准”为依据;②粪污处理以沼气处理为主,选用县能源办实施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所用仪器设备。③生产用种猪从省畜牧良种场引进。  

    6.2建设方案及主要建设内容  

     6.2.1 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完成后,4个养殖小区年出栏肥猪12000头以上。  

     6.2.2 总体思路:建设标准化栏圈,配套水、电、路、防疫设施,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6.2.3 土建工程建设:①新建标准化栏圈5110.92平方米。其中第一养殖场(小区)1926.77平方米,第二养殖场(小区)1325.03平方米,第三养殖场(小区)947.53平方米,第四个养殖场(小区)911.59平方米。②新建沼气池960立方米。其中第一养殖场(小区)368立方米,第二养殖场(小区)264立方米,第三养殖场(小区)226立方米,第四养殖场(小区)166立方米。以上所需土地由农场无偿提供。  

     6.2.4 主要仪器设备:给排水设备、供电设备、消毒设备、疫苗保存设备、自动化养猪设备等。  

    7 规划、土地、环保、节能  

    7.1规划和土地:本项目选址都符合城建和土地利用规划,不涉及占用耕地问题。  

    7. 2环保和节能:本项目建设将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可以改善粪水污染现象,保护环境,并能变粪为气为肥,节约能源。  

    8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8.1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485.57万元。投资结构为:  

①建安工程185.02万元(空怀母猪舍1158.8平方米,单价275.11元,需资金31.79万元;哺乳母猪舍903.6平方米,单价260元,需23.49万元;保育猪舍616平方米,单价248元,需资金15.27万元;育肥猪舍2319平方米,单价240元,需资金55.65万元;种公猪猪舍113.52平方米,单价249元,需资金2.82万元;污水处理池800平方米,单价500元,需资金40万元;场内道路建设2000米,单价80元,需资金16万元)。  

②环保工程126.43万元(尿粪熟化池8口,单价7.85万元,需资金62.8万元;尿粪沟 5400米 ,单价40元,需21.63万元;建沼气池120个,单价3500元,需42万元)。  

③引种猪428头65.96万元。  

④仪器设备购置安装82.8万元(标准自动化养猪设备8套,单价5.3万元,需资金42.4万元;粪类处理设备4套,单价3.5万元,需资金14万元;产床80套,单价1700元,需资金13.6万元;单体限位栏80套,单价600元,需资金4.8万元;消毒设备4套,单价0.5万元,需资金2万元;疫苗保存冰箱4套,单价0.5万元,需资金2万元;内部供电及内部供水4万元)。  

⑤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3.56万元。  

⑥预备费11.8万元。  

    8.2投资估算依据  

    参照当前标准化栏圈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当前种猪价格、当地房屋建设、路面维修等经费测算标准,适当调整后作为本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8.3资金来源及运用  

     8.3.1 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485.57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320万元,群众自筹165.57万元。           

 8.3.2 资金运用。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栏圈建设、粪污处理和水、电、路建设等,自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种猪、饲料及日常用具等。  

    9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9.1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9.1.1 强化领导,认真组织。成立项目行政领导小组:由分管畜牧业的副场长任组长,场生产科科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财务科负责人及有关生产队队长为成员。其职责是:负责生猪生产的全面指导、检查、监督及协调好有关部门工作。  

     9.1.2 强化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资金使用实行专帐专户管理,接受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审计,并对项目建设实行分阶段检查验收。  

     9.1.3 工程招投标方案。严格按照“工程招标制”,对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投标;招标范围土建工程为本场范围内,仪器设备和种猪为云南省境内;招标方式为议标。  

9.2技术措施  

 9.2.1 重点围绕“种、料、管、防、训”开展畜牧兽医科技服务工作,即开展技术承包服务,具体采取防疫、包治疗、包阉割、包技术指导等“四包”技术服务,指导场员养好生猪。  

 9.2.2 指导场员有效地利用丰富的饲料资源,积极开展全价饲料和青贮饲料推广,提高饲料转化率,缩短饲养周期,从而提高出栏率。  

 9.2.3 推广科学养猪“八改”配套技术,指导场员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商品猪的饲养水平。  

    9.3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即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各项基建工作,2009年12月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毕,2009年12月份开始引进种猪投入运营,2010年2月全部完工,达到项目建设设计要求。从2010年3月开始进入全面正常生产。  

     10 效益分析  

     10.1、经济效益分析。项目完成后效益十分显著,群众年出栏肥猪12000头,按每头销售1000元、纯利200元计算,可增加收入1200万元,纯利240万元。  

10.2社会效益分析  

1、增加猪肉产量,提高场员生活水平。  

2、提高生猪的出栏率和商品率,使场员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锻炼了广大科技人员,达到了建基地、出商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目的。  

5、可以引导场员进入市场,参与流通,搞活市场,增加科技含量,使广大场员成为有科技、商品、市场意识的新型场员。  

10.3生态效益分析  

该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青绿饲料资源,并结合“沼气”建设,推广科学养猪新技术,每年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的肥料和沼液,以每头猪日产4公斤粪便计算,年可提供优质有机肥4800吨,对农场节约能源开支、促进土地良性循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结论与建议  

    11.1综合评价与结论  

 投资发展商品猪生产项目,一是可依靠畜牧科技,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二是能够解决人民生活的肉食所需和市场供应所需,调整人们食物组成结构,实现“纲要”目标;三是扶持“养殖户”提高饲养水平,走科技致富的路子,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畜牧业经济,对加快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场建设奋斗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建议立项给予扶持。  

    11.2问题与建议  

      一是该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化政策,是国家“菜蓝子”工程建设的组成部分,但工作量较大,时间较紧,建议国家2009年投资建设;二是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项目,需要加强对参与项目的技术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进行培训;三是畜牧业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个弱势产业,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畜牧业项目和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确保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推荐访问:生猪 养殖场 建设项目 标准化 可行性研究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