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图书馆与大众阅读

时间:2022-03-12 15:11:00 浏览量:

(阜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文章对古代、近现代的图书馆与阅读概况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目前大众阅读的现状以及图书馆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图书馆在构建阅读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进了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权利;大众阅读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2—0094—02
1 中国古代藏书楼和阅读概况

阅读的产生来自于文字。人们最初利用文字,不过是用来弥补生活劳动中的不足,用以促进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传递。当文字被人们有意识地刻写在各式各样的载体上时,书籍便产生了,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也随之出现。

然而在我国古代,并非所有人都有享受阅读、获得信息知识的权利。早在商、周时代,朝廷就设置了书写、保管文书、记录文书的官职——史官。史官是为奴隶制度服务的。他们的任务是保管国家的文书档案,并用文献教育贵族子弟,使他们继续为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效忠。由于制度是世袭的,所以一般平民和奴隶是没有权利接触书籍的,更谈不上阅读的权利了。这时的图书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它们只能被称之为“藏室”,对人民大众是永远封闭的。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发生了改变,社会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这一时期,随着学术思想自由解放之风兴起,以前居于重要地位的史官的势力及独揽文化的实权日渐衰落。在社会政治制度激烈的变革中,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这些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一些还办学传授自己的学说,如孔丘、孟轲、荀况、墨翟等。这也就是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文化繁荣景象——“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中有的由于过去掌管过档案文件和书籍,在他们自己著书立说时,就使古代统于王官的学术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知识由被少数人保存和垄断开始向平民普及。大众的阅读这时才有了可能。此时图书的载体主要是竹木材料的简和简牍以及少量的以丝织品为材料的帛书和帛卷,其笨重与昂贵都不利于大众的阅读和知识的传播。

秦汉时期的人们阅读状况较之先秦有所改善。秦的统一为结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提供了条件。文字的统一对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汉代时,政府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进一步完善了官府藏书。汉代设立的官学——“太学”开始由经儒大师以口授笔录的方式传授知识,而少数学者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图书。这些古代的图书馆——官府藏书楼和私人藏书楼在发挥其贮藏信息、知识功能的同时,其封闭、内向却限制了图书的流通,对大众阅读发展的消极意义不言自明。

唐代和宋代是我国民众教育大发展的时期,改革后的科举制度在选士用人上更为公平合理,这有力地推动了大众阅读的发展。同时,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使藏书、阅读之风从士大夫普及到民间,盛极一时。宋朝皇帝真宗赵恒甚至把读书推上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境界。

明清两朝,读书之风更盛。为应对科举及其八股文,学生不得不藏书以及读书。官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并举,士商子弟,多习于家塾、公私学校。教育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阅读活动生前活跃,由官吏、富商、士族发展到平民百姓。各省设有书院、书馆,士大夫在其中阐发学理、宣讲学术。书院有大量藏书供学生借阅。
2 近代、现当代图书馆的发展和大众阅读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间,我国的图书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列强的入侵才使中国知道新式图书馆与中国古代藏书楼有很大差别。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了解西方思想文化,认识到中国古代“唯我独尊”儒家文化有很多弱点和不足;科学与人权是西方列强进步的两大支柱,新型图书馆为启迪民智之工具。中国开始仿效西方各国之制设立新式图书馆,容纳西方的各种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与之相适应的是一些新型的出版物,如报纸、杂志、新型教科书和工具书等,其出版、传播信息的速度也令传统书籍望尘莫及。新型图书馆作为一种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使阅
读迅速平民化和社会化,也使阅读的实用性进一步得到强化。

如果说古代中国藏书楼是一种内向封闭、自我满足的状态,而近代中国公共图书馆运动也只是尚具人文主义启蒙的色彩,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当代图书馆的社会理想则进入到了一个积极外向、多元开放的全新阶段。

现当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就是完成了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形成了以人为本主义为核心的信息公平、知识自由的图书馆社会理想。随手翻检当代图书馆学者的论著,“知识”、“权利”、“自由”、“公平”、“弱势群体”、“援助”、“制度”、“保障”、“公共图书馆精神”等语词随处可见,构成了新的图书馆学语境,预示了一个读者权利时代的来临。大众阅读在现当代获得了比以往任何社会和时代所不具备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大众对阅读的理解有了新的飞跃,阅读更能体现读者的阅读的自尊、自主、自由。图书馆作为某一地区、某一社区或某一学校的文献信息、知识中心,在大众阅读的发展过程中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图书馆法,确保图书馆对所有公民的免费、有效开放,在法律上对读者的阅读权利做出了保障。

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更有力地推动了大众阅读的发展。现代图书馆在实现自动化的同时,开始将馆藏数字化,并将数字化后的图书、杂志、报刊等信息发布在网络上,利用互联网迅速、快捷的优势加快了知识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并阅读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知识。
3 大众阅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要在世界上有竞争力,就必须有掌握各种知识尤其是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培养人才就要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知识创新、科技进步的内因和动力。面对科技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激烈竞争,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们必须从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振兴来认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条件、社会氛围,也即社会和国家必须满足国民获得知识所需的各种条件,为培养人才准备适合的土壤、环境。国家和社会需要向国民提供较好的阅读条件,通过大众阅读的途径改善国民的认知结构,促进人的发展,乃至改变整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图书馆作为社会向大众提供阅读服务的一种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能够有力地提供阅读的保障。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其所蕴藏的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引导大众自觉的接受人文思想的熏陶,使大众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用于创新的精神,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大众通过阅读,还能够获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获得改造自然
、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进而提高国家的创造力和活力。
4 我国国民阅读现状的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的物质文化和科技文化水平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我国国民的阅读率总体不高,据有关调查具有阅读习惯的读者不足10%,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相差较大。图书馆在我国大众阅读生活里的意义比之发达国家尚有欠缺,大众利用图书馆阅读的理念并未深入人心。

当今社会,信息载体众多,大众媒体渗透于社会各个角落,各种娱乐、休闲活动非常丰富。追求休闲、娱乐、时尚、交际使大众无法有更多的精力去阅读。而人们对于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体和娱乐的兴趣远远大于阅读。这些媒体提供的信息大多是感性的、简单的,有的甚至是垃圾信息,大众在娱乐的同时必须被动地接受。由声光电所构成的知识在快速打动读者,这些知识却难以构成系统的逻辑体系而在头脑中留下长久的记忆,造成大众的知识增长缓慢,联想思维的能力不断衰退。网络的出现更是使阅读趋于淡化。网络上的内容也只是满足大众的一般了解的浅层需求。这些对于必须通过思考、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而获得知
识的阅读是不小的冲击。这也是我国国民阅读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大众阅读的普及,也受年龄、生理、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因素的影响和制约:①不同年龄的读者对知识的感悟力不同,需求范围也不同。儿童、青少年以及处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青年是阅读的主力军,并且在这一年龄阶段养成阅读习惯的人在成年后大都能保持其阅读的状态。相比之下成年人的社会责任、负担较重,其阅读时间很难保证,也即难以形成固定的阅读习惯。②生理上有残疾的读者与身体健全的读者在阅读中有较大的差异,如盲人只能“阅读”盲文读物,聋哑人在与人交流时需要手语。还有些残疾人虽能正常视听、阅读,但在接受知识服务时,要克服比常人更多的困难。③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拥有自己的语言或宗教,其阅读内容也倾向于民族传统知识。④有关数据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人,其主动利用报刊、图书、网络获取信息知识的可能性越大,其阅读习惯的养成比容易。反之,文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可能难以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就更难有阅读的习惯。⑤不同职业的人,阅读的内容会有所不同,但其需求都有一定的稳定性,如学生有围绕专业学习、兴趣爱好而选择阅读的倾向;公务员则倾向于管理、社会学等学人文社科知识的阅读;企业员工则偏重于阅读技术、文化考核等方面的书籍。⑥经济地位低下导致的人群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水平的低下,使这一人群无法及时获得所需信息,或者不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此外,城乡差别、地理环境和收入水平的差别也是影响大众阅读普及的重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处于不利阅读地位的人群可称之为信息利用的弱势群体。对这一弱势群体的信息服务对图书馆有着特别的意义。国外图书馆已经有“为每一个利用图书馆困难的人服务”提法,图书馆已经将弱势群体列为重要的服务对象。解决好弱势群体的阅读问题,对图书馆是一个
挑战。
5 图书馆在构建阅读社会中的职责

构建阅读社会、普及大众阅读是当代图书馆的社会理想。图书馆应该利用其独特的文化教育资源和文化氛围,将人类创造和积累的文化精粹、智慧精神和阅历经验传授给大众,启发大众的思维。不仅使大众在阅读时充分体验到内心的充实和阅读的乐趣,而且要使大众在阅读的过程懂得个人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创造能力都维系着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尊严,进而激发大众的社会责任感。图书馆应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大众阅读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推动大众阅读的普及。图书馆作为大众阅读的领导者和推行者,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发展。要改善图书馆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图书馆法律法规的制定,使图书馆的发展和读者的权利在法律上得到保障。政府作为图书馆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应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结束许多图书馆“惨淡经营”现状。
作为信息服务的提供者的图书馆在内部应完善管理制度和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大众阅读、民众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机构。

图书馆要主动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推动社会阅读。在内部,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有大众意识,树立读者至上的理念,要为喜爱阅读的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外,图书馆应加大宣传力度,举办各种形式的阅读培训班和社会读书活动,编制社会阅读推荐书目,使大众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宣传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管理、藏书利用状况、服务态度等,让图书馆置身于社会之中,提高国民的图书馆意识。

儿童和青少年是大众阅读的生力军,图书馆应利用自己丰富的馆藏资源,吸引小读者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阅读的风气,为将来的全民阅读的社会打下基础。

此外,图书馆还应为阅读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使读者在宽敞、整洁、宁静的氛围中享受阅读,体会阅读带来的满足和喜悦。[参考文献]
[1] 郑斯如,肖东发.中国书史[M].北京:数目文献出版社,1987.
[2] 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 黄俊贵.提升阅读理论,构建阅读社会[J].图书馆论坛,2005,(6).
[4] 张洁.历史上的实用阅读活动[J].情报资料工作,2005,(06)
[5] 王素芳.关于图书馆服务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与反思.图书馆杂志,2006.(5).

推荐访问:大众 图书馆 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