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力发展碳汇林业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22-03-17 15:04:54 浏览量:

  一、发展碳汇林业的战略意义

 

  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气候变化结果导致了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生态恶化和极端天气频发等,直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全球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正在或潜在构成严重威胁。应对气候变化,一是采取降低能耗、提高能效、使用清洁能源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措施。二是发展碳汇林业。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以增加和保护森林植被的方式增加碳汇,既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生态建设、提高林农收入、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碳汇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具有前瞻性、国际视野的朝阳产业和公益事业,是掌握国际气候谈判话语权、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植树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绩。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进一步增强了森林的碳汇能力。国家林业局从2003年以来,积极探索和推动碳汇林业的发展。一是推进实施京都规则下碳汇项目。200911月,“中国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签订,这是国内第二例注册并实施的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实现了四川林业碳汇交易零的突破。二是推动京都规则之外的志愿市场碳汇项目的进程,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三是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根据国际规则和我国特点编制了《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计量监测指南》,完成了中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实施区域选择与评价,确定了我国适合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区域,为各地开展碳汇林业活动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二、成都碳汇林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我市森林碳汇的现状与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8年实施国家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全市植树造林取得了巨大成绩。截止200910月,全市林地面积达648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349%,全市森林覆盖率已由1997年的30%提高到368%。我市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进一步增强了森林的碳汇能力。

 

  20099月,在市林业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我市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8%;通过加强森林管理,进一步提高现有森林的质量。按照市委最近确定的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发展碳汇林业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

 

  (二)我市碳汇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森林经营问题亟待解决。我市经过10余年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但是,我市森林经营不力,森林质量低下,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仍然脆弱,森林资源平均蓄积水平不高,低产低效林还占较大比重,森林通过固碳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难以发挥。

 

  2、经营林业特别是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我市农民种粮,除减免税费外,每亩国家还补助300400元耕地保护基金。但是,经营林业国家补贴很低,每立方米木材还要上缴其销售价20%的税费(育林基金),如果划为生态公益林,国家并未实施生态补偿,导致我市林农经营林业特别是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不高。

 

  3、公众对碳汇林业的了解不够。近年来,气候变化逐渐被公众所认识,但是森林碳汇、林业碳汇、碳汇林业等诸多新名词和气候变化与森林的关系,广大市民不了解;有些人不了解《京都议定书》规则的条件,错误理解国际碳汇市场,认为森林吸收和固定的二氧化碳都可以进入市场交易。

 

  4、国家没有统一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目前,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标准,难以了解和掌握各地森林的碳汇现状与发展动态和潜力。我市在评价森林生态效益时,对森林碳汇进行的计算也因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使得结论没有可比性。

三、发展成都碳汇林业的对策建议

 

  ()将发展碳汇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一是尽快把发展碳汇林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放到与工业减排同样重要的位置,建立相应的目标任务与管理责任。二是尽快制订发展碳汇林业的规划、政策和管理办法,积极组织试点和示范,学习借鉴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与低碳亚洲有限公司森林碳汇交易成功的经验,大力发展碳汇林业。三是尽快建立发展碳汇林业的投入机制,加大对碳汇林业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果树林、经济林和碳汇林经营模式,促进个人、企业和生态建设共同发展。

 

  ()加强碳汇林业的科技支撑。从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和其它综合效益的角度,加大碳汇林业的科技投入。在提升碳汇林业科技水平、提高碳汇林业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内外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先进技术,加强碳汇林业的科技支撑,筛选适合我市自然条件的优良树种,增加经济类植物和森林的种植面积。尽快成立成都碳汇林业研究中心,加强对碳汇林业的研究。加强碳汇计量专业队伍建设,建立我市林业碳汇监测体系。

 

  ()建立成都绿色碳基金。企业由于其生产、服务或交易活动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因此企业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而植树造林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有必要为企业构建一个捐资造林获取二氧化碳、提前储存碳信用的平台,鼓励企业捐资造林增汇,志愿减排。成都作为“试验区”,应抓住机遇,尽快建立以造林为主、专门生产森林碳汇的成都绿色碳基金,推动我市碳汇造林试点。建立绿色碳基金的作用:一是推动企业志愿减排,增强森林植被,有利于生态安全;二是企业捐资造林,所造林木归当地农民,有利于农民增收;三是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培养了了解生态产品的生产、计量和交易的人才,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可促进成都碳汇交易志愿市场的形成,有利于成都碳汇林业的发展。为了在政策上鼓励企业捐资造林,积累碳汇,可将企业捐资造林所获得的碳汇,经专家计量、监测后登记在企业的账户上,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在今后给企业设定减限排量时,允许参与碳基金的企业积累的碳汇额度抵减一部分排放量。积极争取中国绿色碳基金,在我市龙门山脉的市(县)示范碳汇造林。

 

  ()以碳汇概念为抓手,建立完善我市区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现在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基本是政府财政出钱“买单”。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补偿标准偏低且“一刀切”,没有体现森林生态服务的价值。目前,由于国际碳市场的兴起,使得通过市场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成为可能。因此,利用碳汇林业的概念,在对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进行科学计量和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受益者付费、损害者赔偿”的原则,在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同时,应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对生态环境资源供求的引导作用,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生态利益共享及相关责任分担机制。生态受益地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应拿出资金,对生态保护区进行碳汇补偿。政府应加强以森业碳汇为重点的森林生态服务市场的研究和试点,逐步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补偿。

 

  (五)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推进碳汇林业。由于涉及林业碳汇的相关知识和规则比较复杂,以及公众对生态的日益关注,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和林业碳汇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对气候变化、林业碳汇、碳补偿的了解,提高市民的造林固碳意识,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鼓励市民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志愿行动,使碳汇林业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成都商报在全市发起的“出游1000里,请种1棵树”的活动值得倡导,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快成都志愿碳汇交易市场的研究和培育,促进企业和有志之士投身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活动,使碳汇林业发展向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

推荐访问:大力发展 我市 林业 文明建设 生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