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福建省永安市八一村规划

时间:2022-03-17 15:19:33 浏览量:

一、基本情况与发展需求  

(一)自然资源、人文与区位环境  

八一村共有229户、人口789人,4个自然村,分成7个村民小组,全村有党员27人。地处丘陵地带,拥有耕地面积972亩,山林地面积4 282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8%,平均海拔340米,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水量1 600毫米,为红黄壤地带,特别适宜烟叶、蔬菜、水稻等作物生长。辖区有大陶河流过,主要矿产有石英石、河沙等,其中石英石藏量约1 000万吨。允升楼及与其相邻的朱氏古民居位于张坑自然村,建于清咸丰年间,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结构奇特,古朴庄重,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特色。著名自然风景点甘乳岩距村仅2公里。八一村地处小陶镇东北部,毗邻205国道,距集镇中心5公里,是小陶镇进入大陶洋片区的第一个行政村,人均纯收入略低于市平均水平,与大陶口、五爱、寨中、西学等行政村相接。  

(二)发展的有利条件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八一村在镇里的支持下,大力推广“稻—稻—菜”、“烟—稻—菜”等亩产值超3 000元高效作物栽培模式,取得较好的效益。2005年,全村种植莴苣600多亩,销往浙江、上海、广东、闽南一带,增加农民收入120多万元,已成为本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和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种植以佳福占品种为主的优质稻1 546亩,总产优质稻谷695.7吨,产值达130万元。种植烟叶134亩,收获烤烟298担,平均亩产值达到1 500多元,总产值21万余元。村里先后引办了机砖厂、石英砂加工厂等企业5家。2005年全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万元,企业总产值75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  

文教卫比较健全。八一村有舞龙灯的传统,村里的龙灯队每年都到镇里、市里表演, 2004年荣获永安市民俗特色村称号。村里学生小学阶段到大陶一小就读,中学阶段除考入市区中学就读外,其他均到永安二中读书,适龄在校生的辍学率为零。村里建有乡村医疗服务所,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积极推行并落实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全村参保人数达717人,占总人口的91%。
  

村民自治民主公开。村委会积极推进民主听证和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对1 000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开支和5 000元以上生产性开支及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来研究和批准,让村民事前知情和参与事中的决策、事后监督管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帮助村委会把好发票监督审核关和报账,定期公开村财开支、生产计划、救济款发放、计划生育等事项,真正落实了村民自治。社会治安良好,村民法制意识较强,无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事件,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处理,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大陶公路穿村而过,即将动工兴建的永武高速公路小陶连接口距离本村仅2.6公里,四个自然村均铺设水泥路,全长2.5公里。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高达95%,移动、小灵通信号覆盖全村;农户均使用镇自来水或饮用山泉水,全村已建新居80户,占总户数的3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需求  

八一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新村规模不大,农村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村财增收渠道不宽,财力薄弱;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不快,缺乏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四是路、桥、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急需改善;五是村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从与村民座谈的情况看,八一村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本村主导种植作物,推广农业高效栽培模式。一是亩产5 000元模式(“稻—稻—菜”、“烟—稻—菜”、“菜—稻—菜”),把冬闲变成冬忙;二是亩产超万元模式,建高标准的蔬菜大棚,栽培反季节蔬菜。  

(2)成立和壮大村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新技术、新品种的服务,开展农业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培训。  

(3)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平整。  

(4)建立村文化活动中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5)结合当地优势,发展旅游业。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八一村视察并给八一村村民回信为动力,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建设一流的班子、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机制、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争创一流的业绩,把八一村建成率先发展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率先在全市完成“三清三改”;率先在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现代化上取得明显成效。经过5年的努力,全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治安秩序良好”的文明村标准,实现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大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具体目标:  

1.发展新产业  着力培育新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重点发展高效种养模式和林业综合经营;第二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综合加工和高纯度石英砂深加工;第三产业以开发甘乳岩、古民居和民俗文化为重点,构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体系。  

2.建设新村庄  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以旧换新、改造民房;规划区内新建的民房,要求设计美观,格调鲜明,特别要设计一些反映八一村文化底蕴的民俗屋;建立和完善区服务体系,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力争到2010年,全村电话、电视普及率100%,网络普及率60%以上,各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100%。  

3.培育新农民  全村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组建新组织  发育、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明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形成建立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及流通服务体系。  

5.创建好班子  把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重点建好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6.建设“平安村”  认真开展“平安村”建设,努力提高村民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力争村民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达90%以上,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以上,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处理,不发生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实现无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  

到2010年,村农业总产值达80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15 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0 120元。  

三、总体布局与建设重点  

(一)产业与新村布局  

1.第一产业  在现有资源开发的基础上,通过示范,辐射周边,带动以八一村为核心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形成。①优质稻生产基地,布局在张坑村西部和东部;②高效粮经轮作区(烟—稻—菜),布局在张坑村南部;③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布局在楼下和半溪之间;④生态果园,布局在前坂南部和张坑北部。  

2.第二产业  在半溪东南部,着力打造好八一村“工业小区”,规模为300~500亩,为招商引资办企业提供平台,小区内将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  

3.第三产业  重点布局在村部的中心区,并向楼下、前坂和张坑等居民区扩散,形成一区带三区的发展格局。  

4.新村布局  主要建设四个居民区,中部的青石片区(中心区);西北部的楼下片区;东西部的前坂片区;中南部的张坑片区。另外,公园、科技文化楼则布局在八一村村部所在地,以利促进村级文化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二)建设重点  

主要推进以下四大工程建设。  

1.产业建设工程    

(1)夯实第一产业。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土地整理、河堤除险加固、田间沟渠路配套等工程。利用2年时间多渠道争取资金500万元,新建下半窟引水渠1 350米,河道清淤1 800米,河堤整修、加固、新建1 600米,新建山地水利五处,新建张坑电灌站1座,平整土地600亩。到2010年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建成田成方、沟相连、渠相接、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除、排灌自如、机耕方便的高标准农田900亩和设施完善的高标准果园1 000亩。  

优化生产栽培模式。一是重点发展优质蔬菜,建设500亩常年生产的优质蔬菜基地,引进推广高标准大棚种植和喷灌、滴灌等设施栽培技术,生产优质高效的精品蔬菜。到2010年全村蔬菜基本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并注册独立商标。二是重点推广高效粮经栽培模式,提高农田产出效益。到2010年,建立标准化生产的高效粮经栽培模式500亩,平均亩产值达5 000元。三是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抓好620亩老果园的技术改造和品种更新,每年改造200亩,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开垦新果园,到2010年实现千亩果园规模。四是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蔬菜新品种的引进、选育、推广,到2010年建成100亩的林、果、菜良种繁育基地,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良种。  

建立农业生态系统。采取村民投资和引进资金等方式组建2~3家适度规模的养猪场,同时配套建设沼气池。大力推广“猪—沼—果(菜)”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将沼液用管道直接输送到农田和果园,以沼气为纽带,将种养业联为一体,确保到2010年,全村60%以上的农田和果园都能用上沼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组建八一村农机合作社,引进耕作机械和收割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立足小陶,面向全市,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机化水平。到2010年全村农作物耕、收机械化水平达50%以上。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施沃土工程,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到2010年全村100%的农田、果园应用配方施肥,并带动全镇和周边村推广应用。  

(2)突破第二产业。建设占地300亩的半溪工业小区,为引办企业提供平台。引进客商创办蔬菜(莴苣、葛根)深加工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扩大石英砂加工企业规模,延伸矿产加工产业链,为丰源化工、邦联矿业等企业提供原材料。建设年产精细石英砂系列产品3万吨,年销售收入1 200万元的矿产加工企业。利用河沙资源兴办捞沙场,为水泥企业和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原材料。建设年产竹制建筑用模板1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3 000万元的新型竹胶板企业。  

(3)发展第三产业。以甘乳岩、允升楼、朱氏桂林堂、农业示范园、林业示范园为依托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联合开发甘乳岩旅游风景区。围绕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继续发展农村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  

建设进度安排:①2006年重点建设的项目为: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示范项目、优质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农产品产后处理与综合加工项目、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农业高标准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工业小区建设项目。②2007—2008年重点建设的项目为:高效设施化农业工程建设项目、“八一村”纺织厂建设项目、甘乳岩特色休闲产业建设项目、无害化精细石英砂加工项目、现代农业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项目。③2009—2010年重点建设的项目为:优质生态果园建设项目、速生丰产林建设与开发项目、优质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新型竹胶板企业建设项目。  

2.社会服务工程    

(1)教育培训。组织富余劳力参加市、镇农业、工业等各类技能用工培训班,力争每年组织村民培训200人次以上。以共建方式发展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育网络,建立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组建新农民夜校和农民读书室,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增强村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2)劳动就业。把新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人力、物力、财力的聚集点,积极畅通和拓宽就业渠道,为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大力推进劳动力的就业输出,努力提高劳动就业水平。  

(3)中介服务。把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等能人组织起来成立八一村农业生产技术协会,培养和发展各种农民经纪人,设立信息网,为村民提供各种信息,并采用网络营销、直供直销、连锁超市等新型交易方式,多形式促进农产品流通,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农业技术与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八一村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农技推广服务。  

(4)文卫事业。重点抓好村卫生所(室)的配置升级,改善卫生医疗条件,配齐配强村级医生或卫生员,提高救治技能。实施亿万农民健康行动,建立农民档案,加强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巩固计生合格村和一流村协会。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完全实现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对考入高等院校、重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家庭困难学生给予奖励和生活费补助。  

(5)特色民俗。鼓励村业余文艺团体(健身秧歌队、腰鼓队、舞龙队、汉剧团、文艺宣传队)深入农民群众,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多方筹集资金投资50万元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允升楼”及周边古民居和朱氏九节龙等地方民俗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加强村文化馆、图书室、文化室和村民体育娱乐场所(篮球场、门球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宣传文化阵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镇村共建、军地共建活动。  

(6)社会保障。坚持关注弱势群体,协调有关部门,筹措足够资金,让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体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根据村财增长情况,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重点解决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推行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相结合,“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到2010年,实现全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  

建设进度安排:①2006—2007年重点建设项目为:组建新农民夜校、组建新农村服务站、完善老年协会、八一村科技文化综合楼、地方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②2008—2010年:进一步巩固项目成果,加强乡风民风建设,完善社会村级保障体系。  

3.村容整治工程    

(1)新居建设与旧居改造。沿大陶公路两侧建新村集中点4个,采取城镇化管理,安排住户83户,新增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青石新村点,新安排建房户20户,建筑面积5 600平方米;半溪新村点,新安排建房户13户,建筑面积3 640平方米;张坑新村点,新安排建房户26户,建筑面积7 280平方米;前坂新村点,新安排建房户24户,建筑面积6 720平方米。  

(2)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半溪桥和八一桥,铺设半溪水泥路1公里,投资32万元铺设张坑水泥路0.8公里,八一至五爱至205国道水泥路2.5公里,实现各自然村均通水泥路。设立客运车辆停靠站,架设节能路灯。对110千伏小陶变电站二期进行增容扩建,对八一村工业小区电力配套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八一村配电网。兴建日供水量3 000吨的八一自来水厂,解决本村和周边村的饮水问题,实现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实现广播电视、电话信号有效覆盖率达100%,网络普及率达到60%以上。  

(3)卫生管理。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要求,设立户

推荐访问:永安市 福建省 一村 规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