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建国以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总结及对当前党群关系的借鉴研究

时间:2022-03-28 15:10:18 浏览量:

建国以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总结及对当前党群关系的借鉴研究
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系统回顾与宏观反思建国以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当前,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在大开放促大发展,努力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增长极,全面发力“五个重庆”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也造成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这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抓住机遇、化解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尤需把好密切联系群众这根“主线”。

党群关系究竟如何定位,1937年斯大林曾用一则希腊神话作了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位叫安泰的英雄战无不胜,他的母亲是“大地”,每当他与敌人决战时,只要往母亲身上一靠,便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后来,敌人知道了他的这一秘密,便想方设法使他脱离和大地母亲的联系。于是,敌人设计把安泰举到空中,架空了他而把他扼死了。斯大林认为,共产党也同英雄安泰一样,之所以强大,根本原因就在于从大地母亲(群众)那里获得了无穷无尽的力量。1991年,前苏共正是由于脱离了群众,才落得丧权亡党的下场。这更加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党的事业胜利之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的对党和人民军队的竭力支持,以至于陈毅同志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建国后,党更加注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人民连续取得了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等一系列重大胜利,使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更足,跟党走的决心更坚定。在此基础上,党中央成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大对党内违纪现象的惩处力度,大力开展整党整风,从严治党,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更加端正,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更加密切。同时,加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如建立和健全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创造性地在各部门、各阶层设立人民监察员,更好地发挥群众对党政机关和干部的监督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党干部率先垂范,党和群众的关系如同鱼水关系一样融洽。

改革开放以来,党进一步发扬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根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一系列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了历史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心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下,国民经济建设获得较快发展,人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党群之间的鱼水关系更加强化。同时,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规党法,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端正党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开展了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斗争,大力依靠制度建设反对腐败。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不断深化对党群关系的认识和实践,将党群关系上升到新的高度。即将党群关系问题提到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把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提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及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的高度;把密切党群关系提到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的高度;把加强党群关系提到同制度建设同步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这些深刻认识总结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总结建国以来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历史经验,对新时期更加密切党群关系、取得各项事业新的胜利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是“坚持唯物史观为先”。人民创造历史,创造人类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前进的推动力,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正是把握了这一观点,结合中国实际,才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在新形势下,应牢牢树立这样的观点:“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所以党员干部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在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二是“坚持人民利益为本”。真正从人民利益出发制定政策措施,才能减少政策失误,最大限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群众谋福祉。建国后,国民经济千疮百孔,人民渴望好的生活,党根据这一需要,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制定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路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国民经济迅速复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顺应人民的要求,修正了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小平同志认为:“改革的根本动因是人民的要求,因此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三个代表”最重要的位置。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路,在强调发展效率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公平。这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是真正以人民利益为本,有效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党群关系。

三是“坚持作风建设为要”。作风就是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如何看待党的问题。正式由于党始终高度重视密切联系群众、听取群众呼声的作风建设,才建立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热情。其一,坚决反对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建国初期,以惩处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为标志,开创了一代廉政新风。改革开放以来,党反复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形成了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长效工作机制。其二,深入开展行之有效的整党整风运动。建国以后,党借鉴延安整风的成功经验,在1950年至1957年的七年间,先后进行了三次整党整风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推动拨乱反正,在1983—1987年间进行了整党,在世纪之交的1999—2001年,又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三讲”教育活动。2005年1月开始,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2008年9月全党又开始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提升了党员的思想境界,加深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其三,坚持了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与群众同甘共苦,是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四是“坚持制度保障为重”。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党不断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发挥人大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主要民主渠道的作用,高度重视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级信访、“热线”制度,将群众的愿望诉求源源不断地反映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发展基层民主,促使广大干部不仅对上负责,更要对下负责,保证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从根本上巩固了党群干群鱼水关系。

 

 

推荐访问:党群关系 借鉴 建国以来 实践 密切联系群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