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旅游市场供需现状的旅游人才培养探究

时间:2022-03-29 15:23:17 浏览量:

    摘要:旅游人才的培养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人才素质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旅游人才需求日益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分析旅游人才市场供需状况,提出了旅游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旅游市场;供需;旅游人才;培养
 
    一、引言
 
    1978年,我国第一所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南京旅游学校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教育的开始;随后,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建立,我国旅游教育虽起步比较晚,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旅游教育用了近30年的时间,构建了涵盖专科、本科、研究所、博士层次的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旅游院校的整体层次结构合理,办学规模多元化,每年可为旅游行业输入约10万名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旅游教育为我国旅游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为旅游管理的科学化和服务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不可忽视。
 
    二、旅游人才供需现状
 
    “一方面旅游行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就业的人越来越少,他们或到中等旅游职业院校担任教师,或考研,或谋求其他形式的就业,有业不就”的现象已十分突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是对当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真实写照。
 
    我国人才市场存在需求与供给错位的情况:旅游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旅游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一)旅游人才在旅游行业就业率低
 
    近几年来,旅游人才的就业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通过对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跟踪观察发现,毕业后1年内从业旅游业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一半;在旅游行业就业但准备2-3年内离开旅游行业的人有一半以上,还有的应届毕业生根本不准备在旅游行业就业。旅游人才转行、跳槽现象非常严重,据统计显示,全国旅游高校旅游专业就职于旅游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仅为毕业人数的30%左右。
 
    (二)旅游企业需求大,合适的旅游人才缺乏
 
    从需求层面看,我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了大量旅游人才需求。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05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35208个,2006年,全国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799万,新增就业人数近50万人,旅游行业由于其特殊的季节性,需要很多的季节工,又因其产业协同性较强,使其间接就业人数庞大,据统计其数量是直接就业人数的5倍。国家旅游局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每年旅游新吸纳就业人数50万,到201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000万。可见,旅游行业就业市场庞大,就业机会很多。
 
    “十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2005年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49万人,其中旅游主体人才134.8万人,比2000年增长89.6%。2000-2005年,旅游主体人才占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的比重由12.6%上升到18%,旅游在职岗位培训267万人次。2006年,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900多万人,旅游就业总量近6000万人,相当于全国就业总数的7.8%。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旅游主体人才占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的比重将达到24.7%。到2015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8300万人,旅游就业总量将达到1亿人。我国旅游业产业规模扩大及对旅游就业的强劲拉动使旅游人才需求连年走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4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并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按照最近我国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国将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新跨越。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当务之急是加快实施科教兴旅、人才强旅战略,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因此,我国旅游业发展将对旅游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旅游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涉及旅游人才需求和旅游人才供给的许多方面。
 
    目前,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知识缺乏特别是对文学、史学、地理知识知之甚少,出现经常性的常识错误;语言能力特别是外语能力不强,缺乏与各种人的沟通能力;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脱离实际;综合素质过低,专业技能不过关;独立上岗速度慢。旅游企业为招不到合适的旅游人才而苦恼。
 
    三、改革旅游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
 
    (一)明确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将处于一个更加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对旅游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人才所具备的知识模块、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等4个方面有着新的要求。
 
    国内旅游发展现状表明,目前旅游行业急需3大类人才:熟悉掌握出境旅游业务和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组团调度、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以及在异国他乡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最抢手型人才”;宾馆、旅行社的部门经理,这是目前的“最急需人才”;中西餐厨师、餐饮客房服务、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人才——“最大量需求人才”。各旅游院校应针对市场需求状况,明确培养目标,才能让学生就业有市场。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旅游教育中必须注重理论性和适应性的协调,把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
 著名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要求本科生在入学前必须具备1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历,否则要先进行半年以上的学前培训,而研究生则必须具备至少两年的全职工作经验。美国招收的研究生在入学之前,一般都有3-4年的工作经验。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如此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的旅游管理行家。
 
    1、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的一种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务性。案例教学是从实际案例中提出问题,由学生独立或合作探讨和体验后解决,需要学生参与,与传统教学中重理论、重教师传授相比较,有很强的实践性,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和体验中掌握了具体的解决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校园旅游实体实验中心。在校园内采取“自建”的方式建立旅游实体实验中心,如导游模拟讲解实验室、饭店客房操作室、模拟中西餐实训室、酒店吧台操作室、旅游景区设计实训室等小型的实习场所,以便学生能及时对所上课程进行实践,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也为学生实习、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实践平台
 
    旅游院校就应该以开放的姿态走出校园,主动和知名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就业市场需求信息,使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同时,旅游企业为学生提供带薪实习的岗位,让学生掌握操作技巧,达到教学实习的目的。另一方面,旅游院校也可以为旅游企业在岗人员进行培训,提供理论充电的机会。
 
    (四)提高师资力量,培养合格人才
 
    众所周知,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先天不足,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多由地理、历史、经济、外语等专业嫁接而成,有很强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经历的教师很少。而缺乏旅游业界的实践磨练,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发达国家旅游教育十分重视教师的实践经历。从国外院校师资队伍的情况看,发达国家从事旅游教育的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普遍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有的几乎达到100%。对教师的选拔除了基本的学历要求之外,还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同时拥有所授课的产业背景和相应的资格证书。
 
    旅游专业教师要勇于“走出去”,利用各种机会到旅游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自己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这些举措的实施也有利于教师开拓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活力、吸引力和实用性。
 
    另外,旅游院校还要实行“请进来”战略,邀请有经验的旅游企业专家走上课堂授课,这些实战者会把旅游行业中的新发现、新问题、新动态、新政策带到课堂中来,有利于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和就业,也改善了旅游院校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五)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1、加强服务意识培养,增强就业信心。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旅游行业从事旅游服务和管理的可能性比较大,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较,在校期间必须做好充分职业准备。就一个旅游企业而言,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创立优质服务品牌的前提和基础,是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需要。而国内旅游行业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就是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强,企业诚信度低。所以,旅游专业的学生进校开始就培养职业意识,如从职业着装、职业用语、服务礼仪等方面,渗透到平时生活中。通过就业讲座和指导,发掘学生的就业优势,如知识优势、学历优势、思想优势、年龄优势等,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树立很强的就业自信心。另外在学生的培养上实行“双证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去考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增强就业信心,增加就业机会。如“全国导游资格证书”、“饭店人力资源资格证书”等。
 
    2、转变择业观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要从职业规划中树立职业自豪感,转变择业观念,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更要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审视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如所在学校声望、专业特点、自己的个性特点,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和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树立“先择业后就业”的观念。
 
    实践证明,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的学生,才能够有条件在旅游企业中充分施展才能。
 
    四、结论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就目前的旅游行业要求而言,旅游人才的培养任务艰巨,在采取相应措施的情况下,应面向基层、面向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适应时代、适应行业的一专多能、全方位发展、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使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达到“三懂”(懂文化、懂管理、懂商务)、“三会”(会服务、会策划、会推销)、“三善”(善外语、善公关、善微机),从而实现旅游教育服务旅游行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N].中国旅游报,2008-09-15.
    2、田里.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J].旅游学刊,2008(2).
    3、王寿鹏,高天好.创新初探的高等旅游教育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3).
    4、李丰生.对如何加快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R].国家旅游局信息管理中心,2008-03-05.
    5、董芳.关于旅游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6).
    6、程柯.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1).
    7、崔进.旅游教育与跨世纪旅游人才的培养[J].中国三峡建设,1999(2).
    *本文为课题: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06XJ013)。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供需 探究 旅游市场 现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