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东营市农村贫困问题的实证型研究及相关政策的探讨

时间:2022-04-04 15:07:24 浏览量: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作为我国处理社会问题的重点,而处理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的切实了解。本次调查活动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展开的,通过深入农村,对农村教育、医疗、政策、农民收入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取证,依据调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模型;贫困;教育
 
    此次调查主要集中在东营市周边农村,调查对象以农民(包括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为主,问卷调查中共调查农民201名,其中贫困户家庭79名(分布于7个行程村,采用不同问卷)。调查中,我们在每个村访问了一名村干部,还听取了农民对于生产生活状况、农村教育、医疗的基本状况的心声和愿望。我们对调研活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取得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成果。
 
    一、调查对象概况
 
    (一)调查行政村主要特点
 
    调查的7个行政村2008普遍年均收入为5000元左右,村常驻人口数量在163至1148人,其中贫困户总数均低于所有调查村口总数的5%,反映了贫穷问题在东营市政府的管理下,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每村支部均配有远程教育平台及文化大院。以及直属于各镇医院的村卫生室一所。参与新农合比例各村都达到100%。调查中的7个村中5个村集体经济普遍较差,村支部的主要收入基本都是通过转让承包土地及收取村民缴纳的相应管理费用。
 
    (二)参与调查农民的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农民中以男性居多(占调查总人数的77.3%,主要因为一般男性基本为所在家庭户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调查一般采用代填的方法,其中调查者中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的为19岁,平均年龄47.21岁。其中,年龄为40岁-50岁的占此次调查总人数的61.3%,是此次调查的主要调查人群,因为这些人口往往承担较重的家庭义务(抚养小孩,赡养老人),是农村家庭结构中重要的支柱,因此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农村基本情况分析
 
    农村的基本情况往往跟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农村管理状况、医疗、教育水平、农村务工状况等因素息息相关,本文根据农村访谈以及调研发现的实际状况综合地探讨农村现状,农村贫困的根源。
 
    (一)外出务工情况
 
    据调查数据显示,外出打工已经成为了农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农村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事工作比较低级,集中出现在建筑、维修、水、电力工、服务业等职业。第二,工资待遇相对城市水平比较低(我们调查的务工对象当中,工资为300元-3000元,其中57.1%的务工人员的平均工资为650元-1500元),值得注意的是东营市2008年的最低保障标准为每月280元。第三,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工作竞争激烈,心里压力比较严重,自卑感强。第四,生存压力巨大(2008年东营市统计表明东营市人均年消费水平为13000元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0000元,均居山东省各省第一名,同比农村水平,整整高出进3倍左右),因此城乡巨大的收入差距,势必会引起农村务工人员强烈的自卑感,而东营市物价的飞速上涨,以及外来东营移民的大量涌入,无疑是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更加恶劣。而我们调查的农民中,年龄在40岁-50岁之间的居多,基本都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包括法律利益、工资、医疗保障)对整个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必须指出的是,教育在农民工上所起到的作用,受过较高教育水平的更容易得到工作,另外心理压力也较小,同时面对城市比较自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公所从事的工作相对较苦,选择余地也较小,心理压力也较大,很难适应城市。
 
    (二)农业基本问题
 
    调查发现,自2003年起东营市农村中从城市返乡从事的务农的人数较往年正在不断增加(每年增长6.8%),原因是随着农村产业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家关于扶持粮食生产、调减农业税收、促进农民增收等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更多的人开始回乡从事农业劳动。目前在农村从事基本务农的农民大致分为如下类型:家庭劳动力较少,而承包土地较多;家中有病人或自己有疾病,不方便外出;年龄较大,村中又没有外出的习惯;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能,不敢外出;自己在家做小生意或者为村干部、教师、乡村医生、或是在附近村庄搞建筑等,能取得非农收入,不愿外出等。其中,导致农村务农普遍收入不高的原因是目前农业上仍是一家一户几亩地的小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从调查样本来看,每人平均合土地1.14亩,不同地区、不同村庄、不同小组亦有很大的不同,很难形成农业规模生产,无法产生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而且使一批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维持最基本的温饱。他们从选种、育苗、耕作、施肥、灌溉、植保、收割、运输、储存、出售完全是自主的全能操作,没有分工协作,技艺不可能精益求精,也不可能产生系统效益,没有联合,力量分散,使得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处于劣势,不能左右农产品的价格,无法扭转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局面。小农经济承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容量较小,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农业的生产力很难有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农业效益较低,很多农民已不愿意对土地进行较大的投资,而是维持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即可。因此,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在农业上的影响相当有限。
 
    (三)农村医疗现状
 
    政府2006年发表《东营市围绕建立六项机制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改革》,为顺利推行农村新的医疗保障护航,并投入2200万元直接用于农村医疗改革。我们从走访的调查村,村卫生室条件已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其面积普遍为120平方米左右,其中医务人员为2名-5名,其中医学类中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100%,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3%,每个诊所都配有乡镇医院下发的联网电脑系统一台。每天平均诊断病人12人次-23人次。目前,在村卫生室求医的病人当中,以慢性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肠炎、胃炎为主)较多,其中年龄大于60岁以上的人数占诊断总数的70%左右,其次为儿童、妇女居多(占就诊总人数的19%,主要病症为发烧、支气管炎为主)。在参与调查的所有农民中,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一般一下的占所农民调查总数的11.9%,而同时贫困户中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一般的人数占所调查贫困户总数的41.3%,(我们在此做出一些界定,身体一般即身体有疾病,感觉比较明显,但对生产生活影响尚不大,能坚持,身体较为虚弱;身体不健康即身体长年有疾病,对生产生活影响显著,身体很虚弱)。由此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贫困家庭中贫困的主要根源之一是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导致的,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自己有病或家庭中有病人的农民因医疗问题而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农民面对重大疾病束手无策,农民渴望治病又害怕治病,主要医疗费用太高,农民住不起大医院,而小医院对大一点的病又无能为力。二是农民因病致穷现象严重,医疗支出费用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并成为农民的主要支出之一。根据一份调查研究显示,一个病人可以拖累两三个人赤贫。巨额的医疗费用已对子女的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三是农民的“小病拖,大病忍”现象严重,因病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并且大病的增加对家庭的幸福和谐有极大的影响。不但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的痛苦,也使得与病人关联的亲朋好友心理压力加大。特别是跟病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员与病人(如生病老人与其子女)的关系面临考验。并且我们调查的贫困户案例中因为身体状况不好,而导致家里负债累累的比比皆是,其中因为残疾、疾病导致成为贫困户家庭的占此次调查的贫困户家庭总数的90%。
 
    (四)农村教育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第一,从调查情况上来看,子女就学成为了农村中影响经济情况的主要因素。其中,74%的农民认为农村子女就学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家中的经济支出状况。从贫困户的调研结果表明。也有大约为10.1%的贫困户的主要贫困原因是也是孩子上学问题,对于家里有大学生的供养,我们调查得知家长靠收入储蓄供养的占81.9%,靠亲戚借贷的占80.5%,靠银行借贷的占12%,靠助学贷款的占14.4%,靠孩子勤工助学的占3.3%,靠缓缴学费的占4%,大数农民则依靠多种渠道,靠家庭储蓄与亲戚借贷成为主要方式。
 
    第二,农村教学质量较差,师资待遇薄弱,教育设施配套不齐全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政府在农村教育投资相对较少,很多农民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把孩子送到县城里的学校上学,甚至送到一些私立学校去读书,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孩子教育支出的成本,是教育的不平等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主要结论及几点政策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农村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贫穷,问题依然很多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而又严重,农村的发展仍很缓慢,农民的生活仍很困难,农业的前景人令人担忧。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弱政治权力,没有组织,形成不了有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利益,其局限也恰恰是受教育水平太低。教育事业是一项公共事业,由于多年来政府对农村教育投资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从制度上明确规范各种收费项目,降低各类的收费标准,减免教育附加费,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将现代教学设备引入农村学校,提高农村教育设施质量。
 
    第二,由政府牵头,扶持发展农业生产。贫困户多以经营传统农业项目为主,风险较大,受益不高,出路在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放宽对农村农民的贷款,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比重。大力发展以农副产品的质量与档次,使贫困地区足部过渡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实现以工补农、以工渐浓,以工业进步带动传统农业的改造,是农业发展走出周期性的困境。
 
    第三,提供生活保障,解决实际生活困难,部分贫困户虽然及时得到了政府的补给,但是标准过低,政府应当提高制定贫困户的标准,加大补助力度,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国家的补助。
 
    第四,由政府负责,为贫困户和农民提供工作岗位。在我们调查的很多贫困户,因为身怀疾病或残疾,很难靠自己的力量找到合适的工作,政府应该在当地为他们安排一些非农业就业机会,还有些贫困户或农民因为知识文化水平很低又缺乏帮助,外出找工作十分困难,政府应当主动帮助他们,为其提供就业前培训和联系外出务工,协助其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第五,目前东营市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仍有待改革。尚需加强农村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建设,其中重点是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保障农村供水卫生安全、推进农村健康教育、开展农村紧急医疗救援、强化卫生监督。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巩固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提高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建立培养农村卫生医务人员的专门渠道和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机制。继续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大力支持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农村医务人员收入,增加农村公共卫生业务经费的投入。
 
    参考文献:
 
    1、秦庆武,许锦英等.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2、李小云,左停,叶敬忠.2003-2004中国农村情况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推荐访问:东营 实证 相关政策 贫困 探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