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的动因与内容研究

时间:2022-04-05 15:27:00 浏览量:

    摘要:社会组织在理论界被称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筹资困难、运作不够科学和规范等问题,已经影响了社会组织进一步持续、健康地发展。文章提出在社会组织中尝试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思想,效仿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优化社会组织资源,为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创新型路径,希望对促进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模式;构建
 
    一、引言
 
    社会组织在我国是指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非营利性的自治组织(以往我国学者将其叫做“民间组织”;国外称为“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从总体来看,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制度文化,转型期间我国的社会组织,非政府性、自主性和自治性缺乏,在资金来源、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严重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功能发挥。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看,承担了更多社会服务职能但资金捉襟见肘的非营利组织若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借鉴于企业的管理模式,通过良好的管理,其运作更有效、更专业化。管理界大师杜拉克认为“非营利组织自我管理功能,要跟管理最好的营利性组织一样。”(杜拉克,1998)因此,如何学习企业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社会组织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动因
 
    社会组织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是指将工商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理念、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移植到社会组织的管理中所形成的管理模式。社会组织之所以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有着内在动力、市场动力和政府推动力三方面的动因。
 
    (一)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社会组织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其整体发展状况还远不足以形成一个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够有效发挥特有作用的、相对独立的第三部门。具体表现在:
 
    第一,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资金筹集困难。我国许多社会组织在运营时很少考虑资金的有效使用、资本成本、投资组合以及现金流量等因素,造成经济资源的大量浪费;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获取资金,资金缺乏、筹措困难已成为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
 
    第二,组织治理结构不合理,运作不够科学和规范。我国的社会组织虽设立了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但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作用,内部监督多为社会组织经营管理层自己对自己监督,不能不形成“内部人合谋”,造成组织服务水平低、管理混乱、运作无序及组织腐败。社会组织走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困难重重。
 
    第三,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服务呈非专业化、半专业化状态。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无论从工作理念、治理结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还是从业人员职业意识、素质等方面,都未达到专业化程度。单就直接影响社会组织专业化水平的从业人员及其素质来看,专业人才的匮乏就成为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另一瓶颈。清华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的调查表明,l1%的社会组织职员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1.7%的职员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27.4%的职员具有大专文化程度,27%-28%的职员具有本科文化程度,而具有研究生文化程度的职员仅占2.07%。这种学历结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组织人才缺乏状况。
 
    第四,社会公信度低,影响社会组织形象。由于社会组织是以公正、公平公益、博爱为旗帜,社会对社会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组织的筹款、生存与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社会组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诚信危机,出现了不少滥用、挪用或侵吞各种形式公益资金的现象。这种诚信缺失不但亵渎了人们的公益心和志愿精神,而且也会瓦解非营利部门的道义基础,严重影响了公众对社会组织的信任。
 
    综上所述,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的实施对于增强社会组织运营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与责任风险意识,提高社会组织资金使用效益、管理效率和社会形象都有着要的作用。
 
    (二)快速增长和日趋多元的公共需求是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的市场动力
 
    公共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函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公共需求进入高速增长期,尤其是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公共需求(主要包括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文化教育等项目)增长较大。同时,公共需求的结构日趋多元,反映城乡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需求有明显下降,体现发展与享受需要的文化、娱乐、教育、旅游消费等的需求迅速上升。面对快速增长和日趋多元的公共需求变化,现行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很难与这一趋势相适应,公共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要适应公共需求变化需要,就应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作用。通过实施企业化管理,社会组织才能有更好的实力与管理能力参与公共事务治理,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三)政府职能转变是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的政府推动力
 
    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是互补的关系。社会组织是政府的伙伴和助手,可以弥补“政府失灵”、纠正“市场失灵”,在政府力不从心、市场又不愿做的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小政府,大社会”格局日益明显,政府将由包揽一切经济、社会事务的“全能政府”,转变为扮演经济事务的宏观调控者与公共物品、公共安全、公共福利的有效供给者角色的“有限政府”。政府的行为方式也要从直接干预、行政性干预走向间接干预、法治化干预。政府职能的这一转变,实际是将部分在市场经济下无需保留的职权让渡于社会,将向社会组织释放、转移或委托更多的资源和职能。而社会组织因其志愿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等特点,在社会公共领域将独立承担或与政府合作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实施企业化管理,社会组织才能更好地承接政府职能委托,为政府职能的顺利转变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三、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模式应以生存与发展为目标,以讲求效率和追求效益为主线,内容包括管理理念、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
 
    (一)社会组织管理理念
 
    “思维决定成败”,作为指导组织内部管理活动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对于组织经营与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营利性的工商企业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了许多实用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其中有些理念、方法和经验是值得非营利的社会组织借鉴和利用,如市场理念、效益理念、服务理念、品牌理念、竞争理念。通过这些理念的引入,转变社会组织的管理思想,使社会组织摆脱依靠政府的现状,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从而建设我国高效能的社会组织。
 
    (二)社会组织战略管理
 
    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组织,社会组织不仅需要完备的日常管理,还需要与外界不断地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流,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社会组织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社会组织面临的环境变得更具复杂性和多元性,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因此开展社会组织战略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社会组织战略管理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所做出的全局性考虑和高层次的统筹安排,是围绕组织的使命和宗旨,运用SWOT等战略分析工具对组织进行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分析,从而使组织根据内外条件扬长避短,紧抓机遇,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转为积极,由盲目转为有计划,大力促进本组织的发展。
 
    (三)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相对于政府部门和企业,社会组织人力资源有着其特殊性,表现为:大量的志愿者参与、人员流动性大、专职及专业人才短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改进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改变过去靠大量志愿者参与管理的模式,大力倡导职业化管理。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组织所参与的领域与范围越来越广,对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组织的服务对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化管理意味着社会组织的管理人员应来自职业经理人市场,并且其薪资水平由市场决定;按不同的职业技能要求进行员工的分类培训;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按业绩表现实施员工考核工作;在员工激励方面,应采取薪酬与精神激励并重原则。
 
    (四)社会组织营销管理
 
    任何一个组织,对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也同样需要营销,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企业在社会服务领域的介入,社会组织要持续运营下去,提高自身竞争力、影响力和发展力,其根本保证是在投入产出的循环中持续赢利。因此,社会组织可以从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选择适当的营销策略、贯彻实施和有效控制营销活动三个方面来运用企业管理的营销理论。通过行之有效的营销活动,使其人才优势、智力和网络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形成稳定的赢利模式,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获得最佳社会效益。
 
    (五)社会组织财务管理
 
    目前,由于社会组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落后,财务信息不透明、筹资能力差,使得其公信度不高。因此,在构建社会组织企业化财务管理模式时,一方面应借鉴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科学地规范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降低筹资和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借鉴企业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主动接受国家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不断提高其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质量;除此以外,还应通过扩大组织的自创收入、争取外部援助、适度资本运营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筹资能力,为社会组织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社会组织构建企业化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基本特征所决定,社会组织实施企业化管理模式时,但其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定位不能改变。在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时,要对企业化管理模式进行改良吸收,形成适合社会组织定位与发展的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模式,注意在行为目的与行为结果与企业组织有所区别:
 
    (一)企业化管理行为的目的不同
 
    社会组织追求公益性和互益性的社会目标,不能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采取企业化管理行为获取利润仅仅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社会性目标而采用的筹资方式之一。而企业组织是以营利为核心目标,营利能力是衡量企业优劣的关键指标。
 
    (二)企业化管理行为的结果不同
 
    利润是营利的结果,社会组织与企业组织在利润的处理上是有明显差异。社会组织的利润必须服务于组织的社会公益目标,不能用于成员间的分配和分红,而“资源提供者”既不能获得利润分配,也没有处置利润和财产的权利。企业组织的“资源提供者”参与企业投资,根本是为了获得利润,按照出资比例享有利润,并能参与对利润的处置。
 
    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趋势,社会组织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政府对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的转变,都为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是社会组织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也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保障。加强和推动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的研究,对于指导社会组织企业化管理工作,实现我国社会组织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旗,王冠.非营利组织构建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9(6).
    2、朱雪芬.建设充满微型机与活力的现代科技社团[J].科协论坛,2008(3).
    3、徐君,王冠,曾旗.非营利组织企业化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4).
    4、王静,于立荣.营销观念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0).
    5、董建新.企业化经营模式在公共管理中的适用性问题[J].学术研究,2004(3).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推荐访问:企业化 动因 组织 社会 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