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离群幼儿的个案研究

时间:2022-04-12 15:22:37 浏览量:

一、离群幼儿的内涵  

离群即我们常说的不合群,指不能与人保持正常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离群的人一般为内向型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不愿与他人接触,待人冷漠。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具有这种个性缺陷的人猜疑心较强,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但也免不了为孤独、寂寞和空虚所困扰。这种长期的困扰,也会损伤身体。在幼儿园里,几乎每个班都有一至两个甚至更多这样的孩子:整天低着头,不爱说话,不爱活动,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对集体生活环境不适应,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整天沉缅孤守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大多时间喜欢一个人独坐,感到寂寞、空虚。对教师和同伴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看起来令人心痛又着急。一位孤独症患儿的妈妈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对他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做过这样的描述:"我的孩子从小老实。在幼儿园时,老师让他坐在那里,他会半天坐在那里不动;在家里也从不和外界孩子接触,孤守着自己的小天地。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是有名的不说话的孩子,老师对他的行为无可奈何"。我实习的吴江市实验小学小(2)班有一位名叫邓钟的孩子就存在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认为他有离群倾向,决定在他身上开展研究。

二、探究离群原因  

在幼儿园中出现这群不被关注的幼儿的原因的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决定的。

1、幼儿自身的性格所决定的  性格是指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由于具体的生活道路、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等的不同,每一个人的性格会有不同的特征。性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待人的态度。幼儿的“离群”与他自身的性格息息相关。 在一个班级幼儿中,大致有两种明显的完全不同性格倾向的幼儿:一类是“外向型”幼儿,他们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处处斩露头角,事事抢在最先,做事虎虎生风又大大咧咧嘻嘻哈哈,他们是整个班级的“开心果”;但他们往往对遵守纪律抱“无所谓”的漠然态度,他们也是每一个班主任的“心头痛”。而另一类幼儿恰恰相反,他们 从小到大便是教师眼中“乖幼儿”、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他们性格大多是内向而孤僻,平常在班级中少言寡语,也很少与同班同学交往,做事谨慎多虑,“讷于言而敏于行”。他们对班级的集体活动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或者干脆“随大流”,有的甚至不闻不问,大有“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之态,主观能动性不强。然而他们对于本份内应完成的事情或者是老师交代的事又会默默地不留痕迹地去完成。这种性格决定了他们在班级中默默无闻,不易引起别人的注意。久而久之,他们自己、老师及同学们都自然而然地习惯了他们的这种几乎“不存在”状态,这样一来,更助长了他们性格向“内向型”发展。

2、教师教育观念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大多数所持的是“抓两头,带中间”的教育观念。大多数班主任认为抓好优等生的后进生,那么中等生的教育就不成问题了,从而忽略了对中等生的关心和注意,这也是造成幼儿离群的一个主要原因。一般地说,对于班级中的品学兼优又积极参与班级各项事务的幼儿,班主任自是打心底里喜爱,较多给予表扬、鼓励和重用等多方面的肯定;对于班级中“活跃得过分”会惹乱会闯祸的幼儿,班主任当然不敢有在思想上有稍稍的懈怠,他们的一言一行时时受到注意,一举一动刻刻成为班主任关注的焦点;而对于学习成绩一般,工作能力较差,胆子较小、平时不爱表现自己、不调皮、不捣乱甘居中游的幼儿,班主任往往是“无暇”顾及他们或者对于他们粗线条地管理,对这些幼儿的思想苗头、学习变化、情绪变化、心理特点班主任不那么敏感,工作也不细致、不深入。

3、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  大家都知道,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同一班级的幼儿,受遗传、家庭、个人主观能动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不尽相同的。我国现行的集体教育--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到这一点,一个班级人数常常多达五六十名。这也是形成“孤雁”现象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4、家庭环境   当今家庭规模小型化,给家庭人际交往带来了不便。一般来说,3岁的孩子开始喜欢结交朋友,由于家中没有年龄相近的同伴,他们格外盼望着与小朋友一块玩儿。在孩子们彼此接触的过程中,又因家庭环境及孩子性格的差异,刚刚涉世的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很容易表现出“合群”与“不合群”。孩子的“合群”与“不合群”,其主要因素决定于父母的引导和教育。伴随着成人感,独立性的增强,中幼儿开始进入心理的闭锁期,其中部分幼儿内心孤寂感、苦闷感也在增强。他们渴望和同辈伙伴的交往,他们渴望被别人理解,他们想引起集体对自己的注意,同时又不敢迈出一步将心墙高筑。这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也阻碍了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因此家长抽点时间多跟孩子玩,拥抱、抚摸、亲吻孩子对孩子健康的心理发育非常重要,还有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学历高,不屑于跟孩子作交流。一些家长说,这么点大的孩子懂什么,等他上学了,我天天给他补课,保证也能考上大学。因此,平时只是注意给孩子吃饱、穿好,而没有满足孩子渴望的精神需求。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得知邓钟小朋友的父母都是工人,平时工作是三班制,很少带孩子,而且夫妻关系不是很好,加上父母的早期教育意识缺乏,对孩子的照顾只限于给孩子吃好穿好,满足其物质需要,就“对得起孩子了”,并不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邓钟从小是由奶奶带大的,奶奶对他宠爱有加,出现小错误一般不予批评,犯了大错或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也总是在他的哭闹声中迁就他。奶奶由于年龄大的关系,很少甚至不带他出外玩耍,他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很少,缺少小伙伴,常年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逐渐养成离群的性格。他跟奶奶以外的人交往时就显得很离群,几乎不和任何人讲话,不愿与任何人交往。

三、探究帮助措施  

幼儿的性格不健全,必会影响他(她)的心理健康,当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时,都寄予了莫大的希望,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发展,应当一视同仁对待每个孩子,关心爱护他们,特别是缺少朋友,性格离群的孩子,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困扰,回复活泼烂漫的天性。笔者认为,帮助邓钟走出心理困扰的途径来自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

(一)、幼儿园

1、营造轻松的环境    鉴于离群幼儿的心理特征,当孩子从自己的小家走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时,应当考虑让他尽快适应群体生活。首先是教师的态度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调查显示,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亲切、和谒、爱笑的教师,象妈妈的教师给孩子安全感、信赖感。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以爱为本”,把爱心像阳光般无私地撒向幼儿,温暖每一个幼儿的心灵尤其是这部分性格内向的幼儿。“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凭着这种无私的爱使幼儿消除对他人的戒备、警惕心理,以让他们更好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这些平时受冷遇的幼儿一旦受到教师全身的关心、注意、爱护、帮助时,就如烈日下小草久逢甘露一般,能感受师爱的巨大力量,使他们走出“孤独的阴影”,走到集体中来,与大家打成一片。反之,我们如果厌烦或忽视他们,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对学习、对做人彻底失去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听天由命的心理。我发现教师在表扬某个幼儿时,没得到表扬的邓钟则会认为自己不乖,很沮丧;教师在对一个幼儿做出亲热拥抱时,在边上的邓钟则也会希望教师抱抱,又不感提出要求,没有被抱到的他回家告诉奶奶说:老师不报我,不喜欢我。因此教师要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尽可能多关心有离群倾向的幼儿,用亲切的微笑、和蔼的语言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老师最喜欢我。

邓钟的年龄偏小,听班主任说,他刚来园时情绪不稳定、自理能力差,总是和集体“格格不入”。对于这个个别儿童我进行了个案追踪。一开始,我总是找机会和他聊聊,摸摸他的小脸蛋儿。起初,邓钟总是以审视的眼光注视我,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和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晨间入园时看到我,他会主动的对我说:“老师早!”我便适时的表扬他,如:“你真是有礼貌的好宝宝”、“邓钟吃饭真干净”,使他渐渐融入班集体,当然我不能做一个发号施令、布置任务者,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和孩子同唱同跳,无拘无束地对话,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向往、喜爱幼儿园生活,能够产生积极的心理因素,可以帮助离群幼儿走出第一步。

2、为他创造表现的机会   活跃孩子倍受关注,表演、游戏、提问轮到一次又一次,而离群的孩子无人问津,但越是这样就越是导致离群幼儿更加胆小离群,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关注特殊儿童的发展,把机会更多地留给他们。可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诱导孩子,鼓励他们大胆表现,并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如引导他们在活动区内进行活动,多请他们扮演角色、回答问题、充当教师的助手等。不要忽视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地在众人面前予以表扬,孩子在自信心一点点找回时,就会变得开朗、大方,渴望交往。

3、加强开展活动   在活动中制定分层次目标,教师应及时关注离群幼儿目标完成的情况,给予鼓励、肯定,增强其自信心,如出现目标未完成情况,则鼓励他在下一次活动中继续努力。在教师眼里,应该没有完成不了目标的幼儿,幼儿通过第二次、第三次的活动一定会完成目标,因此我经常有意识地交任务给他,让他找合适的伙伴一起帮助完成,以此来加强交往,使他渐渐地融于集体,使被动交往转为主动交往,让同学们了解他、理解他、同情他、帮助他。只要达到心理相容,同学们就能与他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人们常说:人最怕的是孤独,是一种被排斥于社会、人群之外的不上不下的孤独。因而人在孤独的时候最盼望的不是金钱权势,而是真诚的友谊和理解的同情。只要用这种情感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定会使他们感到生活在集体中的快乐。

4、建立离群幼儿成长记录袋   记录袋中是“我”的作品、“我”的活动记录,教师、家长、自我的评价。通过记录袋让离群幼儿体验自我的成功,形成初步的自我成就感。记录袋还能让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检查对离群幼儿的关注程度,及时纠正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家庭

幼儿园的任何教育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协作。幼儿离群早期自家中形成,帮助孩子走出“自我”,我们应当与家长达成以下共识:

1、让家长认识到离群、不乐群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引起家长重视;孩子的“合群”与“不合群”,其主要因素决定于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心理学家曾对一个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追踪研究。进入这个实验室工作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学识、智商都很高,然而过一段时间后,一些人已经成绩斐然,另一些人却成绩平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答案是前一种人更善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人际关系和谐的程度显著高于后一种人。当后者遇到技术难题时,他们得跟不同领域的专家联系、请教,浪费了时间还得不到好结果;而前者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在这之前就建立了可靠的“网络”。因此,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教孩子懂得爱,并学会给予爱。懂得爱就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知道父母在给予爱时所付出的辛劳,从而使孩子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给予爱,即教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例如,邻居家的小伙伴有了伤痛,要教育孩子在情感上、行动上表示关心与同情。孩子是否具备一颗爱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交友是否成功。另外,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导孩子从“自我中心”的“壳”中解脱出来,了解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学习同伴的长处,与同伴分享玩具和食品,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互助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2、与家长共探育儿经,改变不科学的育儿方式,给孩子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家长不要过分宠爱孩子,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让孩子在外头游玩,支持他与人交往,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让孩子形成“合群”的心理。在外游玩可让孩子更活泼,孩子的能力增进之后,如果让他停留在较低的程度上,他会不愿意继续学习。别让孩子觉得厌烦,不断地给孩子学习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学习教材也不能毫无节制地给予,这时折中的方法便是鼓励他到外头玩耍。如果孩子只把家庭当作学习中心,很容易造成离群的现象。通过在外游玩,可以让孩子学习更加活泼,且无需在日后额外训练。

(三)、社会交往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是一个社会人。虽然影响离群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多为家长、教师或同伴,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多的参与社会交往。社会交往不仅会通过重要他人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而且对幼儿自我整合过程也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离群幼儿提高交往能力,请务必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是帮助他们架起通向他人的桥梁。从小就要培养孩子会说爱说,为他们进行交往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

2、平时对孩子要多表扬、多鼓励。不要指责孩子太老实、没出息,不要当着外人面说孩子不大方、见不得人等。这种责备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反而使他们更加退缩不前,应想方设法增强其自信心。

3、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疼爱,总怕孩子和别人在一起吃亏受委屈。这种情绪感染到孩子,使他们总是怀疑别人,感到他人世界的风险,因此不敢和别人交往。这类家长应当调整自己平时的言行,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4、出去串门时,尽可能把孩子带上。家长出去串门时带着孩子,可以使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有机会学习一些社交的礼仪和规矩,体会到交往的乐趣。

5、尽快能为孩子创造一些交往的机会。例如,可以把别人的孩子请到家里来,让他们一起玩,发展到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出去玩。刚开始时,最好先把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请到家里来。因为内向的孩子在和外向的孩子在一起时,容易产生自卑感,经常会冷冷地在一旁观看,不积积参加游戏。因此,应当等自己的孩子在和内向的孩子的交往中产生了愉快体验之后,再扩大交往里,过渡到和外向的孩子一起玩。

6、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参加集体活动是提高交往活动的重要途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仅可以结识许多的小伙伴,还可以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学会用集体交往的规则调节自己的言行,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谅解他人、乐于助人,学会调节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带幼儿(特别是有离群倾向的幼儿)走进社会中,参与社会、社区活动,使之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如:到开展我为社区服务、到超市购物等活动都能让他们获得来自社会的信息,从而真正的帮助离群幼儿走出心理困扰。

7、改正不良品质。要帮助孩子改正那些不利于团结的个性品质,如骄傲、吝啬、自私等,培养孩子无私、诚实、向上、勇敢的品格,因为只有这样的孩子,在小伙伴中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四、感想与体会  

由 于 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在邓钟身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能开始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首先,老师采取尊重他的意愿的方式,允许他不起立回答、不午睡,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这些方法排除了邓钟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给予他安全感。其次,教师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采取激励、表扬的方法帮助他克服了离群心理,树立“我不怕、我能行、我喜欢”的想法,大胆参与集体活动,一步一步摆脱“离群心理”,树立了自信心。这些天来,通过对邓钟同学的教育、训练和他的转变,让我自己也产生了许多感触:特殊教育工作是一个塑造人心灵的工作,离群幼儿的问题通常都是"儿童以极其复杂的方式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如何去破译这一难题,打开学生心灵上的这一把锁便成了教育者工作的关键所在,其中许多复杂的原因渐渐地造成他逐步走人自己那类似于自闭症的小天地,无形中把自己与别人隔离开来,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各种手段来引导他加人集体,参与游戏,与我沟通,和小朋友相处,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应有的童真。通过一次次的训练让他在说话中锻炼胆量,提高表达能力,达到补偿缺陷的目的,也通过交流让我能及时地消除他在情绪上的不稳定因素。想来邓钟今天有如此大的转变和这些平时进行的语言训练是分不开的,当然,到目前为止,在邓钟身上还存在着反复的现象,他的情绪有时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有波动,与同龄的孩子比较他的思维还不灵活,语言发展还比较缓慢。但是他的转变对于我来说,更坚定了我钻研教育的信心,激励着我摸着石头一步步地淌过河为了离群儿童也能健康成长,让我们每一个伸出双手,牵着孩子稚嫩的小手,鼓励孩子勇敢地尝试,要相信孩子正是在一次次尝试中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

推荐访问:离群 个案 幼儿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