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4年关于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情况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4-01-21 09:54:01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关于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情况调研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关于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情况调研报告(7篇)

第一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为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这个难题,5月上旬至6月中旬,县政协认真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龙泉、泥溪、洋湖、东流4个乡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座谈讨论等形式,掌握了解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同时,专赴与我县县情相近、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庐江县、湖南省浏阳市、江西省余江区等省内外先发县区考察,学习了外地发展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现状

我县现有村(居)238个,其中234个村、4个居委会。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收入来源为资产租赁、土地发包等。其中,经营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63个,1-5万元的村105个,有70个村为“空白村”。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政策资源供给充足。早在2016年,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东办发〔2016〕15号),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县谋划实施,安排74个试点项目村(含22个贫困村和20个薄弱村),项目总投入5480万元,涉及资源利用、特色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物业管理等多种类型。通过项目实施,产业带动效应明显,村级集体收入稳步提高。今年,争取中央、省市扶强资金达510万,重点扶持17个经济成长村。县财政自行安排100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其中34%的资金用于配套支持17个经济成长村发展,66%的资金用于扶持“空白村”发展,力争两年内消除70个集体收入“空白村”,培育17个经济成长村集体收入逐步达到50万元以上。

二是新举措助推土地资源盘活。积极推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组织人员摸清散乱、闲置、低效利用的村庄建设用地,鼓励符合条件的村积极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按每亩4万元标准予以补助,其中复垦地质灾害隐患点按每亩8万元标准予以补助。鼓励全县各村挖掘自身资源,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复垦项目,实施新增耕地项目,完成验收后予以经济补助,“沉睡”的土地资源被“唤醒”。

三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先后制定出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等政策保障文件,分别于2016年、2017年在尧渡镇秋浦社区、胜利镇江心村、联合村先行开展试点。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资产量化等重点改制措施,逐步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2018年,再次选定50个“三变”改革试点村,扩大改革覆盖面,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四是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全域实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党支部提升行动,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抓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力稳步提升。大力推进“能人治村”模式,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组织负责人。大力提倡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实现“三位一体”,班子成员交叉任职。2018年全县村“两委”换届后,村干部数由原来的1289名减少到1244名。逐步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村“两委”主职打卡工资涨至2072元,副职工资涨至1658元(均不含绩效工资)。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组建22支扶贫驻村工作队,配强扶贫工作队力量。选配15名优秀干部担任因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等原因造成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增强帮扶力量,形成帮扶合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责任意识不到位。少数部门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重视不够,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基层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便利本部门工作为前提,没有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基层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少数村“两委”干部畏首畏尾,担心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失败后,不仅给集体和个人造成经济损失,还容易引起群众不满而丢选票,存在着与其辛辛苦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不如争取运转资金保障,得过且过的思想。

二是发展思路不清晰。通过调研的情况来看,依然有少数乡镇特别是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安排,对自身家底掌握不清,自身优势把握不准,谈起发展思维固化、视野狭窄、胸中无策。

三是资源利用不充分。一方面,多数村的集体土地、山林、水库等资产已全部包产到户到组,村集体没有资源资产可以利用。加之过去在消赤减债工作中,一些优质资源被低价租售,造成集体资产严重流失。另一方面,近些年因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投放而形成的一些校舍、道班房等资产散落闲置在各地,不能加以充分利用。

四是资金保障不给力。一是“开源”资金缺乏。部分村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有想法、有路子,但底子薄弱,村级收入只能保持基本运转和民生类支出,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资金。二是支出逐年增大。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设施建设、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升级,本就经济薄弱,也不得不负债配套相关项目,旧债未偿又添新债,对发展只能望“钱”兴叹。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党建引领,全面筑牢新时代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1、坚持高位推动。党的领导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高位推动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保证。余江区是江西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改革试点县,该区改革伊始便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常委、区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区组织、乡落实、村实施”分级负责制。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65%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余江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高位推动,以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为抓手,努力打造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才能早日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

2、坚持高位引领。按照《XX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XX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2019-2022年)》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因地制宜、市场导向”的原则,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定向发力,明晰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在符合全县长远规划的前提下,认真谋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切不可脱离实际,急功近利,贸然发展。

3、坚持高位聚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为压实县直部门责任,余江区自2018年全面推行“大村长”包村责任制,即选派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正科级领导干部到薄弱村和贫困村挂职任“大村长”,为期两至三年,达成目标方可撤回。建议我县拿出切实的举措,制定真帮实扶的实施细则,帮助薄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夯实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二)立足优势,努力探索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1、深度挖掘资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村级资源挖掘利用,实现集体资源收益最大化的过程。建议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探索:一是建立县级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中心),负责对散落各地的村集体土地、山场、林场、塘坝、房产等零碎资源进行整合,打捆成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拍卖和交易,实现村集体资产收益最大化。二是组建农业农村投资公司,负责县内集体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通过企业市场运作,让闲置的集体“四荒”地、校舍及复垦的建设用地等资源实现再利用,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把资源红利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厚实家底。

2、因地制宜发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能一哄而起,更不能一刀切,应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围绕资源发包、资产经营、股份合作等做好适合村情发展的文章,城中村和城郊村可依托区位优势,建设标准化厂房、仓储设施和商住小区等,侧重发展物业经济;
生态资源较好、人文资源丰富的村开发资源“富矿”,侧重发展文旅休闲经济;
区位相对偏僻、地广人稀的村,应尝试开展“空心村”宅基地复垦,以土地指标参与企业合作,实现资源转化。

3、培育经营实体。专业合作社是资源开发的有效载体,可鼓励和帮助各村(居)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或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村级集体与农户土地、山场及林地等资源,通过合作社以法人形式与相关企业(或经营主体)入股合作,按股分成并设定最低分配基数,以保证各村获取稳定的收入来源。

(三)多向发力,加快形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力

1、发挥政策引导力。2019-2020年,县财政每年都统筹安排1000万元对集体收入“空白村”和重点扶持村进行支持。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牵引拉动作用,改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将扶持到村的扶贫项目资金所有权归属村集体,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抢抓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机遇,畅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闲置废弃宅基地进行综合整治,探索利用土地整理复垦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园区合作,在园区置换建设用地或标准化厂房,把土地死资产作为经营性活资产来运作,提高农村土地综合利用效益。

2、激发村级能动力。考察调研所到之处,发现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要选好配强“领头雁”,要把思路清、能力强的党员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岗位上来,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培养,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开拓创新,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好路。建议县级层面举办发展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开展专业化培训,提高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能力。同时畅通村级干部的上升通道,合理使用编制资源,加强政治吸纳,使其政治上有希望,生活上有保障,扑下身子全身心投入基层发展。

3、培育能人带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必须有一批致富带头人,坚持将培育创业致富能人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动员优秀大学生、经济能人、致富能手返乡创业,在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致富带富能力突出、有一定影响力的致富能人,纳入后备干部管理,优先考虑作为村“两委”尤其是村级主要领导来培养,进一步发挥能人在地方发展中带富致富能力。

(四)加强管理,尽快建立健全推进发展新机制

1、完善监管机制。成立由组织、审计、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的检查考核组,全程监督检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对集体资产资源低价出售、转让,虚报支出套取项目资金和分割村集体资源资产等行为,一经发现,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县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大对试点项目资金的专项检查和审计力度,试点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试点项目审计要全覆盖,确保资金运行安全高效。

2、建立激励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2018年,余江区将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干部报酬挂钩,从当年新增经营性纯收入中列支20%奖励村“两委”成员(《余江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余办发〔2018〕49号)。建议建立激励机制,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将村干部奖励工资与新增经营收入挂钩,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村“两委”干部。同时,应加强对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保护,对农村工作摸索和创新中存在的失误与错误,应与违规违纪相区别,允许改革失误,不允许抱残守缺。

3、健全考核机制。调研走访的浏阳市为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市委、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级的责任。余江区更是创新举办了村级党组织书记“岗位大练兵、业绩大比拼”擂台赛,现场对各村党组织书记发展村集体经济情况进行考核。建议我县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作为年度党建、“书记项目”考核内容。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村和个人,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干部时予以优先考虑。对工作推动不力、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年度任务未完成或弄虚作假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问责,激发广大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形成村村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关于XX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掌握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动态,发现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探究切实合理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XX县政府研究室特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各镇办和多个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建制村,采取实地调研和座谈调研等方式,对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并广泛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基本现状

全县共有建制村109个,村集体经济实体130个。2015年以来,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的问题,我县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研究出台扶持政策,整合“三资”,持续加大技术、资金、物资投入,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全覆盖。

(一)村集体经济体量增长趋势明显。全县村集体经济涉及林果业、中药材种植、种养殖业、固定资产出租四个产业板块,受政策导向影响,其中苹果产业体量最大,分布最为广泛,增长最为快速。截止2018年10月底,林果业方面:全县村集体建成苹果园6290.11亩,比去年增加4114.2亩;
核桃园465亩,比去年增加410亩;
葡萄园33.6亩,樱桃12亩,林地740亩,苗木栽植50亩。中药材种植方面:油用牡丹500.6亩,比去年增加343.6亩;
黄芪124亩,芍药53亩。种养殖方面:种植大棚9棚,比去年增加6棚;
养殖中蜂346箱,比去年增加36箱。固定资产出租方面:房屋出租459间,比去年增加198间;
土地出租244亩,比去年增加147亩;
场地出租5处,比去年增加3出;
果库2个。2018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500万元,较上年增加收入290万元以上。总体来看,XX县村集体经济体量增长较快,但总量不大,产业种类相对集中,村与村之间两极分化明显。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日趋成熟。近两年来,全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采取“政府谋划‘寻路’、试点试水‘探路’、企业示范‘领路’、部门帮扶‘拓路’、村级跟进‘选路’”的办法,探索出了“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支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支部+合作组织+贫困户”等模式,初步培育出了资源发展型、资产经营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创新型、协调增收型五种类型的村集体经济。

1.组织机构领导和制度建设框架全面形成。目前XX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了由组织部门牵头抓、农业局具体指导、各成员单位配合抓、各镇办具体负责抓的工作责任;
各镇办分别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全力推进此项改革工作,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实行“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抓片区、常委领导包抓镇办、部门领导包村”责任制,落实109个部门单位结对帮扶109个村,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制度设计方面:在学习汲取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XX实际,制定了《XX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意见》,强化了工作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保障措施。同时先后印发了《XX县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施意见》《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为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政策支持。

2.示范试点取得突破。全县采取“点上突破、面上推进”的办法,选择了19个村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成功探索出了稠树梁5000亩现代果业示范基地“支部+龙头企业+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
杏河牛寨村村集体合作社流转农户闲置土地,与农户按四六比例分红的“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永宁崾子川利用区位优势和三产融合,形成的“支部+农业+旅游+文化”的模式;
顺宁镇水沟村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党员+干部+农户”的模式。通过试点探路,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镇办试点创新,构建了“苹果+特色养殖”的“1+N”现代农业框架,并逐步由试点示范向全域发展的方向迈进。

3.“五捆绑”的经验做法不断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实施“产业、项目、资产、能人、贫困户”捆绑、把发展产业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长效之策,让村集体在“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合作发展模式中不断积累资本;
利用产业项目建设资金,建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的机会,帮助村集体经济收获“第一桶金”;
清查闲置的集体资产,通过再开发和入股企业的方式,变废为宝,实现了村集体资产的有效利用;
与致富能人、在外成功人士、返乡青年等具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群体开展合作,为集体经济引来源头活水;
积极鼓励贫困户入股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户增收、集体经济增长的共赢发展。

二、存在问题

我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显,诸如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村干部思路不活跃等,但笔者认为,这些相对主观的问题并不是影响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这种主观上的问题自然会发生转变,我们应当把研究问题的目光放在村集体经济本身上来,放在“人力、资金、产业”这些核心要素上来。根据调研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村集体经济收益整体偏少。从数量上来看,目前全县109个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全覆盖,但是从2017年农业局统计数据来看,109个村中只有14个村实现收益,占比不到15%,破解村集体经济空壳化仍然任重道远。从收入来源分布上看,75%以上的收入是有关部门的补助,这说明村集体经济主要还是在依靠政府“输血”,远未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笔者在调研过程中还了解到,即使在一些有村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其收益也无法满足村集体经济运营的日常开支,更谈不上资本的积累,而一直以来存在的债务化解难的问题更是让村集体经济长期处于负重前行的状态之中,这对于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二)村集体经济产业培育相对单一。在村集体经济产业培育上,我县主抓了苹果产业,并且要求每个村须建50亩以上苹果园作为集体经济产业,此项举措虽然顺应了苹果产业发展的大势,但是也带来了如下问题:从短期来看,村集体经济相对弱小,人力、资金、技术全面弱势,无力应对苹果产业挂果前连年递增的投资和较高的管理要求,导致集体经济果园管理跟不上,产业发展受阻;
从长远来看,全县范围内村集体经济产业种类单一,缺乏差异化发展的考虑,在未来容易形成供给过剩和低价竞争的局面,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村集体经济陷“人才荒”“用工荒”。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人力资源作为基本保障,但XX县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经商务工者居多;
能人返乡发展由于风险大、回报慢,一般热情不高、有顾虑;
留守农村的人相对劳动能力偏低,教育程度不够、思想保守;
高校毕业生更多的愿意留在城市寻找发展机会,造成了村集体经济陷入“人才荒”“用工荒”。笔者了解到,有些集体经济产业的发展暂时只能依靠村干部的“义务劳动”,一到果园环切、套袋、采摘等生产环节,还需要从外县雇工,这样的局面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四)村集体经济产业低端化。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集体经济产业都只涉及农产品的生产,没有加工业,产业化水平低,附加值低,投资回报低。受传统观念限制和教育水平制约,农村干部群众商品经济意识和产业化思维缺失,导致村集体经济产品一直局限于生产低价的农产品范围。

三、对策建议

村集体经济发展是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物质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直接影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等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保持现有扶持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笔者现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增加“短、平、快”产业在村集体经济中的比重。俗话说,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事。集体经济目前还非常弱小,培育一些“小本生意”是非常好的选择,可以开办一些手工作坊,制作一些有竞争力的XX特色产品,比如:XX人喜爱的手工布鞋、手工鞋垫、传统工艺压榨的黄芥油、荞面皮枕头、纯粮食酒等。这些小手工业投资小,技术要求低,见效快,市场稳定,很容易盈利,可以在农村引起“滚雪球”的效应,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体量极为有利,村集体经济体量上去了,再上台阶发展高投资高回报的产业,村集体经济便会有长足的发展。

(二)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引进培育乡村人才。解决全县农村“用工荒”“人才荒”的问题,一要靠“回”,就目前来看,随着扶贫、返乡创业、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惠及农村的政策一步步实施,XX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的倾向性已经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上,应当拿出一些实惠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村20-50岁男性青壮年劳力回乡发展。二要靠“育”,培育现有的村集体经济骨干人才也非常重要,应当全面整合现有村集体经济人力资源,挑选骨干人才,打造一支少而精的经理人队伍作为未来XX县村集体经济的领军者。三要靠“引”,延安的几个南部县区苹果产业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都领先我县,为了充实壮大XX县的村集体经济果园,不妨引进一些果业管理技术人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能起到模范带动作用。

(三)村集体经济应探索农产品加工的路子。村集体经济不应把目光放在农产品的生产上,而应该另辟蹊径,把目光放在农产品的加工上,这样发展出来的村集体经济才能在农村起到主导作用。应该探索建立农户散户负责生产,村集体经济负责加工的有机合作模式,让农户和集体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例如,农户负责苹果种植,村集体产业负责苹果包装箱生产;
农户养殖中蜂,村集体产业负责蜂蜜加工和罐装,这样村集体经济既不会和个体农户形成竞争,还能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也有利于农村团结协作氛围的形成。


第三篇: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XX县共有306个村(社区),截止2019年底,有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村(社区)212个,占69.3%,实现了169个贫困村全覆盖。

一、做法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围绕深化农村改革,抓住脱贫攻坚和农村“三变”改革政策机遇,按照“支部引领、合作带动、集体入股、群众参与”思路,将村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济优势结合起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

1、依托支部引领和能人带动,建强集体经济组织。一是建强支部班子。村级党组织班子不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就难有起色,2019年全县确定的42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中,11个就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对此,我县大力实施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加大对村干部带领致富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力度,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发展能人,把发展能人培养、选进村“两委”班子。城关镇鲁家台社区,在支部班子的坚强带领下,集体总资产超过1.25亿元,年收益280万元,分红股金200万元,成为全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佼佼者”。二是发展经济组织。发挥党支部在合作社、农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由村“两委”领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党员致富带头人、营销大户、种养大户、外出务工能人等领办、创办合作社;动员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实现合作发展、脱贫致富。赵湾镇王庄村党支部领办的盛康烟草合作社,2018年种植烤烟80余亩,实现收益19.8万元,解决贫困户就地务工20余人,户最高收入7000余元,村集体收益当年达1.8万元。三是规范经营管理。村党支部牵头制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通过法定程序,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负责人,村“两委”成员兼任理事会成员,村监委会主任担任监事会主席,引导村民推选有公心、负责任、能担当的村民参与集体经济管理。吕河镇秦家塔村原第一书记薛亚利因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成绩突出,荣获2018年度汉江创客英雄汇“创客英雄奖”和“最受欢迎的创客故事奖”,《养鱼书记薛亚利》录入全省优秀第一书记系列专题电教片。

2、精选产业路径和经营类型,激活壮大集体经济。一是盘活现有资源。将村集体所有的林地、耕地等资源,采取兴办实体经济集中经营或规范发包、流转、入股其他经济实体等形式,增加集体收益和群众收入。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条件下,引导群众将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入社或委托流转,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吕河镇秦家塔村利用村内电站水库,创办合作社,大水面养殖无污染的花鲢鱼,吸纳会员276户,贫困户“户户入社”,入股资金13万元,合作社已累计经营收入75万元,股民每股分红1300元,村集体提留收入10万元,实现了集体受益、群众增收。二是整合各类资金。整合集体积累资金、脱贫扶持资金、涉农项目资金、单位社会帮扶资金和固定资产抵押金等金融资本,在确保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以资金变股金的形式,入股涉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捆绑使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严格按照章程和协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明确股比、利益共享。甘溪镇刘家院村利用脱贫攻坚帮扶项目资金,建设20千伏光伏发电项目,目前积累2.4万余元,1.2万元用于24户贫困户分红,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长久受益。三是发展特色产业。为使贫困户实现短期快速增收、长期稳定脱贫,大力发展烟草、拐枣、魔芋、畜牧等区域特色产业。依托发展毛绒玩具产业,建立新社区工厂,通过提供厂房、入股合作、提供服务等方式获得收益。针对外出务工人数多的实际,组建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提供劳务中介服务、组织劳务有序输出。仙河镇仙河口村通过村劳务扶贫公司每年向外输出贫困劳动力200余人,该村在外能人创办的6家公司,年稳定吸纳就业400余人、向村集体经济上缴发展资金3万元。

3、完善配套政策和保障机制,实现稳健持续发展。一是出台指导意见。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支部引领、村社合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针对集体经济组织带动能力不强、带贫益贫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按照“农户自愿入股、社会各方扶持、村集体统一经营、收益合理分红”的办法,进行村户合股和收益合分。麻坪镇由村烤烟生产合作社按照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烘烤出售的“三统一”模式发展烟草产业,将烟税县镇分成比例中留镇部分按照3:2:5的分配办法直接返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带贫的能人大户和种烟的贫困户。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县财政整合资金845万元,平均下拨给169个贫困村(社区),用于配置集体股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并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对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示范引领作用强的给予奖励;XX农商银行对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先提供信贷和融资支持,实行利率优惠;县委组织部与泰隆银行合作,构建“党建+金融”扶贫模式,选择基础条件好的镇村和党员户试点,给予金融授信支持;县市场监管局简化村集体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审批程序。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出贡献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依托村集体经济收益合理提高待遇补贴。对年度经营收益不超过2万元的,全部用于补充村级组织运转和服务群众专项支出,年度收益在2万元以上的,实行“分段提取、累计补贴”方式,通过核算财务、制定方案、备案审批、发放补贴的程序,按照标准对村组干部待遇进行补贴奖励。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观念弱,发展动力不足。部分镇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有偏差,认为经营集体经济存在风险,有思想压力和畏难情绪,发展意愿不强,不愿投入过多精力;大多数村干部日常工作任务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发展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力不从心;一些镇村党组织和干部缺少驾驭市场和经营管理能力,对于发展集体经济处于“推一步走一步”甚或茫然跟进状态,不知道如何破题,无办法、无措施,导致有资源不会用,有了集体经济不会管。

2、原始积累少,发展资金欠缺。全县投入到村的扶持资金仅5万元,这点钱对发展产业项目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部分有发展意愿和经营项目的村,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导致项目搁浅、想法落空,特别是地处偏僻、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的村,发展能力更为薄弱。而临近城镇、集镇的村,得益于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便利、信息资源丰富和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级集体经济前期发展较好,但后期发展壮大再投入难、后劲不足。

3、资源条件差,发展路径狭窄。一方面,因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条件相对落后,难以吸引外来资本投入开发,产业项目选择难,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够,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窄、方法少。近年来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几个村都是县城“城中村”、集镇“中心村”或有多项目资金扶持村。另一方面,XX是劳务输出大县,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员大都外出务工,留不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缺少能人大户带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失去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

三、对策建议

1、配强班子,建好队伍,夯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人才基础。一是挑选有能力、敢创业、懂经济、善管理的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二是加大对村级班子成员经营管理和经济发展知识的培训,组织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发展意识。三是注重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青年农民作为村干部后备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四是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把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创建评定结果作为“整村授信”的重要依据,开展点对点的金融服务,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2、因村制宜,选准产业,夯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基础。由于各村基础条件不同,差异较大,因此,要本着因村制宜的原则,结合村情探索不同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和市场运营模式,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对于集镇和城乡结合部、临县交界、靠近公路沿线的村,要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参与城镇建设和发展商贸业;对土地、林地、水资源较好的村,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建设特色林果、生态渔业、中药材、茶叶、苗木花卉、食用菌和拐枣等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一些劳务大村,可借助劳务扶贫公司,实施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和转移就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3、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夯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要制定支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制度办法,整合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规范的村集体经营项目,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并按国家税费减免政策规定,依法予以优惠扶持。金融部门要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村级集体发展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申请贴息贷款、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能人加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完善的股份制运营体系,夯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积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4、创新模式,建好机制,夯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制度基础。对于贫困山区来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尚处于探索推进阶段,还缺少成熟的机制和方法,因此,在工作推进中,不能操之过急、大水漫灌,必须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村,选准路径、先行先试,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指导,不断总结完善经验做法,在形成多个成熟的工作模式后广泛推开、以点带面,避免资源浪费,确保不走弯路。每个镇要确定1至2个村,由联镇县级领导负责包抓,深入调查研究,搞好试点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探索形成既体现集体优越性又调动个人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和乡村的繁荣振兴。


第四篇:关于XX县农村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2月至3月,XX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开展了全县农村产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

据调查统计,全县除传统粮油作物外,2020年继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共有3类13种,其中种植业:养蚕33445张,黄花菜6001亩,烤烟7268亩,魔芋7768.3亩,茄子1171.4亩,中药材6928.2亩;
畜牧养殖业:养猪73318头,牛7080头,羊10510头,鸡737133只;
林业类:林果35980亩,茶园13700亩,养蜂14619箱。农村有劳动力77234人,务工人员35798人。其他零星特色产业产品没作详细调查统计。

全县有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18个,财政注资11095.95万元,主要用于异地置业、入股和发展产业,累计收入537.9万元,占财政投入的4.85%,收入主要用于分红和积累扩大经营,惠及11641户3629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5.36%;
有扶贫互助协会84个,财政注资3992万元,累计收入208.61万元,占财政投入的5.23%,收入主要支付办公经费和管理人员工资,入会农户13566户、4069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44%。

二、估价

1.农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据调查分析,近年来,农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面积规模、经济效益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的30%以上。

2.产业优势逐步显现。各镇各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基本做到了优势互补,品种多样化,除粮油作物外,种植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产业达7种,养殖规模在7000头(只、箱)以上的有5种。

3.主导产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型。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龙头企业引领、大户能人带动,天成丝业、嘉晟农业、柏盛食品、熨斗茶业、鬼谷腊肉、丰标牛肉、博硒酒业等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加工包装富硒食品和农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主导产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4、与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步伐加快。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丝绸及其制品、即食食品及料理包、腊肉牛肉、土鸡香猪、熨斗白菜、桑叶糕点、XX搨辣子等特色产品、个性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品牌正在形成。中坝作坊小镇、灵雀山茶园、饶峰驿站、两河本草溪谷等项目,把农业产业、观光旅游、文化节庆、美食养生、医药康养、休闲民宿结合起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使农业产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5.村集体经济在转型发展中稳步推进。全县150个村,有11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占78.6%;
互助协会84个,占56%。多数镇村认识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和作用,除政府注资的集体经济外,一些村结合实际,自主注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

6.村集体经济带贫溢贫作用逐步得到发挥。从调查情况看,11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当年有实际收益并分红的77个,占62.3%。互助协会当年放贷率超过60%,累计发放互助贷款超过4000万元。

7.村民发展集体经济意识逐步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土地可以流转、入股、收租金,还能够分红和贷款,加快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增强了村民集体意识,扩大了参与面,加强了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巩固了村民自治,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问题

1.农村产业产品质量有待提升。我县富硒农业产品的品质还有待提升,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认证相对滞后,国家、省级知名品牌不多,市场占有率较低。

2.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争要政府项目和资金补助,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如2019年正兴公司在黄花菜的收购上,即使签订的有收购合同,也会因为市场价格问题而拒收,或压级压价。

3.能人带动和技术支撑不明显。产业能人大户的带动面还不够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不多,在形成规模效应,培育品牌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技术支撑方面,因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力的局限,科学种植养殖、疫病防治、良种推广、配方施肥、农药使用、检疫检验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不到位。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产业奖补标准高,多数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年产值达不到奖补标准,激励作用难以达到预期。

4.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土地资源和固定资产,资金靠政府注入,盈利能力弱,经济效益低,市场风险大,等靠要思想严重。38%的村集体经济有名无实“空壳”化,没有资源、没有经营活动和收入。集体经济组织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现有村集体经济组织95%以上由村“三委”干部任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他们大多数不懂市场,不会经营,缺信息、技术和市场渠道,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怕承担不起失败的风险而不敢放开手脚去干。

5.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挥还需进一步加强。2019年集体经济组织收益537.9万元,即使全部分配给入会农户,人均仅148.2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有政府注资的微薄收益,带贫溢贫、壮大积累、为民办大事的作用很难发挥,与政府的预期、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

6.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的机制不活。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章程、运行管理、责权利和收益分配机制不明确,集体经济收益多少与管理人员没有直接关系,村干部参与管理但不能取得报酬,凭着党性和责任心干事,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足。一些村干部有当“太平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只守业不创业,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壮大。

四、建议

1.聚焦整合打造品牌。在科学种植养殖、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上,由龙头企业牵头,加快优质优势产品质量认证,整合县内同种产业产品,集中优势打造品牌,形成桑蚕丝、富硒茶、雪魔芋、中药材、散养土鸡、绿色猪肉、丰标牛肉、鬼谷腊肉等有竞争力、有市场的大品牌和知名品牌。

2.增强龙头企业竞争实力。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核查,对政府项目配套和奖补资金投入大,但经济效益和带贫益贫作用不明显,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不讲诚信,占用和浪费资源的企业自然淘汰一批,对有潜力的企业通过再招商、资源整合、项目配套和奖补扶持,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培育和打造产品品牌,增强企业实力、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3.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大力建设产业园区,深入推进全域旅游、乡村振兴、集体经济、美丽新村建设,促进农工融合、农旅融合。切实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完善农业支撑体系,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促进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拓展蚕桑、畜牧、蔬菜、中药村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链条,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专业特色种养区,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多产”,实现农村产业兴旺,让农业真正成为有钱可赚的行业,增加农民收入。

4.加强技术支撑和能人带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和人力配备,聘请土专家和技术人才,加强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推广科学种养殖技术和优质品种,加强科技支撑。推进能人兴村战略,鼓励发展产业大户,进一步细化完善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奖补政策措施,充分调动能人大户积极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5.加快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集体经济手中有资源才有发展空间。要有效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清产核资量化确认后,入股村集体合作社。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村级组织应尽量把农户的撂荒土地、耕种不了的土地、想流转出去的土地流转到集体,由集体进行复垦、规整和集约化经营,招商或发展产业大户,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要广泛吸纳有资金、有技术、有能力的村民入股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生产经营和利益分配。

6.完善集体经济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着力引进和培育集体经济职业经理人,破解人才瓶颈问题。尽快出台具体的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实施办法,让经营管理人员不论身份平等承担风险责任,享有规定权利,取得合法报酬和收益,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细化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办法,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并确保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对列入年度全县十个集体经济示范村,在项目确定后,建议政府提前拨付部分奖补资金,为示范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保障。

 

第五篇:关于我县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部署要求,根据县人大工作安排,2月28日至3月7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金婷带领社会和城镇建设环资工委及部分常委会委员、县人大代表对我县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听取部门工作汇报、实地走访镇村、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措施建议。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集体经济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突出党建引领抓带动,突出重点扶持抓示范,突出改革创新抓特色,强力推进重点村扶持、示范村培育、空壳村清零“三大行动”,村集体经济达到66个村全覆盖,呈现出遍地开花、多元发展的新局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21年,全县发展林麝产业村24个、食用菌产业村10个、花椒产业村11个,苹果、中药材、蔬菜、中蜂养殖等产业村22个。村集体经济产业总收入达到730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村53个,10万元以上的村25个,50万元以上的村2个,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全部清零,黄牛铺镇三岔河村被命名为省级集体经济示范村。

二、做法成效

1.建立健全推动机制,发展动力不断激活。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和部门帮扶制度,开展万企兴万村“三联五帮六带”行动,共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定印发《党建引领村社联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八条措施》《XX县村干部奖励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暂行办法》,以创新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发展模式为动力,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探索村企、村社、村村联建的“三联共建”发展思路,推广特色产业主导型、劳务输出带动型、经济主体拉动型、资产租赁增值型、乡村旅游融合型“五型”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走联合发展、抱团发展路子。在全县成立镇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构建“服务中心+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的工作运行机制。每年组织一次镇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的观摩评比,现场点差距、教方法、提要求,镇村两级比学赶超的氛围日益浓厚。

2.多方争取项目资金,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紧抓中央、省市乡村振兴资金支持的机遇,加大对接协调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资金保障。2021年成功申报25个省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250万元,先后建设大红袍花椒基地、中蜂养殖基地、林麝养殖基地、100吨级冷藏库等项目。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的政策扶持,先后投资1699.6万元,支持草店村、兴隆场村、东河桥村、龙口村、邓家台村等5个试点村产业基础发展,成立凤羌阳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凤香果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千亩花椒种植基地、百亩牡丹套种园、果品冷库等项目,推进兴隆场村、东河桥等村民俗旅游发展。据统计,2016年—2021年先后投入村级集体经济财政资金12274.5万元,进一步夯实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产业基础。

3.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把产业园建设作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的关键,按照“双十引领、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整合农业发展、乡村振兴、集体经济产业等各类资金6.9亿元,集中力量高标准建设产业示范园区,重点打造凤州、三岔两个万亩椒果产业园、国安寺林麝产业园、三岔河“秦岭菌谷”食用菌产业园、岩湾岭南农旅融合产业园等10个农业产业园,发挥产业领军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发展。2021年,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其中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05万元,先后建成了17个花椒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300元;
建成了12个林麝人工繁育示范基地,户均增收1800元;
形成了黄牛铺、红花铺、留凤关、平木四大食用菌生产基地,产业园示范引领成效显著。

4.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收途径不断拓宽。把壮大特色产业、促进绿色转型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建成产业扶贫基地87个、市级扶贫企业和扶贫示范合作社9个,形成了党支部+脱贫户、龙头企业+脱贫户、合作社+脱贫户、致富能人+脱贫户、农技干部+脱贫户、新型职业农民+脱贫户“六个+”产业带动模式,建立了股份联结、订单联结、劳务联结、租赁联结四种利益联结方式,有效带动了全县脱贫户产业发展和提质增效。目前,全县大红袍花椒年产量达4000余吨,食用菌产量6800余吨,林麝存栏2.12万头,中蜂养殖8.8万箱,中药材种植4万亩,大红袍花椒获评“国家气候标志”,林麝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麝香占全国产量的70%,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林麝之乡”,成功创建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较差。我县地处秦岭腹地山区,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优势不足,特别是部分边远山区村,发展产业受技术、市场、融资、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风险较大,自我营收能力较弱。部分村虽然拥有一到两个企业,但产品层次低,缺少带动能力,难以形成一定规模。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不足。一方面,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资金,融资又难,金融机构贷款控制严格,村级没有可以抵押的资产,造成资金短缺。另一方面,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村级债务较大,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3.村级集体经济专业人才紧缺。受市场经济和打工潮的影响,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紧缺。大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和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再加上村上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导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推动较为缓慢。

4.村级集体经济盈利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项目上还处于尝试、筛选和孵化阶段,项目运作还不够成熟和稳健,收益效果未显现,另外,村级资产大多通过租赁形式经营,仅按最低收益率6%收取租金,收益少且存在租赁方无法正常履约等不确定风险。

5.集体经济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从目前情况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的资产较少,更多收益被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获得,虽然通过劳务等方式带动了村民增收,但集体经济收益增幅较慢。如黄牛铺镇林麝养殖企业10家,存栏量近3000头,但绝大多数为企业养殖,农户直接参与养殖几乎没有,仅仅只有部分农户通过务工和提供饲草获得收益。

四、意见建议

1.解决好人才问题。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人事、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财税金融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横向上强化部门协作,纵向上落实上下联动。二要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三要选好带头人,培养农村经营人才,注重吸引有理想、有奉献精神的乡贤投身集体经济建设。四要依托科研机构和行业部门,加强技术、经营培训,抓好特色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人才支撑。

2.解决好资金问题。要把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与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相结合,发挥资金资产资源的集成效应。一要全力争取省级试点资金支持,用好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并整合其它相关涉农资金,统筹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要盘活农村各项资产资源,包括闲置的办公房、学校,没有利用的荒地、荒山、河流、森林等。三要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用于借贷、担保等,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切实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金困难。四要落实好相关税收和金融支持政策、土地和环保支持政策。

3.解决好经营问题。农村集体经济要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好经济持续发展和经营风险防控。在经济持续发展上:一要指导镇村做好规划的统筹,坚持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全县“一盘棋谋划、多元化发展”。二要指导镇村围绕各自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探索特色农业型、农村服务型、合作经营型和社会服务型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三要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土地、农村宅基地和农村林权等改革的衔接,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发挥改革的综合效应。在经营风险防控上:一是把好项目选择关,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立足本地优势,科学选择一批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生态效益优、建设成本低、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强化源头风险防控。二是做好项目跟踪支持,通过特色农业保险等途径,强化项目运行风险防控。三是加强资金使用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解决好管理问题。一是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政府职能部门要指导各镇发挥就近监管优势,加强扶持资金监督,强化项目推进,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二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抓好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健全成员代表会议、理事会和监事会治理结构,完善合作章程,提升经济组织的管理能力。三是建好利益联结机制,对收益分配和财务管理等重大事项,实行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强化分配风险防控。四是落实好激励机制,建立红黑榜,向社会公开公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进行奖励,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力、效果不佳的村,基层组织不予评先评优。


第六篇:关于XX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XX县对标全区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暨驻村帮扶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一号工程,采取多村联合、村企联姻、自主经营、飞地经济、以强带弱、政府投资折股分红“六大模式”,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蹚出一条“致富路”。

一、基本情况

2022年,全县7个乡镇场的65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都制定了长远规划和目标任务。截至11月底,全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总收入为4000万元,比2021年增加652万元,增长率为19.47%,村均增加10万元,65个村村级集体收入均超过10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10万元—30万元的村13个、30万元以上—50万元的村16个、50万元以上—100万元的村19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7个,分别占总村数的20%、25%、29%、26%。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书记项目”和“一把手工程”,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路径、统筹机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书记齐抓、各部门协调联动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联抓联管机制。筑牢组织基础。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包村和组织、农办、财政等6部门协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县委领导、部门联动、乡镇主抓、村级落实工作机制,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党组织评星定级硬指标,确保责任层层压实。强化政策支持。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规划滞后、资源分散等难点痛点堵点,主动对标对表,及时查漏补缺,加快建章立制。按照“一县一总规、一乡一规划、一村一计划”要求,推行县乡村“三级联动、三规统一”,用好《XX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指导意见》和项目管理、农业保险、担保基金、工作联席、奖励激励“1+5”政策,推动各类要素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集结。夯实资金保障。整合各类资金集中优配,先后争取自治区和银川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60个7510万元,协调县直部门和乡镇配套基础设施1000余万元,做大集体经济产业规模。重视人才支撑。注重在农村实用人才选、育、用上发力,培育“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实用人才1.7万余名,以技工学校、农技推广中心为主阵地,加强与区内外高校院所合作,认定生产经营型农民1800余人。累计选派133名科技特派员和162名导师,为设施农业、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等提供技术和指导。

(二)建强战斗堡垒,发挥组织优势,提高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干事能力。充分发挥“一核多元”组织优势,突出党组织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推行“党支部+合作社+N”的“党社联建”和“党支部+X”的“遍地开花”发展模式,把党的组织建设深度嵌入产业链条,全县组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销售推广等功能型党小组126个,36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引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支部+合作社+产业”实现共同富裕。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洪广镇广荣村投资建设枸杞芽菜种植基地、枸杞芽菜加工厂,引进宁夏冠名食品加工合作社,持续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枸杞芽菜种植—分拣包装—冷链保鲜—市场外销”完整产业链,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01.59万元。“支部+合作社+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借助企业技术、品牌、信息、销路优势,全县30%的村党支部牵头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培育特色瓜菜、花卉种植、特种养殖等产业,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元,带动2700多名群众就业,实现集体有收入、企业有发展、农民得实惠。“支部+支部+合作社”实现共同发展。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产销互惠的原则,鼓励村村合作、以强带弱,各乡镇场党委强化统筹,分别引导村党支部整合项目资金,成立合作社建暖棚种葡萄、买机械搞劳务、建仓库做冷链,产业链不断延伸、受益面逐步扩大。立岗镇通伏村村村联合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从事农机劳务服务,2022年实现净收入55万元。“支部+X”实现多元增收。在推行“党支部+合作社+N”的“党社联建”发展模式上,村党支部通过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闲置资产、承接小微工程、资金入股、自主经营等多种形式补充发展,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金贵镇关渠村通过种植2200余亩麒麟瓜增加村民务工收入及土地附加值、建设十套民宿用房投资收益、发动群众入股塞上牧业等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年收入已达193.67万元。

(三)选优配强班子,落实激励措施,增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化“两个带头人”工程,选优育强“领头雁”队伍,努力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增强发展和治理的内生动力。在“选”上下功夫。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注重从创业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中选好“领头雁”,优秀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黎伟、马维云等产业型、致富型、市场型能人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中致富带头人达30人。在“育”上下功夫。鼓励村干部提升学历,对获得学历教育证书的村干部,每人补助500元交通费,全县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达到57%。加大培训力度,分批组织村书记到中卫、固原等地观摩学习先进经验、拓宽发展思路,村书记就近到百万村观摩学习集体经济发展经验,推动村党组织书记以观念升级带动发展能力升级。在“激”上出办法。用好《XX县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办法(试行)》,全面落实村干部各项保障,村干部报酬参照上年全县乡镇公务员工资收入执行,村民小组长补贴按照不低于XX县最低工资标准发放,村干部最高补贴每年达到7万元。用活《XX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增量奖励办法》,根据村级集体经济当年经营收入增量按比例奖励村党组织和“两委”成员,最高按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量的12%进行奖励,先后为雄英等村兑现村级增量奖励29.91万元,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三、存在的问题

XX县村级集体经济总量位居银川市前列,各村书记劲头十足,善于谋划、敢于谋划,方式方法较多,联农带农效益明显,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但我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村级集体经济总量不高,可持续性发展不够。单从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来说,总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抗风险弱,真正意义上的富村、强村少,且收入来源渠道单一。有的村收入来源主要为一次性收入,发展后劲不足。二是村级集体经济结构不优,一二三产融合不够。从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入股企业、土地流转、种植农作物等,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偏低,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各村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抱团发展还不够紧密,联农带农机制还没有充分激活,群众享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红利还不足。三是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创新发展意识不强。部分村干部等靠要和观望思想依然存在,喜欢讲理由、摆困难,不善于立足本村资源优势谋划,存在“躺平”的现象。现有的激励政策作用发挥的不够好,村干部考虑自己多,考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少,在执行增量奖励时,存在执行难的问题,乡镇存在有文件也不敢落实的顾虑。

四、下一步计划

(一)总结致富经验,筑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根基。全面总结17个“百万元”村的致富经验,开展先进村帮带后进村,先进村“两委”要定期到后进村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切实推动后进村级集体经济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制定《一村一策》,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质的提升。全面加强对65个村“两委”班子成员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能力的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不断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全面盘活集体资产,对闲置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根据县位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开发运转,将资源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扭住关键发力,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重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与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在优势特色产业链上谋划集体经济项目,鼓励村级组织自主经营,提升自主经营占比。通过村党组织成员领办、创办或入股、引进龙头企业,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推动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双提升。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生产工作,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实施好区市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坚持用活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派强用好乡村振兴指导员,指导发展百万村、扶持薄弱村,村村经济达到20万元以上,力争200万元村有新突破。

(三)深化考核激励,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优化目标考核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施、特色产业项目培育、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考核和星级党组织建设工作重点考核内容,作为乡镇场和村“两委”班子的目标责任制,促使村党支部明确集体经济重要性。用好用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与村干部利益联结机制,按照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和比例,每年按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奖励村干部,鼓励村干部带头出资入股集体经济产业,把集体经济产业与个人利益融合在一起;
每年奖励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脱壳村、进步村,奖励一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个人和致富带头人,激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落实好村干部报酬、任职补贴等制度,解决好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谋发展、干事业。


第七篇:关于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XX县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为推进《XX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攻坚年行动方案》的落实,促进我县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县人大常委会3月份成立了调研组,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组采取了深入乡镇、村了解实情、听取汇报、查看台账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及特点

2021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线,在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方面取得新的成就。纵向比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2021年消灭了33个1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县182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765.56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村20个。横向比我县202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处于省、市落后位置。今年一季度,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1579.93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0.97%,未达到时序进度。村均经营性收入2万元以下的有5个乡镇,还有5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2万元以下。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总量偏低。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3年来每年都在3000万元左右徘徊。2021年,我县徽城镇七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138.61万元,居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第一。同期,徽州区广惠村高达2600万元,黟县西递、宏村门票分红也达2000多万元。2021年我县村均经营性收入首次突破20万元达到20.69万元,但仅为全市村均的5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9.78万元的村有161个。

(二)结构失衡。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百万元以上只有3个村,20万元以下的村142个,占78%。全年村集体一次性经营收入1492.55万元,占39.64%;
可持续收入2273万元,占60.36%,收入笔数多,数额小,而且稳定性不高。

(三)来源单一。全县大部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还是停留在村集体公房出租,山场、园地发包等传统方式,缺少新渠道、新途径、新业态,没有新的增长点。2021年涉及24个乡镇50个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出现严重下滑,仅为297.48万元。

二、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发展环境不优。客观上我县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大部分乡村对集体资产分得比较彻底;
乡村集体企业均已改制。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环境改变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被淡化了。目前,全县五分之一的村几乎没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和资产;
少数村也存在处置村集体资产程序不规范,产权不明晰等情况。另一方面不具区位优势的部分村集体土地、山林和集体房产利用价值低,交通不便,开发成本高,见效周期长,难以带来即期收入。随着城镇化发展,目前我县村多基数大,村域人口规模不平衡。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县182个行政村中常住人口千人以下的有68个村占40.48%,其中常住人口500人以下近20个行政村,且常住人口中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人。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村庄空心化、村民老龄化、人口数量减少趋势在不断加快。杞梓里镇最具代表性:全镇16个村其中“三无”村(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3个,常住人口在1000人以下有11个村占68.75%,其中500人以下的村4个占25%。霞坑镇石潭村户籍人口4500多人,在疫情防控入户逐人核酸检测中,实际在家只有800多人仅占17.78%,其中60岁以上的600余人占在家人口的75%。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样面临严峻的形势。

(二)“堡垒作用”不强。一是少数村两委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站位不高,动能不足。停留在“要我发展”,而不是“我要发展”。只满足应付日常的工作,对本村的发展优势把握不够全面,无法根据本村特点制定出相应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二是“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缺乏敢想敢为的勇气和魄力,瞻前顾后,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有风险,不敢担当,等政策、靠帮扶、要钱物。考核时想方设法应付完成任务。三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少数村两委班子成员缺乏远见,只考虑当前利益,“守住家业”,集体资产一包了之,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虚高。

(三)发展氛围不浓。现在村民个人发家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不少村民集体意识十分淡薄,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不高。少数农村党员、能人不愿意参选村两委干部,也不愿意参与发展集体经济,还担风险。乡镇统筹协调能力不强,缺少系统谋划,存在“年初下目标,年底抓统计”的问题。少数干部未能真正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当作本职工作用心用力去对待。少数县直涉农部门缺少主动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意识,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金融部门在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步子不快,对村集体经营性项目信贷的投放力度不大。

(四)发展手段不多。党中央十分重视农村发展问题,大力提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央层面往往给予指导性、原则性、方向性的指导,但在乡镇村更需要的是有力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目前尚未出台与发展集体经济相关的配套法律,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优惠措施不多,扶持政策不足,规范指导不够。各地做法也是各显神通,执行标准各取所需。目前我县乡镇、村虽然都已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振兴公司、强村公司等经济组织,实际上绝大部分村未能进行有效的运营。乡村干部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手段和实际的运营能力。另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在我县还缺乏有效探索。

三、对我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基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我县农村基层党建的“书记工程”。为全力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头雁”效应。182个村党组织书记就是“领头雁”。首先,要加强素质和能力培训。要增强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尤其急迫的是要尽快提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实际工作能力。采取走出去学和请进来教等各种有针对性方式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把村党组织书记按黄山市集体经济发展的七种模式分类别进行重点培训,做到分类指导。其次,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在全面掌握本村的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和优势基础上,吃透上级发展村集体经济政策,制定和完善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任期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一村一策”,并强力组织实施。

(二)拓宽增收渠道,实行多元发展。发展村集体经济没有立竿见影的妙方,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除了法律法规政策明令禁止的,凡是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式都鼓励大胆尝试。

1.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盘活现有的资源是发展村集体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指导各村切实摸清家底,根据村集体的仓库、塘库、宅基地等资产的利用程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引入资金、合作开发、租赁开发等方式使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推广万二村直播拍卖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方式,变闲置资源为有效资产,在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充分挖掘农村自然山水资源、农业产业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等可利用资源,着力培育新的村集体经济增长点。县政府要尽快出台我县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租、抵押、作价入股、转让等权能,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动能和活力。

2.实施产业“造血”的定力。建立和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库,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壮大歙茶、中药、养殖、林特等特色产业,着力补齐产前、产中、产后单家独户做不了、做不好的短板。在土地流转、基地建设、品种改良、管护管理、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宣传、品牌打造、冷链物流仓储等方面,因地制宜,精心谋划、论证、入库、争取实施一批项目。培育和引进经营主体,开展撂荒田地整治,推广“大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县农业农村局要切实建好项目库,并统筹协调确保经济弱村每年至少有一个农业产业项目落地,不断地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积极稳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在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中吸引人、留住人,带动农民增收、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

3.激发财政资金撬活力。据县财政局统计自2017年至2021年,我县已累计安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财政专项资金高达5613万元,对全县113个村进行了重点扶持,村均达到49.67万元。加上2022年拟下达20个重点村1180万元支持资金,这样受扶持村达133个,占全部行政村的78%,村均达56.21万元。要对上述已经实施的113个项目进行一次回头看,摸清多年来实施项目投入的资金产生了多大效益,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等情况,总结财政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厘清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使财政投入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4.增强勇于探索乡村运营的动力。强村公司是我县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县农业农村局要根据不同村有效地指导集体经济组织,在农特产品的生产销售及精深加工、仓储、物流服务,承接物业管理与涉农小型工程等业态进行探索和尝试,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渠道。认真研究及时指导解决运营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总结好做法,提炼好经验,出台强村公司规范管理指导意见,为公司经营划红线、立规矩、树标尺,着力防范“质量、安全、廉政”三大风险。

(三)完善保障机制,形成发展合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需要浓厚的社会氛围和强大合力,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

1.加强结对帮扶。明确每年考核后十位的经济弱村帮扶工作的县领导、县直单位和帮扶人员,提级办理乡村层面难以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在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做好指导督促和协调服务等工作。完善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的运行机制,使强村更强,弱村得到带动。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有“三农”情怀的企业家开展村企共建行动,把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自愿帮扶与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村企共同发展。

2.强化资源整合。县财政及涉农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资金支持,探索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协调推进,合力发展”的原则,各涉农单位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将优惠政策优先向发展村集体经济倾斜。如XX集团在资源开发利用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给村集体更多的发展空间。在高速、高铁重大项目、皖浙一号线和XXX生态廊道、徽州天路等项目建设中,优先考虑到乡村集体资源的优势,互利共赢,实现村集体稳步增收。金融部门要规范做好“强村贷”,切实满足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信贷要求。

3.完善考核办法。针对考核中出现的新情况,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效益挂钩办法,树立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是尽职,干不好就是失职的导向。校准“尺度”,合理制定分配方案,强化村“两委”班子集体意识,促进村“两委”班子团结,明确非正常离任等其他情况的处理方式,进一步激励村两委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提高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严格“三资”监管。继续完善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规范操作运行,逐步实现“三资”管理会计电算化、管理网格化、运行规范化、监督及时化。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把握政策导向、实施精准指导。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竭泽而渔,揠苗助长。需要立足当前做一些艰苦细致的基础性的工作,要兼顾长远、深谋远虑。比如在合适的时机对乡村区域规模进行适当调整,可以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尽快成立县级村集体经济攻坚工作专班,调整、充实县集体经济办的人员、力量并高效运转。完善村“三资”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我县发展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之策,重点在长效机制和发展模式上下功夫。全面吃透中央和省、市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政策和精神,了解兄弟区县的动态和进展,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我县的实际,给予乡镇、村精准的指导和帮助。明确目标导向,强化村集体收入预期管控。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实现我县“村村有提升,收入双倍增”的目标。

推荐访问:关于某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情况调研报告(7篇) 壮大 调研报告 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