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汇报 > 正文

浅谈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时间:2022-01-02 15:11:42 浏览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走过了曲折、悲壮、辉煌的历程,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严峻的考验,人口众多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结构矛盾凸现,人口总体素质亟待提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人口老龄化,规模日益增加的流动人口等都成为新时期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结合曾在市、县、乡人口与计生领导岗位上的实践,谈一些肤浅认识。

一、我国的人口形势

自七十年代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国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控制人口工作。近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控制人口增长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据测算,三十年来,全国少生了3.5亿,贵州少生了1000万,而遵义市则少生了160多万人。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不抓计划生育,这次“五普”,中国总人口就会超过16亿,贵州总人口近5000万,遵义的总人口就是会接近900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控制人口的形势很好,人口与计生工作贡献很大。人口与计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1、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三十年的艰苦努力,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持续大幅度下降。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60年代的平均值为5. 68,我们在这样一个高生育的情况下开始实施艰难的计划生育工作;70年代总和生育降到了4.01,下降了近30%;80年代又降至2. 47,只有60年代的43. 5%;而到了1994年,降到了2. 0这一更低水平以下,1998年降到1.8。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中国已进入了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为标志的低生育水平。我们遵义,70年代初,妇女总和生育率在6以上,人口出生率在30%以上,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2000年,我市人口总和生育率已降至1. 87。我们这些成就的取得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这在几千年传统的落后生育观根深蒂固的国情、市情下,在经济很不发达的国情、市情下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2、人口素质大幅度提高。

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迅速提高。解放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属于世界上平均寿命最低的国家之一;1997,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就提高到70岁,2006年达72岁,新中国成立的五十多年间,人口预期寿命就整整提高了一倍。

我国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解放前我国婴儿死亡率高达200‰—250‰,在贫困的农村高达300‰以上。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大力发展妇幼保健卫生事业,由于计生工作的有力推进,1995年,我国婴儿死亡率降至31.5‰。

我国文盲半文盲人口迅速减少。旧中国,由于文化教育落后,80%的人口是文盲,建国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文盲半文盲人口迅速下降,1982年,下降到22. 81%,“四普”文盲半文盲降至15. 88%,“五普”结果:我国文盲半文盲降至6.72%,又下降了9.16个百分点。我们遵义1990年文盲率为20. 5%,2000年“五普”为11. 04%,下降了9. 55个百分点。

3、计划生育带来了各方面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民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正在深入人心。随着子女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也不断提高,妇女地位提高,全国贫困人口从“八五”时期的8000万减少到4000万。

在充分肯定人口与计生工作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的人口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计划生育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1、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人口状况为“低增长率、高增长量”,庞大的人口总量对经济、社会、资源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1990年到1998年,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在1300万。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但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未来二三十年还将继续保持在1200万人左右。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到16亿的最高峰。据专家预测,我国人口要从正增长进入稳定的零增长,需要一百年时间。我们遵义,每年净增人口在7万人左右,到2030年,遵义人口将达900多万,2050年将达1000万。如果计生工作稍有放松,人口总量将超过以上规模。庞大的人口总量,将不断加剧人口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据一个权威课题组1999的年抽样调查,一个小孩0—16岁的家庭抚养成本,城镇为9. 5万元,农村平均3. 6万元,城乡混合计算年平均要花7781元。就是说多生育1万人,每年要消耗家庭抚养费7781万元,而少生1万人,每年要节约家庭抚养费7781万元。象遵义这样的人口大市,一年要多生或少生一万人是容易的。据美国农业部2001年6月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要把一个2000年出生的孩子抚养到17岁,家庭需要支付17万美元(144.5万人民币)。二是增加人口所需的物质技术装备费用,就是一个人一生需要国家社会用在上学、就医、就业、公共设施方面的费用,以现在标准计算,城镇每人7. 4万元,农村3600元,我国每年新增国民生产总值有约1/4是用于新增人口费用;每年有2000万人进入劳动年龄,农村劳动力过剩大约1亿多。三是一个人对资源环境的消费占有也是巨大的。

2、经济社会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生育水平很不稳定,计生工作尤为艰难。

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落后的农村,部分农民出于自身生产、生活和抚养老人的需要,生二孩、生男孩、多生孩的欲望十分强烈,他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与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的距离很大。相当一部分农民,违背现行“一个半”的生育政策,千方百计超生孩子,有的全家外出当“超生游击队”,有的甘愿罚款几千上万,揭不开锅,就是要超生孩子。为什么呢?一是落后的婚育观。落后的婚育观形成有三大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第二个因素是历史上长期的战乱,人口规模大起大落。(中国历史上有三次超过1亿的时期:宋金对峙时期超过1个亿;明代盛期超过1个亿;康熙时期(1764年)超过1个亿、乾隆时期超过2个亿。)第三个因素是落后的生产力,导致瘟疫疾病和饥荒,人口大起大落。贫因落后还导致人口文化素质低,文盲妇女生育孩子数是高中文化的2.2倍,是大学文化的3倍。二是贫困农村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大量繁重的劳动要靠手工重体力劳动,男劳动力承担了苦、危、难、累的体力劳动;三是贫困农村抚养孩子的成本低;四是农村老人的赡养主要靠成年子女承担,等等,导致贫困农村计生难,导致越穷越生、越生越穷。这个特点在我们遵义尤为突出,贫困县、民族县,二孩、多孩、计外生育较多。就是干部超生也反映这一问题。

3、人口素质需要提高,人口结构需要调整。

纵向比较,建国后我国人均寿命成倍提高,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文化素质提高很快,但是与发达国家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一是婴儿死亡率,许多发达国家,如美、英、日、德、法,1995年婴儿死亡率已降至6‰以下,而我国是31.5‰;在贫困的农村高达80‰以上。二是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据专家统计,我国婴儿总出生缺陷率达1 0‰,全国共查出101种出生缺陷,其中:无脑畸形、脑积水、开放性脊柱裂、唇裂合并腭裂和先天性心脏病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的前五位。三是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多,比例大。据权威统计,1990年5100万,2000年高达6100万,每年增加100万,排在前五位的,听力语言残疾2000万、智力残疾1200万、肤体残疾800万、视力残疾800万、精神病残疾200万。这给家庭带来的负担,给社会带来的负担是多么的巨大。四是文盲半文盲人口众多,女性人口文化素质尤其低。据联合国人口基金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到2000年底,我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 5%,15岁以上的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6.6%,公民科学素养达标人口仅占3.16%,而同期美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73. 6%,15岁以上的文盲人口仅占总人口的0.37%,公民科学素养达标人口已占总人口的68. 37%,中国文盲人口比重为美国的18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比美国低70个百分点,公民科学素养达标人口比例比美国低65. 0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基数大,素质低,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2000年我国GDP值人均已达7062元(人民币),但与美国人均29240美元相比,相差34. 57倍。

人口结构有四大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人口性别比失调,全国“五普”办公布,全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6. 74:100,而世界人口性别比为102. 3:100,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率比世界平均值高出4. 44个百分点。而遵义市人口性别比为108. 06:100,又高于全国平均值2个百分点,问题就更加严重。部分县、区(市)一孩女多男少,二孩男多女少,原因复杂,问题突出。二是老龄人口增长较快,全国“五普”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6.96%,较“四普”增长了1. 39个百分点;遵义市“五普”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6. 06%,较“四普”增长了1. 62个百分点。三是城镇化水平不高,世界城市化水平为75% ,而中国仅为30%,中国低世界水平45个百分点,而遵义的城镇化水平仅为20. 23%,又较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0个百分点,这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四是人口质量的“逆淘汰”问题突出,生育政策城市1,农村1. 5,少数民族2,实践中,文化素质越高的越不想多生,而文化素质越低的越想多生,最后的结果是后患无穷。

4、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人口与计生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是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成了新形势下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大难题。我市外流人口数量大,流动大,低素质人口外流大,未做节育手术的外流大,管理任务尤为艰巨。

二是下岗职工计生管理、人户分离管理难。

三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难建立,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农村难以兑现奖惩优惠政策。

综上所述,我们的人口与计生工作,通过三十年来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由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跨越,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人口增长的总量仍然很大,人口素质与发达国家比差距仍然较大,新形势下,计生工作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计生工作难,尤其是农村计生工作难,仍将持续下去。人口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口与计生工作任重道远,人口形势的估计绝不可盲目乐观。

展望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对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更为有利的基本条件,同时也要求人口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口环境,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是我们的宏伟目标。

我国人口控制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下世纪前十年我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即: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均GDP达1500—2000美元。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过10年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达4000美元。

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需要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中央提出:“到2010年末,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年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15‰,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到本世纪中叶,要求将我国人口规模控制在16亿的峰值范围以内,在实现人口零增长后,使我国总人口规模持续平衡下降,全国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人口发展趋势需要正确把握,如果政策上有偏差,将会犯历史性的难以补救的借误。

世界人口发展预侧:2000年达60亿;2020年预侧达8 0亿(中国届时达14亿);2050年达95亿(中国16亿);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110亿,中国人口将下降至13亿。

遵义市人口预测:2000年710万;2005年将达752万;2010年将达790万;2050年将达1000万。随着人口的发展,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结构的改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亟需解决,人口与计生工作仍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

    二、我国人口政策演变

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1、1954—1957年:计划生育的舆论准备和“节制生育”主张的提出。建国后的头几年,由于战乱的结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人民群众开始休养生息,被战争抑制的生育潜能得到释放,加之人民卫生事业的大力发展,死亡率开始大幅度下降,人口高速增长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压力,给新中国敲响了第一次的人口警钟,(例:195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高达40. 57‰,自增率高达20. 03‰ )。从1954年开始到1957年,节制生育和控制人口的呼声日益高涨。1954年5月28日,当时的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一份报告上作了“赞成避孕节育”的批示,卫生部放宽了对人流、结扎的限制。1955年3月,中共中央批示,赞成适当地节育生育。1957年2月,毛主席明确提出“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增长”。1957年7月5日,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新人口论》,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马寅初提出了节制生育、晚婚晚育,生三个以上孩子要征收人口税,要避孕。1957年10月,毛主席在八届三中全会上讲:“人类在生育上完全无政府主义是不行的,也要有计划生育”。

2、1962—1966年: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既定政策的提出和初步实施。三年自然灾害后,因饥荒抑制的生育潜能迅速释放,人口快速增长,再一次敲响了人口警钟,(例:196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高达49. 2‰,自增率高达37. 9 ‰;196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高达52. 2‰,自增率高达35. 6‰)。1962年12月,国家和部分省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1965年,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把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生育口号。从1963年开始,我国所有的大中城市和1/3的县开展了群众性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和计划生育工作。

1966年5月开始,因为文化大革命,我国的计生工作开始中断,人口增长失控。197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高达33. 43‰,自然增长率高达25. 83‰。

3、 1971—1978年:“晚、稀、少”生育政策的提出及大力推行时期。由于文革大乱,人口失控,快速增长。1971年7月,在周总理力争和倡导下开始恢复计划生育工作;1973年,中央提出“晚、稀、少”生育政策;农村提倡独生子女;1974年,开始免费供应避孕药具,提出了有利于计划生育的一孩社会经济政策。这一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4、1979一现在: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时期。1978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提倡计划生育”;1978年10月,中共中央69号文件提出,每对夫妇“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要求。198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只生一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信》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82年10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政策定为一项基本国策。199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中发[1991]9号文件),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了详细阐述。2000年3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提出了我国进入低生育水平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主要措施。江泽民总书记高度重视人口与计生工作,连续十一年亲自主持召开有各省、市、区书记参加的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党中央把计划生育正式作为基本国策。把一项工作作为基本国策的提法并不多。党中央提出对计划生育实行党委政府工作“一票否决制”,这个“一票否决”提法也不多。可见人口问题的紧迫性、严峻性和计生工作的份量之重。基本国策,就是关系一个国家民族兴衰前途的、基本的、长远的、带战略性的国家政策。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呢?我们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深化基本国策认识。

一是人口过快增长,人口素质低下,国家难以富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回顾一下中国1840年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1840年,中国总人口4. 8亿人,而英国仅3800万人,日本9802万人,泱泱大国在西方列国面前却任人宰割,任人蹂躏,任人屠杀。南京大屠杀,日本人一次就杀了三十万中国人。旧社会中国人多怎么样,西方人叫中国人“东亚病夫”,在洋人的租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共产党领导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们的国力迅速强盛,我们敢于同任何强大的侵略者抗争较劲。但是落后挨打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还在不时挑衅和欺侮13亿中国人民。其中重要原因是我们的人口多、素质低、国力弱,要让13亿人口有吃、有穿不容易啊!不控制人口、不提高人口素质,中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就是一句空话。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忧患意识来理解基本国策。

二是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日益加剧,最终将影响我们民族的存亡。大家还记得,九八年长江的洪水,这几年不断加剧的沙尘暴,最根本的原因:人口过多,生态恶化,环境破坏,导致洪水、沙暴、干旱频发。看我们的资源状况:中国人均耕地1. 12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1. 68亩的66. 6%;且每年递减,仅2001年就减少了941万亩。由于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中国土地荒漠化在以每年3400平方公里速度加剧;过度农耕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以每年1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加剧;住房、交通、城建等基建用地使每年500多万亩耕地被占。水资源中国人均1890立方,仅为世界人均量3980立方米的47.5%;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西北、东北、华北缺水尤为严重,中国人均拥有绿地12. 4亩,仅为世界平均49.5方的25%。与美、加、澳、俄等资源大国比,我们的人均水平就少得可怜了。人口密度,中国342人/平方公里,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117人/平方公里的2.92倍。现在遵义农村许多地方,人均耕地仅为半亩,二十年前土地承包到户,一份地现在三个、四个甚至五个人口吃,所以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镇打工。我们的资源是如此的贫乏,人均占有量是如此的稀少,生态环境是如此的恶劣,而人口还在不断的快速增长,这对生存发展的影响,已经有了切肤之痛。我们已深切地感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以说中国资源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已到了极限的边缘。按人口增长的惯性,即使严格按现行生育政策,中国人口的顶峰在2050年将达16亿,然后才开始缓慢回落,这是难以改变的严峻预测。现在已经13亿,还要增加3亿人口的负担,还有老龄化带来的巨大负担,这道大难题已经够党、政府和中国人做了。如果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稍有不力,将危及民族的生存发展,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三是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决实施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党中央提出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一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二是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三是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三大历史任务哪一件不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相联系?人口过快增长、人口素质低下,是没有哪一项任务可以完成的。中国要作为世界大国、世界强国,就必须在激烈的国力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取决于人口的质量,所以说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在新世纪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四是从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深化对基本国策的认识。计划生育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因为计划生育为的是国家强盛、人民幸福,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加快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的、最大的措施;转变落后的婚育观,树立先进的婚育观,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计划生育与人民利益,生产力发展息息相关。近些年,贵州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处于中间状况,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均国民生产总位一直处于挂末位置,就是说,由于贵州计生工作落后,经济增长被人口增长所抵销。所以说,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大力抓好人口与计生工作。

五是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基本国策认识。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伟大战略决策。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贫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过快增长,人口总体素质相对较差。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西部省区共有546. 2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6. 89%,共有人口2. 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全国15岁以上的文盲人口比例最高的6个省区都在西部;城市化水平最低的4个省区也在西部;平均寿命最低的5个省区都在西部;全国GDP值最低的9个省区也在西部;婴儿先天性缺陷率最高的7个省区都在西部;人口出生率最高的5个省区还是在西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举世瞩目的社会系统工程,西部人口的素质、结构等问题靠什么来解决呢?贵州2000年人口出生率为20. 59‰,自然增长率为13. 06‰,其中:肉眼可见的先天性缺陷婴儿有44700余人,象这样的生育水平和人口质量,贵州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吗?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未来世界的竞争,关键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是开发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我们必须深化基本国策意识,高度重视人口环境建设,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只有基本国策的认识深化了,我们才能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贯彻执行党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人口与计生工作作出贡献,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

三、怎样才能实现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怎样才能实现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呢?首先应当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1、反复性是我们工作的突出问题。

我们贵州许多工作与全国先进水平比差距仍然很大。在我们这样的特殊国情、省情下抓计生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是带共性的特点,而我省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艰巨性、反复性特点尤为突出。也就是我省人口与计生工作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手压弹簧,稍有放松,就会反弹。这一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群众落后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在那些贫困地方、边远山区、以农业为主的地方尤其严重。部分农民难以接受“一个半”的生育政策,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困境。这一方面源于几千年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的生产力、恶劣的生存环境决定的;还有计生宣传教育工作薄弱,致使部分群众思想难以开化。应当看到,这些年,我们大幅度降低人口出生率,多数地方主要靠的是行政高压、经济处罚等强力措施取得的,而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滞后,利益导向机制滞后。一旦行政的、经济的强力措施稍有松懈,人口出生仍会很快回升。

二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部分地方基础不牢、事倍功半,工作长期陷于被动。全省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村级班子计生工作软弱涣散,难以肩负起计生工作的艰巨任务。手术及时率不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失控,计外生育多,人口漏报严重,人口计划管理混乱,三结合帮扶流于形式等等,其主要原因正在于此。“村为主”推行了几年,而个别的县、部分乡(镇)、部分村(居),认识、思路、措施、工作仍然很不到位。基础不牢,工作建立在“沙滩”之上,怎能没有反复性?

三是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不平衡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不平衡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我们有的地方却没有下决心解决不平衡,仅维持一种低层次的不平衡。一个乡(镇)就多出生一二十个多孩,这个县怎么上得去?一个村有十来个计外生育,你这个乡(镇)怎么上得去?有的县,三类乡(镇)占了三分之一,你的工作怎么不费力?这种不平衡,如不认真有效的解决,计生工作在你那里就被动落后。

四是执行政策时宽时严,工作力度时紧时松。有的地方政策措施缺乏严肃性、连续性。在避孕节育措施上,本来83年“大结扎”就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后来不少地方又软了,“二女户”结扎开了口子,个别地方甚至条件不成熟乱搞“知情选择”,导致多孩生育难以控制。在计外费的征收兑现上,有的地方随意降低标准,乱打“清单”,“一头猪”、“一只羊”就可以超生孩子,导致群众不怕多生兑现不起。在干部职工超生查处上,一会儿严,一会儿宽,生了两个、三个,还保“饭碗”。在工作力度上,“长官意志”很浓,县、乡主要领导,这个上来,认识到位、高度重视、抓的实在,工作有起色;换另一个来,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清、重视不够、抓得不力,工作又滑坡。大家可以回顾这些年的计生工作历史,教训何等深刻,这是工作因素导致的反复性。

五是部分地方工作作风飘浮,弄虚作假成风。部分地方人口控制的措施抓得不力,平时工作很不扎实,检查时弄虚作假。假报表、假手术、“飞虎队”、“空城计”等等,其应付检查的手段无奇不有。这样的工作作风,这样的工作基础,计生工作只会停滞在一个低水平上。

以上存在的问题,明白地告诉我们,要实现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把我市计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解决这些带根本性的问题。

2、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新挑战。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我们面临与长期计划经济完全不同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由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是一场新的革命,需要我们下决心解决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问题。否则我们将会落伍。这些新问题主要有五点。

一是利益导向问题。市场经济,利益原则、利益导向、利益趋动是带根本性的规律。我们要让广大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推行“一个半”的政策,就必须建立利益保障机制,对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计生贫困户兑现优惠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同时对计外生育必须按政策实行经济兑现。就是要用“利益”来引导绝大多数人计划生育,形成计划生育先富,计划生育无后顾之忧的利益导向。

二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是对人的解放,人们已不是计划经济时期,在严格的户籍管理下,被限制在农村,限制在一亩土地上,而是鼓励人口流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户籍制度的改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流动人口将会越来越多。这对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是大好事。人们从落后封闭的农村走出来接受新观念、新信息,这无疑对计划生育是有利的机遇。这些年,农村青年晚婚晚育率提高较快就是有力证明,但是,大量的外流人口对计划生育的管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在贫困落后、计生工作基础差的农村,以超生为目的育龄夫妇,凭一张身份证走南闯北,计生管理很难到位,计外生育很难控制。同时,人户分离、蓝皮户口、未婚先孕、未婚先育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这需要我们拿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三是依法行政问题。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以法治国、依法行政是大趋势。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特别是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群众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了,靠行政高压,靠强罚强收已行不通了。拉猪拉牛拆房子,过去的老一套已行不通了。要把教育的、法制的、行政的、经济的、服务的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工作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

四是科学管理问题。市场经济讲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它完全不同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的粗放管理。我们许多同志指导工作总是喜欢谈一些“大概”、“差不多”的东西,谈一些模糊的、定性的东西,谈一些肤浅的、现象的东西。而对过细的、定量的、事物本质的、准确真实的东西却“语焉不详”。结果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工作难有起色。这一套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已经行不通了。

五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问题,市场经济着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这就需要把人口控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有机联系起来,使之协调发展、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把控制人口数量同提高人口与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一起作为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目标任务。这就要为计生对象提供优质服务。这些要求比计划经济下的计生工作要求更高。

以上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工作实际作认真的深刻思考,自觉的而不是盲目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加以解决。以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

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反骄破满。我们没有理由骄傲自满。我们只有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时时绷紧弦、把住劲、拉满弓,才能实现人口发展战略目标。

实现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从我省实际出发,借鉴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主要有八条。

一靠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思路,并以求实的作风来确保正确思路的实施。甘肃“八五”期末是全国计生工作的落后地方,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年还旧账、两年打基础、三年上水平”的思路,通过五年的拼搏,创造了全国第一流的工作水平,甘肃经验值得借鉴。遵义近几年,一年解决一个大题目,2000年解决“村为主”;2001年解决流动人口计生管理;2002年解决“优质服务、综合改革”;2003年以来在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的养老保障方面又创造了全国推广的经验,思路非常清晰。这些思路需要靠苦干、实干、拼命干的作风来加以实施。作为乡(镇),工作水平有高低,也需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正确思想,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

二靠宣传教育,大力开发广大群众自主低生育的机制和潜能。同样的生育政策,为什么先进地区早就进入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作为民族地区的新疆、广西、甘肃、云南,在更为宽松的生育政策下,为什么人家能进入低生育水平。最重要的经验是真正把计生宣传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使广大群众婚育观念产生根本转变,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深入人心,多数群众晚婚、晚育,推迟、放弃二孩生育,所以他们进入了低生育水平。而我们宣传的形式、内容、深度、广度与人家比有较大差距。

三靠计生优质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计生系统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意识,把广大群众作为我们服务的主人,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为主广泛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内容,不断满足广大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计生优质服务的需求。在三、五年内我市要围绕创建优质服务县,优质服务乡(镇)大力提高计生服务水平。

四靠扎实的基层基础。要巩固提高“村为主”工作水平,加快“村民自治”步伐。人民群众是人口与计生工作的主人,只有营造广大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机制和氛围,组织动员广大群众自觉的积极参与计生工作,我们的工作才能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在抓“村为主”、“村民自治”工作中,尤其要注意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选好书记、主任、人口专干;要建好村级计生协会网络;要有一个群众民主讨论通过的村民自治章程。

五靠利益导向。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则是利益驱动原则,以利益导向、利益保障、利益驱动来推行计划生育是新形势下的重要手段。这在传统的落后生育观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尤为重要。农村只生一个孩子,农村二女户要结扎,农民的确有许多困难,不少农民从思想观念到家庭利益都难以接受,我们靠什么来让群众执行计生政策?除了行政的、教育的措施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利益保障机制,做好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的养老保险,做好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做好优生、优质服务,兑现各类优惠政策,让广大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真正得实惠。如果我们只要群众履行只生一个、二女结扎的义务,而不兑现他们享有的优惠政策;如果他们想不通就搞一压二罚,长此以往,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将日益紧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在计生工作的实践上就显得苍白。

六靠依法行政、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已经颁布,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结束了多年的无序状态,全面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我们各级领导要带头树立法制意识,带头学法、知法、守法、执法,要带头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责任、义务,要组织干部群众学法,要切实转变工作方法,坚决杜绝违法行为。乡(镇)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坚持“三为主”方针,在人口计生管理、“村为主”管理、流动人口管理、技术服务管理、督查考核管理等方面按有关要求要做到科学、规范。

七靠队伍建设。计生工作要上去,关健在干部。一个乡(镇)要把分管领导、计生股长配强;协会会长、计生干部、技术服务人员要配齐配强;要选好村的人口主任、人口专干和育龄妇女组长、中心户长。乡(镇)要搞好培训,注意提高计生队伍的素质。

八靠加强领导。乡镇党委、政府要解决好五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计生工作认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树立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的意识。二是责任到位,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既要挂帅、又要出征,班子成员要参与;对村(居)、对干部、对部门目标考核,“一票否决”要动真格的。三是工作要到位,要及时研究解决计生工作的实际问题,“天下第一难事”要靠扎实的工作作风才能抓好。计生工作弄虚作假、应付检查、时紧时松、短期行为,是不会摆脱落后被动局面的。四是投入到位。五是计生队伍建设到位。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人口众多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华民族要振兴,中国要崛起,首先要解决好人口问题,这需要正确的方针、稳定的政策、有力的措施,需要全党、全社会的长期艰辛努力。历史经验和教训已够深刻,我们的人口现状已经不允许再折腾和曲折。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光荣而伟大,任务艰巨而繁重。

 

推荐访问:浅谈 新形势下 市场经济 人口与计划生育 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