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宏发范文网平台!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发言讲话 述职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正文

再认识GDP,,,改革GDP核算制度

时间:2022-02-12 15:10:45 浏览量:

    何谓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这一统计指标的英文缩写。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GDP核算采用相同标准计算国民产出,使得各国的GDP具有理论的可比性,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联合国向世界各国推荐使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我国1985年开始建立GDP核算制度,经过二十年的努力,GDP这一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的宏观指标,日益被各级政府和经济界所接受,GDP增长的变化情况,对评价全国和某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很有必要对GDP核算的改革,对GDP指标的再认识,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方法改革GDP核算,这是政府统计面临的一个现实的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GDP的缺陷及其负重情况

    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其作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的西蒙和庚兹涅茨在1941年出版的《国民收入和它的构成,1919-1938年》一书中,论述净产值和总产值之间的区别时,首次提出并使用“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概念。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德豪斯在他们的名著《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最权威的教科书,问世50多年来至今畅销不哀)中论述: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GDP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济是萎缩还是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但是,GDP核算的属性决定了其作为发展的唯一衡量尺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不可能要求GDP满足所有方面的要求。然而,关键在于人们应该知道GDP能够做什么,又不能够做什么。从收入的角度看,GDP由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项目构成,直接表明的是净产出的结果。在作为一个生产指标方面,尚不能表明为GDP生产所支付的成本和代价,也不能表明产出带来的负面效应。从使用角度看,GDP包括总投资、最终消费和净出口。作为一个市场交换指标,不能包括没有实现社会化、市场化的生产和服务。下面就GDP的缺陷以及负重情况阐述如下。
GDP确实存在缺陷,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耗损和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不可能不消耗自然资源。过度的消耗自然资源,就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已被无数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近些年来,我国呼唤建立绿色GDP核算方面见诸报刊的文章不少,尽管绿色GDP还缺乏经济理论的支持,核算中也存在许多严重的技术问题,却已成为人们熟悉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持观点集中在现有GDP核算的基础上,计算出相应年度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变化量,主要体现资源耗损和环境损失方面的价值评估,试图对相关环境方面GDP的缺陷进行修正。的确,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又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压低了资源等初级产品价格,使得资产性资源长期价值扭曲。比方说,只要砍伐树木,作为生产活动GDP就会增加,但过量砍伐后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减少,引起土壤流失的负因子,因而,GDP反映经济发展的时候,确不能反映它所带来的资源耗损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2、不能反映对未发生支付行为产生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大家知道,被萨谬尔森称为二十世纪的重大发明的GDP指标体系是为西方标准的市场经济而设计的,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就难免水土不合出现偏差了。从广义上看,GDP涵盖全部市场和非市场经济活动,对于社会化、市场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来说,非市场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往往由雇用的职业保姆来承担,顾主需要向保姆支付报酬,相应的活动基本上反映在GDP中。而相对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家庭妇女做饭、照顾老人、养育儿童,等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非市场经济活动,绝大部分家庭由家庭成员承担,没有发生货币行为,GDP却不能反映这些活动。同时,GDP没有反映无支付行为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并致使同样的家务劳动,以发达国家对GDP的贡献则大,在发展中国家则对GDP的贡献小,形成二者的GDP不完全可比。

    3、没有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变化。在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形成的固定资本质量的优劣,决定了一个国家财富是否有效的增长。如果形成的固定资本质量差劣,还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根本无法产生资本效应,不能创造国民财富,那么再多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该国的国民财富。其表现:一是低效或无效的产出,重复计算。如一些城市的市政设施建成没多久就要拆除翻修,马路“拉链”频频被豁开、不断挖坑填平,有的道路挖挖修修反复折腾,弄得人们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但却能不断的增加GDP。再是偷工减料的各种“豆腐渣”工程带来的财富贬值甚至是负效应,然后整治这些“豆腐渣”工程再增加GDP。在这样的情况下,GDP虽然在增加,但国民财富却有可能在减少,对一个国家财富有效的增长将提出质疑。据有关专家测算,从1985年至2000年,全国创造的国民财富中,GDP的“含金量”只有78%左右,由于县及乡镇和村等基层组织财政负债累累,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就无暇顾及,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物质文化需要不能得到满足。

    4、没有全面反映人们的福利变化。人均GDP的增加代表一个国家人民平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世界银行依据各国人均GDP多少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划分高、中、低收入国家。然而,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增加时,这个国家的平均福利状况也将得到改善。但是,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有一部分人得到了丰厚的、更多的收入,有相当部分人的收入增加得较少,前者福利状况优厚,后者则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从人均GDP就看不出这种因收入分配不均等而产生的福利状况的差异。在同一个人均GDP下,目前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3倍之多,同时,对收入分配的不良指数、基尼系数之类,GDP不能直接反映出来。

    除上述GDP存在4个主要缺陷之外,从GDP高增长的背后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简言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虽然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得到改善,但依然是以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为主,单位GDP能耗、物耗高且排污量大,既没有考虑可再生资源的更新恢复成本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也没有意识资产性资源兼有对人类生态系统不可缺的生态价值,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低效率生产和市场组织管理问题,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大的。二是近些年来经济持续高增长,但就业压力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就业问题仍较突出。三是区域经济差距和城乡居民民入差距扩大。四是经济增长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另外,GDP本来用于国民财富变动的核算,如果转用于其它目的,比如用于创造政绩,数字升官,那么就可能邪门的利用GDP指标的内在缺陷,人为的制造或新增GDP而不顾财富的效应和真实性。

    二、当今世界对GDP缺陷修正的探索和应用

    过去、现在和将来,GDP都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重要总量指标,是其它指标所不可替代的。近些年来,西方学者对GDP增长评价经济发展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提出质疑,主张用人类和环境方面的进步来取得的成绩加以衡量。早在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J?希克斯在其专门阐述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著作《社会结构》中,提出了社会核算的概念,其主旨是参照企业会计的方法为整个社会建立起描述经济过程的账户式核算表体系,当时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随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已为人们长期搁置、正在逐步淡出人们视野的社会核算,被《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重新启用,提及“福利变化”、“与非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等社会核算范畴,并形成社会核算矩阵,社会核算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主要是围绕社会核算通过提出新的指标修正GDP的缺陷。提出的指标有:

    净经济福利指标:在1972年,两位美国学者托宾和诺德豪斯为试图打破所谓GDP的缺陷共同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主张好的减掉坏的,才是社会净福利,如把都市中的污染、交通堵塞等经济行为产生的社会成本从GDP中扣除。

    净国民福利指标:这一指标是1975年日本政府在上述“净经济福利指标”研究为基础,进行的类似尝试。最重大的突破是将主要的环境污染列入指标中。

    净国内生产毛额指标:1989年,该指标由美国学者卢佩托为首的一群研究人员,基于自然资源耗损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提出,对自然资源耗损引起的负效应必须从GDP中扣除。

    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在1989年,两位美国经济学家戴利和科布共同指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这一指标包含了过去一些没有被尝试的东西。计算财富分配的状况,若是分配在不平均的指标之外,必须被扣分;计算社会成本,如失业率、犯罪率;区分经济活动中的成本与效益,如医疗支出、超时工作(加班)是社会成本,不能算对经济有贡献;等等。

    人力发展指标:该指标是在1990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它从人本观点出发进行设计,反对以GDP作为国家最终追求目标的一种尝试,认为国民所得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对人类带来的福祉效益逐渐递减,打破了传统认为所得越高就一定越幸福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指标:该指标由联合国环境署在1995年提出来的。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主要有3种类型:1单指标类型,即使用一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与趋势,如世界银行的新国家财富指标。2综合核算体系类型,即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面或主要领域共同纳入一个综合性的核算体系内进行全面的核算,如联合国组织开发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3菜单式的多指标类型,即选择和设计若干指标来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我国政府也早
在1995年出版了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国政府惟一正式颁布的与地方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指标体系。

    上述指标的探索与运用,从不同角度对GDP做出修正,主要是以经济现象为中心的包括环境、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在内的社会现象的修正。这既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自然延伸,从理论上讲,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含了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更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定义下的统计理论基础和方法。

    三、贯彻实施我国新的GDP核算与数据发布制度

    国家统计局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力,在不断完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加大对GDP核算体系的研究力度,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已经实施了关于我国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改革方案。同时,2005年,我国关于绿色GDP核算在10个省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项改革是我国GDP核算工作的重大进步,是提高我国GDP核算的科学化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改进地区GDP核算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Q82号)文件和湖南省统计局的部署和要求,常德市从2005年起贯彻实施我国新的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

    (一)GDP数据修订。

    1、对推算的年度和季度GDP绝对量和增长率数据要进行修订。

    2、对GDP核算中出现的差错要进行修订。

    3、对GDP历史数据要进行修订。如通过开展经济领域的普查,发展对GDP数据有较大影响的新的基础资料或计算方法分类标准发生变化时,利用经济领域普查资料对经常性资料来源计算的GDP历史数据做出修订,以保持相应时期的GDP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二)GDP核算步骤。

    1、年度GDP核算分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初步核算数在当年12个月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初步核实数在统计年报的基础上计算,最终核实数在统计年报、部门会计、财政决算资料的基础上计算。

    2、季度GDP核算也是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初步核算数在主要进度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计算,初步核实数在所能获取的更加全面资料的基础上计算,最终核实数根据年度GDP最终核实来确定。

    (三)加强对GDP数据的解释。

    在发布GDP数据时,同时发布相关的重要数据,必要时公布计算方法,让用户了解GDP核算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了解GDP数据背后的含义,了解GDP数据与相关重要数据之间的关系,自觉地把GDP核算置于广大用户的监督之下,增加GDP核算的透明度和数据的可信度,不断完善GDP核算的资料和计算方法,不断提高GDP的核算水平和数据质量,使之更加准确地反映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力争经济和社会同步和谐发展精神,逐步淡化在区域经济考核中把GDP作为唯一权威指标的做法。

    (四)明确规定GDP数据发布程序。

    全国实行GDP下算一级,常德市的GDP由省统计局核算,市统计局对区、县(市)年度GDP实行联审评估,季度和半年度GDP实行下算一级。全市GDP数据由省统计局下算后统一提供使用,统一对外发布,并以此作为法定数据。

 

推荐访问:再认 核算 改革 制度 GDP

猜你喜欢